•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客家山歌與中原文化關系探析

      2020-03-12 00:14:55姬亞楠
      廣西社會主義學院學報 2020年1期
      關鍵詞:客家人先民山歌

      姬亞楠

      (河南省社會科學院,河南鄭州450002)

      客家人根在中原。隨著中原客家先民大規(guī)模南遷,中原文化被帶入南方,逐步形成既體現(xiàn)中原文化特質(zhì)又獨具華南文化特色的客家地域文化,“由中原地區(qū)擴及中國南方地區(qū)的‘客家文化’,使中國北方與南方融為一體”[1]。其中,客家山歌是客家文化的典型代表。客家山歌根在中原,在大規(guī)模南遷中被完好地保存下來,并不斷發(fā)展、創(chuàng)新,形成了享譽海內(nèi)外的文化形態(tài)。

      一、客家山歌與中原民歌的關系

      晚清詩人黃遵憲在《送女弟》中言:“中原有舊族,遷徙名客人。過江入八閩,展轉(zhuǎn)來海濱。儉嗇唐魏風,蓋猶三代民?!盵2]29證實了客家先民由中原輾轉(zhuǎn)遷徙至贛、閩、粵各省,并完好地保存了中原地區(qū)的文化傳統(tǒng)。此外,從考古發(fā)現(xiàn)和歷代研究看來,客家的禮祀建筑、宗法禮制、銅器鐵器、服飾用品等都帶有鮮明的中原漢文化印記。

      客家山歌亦不例外,它是中原文化南遷過程中,逐漸形成的珍貴的文化藝術瑰寶,“它既保留了客家祖居地——中原的文化神韻,又有華南文化的異彩”[3]279,集中體現(xiàn)了中原文化對周邊文化的影響,反映了客家人對自然環(huán)境、社會環(huán)境的認識和看法??图蚁让竦淖婢拥刂性貐^(qū),是中華民族文化的發(fā)祥地,遠古時期就已流行民歌。學界有研究表明:古代民歌都是山歌,早在周朝就誕生了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詩經(jīng)》,其中十五國風共160 篇,是從各地廣泛收集篩選的民歌。到了漢朝,設立了掌管音樂的機構(gòu)“樂府”,專門收集各地民歌,稱為“樂府民歌”。這個制度一直延續(xù)至魏、晉、南北朝。從西周到西漢,民歌由四言體向五言體過渡,至東漢時期,五言體已成定型,七言體已開始興起。也就是說,客家先民在南遷之前,在他們中間就已經(jīng)流行民歌了??图蚁让衽e家南遷之時,傍身之物唯有一口方言、一身文化,他們唱著中原民歌,正如黃遵憲在《己亥雜詩》中言:“篳路桃弧展轉(zhuǎn)遷,南來遠過一千年。方言足證中原韻,禮俗猶留三代前?!盵2]810客家先民在南遷過程中,經(jīng)受著天災、戰(zhàn)亂、傷病、饑餓等重重考驗,披荊斬棘、篳路藍縷,客家山歌自然成為客家先民艱苦生活的精神調(diào)劑品,他們以歌聲或配合艱苦的開荒勞作,或排遣內(nèi)心的苦悶,或向遠處的伙伴傳達信息。當山歌在空曠的山谷里響起時,客家人感到前所未有的輕松、愉悅??图疑礁枧c中原文化之間的關系主要表現(xiàn)在以下三個方面。

      (一)從主題內(nèi)容上看,客家山歌與中原山歌一脈相承

      《詩經(jīng)》是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是中原民歌的代表。《詩經(jīng)》里的十五國風,是從各地采集而來的帶有地方色彩的華夏族民間歌謠,“客家山歌,被稱為有《詩經(jīng)》遺風的天籟之音,自唐代起唱出了一千多年的歷史,閩粵臺灣,湘贛川滇,都可以聽到耳熟能詳?shù)目图疑礁璧男伞盵4]??图疑礁枧c民間歌謠一樣,通過唱的形式表達人民對勞役、兵役的痛苦與反感,表達反抗剝削壓迫的愿望,揭露統(tǒng)治階級丑惡行徑,反映婦女的婚姻與命運。如《魏風·碩鼠》運用比興的手法,將統(tǒng)治階級比作“碩鼠”,饞食著勞動人民的果實,反映了勞動人民對剝削階級的反抗和對自由幸福生活的向往??图疑礁柚胁环趧尤嗣裥燎趧谧鞯母桧炓约皩γ篮蒙畹南蛲纭稛扛琛罚?/p>

      新打窯斗肚里空,先開窯門后開窗,保佑今年炭價好,盡心打扮嫰嬌容。

      燒炭阿哥系苦凄,每日上山砍樹枝,做倒炭樹入窯肚,日夜冇閑燒樹枝。

      燒炭阿哥苦凄凄,五更做到日落西,入炭好比熏老鼠,出炭就會火燒須。

      燒炭阿哥唔怕烏,炭子一賣錢就有,炭子運到潮州府,愛藍愛鳥盡你擄。

      這首客家山歌語言樸實生動、鏗鏘有力,講述了燒炭工作的勞累與艱苦,但即使如此,勞動人民仍對未來充滿了希望,“燒炭阿哥唔怕烏,炭子一賣錢就有,炭子運到潮州府,愛藍愛鳥盡你擄”,一切的付出就變得有意義。

      此外,愛情詩在《詩經(jīng)》中占有較大比重,生動地表現(xiàn)了男女間的愛慕之情,如《召南·摽有梅》表達了女子惟恐青春易逝而急于求偶的熱切心情,真摯動人??图疑礁柙诶^承傳統(tǒng)詩歌特征與技法的基礎上,吸收了大量南方本土山歌,將兩者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因此,客家山歌在表現(xiàn)男女思慕之情時,既真摯自然,又大膽潑辣,如:“思想阿妹千百翻,一日唔得一日完,上晝唔得下晝過,下晝唔得日落山?!?/p>

      (二)從藝術形式上看,客家山歌與中原山歌一脈相承

      南朝民歌大多收錄于《樂府詩集》,曲風委婉柔美、清新自然、浪漫多情。如南朝民歌《子夜歌》:

      宿昔不梳頭,絲發(fā)披兩肩。 婉伸郎膝上,何處不可憐。

      自從別歡來,奩器了不開。 頭亂不敢理,粉拂生黃衣。

      這首民歌感情真摯、細微動人,昔日女子長發(fā)披肩,嬌媚可人,如今別離后,梳妝盒不再打開,頭發(fā)凌亂也不去打理,任憑香粉撒落在舊衣上。精妙的描寫、細膩的鋪陳充分體現(xiàn)了南朝民歌的特點。

      南朝民歌語出自然、明朗巧妙,客家山歌深受其影響,不僅繼承了漢樂府曲牌衍化生成的古韻遺風,而且隨著轉(zhuǎn)徙融合了不同地域的藝術特色,曲風不僅委婉動人,而且大膽果敢,有的山歌甚至加入歌者的人生思考,如“拈柴愛拈山布驚,唔貪好燒只貪輕,連妹愛連十七八,唔貪人貌貪后生”。在客家地區(qū),客家人都知道將“山布驚”當柴是燃不起強烈火焰的,是不被當作燃料使用的,但歌者運用它年年發(fā)新枝的特點來比喻戀人年輕為上的戀愛觀。這首山歌感情質(zhì)樸、真誠,切合客家人樸實、勤勞的民風民俗。

      (三)從表現(xiàn)手法來看,客家山歌多采用賦、比、興,這與《詩經(jīng)》的表現(xiàn)手法相似

      賦、比、興作為傳統(tǒng)技藝,是自《詩經(jīng)》以來中國詩作大多采用的表現(xiàn)手法。筆者以“興”體詩為例,分析客家山歌與《詩經(jīng)》的關系,如《王風·采葛》:

      彼采葛兮。 一日不見,如三月兮。

      彼采蕭兮。 一日不見,如三秋兮。

      彼采艾兮。 一日不見,如三歲兮。

      《采葛》以“彼采葛兮”“彼采蕭兮”“彼采艾兮”起興,表達男女之間“一日不見,如隔三秋”的思念之情。在客家山歌中,有與《采葛》表達相同主題的作品,如:“龍眼脫殼眼肉圓,一日唔見似三年,三日唔曾見到妹,傷風感冒都齊全?!痹谶@首山歌中,男子因看到龍眼肉圓,想到情人不在眼前,悲從中來,咱們之間的感情是那么的深厚,“一日唔見似三年”,觸景生情、傷心難耐,于是傷風感冒都來到了身上。

      中原民歌《詩經(jīng)》《樂府詩集》等反映了社會現(xiàn)實的方方面面,客家山歌亦如此,無論從主題內(nèi)容、藝術形式,還是表現(xiàn)手法,客家山歌都與中原民歌相似,表達了客家先民對勞動人民的贊美、對幸福未來的希望以及對美好愛情的向往。另一方面,對客家山歌的源流進行考證可知,“客家山歌最初的源頭是我國古代的《詩經(jīng)》,《詩經(jīng)》之后的楚辭、漢賦、樂府詩,及唐詩、宋詞、元曲,乃至南北朝至明清的大量民歌,是其形成過程中的新的源頭或干流、支流,其中大都來自中原地區(qū)、江淮地區(qū)等地方的民歌”[5]。綜上所述,客家山歌與中原文化有著密切的關系,一脈相承。

      二、客家山歌凸顯中原文化的特質(zhì)

      客家山歌之所以能夠較好地保存下來并得以發(fā)展乃至生生不息,究其原因在于客家山歌與中原文化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图疑礁柰旰玫乇4媪似淠阁w文化——中原文化的優(yōu)秀特質(zhì),并在此基礎上不斷求新求變,形成了既具有中原文化特質(zhì),同時兼具客家文化新鮮元素的文化樣式?!翱图疑礁韬孟褚幻骁R子,全面、深刻地反映了客家的社會歷史、時代生活和風土人情,表達了客家人的思想感情和審美心理”[3]285??图疑礁柙谕癸@中原文化特質(zhì)方面,表現(xiàn)為以下幾方面。

      (一)鄉(xiāng)土情結(jié)濃厚的勞作山歌彰顯客家先民“移墾社會”文化形態(tài)

      “‘移墾社會’由客家人遷徙移民的歷史和開荒拓土的生活方式所形成,其根基深植于中原農(nóng)耕文化的原野”[6],客家先民由中原地區(qū)遷徙至贛、閩、粵各省,即使在南遷轉(zhuǎn)移中也要堅持躬耕隴畝的傳統(tǒng),即使在山間、丘陵中也要開疆拓土?!爸袊怨乓詠砭褪且粋€典型的農(nóng)業(yè)社會,而農(nóng)業(yè)生活的特點,在于定田而定居,世世代代生活在同一塊土地上,無天災人禍則少遷居。對于生于斯而長于斯的人,對自己的鄉(xiāng)土人物有無限的眷戀之情”[3]204。這種鄉(xiāng)土情誼古已有之,從奴隸社會“家”的觀念的形成,到封建社會“鄉(xiāng)里”“鄉(xiāng)黨”觀念的深入發(fā)展,鄉(xiāng)土情誼成為維系人與人之間感情的紐帶,成為中華民族抵抗外敵的精神支柱??图蚁让駷槎惚軕?zhàn)亂,一次次背井離鄉(xiāng),長途轉(zhuǎn)徙,但都不曾忘記祖先、忘記傳統(tǒng),“在移居的時候,每家都到郊野發(fā)掘其祖先的墓地,把骸骨盛在一個所謂金罌里,由家中的男人背著,婦女則肩挑其他一切用品”[7]。每到一個新地方,客家人都要重新安葬先人,祭祀、拜祖成為客家人重要的日常生活,因此流傳了許多祭家神、寨神的祭祀歌,以及其他儀式的歌曲。如《招魂曲》:

      亡魂、亡魂,終魂、終魂,生莫歡來死莫愁,且從生死問因由。

      六十花甲從頭算,世上幾多白了頭? 也有胎中就夭折,也有對歲離娘休。

      青山綠山水瑩瑩,眼前不見古時人,山中也有千年樹,世上難逢百歲人。

      ……

      鄰舍離別,日久思量。叔侄離別,無商無量。六親離別,各住村莊。朋友離別,少寫書行。父母離別,難保恩養(yǎng)。子女離別,刀割心腸。夫妻離別,拆散鴛鴦。兄弟離別,手足分張。姊妹離別,裙衩分行。子嫂(妯娌)離別,少講言章。

      客家先民每一次轉(zhuǎn)徙都需重新收拾行囊,每一次轉(zhuǎn)徙都需為先人重新安葬,對亡魂的敬畏是他們專注于招魂的根源。不斷轉(zhuǎn)徙給客家人留下了深切的痛,卻更加深了客家人對家鄉(xiāng)故土的思念。因為熱愛家鄉(xiāng)故土,客家人秉持、發(fā)展了中原人的剛毅、果敢,在民族危難之時,無不表現(xiàn)出大無畏的民族氣節(jié),不懼生死、挺身而出,表現(xiàn)出忠君報國的民族情懷。

      這些客家先民經(jīng)歷千百年的向南移民生活,不斷與陌生的環(huán)境抗爭,逐漸形成了吃苦耐勞、不畏艱險、發(fā)奮進取的文化特質(zhì)??图蚁让穸酁橹性泼?,為躲避戰(zhàn)亂逃到南方各省來做“客人”??图胰思词惯h離故鄉(xiāng),仍堅持民族品格,不向任何困難屈服,他們彼此肝膽相照、守望相助。客家人無論走到哪里都不忘勞作,逢山必有客,逢客必住山,他們向山地和丘陵邁進,從事著最艱苦的勞作,開墾新的土地。在長期勞作過程中,客家先民吃苦耐勞、團結(jié)互助、開拓創(chuàng)新,形成了客家人昂揚向上、積極進取的精神風貌??图胰藷釔蹌趧樱趧趧又邢渤?。因此,產(chǎn)生了一系列悠揚動人的反映客家人工作生活的山歌,如《十二月耕田歌》《采茶歌》《伐木歌》《牧牛歌》《織布歌》《打石歌》《挑擔歌》《撐船歌》等。其中《采茶歌》有這樣唱段:

      春水滴茶茶發(fā)芽,姊妹雙雙去采茶,大姊摘多妹摘少,摘多摘少愛回家。

      清明摘茶正當時,摘了一皮又一皮,日里摘來夜里擦,目又睡來肚又饑。

      谷雨摘茶茶葉黃,家家戶戶蒔田忙,蒔得田來茶又老,摘得茶來秧又黃。

      客家人依山而居,仍不忘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開墾土地、辛苦忙碌,“日里摘來夜里擦,目又睡來肚又饑”,沒日沒夜、又困又餓,也不偷懶休息,只為趕上采茶的好時節(jié)。

      (二)濃情蜜蜜的山間情歌彰顯客家人敢于追求浪漫愛情的精神文化形態(tài)

      情歌是客家山歌的典型代表,表達了客家男女敢于追求美好愛情的愿望,傳達著青年男女之間的柔情蜜意??图仪楦枥^承了《詩經(jīng)》中愛情詩的特點,委婉動聽、浪漫柔情?!蛾P雎》《溱洧》《靜女》《野有蔓草》《蒹葭》《擊鼓》《風雨》《柏舟》等都是《詩經(jīng)》中描寫男女之間愛情的佳作。從客家先民的遷徙史看,他們多向高山密林、人跡罕至之處挺進,人與人之間的聯(lián)系多通過唱歌,青年男女之間想要面對面交流、綿言細語來互訴衷腸則更是一件艱難的事。因此,青年男女便唱起山歌,傳達彼此間思慕、相思之情。山間情歌分為獨唱山歌和對唱山歌兩種。

      獨唱山歌為一人所唱,有時隨口哼唱幾句來調(diào)劑自我心情,一般為一首歌一個主題,如《情歌》:

      因為冇米割青禾,因為冇船正下河,因為冇雙來連妹,問妹有心向郎么?

      若愛摘花入花園,哥愛戀妹早開言,世上只有藤纏樹,唔曾見過樹纏藤。

      阿妹人品哥喜歡,心想開言口又軟,自古只有船靠岸,唔曾見過岸靠船。

      阿哥斟茶雙手端,妹子心里唔敢當,哪有杖棍倒頭使? 哪有河水流江上?

      汶水過河唔知深,唔知老妹那樣心? 萬丈深潭難打底,海底撈針真難尋。

      一樹楊桃半樹紅,哥系男人膽愛雄,連妹愛哥先開口,妹子開口臉會紅。

      既食妹茶領妹情,茶杯照影影照人,連茶并杯吞落肚,十分難舍妹人情。

      你愛交情只管交,切莫交到半中腰,洗衫就愛長流水,曬衫就愛長竹篙。

      新打戒指九連環(huán),一個連環(huán)交九年,九九還歸八十一,還愛同妹十九年。

      倒竹愛倒硬頭黃,一皮篾青一皮囊,一皮竹殼包一節(jié),哪有一妹戀兩郎。

      從字里行間可以看出,這是一首求偶的情歌。情歌中,男子正單身,“因為冇雙來連妹,問妹有心向郎么?”男子愛戀著女子,想要表達對阿妹的愛慕之情,卻又羞于開口,經(jīng)過鼓勵,男子終于鼓起勇氣表達了內(nèi)心的喜愛之情。阿妹接受了男子的求愛,并叮囑“你愛交情只管交,切莫交到半中腰”,表達了阿妹的堅貞和執(zhí)著。

      再比如女子鼓勵男子大膽表白的山歌:

      蓮花開在塘中間,有心采花莫怕難,有心戀妹莫膽小,要想吃酒就開壇。

      妹子敢說郎敢當,青草不怕六月霜,輪船唔怕大海水,戰(zhàn)馬豈怕機關槍。

      這首山歌中的女子,有心儀的對象,看到男子半信半疑,不敢上前表示愛意時,便唱起山歌鼓勵男子要大膽、主動地追求愛情,在言語之間透露了無限的智慧。

      對唱山歌是一種你方唱罷、我方登臺的演唱方式,男女之間通過對唱,細訴衷情,或傳達相思、愛慕之情,或傳達提醒、警戒之意??图夷信M情傾唱、直抒胸臆,大膽中透露著含蓄,含蓄中蘊含著智慧,如《千囑》:

      女:千囑萬囑囑親哥,親哥戀妹莫戀多。 蘇木煎膏因色死,石榴斷枝因花多。

      戴著笠麻莫擎遮,愛戀一伎就一伎。 一壺難裝兩樣酒,一樹難開兩樣花。

      男:妹子叮囑我記掛,決心不向別人家。 愛學鳳凰成雙對,唔學黃蜂亂采花。

      好花一朵滿園香,好茶一壺透心涼。 好酒一杯暈暈醉,好妹一個夠情長!

      這首《千囑》表達了男子即將離開家,女子通過舉例告誡男子莫戀其他女子,如“蘇木煎膏因色死,石榴斷枝因花多”。男子亦向女子表示“愛學鳳凰成雙對,唔學黃蜂亂采花”,表達自己忠心不二。

      (三)披露封建陋習的現(xiàn)實山歌表達了對中原地區(qū)劣質(zhì)文化的反思

      客家文化在吸收、借鑒中原地區(qū)的優(yōu)質(zhì)文化的同時,不免受到劣質(zhì)文化的影響??图胰擞蒙礁璧姆绞奖磉_了對中原劣質(zhì)文化的反思。

      首先,批判封建陋習對勞動人民的戕害,反映了勞動人民在艱苦的環(huán)境中受到的壓迫與剝削。如《婢女嘆》:“做人婢女真苦情,日里冇閑夜冇眠,食盡幾多餿粥飯,長年著件爛衫筋?!薄舵九畤@》和《窮人嘆》通過描寫勞動人民的日常生活狀態(tài),刻畫了勞動人民缺衣少食的悲慘生活,“食盡幾多餿粥飯,長年著件爛衫筋”,勞動人民通過山歌表達了對壓迫者和剝削者的控訴。除此之外,《長工歌》《農(nóng)民苦》等山歌都表達了相同的主題。

      其次,揭露封建惡俗對婦女的殘害,表達人們對婦女悲慘命運的嘆息?!霸诳图业貐^(qū)就有聘婚娶、招贅婚、童養(yǎng)媳、等郎妹、(坐爾右甲)山娶親、冥婚以及花頓妹、換親、納妾等婚姻形式”[8]44。這些封建習俗對女子的傷害極深,黃遵憲在《山歌》中寫道:“嫁郎已嫁十三年,今日梳頭儂自憐。記得初來同食乳,同在阿婆懷里眠?!盵2]59在不公平的社會制度和殘酷的封建習俗中,年輕女子葬送了青春、斷送了夢想、犧牲了幸福。劉善群認為童養(yǎng)婚之俗可以追溯到三國以前[8]47。童養(yǎng)媳習俗是隨著客家先民南遷從中原地區(qū)帶到客家地區(qū)的風俗習慣,指的是有子嗣的家庭抱養(yǎng)別人家的女兒為兒媳,撫養(yǎng)到適齡后,與本家兒子成婚。童養(yǎng)媳從小離開親生父母,寄養(yǎng)在別人家,食不飽、穿不暖,甚至會受到謾罵、毒打。如《童養(yǎng)媳》中描述了童養(yǎng)媳悲慘的命運:

      對歲離娘賣畀人,六歲打柴受苦辛,七歲落田學耕種,九歲侅擔冇時停,目汁洗面汗洗身。

      做童養(yǎng)媳苦啾啾,食著冇來打罵有,三更半夜思想起,氣難平來恨難休,只怨爺哀咁糊涂。

      如果說童養(yǎng)媳的生活悲慘,那么等郎妹的日子可謂苦不堪言。等郎妹是指在男家尚無子嗣之時,就從別家抱養(yǎng)女孩來作為兒媳來撫養(yǎng),以此希望能將郎等來。較之童養(yǎng)媳,等郎妹將命運壓在一個未知數(shù)上,若有幸男家得一男孩,不管年齡相差幾何都要完婚,若“等郎”夭折,等郎妹需被迫與公雞拜堂成親,守一輩子寡;若不幸等不到郎,等郎妹的去留問題則由男方家決定,或?qū)⑵渥冑u給其他人家,或作為女兒招婿上門。客家人用山歌的形式,反映了這一婚俗陋習:

      十八妹子三歲郎,夜夜要我抱上床,睡到半夜思想起,不知是兒還是郎。

      十八嬌嬌三歲郎,半夜想起痛心腸,等到郎大妹又老,等到花開葉又黃。

      由這首山歌可知,等郎妹在十五歲時,男家才得一子。十五歲的年齡差距致使他們之間更像母子而非夫妻。等郎妹即使等到“等郎”長大成婚,逝去的年華又怎能彌補?

      此外,貞操觀對客家婦女的荼毒很深。傳統(tǒng)觀念中的貞操觀對客家文化產(chǎn)生了巨大的影響,客家婦女在貞操觀的約束下,恪守“本分”,寧愿為了一塊貞節(jié)牌坊不惜犧牲一生的幸福。如《寡婦苦》:

      口渴難上嘅條崗,肚饑難過四月荒,守寡妹子難過日,鎖匙難帶家難當。

      托盤冇底樣搬扛,米升冇底樣般量? 十八妹子來守寡,塘里冇水魚難養(yǎng)。

      床頭食飯床尾眠,冇人有厓咁苦情! 日里唔敢問人嬲,夜里冇只痛腸人!

      十五唔敢看月光,過年唔敢著新裝,心中有話冇人講,一生孤枕守空房。

      緊想緊真緊難捱,想來想去到雞啼,怕聽人家郎喊妹,怕看堂前祖宗牌。

      松樹再高冇粘天,貞節(jié)婦人冇變仙,觀音雖然得了道,還在南海受香煙。

      正值花樣年華的女子卻要守寡,內(nèi)心的苦悶可想而知,“心中有話冇人講,一生孤枕守空房”。這樣的生活不是女子想要的,“唔想貞節(jié)牌坊豎,只愿嫁郎結(jié)同心”,但現(xiàn)實卻將她打入深谷,逃脫不了終生守寡的命運。

      (四)哭嫁歌彰顯中原地區(qū)婚姻文化特征

      哭嫁是客家文化的一種獨特形態(tài),起源于母權(quán)制向父權(quán)制過渡時期,是女性對從夫居婚姻制度的反抗。父權(quán)制建立后,女性從統(tǒng)治地位變?yōu)楸慌鄣匚?,她們在相當長的時期內(nèi)進行了反抗,爭斗的焦點在婚姻居住制問題上[9]。女性在這場權(quán)力爭斗失敗,失去了從妻居的特權(quán),轉(zhuǎn)向出嫁從夫居。父權(quán)社會遺留下來的出嫁從夫居的要求,使得女子必須離開原本居住的地方,遠嫁到男方居住地,內(nèi)心充滿了對父母養(yǎng)育之恩的感激、對自身不幸命運的哀傷、對逝去美好生活的緬懷以及對即將到來的新生活的迷茫。到了封建社會,女性受到政權(quán)、族權(quán)、神權(quán)、父權(quán)等壓迫,身體和精神都飽受煎熬。這種封建落后的婚姻制度,隨著客家先民的南遷帶到了客家地區(qū),客家女子在出嫁前夕唱起哭嫁歌,通過新娘與親人傾訴離別,深刻揭露了封建婚姻制度的罪惡,強烈抨擊了封建宗法制度和倫理道德??图遗涌蕹臅r間長短不定,有提前三五天,也有半個月、一個月,更有甚者三個月,剛開始哭唱斷斷續(xù)續(xù),結(jié)婚的前一天晚上到第二天上轎,這段時間是哭嫁的高潮,并且必須按照傳統(tǒng)禮儀進行??藜薷鑳?nèi)容多樣,主要有哭爹娘、哭哥嫂、哭姐妹、哭叔伯、哭陪客、哭媒人、哭梳頭、哭祖宗、哭上轎等。如哭父母:

      天上星多月不明,阿爸為伢苦費心,阿爸恩情說不盡,提起話頭言難盡。

      女兒錯為菜子命,枉自爺娘費苦心;伢今離別爺娘去,內(nèi)心難過淚淋淋!

      在這首哭父母中,出嫁女將自己比作“菜子命”,枉費了父母對自己的養(yǎng)育之恩,如今要離開父母,內(nèi)心的傷感油然而生,淚水漣漣。哭嫁歌在傳承過程中反映著客家的風俗與倫理,是傳統(tǒng)婚俗的具體表現(xiàn)。在以男權(quán)為中心的社會,女子處于被奴役的地位,女子出嫁后與父母見面的機會則會少之又少,于是在出嫁前夕,客家女子便將內(nèi)心的痛苦與感慨通過山歌的形式唱出來,情感真摯、聲調(diào)悲哀、催人淚下。

      綜上所述,客家山歌是在中原文化的基礎上發(fā)展演變而來,體現(xiàn)著中原文化的精神內(nèi)核。

      三、結(jié) 語

      中原先民拋棄了安土重遷的傳統(tǒng)思想,踏上南遷的征程,這既是先民們由北向南的民族轉(zhuǎn)徙史,也是中原文化由北至南的傳播史、發(fā)展史。漂泊異鄉(xiāng)的無根感不僅并未阻斷客家人對家園故土的思念,反而更加深了他們對根脈、族源的熱愛。客家山歌不僅是客家人對中原文化的群體性文化記憶的外在反映,更是具有特定文化內(nèi)聚性的群體在自身經(jīng)驗性記憶的基礎上,創(chuàng)造性地借鑒、吸收贛南等地的文化形態(tài),形成地域色彩鮮明的文學樣式,從而完成了客家人對民族歷史的群體性建構(gòu)??图疑礁瑾毺氐奈幕δ?,在“情感溝通、文化傳遞和族群認同等方面發(fā)揮了獨特的作用”[10]。對客家山歌與中原文化的關系進行更深入、更系統(tǒng)的研究,對于進一步保護客家文化、豐富和弘揚中國傳統(tǒng)文化有著重要的理論價值和現(xiàn)實意義。

      猜你喜歡
      客家人先民山歌
      山歌還要妹起頭
      客家人
      寶藏(2021年7期)2021-08-28 08:17:34
      山歌
      黃河之聲(2021年7期)2021-06-21 13:59:22
      賽加城址先民的生產(chǎn)經(jīng)營方式
      奇妙的博物館
      將先民們的寶貴財富留給后代子孫——記浙東千年古鎮(zhèn)崇仁鎮(zhèn)消防安全工作
      勞動保護(2019年7期)2019-08-27 00:41:16
      三百山山歌
      心聲歌刊(2019年3期)2019-06-06 02:52:32
      闖蕩牙買加的客家人
      苗山歌
      民族音樂(2018年2期)2018-05-26 03:04:34
      行酒
      神州民俗(2016年5期)2016-06-13 10:18:44
      正定县| 昭平县| 五华县| 石嘴山市| 威宁| 商都县| 桂林市| 辽宁省| 赤水市| 泽州县| 宝丰县| 霍林郭勒市| 镇远县| 扎兰屯市| 茌平县| 东兴市| 和林格尔县| 岳阳市| 云南省| 共和县| SHOW| 大同县| 吴江市| 绩溪县| 烟台市| 东至县| 象山县| 微山县| 夏津县| 淮滨县| 永泰县| 林口县| 景宁| 临泽县| 武胜县| 内乡县| 汪清县| 新竹县| 陆河县| 阳城县| 清镇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