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伯庸
漢高帝元年(公元前206年)十月,大秦的首都咸陽發(fā)生了一件小事。說的不是鴻門宴,這件小事與鴻門宴相比,毫不起眼,在史書里只有簡單的幾句話,閱讀時很容易一眼就掃過去。但對風起云涌的秦末亂局乃至后世來說,它卻有著極為深刻的影響。
這一年,劉邦搶在其他諸侯之前殺入關(guān)中,兵臨咸陽。秦王子嬰手捧玉璽出降,秦帝國徹底土崩瓦解。這群沛縣窮漢進入大秦的國都之后,立刻被其繁華富庶迷花了雙眼,紛紛沖進各處府庫去搶金帛財寶。就連劉邦自己,也待在秦宮里不愿意出來。
在這場狂歡中,只有一個人保持著無比的冷靜,他叫蕭何。
跟那些出身市井的同僚相比,這位前沛縣官員有著豐富的行政經(jīng)驗。他知道對這個新生政權(quán)而言,什么才是最重要的。蕭何穿過興奮的人群和堆積如山的財寶貨物,來到大秦丞相和御史專屬的檔案庫房。這里門庭冷落,因為里面沒有珠寶金玉,只有天下諸郡縣的戶口版籍、土地圖冊、律令文書等,沒人對這些寫滿枯燥文字和數(shù)字的簡帛有興趣。
蕭何下令將這些資料清查、分類,然后一一打包。
沒過多久,劉邦去鴻門參加了一次酒宴。回來以后,他一臉晦氣地吩咐諸將收拾行李,準備退出關(guān)中。緊接著,項羽大搖大擺地闖進咸陽,他趾高氣揚地告訴劉邦:“你去漢中當個漢王吧?!比缓蟀讶齻€秦軍降將章邯、董翳、司馬欣封在秦嶺北邊,牢牢地鎮(zhèn)守在漢中與中原之間。
劉邦大怒,漢中又小又窮,道路險峻,再加上這三道枷鎖,明擺著不打算讓自己翻身??!他心想,干脆賭一把,帶兵去跟項羽拼一場算了。周勃、灌嬰、樊噲幾名部下輪番相勸未果,這時,蕭何站出來說:“雖然去漢中稱王不是很好,但不是比死強多了嗎?”劉邦說:“怎么就會死呢?”蕭何說:“現(xiàn)在咱們跟項羽打,鐵定是百戰(zhàn)百敗,純屬作死;您何妨學學商湯和周武,先去漢中隱忍一陣再說?!?/p>
隨即,蕭何講出一段詳細規(guī)劃:“臣愿大王王漢中,養(yǎng)其民以致賢人,收用巴、蜀,還定三秦,天下可圖也?!?/p>
估計劉邦聽完這話,會下意識地反問一句:“憑什么?”
你的戰(zhàn)略規(guī)劃聽著很棒,但具體怎么落地?憑什么“養(yǎng)其民”,憑什么“收用巴、蜀”,又憑什么“定三秦”“圖天下”?
蕭何微微一笑,說:“就憑我從咸陽帶出來的那些戶籍檔案?!?/p>
可不要小看這些其貌不揚的簡帛,它們所蘊含的力量,比名將精兵還要可怕。
戶籍的雛形,早在商代“惟殷先人,有冊有典,殷革夏命”時就已經(jīng)出現(xiàn)了,春秋時代亦有書社制度。但真正把它建成一個完整體系的,是赳赳老秦。
到了秦始皇時代,郡縣制推行于全國。從一郡、一縣到一鄉(xiāng)、一里乃至一戶,官府都有詳盡記錄。而且相關(guān)檔案每年還要進行更新,由專人送到咸陽留存,以便中央隨時掌握地方情況。
這套制度,在秦始皇時期一直保持著高效運轉(zhuǎn),即便到了秦二世時期,各地官府出于慣性也一直在執(zhí)行。蕭何在官府里當過主吏掾,對這些東西再熟悉不過了。
當蕭何把它們獻給劉邦時,一瞬間,整個天下都變得透明。
無論是南??さ蔫蠞{種植面積、成都的蜀錦產(chǎn)量,還是瑯邪郡在秦始皇二十八年(公元前219年)的壯丁總數(shù),翻閱一下,一目了然。想知道整個河東地區(qū)的牲畜總數(shù)?想看看關(guān)中有多少鐵匠作坊?翻閱一下,便了如指掌。
劉邦足不出漢中,便可以閱盡天下虛實。
對于一位志在天下的王者,這實在太重要了。知道壯丁數(shù)量,可以算出能動員的士兵和民夫有多少;了解牲畜多寡,可以合理分配運力;查閱作物產(chǎn)量,便對糧草的征發(fā)心中有數(shù);掌握了地形圖冊,也就明確了對該地區(qū)的用兵方略。哪個郡有鐵礦,可以冶煉兵器;哪個縣有草藥,可以平復疫病;哪個鄉(xiāng)可以提供獸筋膏脂,多長時間能送到哪里,道路狀況如何……種種信息,都隱藏在這一堆堆簡帛之中。
要知道,戰(zhàn)爭的勝負,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后勤保障。后勤工作最重視的并非士兵武勇,而是精準統(tǒng)籌。精準統(tǒng)籌的前提,則是翔實豐富的數(shù)據(jù)。可以這么說,在戰(zhàn)略層面的對局中,拼的不再是韜略,而是資源的利用率。誰掌握的數(shù)據(jù)更精準、誰的物資調(diào)配更有效率,誰就是最后的勝利者。蕭何從咸陽運走的簡帛檔案,正是戰(zhàn)略對決中必不可少的。
劉邦偶爾犯渾,但在大事上絕不糊涂。他立刻領(lǐng)悟到這些簡帛所蘊藏的威力,心下大定,不再執(zhí)著于跟項羽爭霸,收拾行李高高興興出發(fā)了。
抵達漢中之后,他拜蕭何為丞相,主抓內(nèi)政,坐鎮(zhèn)后方。沒過幾年,劉邦明修棧道,暗度陳倉,揭開了楚漢相爭的序幕。
在漫長的中原爭霸期間,項羽就像一尊浮在空中的無敵戰(zhàn)神,每一次揮動武器,都把劉邦伸過來的藤蔓砸得粉碎??蛇@些藤蔓的根部緊緊吸附于大地,源源不斷地從土壤里吸收營養(yǎng),一次又一次地重新生長,伸展,糾纏,韌性十足。慢慢地,戰(zhàn)神開始疲憊,藤蔓的數(shù)量卻有增無減。它們被打斷了無數(shù)次,可總能卷土重來。戰(zhàn)神想落在地上喘息片刻,卻驚訝地發(fā)現(xiàn)早已無立足之地,四面八方都密密麻麻地爬滿了藤蔓……接下來的故事,人人皆知。如果說那些名將是藤蔓的枝,那么蕭何就是藤蔓的根。于是,項羽百勝而后一敗,劉邦百敗而后一勝,江山遂告易手。
劉邦對這一切,看得非常透徹。他稱帝之后,對大臣論功行賞,把首功授予了負責后勤工作的蕭何。
善戰(zhàn)者無赫赫之功,這些不顯山、不露水的戶口版籍,才是真正的第一功臣。司馬遷為蕭何這個行為做了總結(jié):“漢王所以具知天下厄塞,戶口多少,強弱之處,民所疾苦者,以何具得秦圖書也?!?/p>
(摘自《顯微鏡下的大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