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淺韻
好幾年前,我看到一篇文章,標題很吸引人——《老媽的更年期遇上兒子的青春期》,它侵略了我的眼睛和心靈。我離更年期似乎還有一段距離,但兒子的青春期說來就來了。
我有些緊張,因為周圍有許多孩子的叛逆令人奓毛,像是一場場沒有硝煙的母子戰(zhàn),到最后都是母親戰(zhàn)敗了。母親被兒子一步步往后逼,一次次地妥協(xié)和讓步,都是因為愛,愛之過猶,反倒不及,結果都變成了害。
此前,當教師的大弟這么安慰我:他說,“叛逆”這個詞,都是那些孩子不聽話的家長們臆造出來的,因為他們必須要為自己教育的失敗找一個客觀的理由。好吧,看著眼前身高才超過我、就開始摸著我的頭頂嫌棄我是個小矮子的娃,我稍微給自己松了下綁。我就不相信,這塊從我身上掉下的肉,在我眼皮子底下看著長大的小人兒,他真能跳得起梁高。
初二平穩(wěn)地過去了,也??吹揭恍┩薜漠惓Ee動,無非是一些一直想刷存在感的行為,想證明“我有思想有主見有自己的世界觀”了。給他根棒棒糖,有甜蜜也有點疼痛,把他的心緒撫摸平展了,也就好了。娃天生就是依老師教的,老師的話都是圣旨。他們有一個認真負責的班主任,放心三分之一,省心三分之一,另三分之一,見子打子吧?!耙娮哟蜃印笔撬惚P上的一種游戲,我少年時精于此道。兵來有將,水來有土,我且站在岸邊,看娃生長的方向。
事實上,話可以說得輕松,一旦做起來,卻常常有腰疼腦亂的時刻。中考前一個多月,娃突然就有了新動向,先是把關聯(lián)在我手機上的QQ解除了。從前,他只是用詭異的小眼睛探詢我是否偷看了他的QQ。偷看顯然是必然的,但不承認也是必須的。我不大相信那些要尊重娃的隱私的做法,因為我是一個普通的母親,既然我有偷窺他隱私的便利,我當然會樂意暗度陳倉。
慢慢地,我發(fā)現(xiàn)自己錯了,正是因為他沒有隱私,才對我如此大方,一旦有了隱私,就必定要想法抹去一切痕跡。
以至于到了后來,他在衛(wèi)生間里打電話,也開始用英文,而我只能聽個大致,還要假裝什么也聽不懂。
此前,他說我是他的好朋友呀。如今,他有了不能出賣的好兄弟,有了可以說話的女同學,有了不能讓我知曉的新鮮事。上學期我問他,有沒有喜歡他的女同學時,他說,媽媽,還沒有呢,估計下學期就會有了。此話還被我一度當作笑談,如此童心潔白,真令我老心高懸啊。我還揶揄他說,長得這么丑,當然沒有了,你此生都該是拼才華拼本事的命,加油吧,小子。待他有點小失望時,我又說,要是媽媽在你們班就好了,我肯定會喜歡你,而且只喜歡你?,F(xiàn)在,一切都變了,我是他時刻需要防備的戰(zhàn)友。
有一段時間,他頻繁地對我使用反問句。你說呢?你以為呢?你怎么會這樣?你為什么要這么做?你……總之,所有的事情都是我的不對。從他高皺起的眉頭和不耐煩的語氣中,我知道我被他嫌棄了。每每這時,我心中的怒火常常升騰起門高,但我又迅速地按下去,才過了幾分鐘,一個不留神,我又哪里不對了,他又開始刺起毛來,大規(guī)模地對我使用反問句。這心情啊,常常被他弄得五星級差。
如果我跳起腳來,莫非是我的更年期提前了?好吧,我必須要變成一團棉花,保證他每一次落下時,都不受傷害。
我試著跟他溝通,我說,小子,我是你親媽,你長成刺猬的樣子會弄疼我的。
他立即說,難道不是你先弄疼我的嗎?
又是反問句。我在他各種各樣的反問句里意亂心碎,且一輪接著一輪,吃飯時上演,出門時上演,睡覺前上演,只要我說什么,他必定隨時是反攻的態(tài)度,使勁兒用足球場上射門的力量來對抗我。
馬上就要中考了,我心里很著急,就盡量順著毛生長的方向撫慰他。后來,我決定適當回避幾天,讓他父親料理他。
我倒要看看兩頭牛在一起相處的和諧程度。事實上,我的擔心有點多余,畢竟是親生的,畢竟都是聰明人,小牛知道,他不能到處點燃戰(zhàn)火。我高興地看到他們結成同盟軍。
我以為換個選手,比賽就能精彩進行。當書房里的聲音越來越大時,我才知道,牙齒和舌頭咬上了。小子負氣出門,連手機也不帶。他父親追出去,還在咬著牙根說,我賭他不敢去哪里。其實,我好擔心,把孩子們離家出走的各種劇情想了一遍,越想越害怕,而身邊這頭牛角上的火氣還噌噌冒出幾尺高。
一個小時后,小子回來了。我笑著擁抱他,說,媽媽好擔心你會離家出走哦。他說,我是那樣的人嗎?我有那么愚蠢嗎?天啊,又是反問句。我最近對反問句呈過敏狀態(tài)。好在,這次的反問讓我沒有痛感,只有釋然,至少說明他的三觀正六根清。
家庭成員之間的戰(zhàn)爭,有點像《三國演義》。小子在父親那里討不到好處,對我倒是客氣了幾分。我趁機加些醬油,我說,小子,請別對你媽使用反問句,直接陳述一件事會比你使用反問讓人舒心得多,不管是請求還是敘述,說話的語氣常常會比內容更重要。
后來,收效明顯。許多反問句都變成了兩個字“你猜”,我在這兩個字里與他斗智斗勇,裝傻裝兇,用各種顏色蠱惑他。終于在考試前的兩個星期,他的情緒回歸到正常??纯紙龅臅r候,許多家長等在校門外,其中有一個母親對她的孩子說,別人都進去了,你趕緊進去吧。一句普通的囑咐頓時讓那個孩子奓起毛來,他說,我就是不進去,你要怎么說?母子僵持的局面讓人尷尬。
小子出來,我對他說,下輩子你做我媽媽吧,我們試著換一下位置。他像忽然就懂事了一樣,說,所有的媽媽都不容易,你媽媽更不容易,要養(yǎng)大四個不聽話的娃。他這句話令我一下子就想起了我上中學對母親使用的各種反問句,與她各種各樣的對抗方式。我一時就理解了眼前這個想要向我證明他正在長大的娃。
我也想起了無數(shù)次我使用反問句的后果,因為不能好好說話,不能站在對方的立場上思考問題,一句句毛腔腔的反問句,就引發(fā)了各種不愉快。此前,夫曾對我說過,請對我使用陳述句,我不以為然。直到我在小子給我的反問句里,我才反思自己的過錯。
反問句終是帶著一種挑釁和不友善,讓人產(chǎn)生反駁、對抗、爭辯、否定的意識,進而讓事情陷入僵局,實在是最愚鈍的表達方式。這回,我該是長了教訓,想必你也會有所收獲。我們都要記住了:請別對你媽使用反問句,請別對一切對你心懷友善的人使用反問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