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秦觀
纖云弄巧,飛星傳恨,銀漢迢迢暗度。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shù)。柔
情似水,佳期如夢,忍顧鵲橋歸路!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
作品簡析:秦觀,字少游,高郵(今屬江蘇)人。鵲橋仙為詞牌名,以歐陽修《鵲橋仙·月波清霽》為正體,因該詞中有“鵲迎橋路接天津”句,故取為調(diào)名。相傳農(nóng)歷七月初七這天夜晚,是分居銀河兩側(cè)的牛郎織女一年一度相聚的日子,按照舊俗,少女們要于此夜陳設瓜果,向織女“乞巧”,乞巧是向織女祈求智慧的意思,所以七夕節(jié)又稱作乞巧節(jié)。漢、魏以來,詠嘆七夕的作品有很多,但要說不落陳套、自出機抒的怕是要推秦少游這一首《鵲橋仙》。
詞的上片寫牛郎織女相會。開篇寫初秋傍晚美景,“纖云弄巧,飛星傳恨”,織女在天邊巧手織就云錦,一縷縷輕柔的云彩變換出精巧絕倫的圖案,但織女并不快樂,而是終日思念著銀河那端的牛郎,那些閃耀的星星仿佛都在爭相傳遞著他們的離愁別恨。緊接著寫織女渡銀河的場景,“銀漢迢迢暗度”,“迢迢”二字寫出了銀河的遼闊寬廣,也從側(cè)面反應了牛女相聚的不易。上片后兩句詞人不再具體描寫牛女相聚的場景,而是發(fā)表議論,“金風”即秋風,“玉露”即白露,“金風玉露”點明了牛女相會的時節(jié),金風起玉露生時,久別的情侶終于在銀河之畔相遇了,盡管相聚難、離愁深,但是兩人心意相通,所以天上這一次的久別重逢,就抵得上人間千萬次貌合神離的朝夕相對。此處詩人由天上寫到人間,由牛女雙星寫到世間人情,天人合一。
詞的下片寫牛郎織女依依惜別。牛女相遇時那柔柔的愛意似悠悠的流水,延續(xù)綿長,而這美好的時刻又仿佛只是一個倏忽即破的夢境,夢醒時分,又將面對離別。此處詞人用水喻“柔情”,用喻貼切自然,又呼應了“迢迢銀河”,十分巧妙?!叭填欩o橋歸路”,剛剛才用于相聚的鵲橋,此時卻又變成了與愛人分別的歸途,“忍”字寫出了織女不忍回顧歸路的糾結(jié)與哀愁,語句婉轉(zhuǎn),言盡而情長。緊接著,詞人再次發(fā)出議論表達自己對愛情的態(tài)度——“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美好長久的愛情并不取決于朝夕相聚的陪伴,只要彼此真心相愛,即使天各一方,也能將這份愛堅守下去。這種經(jīng)過時間淬煉的愛情,才更顯珍貴。在同類詠嘆七夕的作品中,大多寫牛女的離恨,秦觀此詞則另辟新路,將耳鬢廝磨、朝夕相處的世俗愛情升華到崇高的精神境界,發(fā)人深省。
在北宋詞壇上,秦觀被認為是最能體現(xiàn)詞體本色的“詞手”,葉嘉瑩先生曾說,秦少游的詞是“詞人之詞”,他所寫的往往是最柔婉、最幽微的一種感受,是一種很敏銳的感覺,這首詞也體現(xiàn)了這一特色。語言上,用詞清麗淡雅,音韻諧美,如“纖云”“飛星”“迢迢”等都由錘煉而得卻又不失詞之本色,營造出了一種深婉的意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