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城
我們都有一個胃,即使成為植物人后,也還有一個胃,否則連植物人也是做不成的。
有人開玩笑說中國文化只剩下了個“吃”。如里你認(rèn)為這個“吃”是為了胃,那可就錯了。這個“吃”是為了眼睛、鼻子和嘴巴的,所謂“色、香、味”。嘴巴這一項(xiàng)里,除了“味覺”,也就是“甜、咸、酸、辣、辛、苦、膻、腥、麻、鮮”,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口感”,所謂“滑、脆、粘、軟、嫩、涼、燙”。
我當(dāng)然沒有忘掉“臭”,臭豆腐,臭咸魚,臭冬瓜,臭蠶豆,之所以沒有寫到“臭”,是因?yàn)槲覀儾皇菫榱似洹俺簟辈湃コ?,而是為了品其“鮮”。
說到“鮮”,食遍全世界,我覺得最鮮的還是中國云南的雞棕菌。用這種菌做湯,其實(shí)極危險,因?yàn)槟銜濙r,喝到脹死。我懷疑這種菌里含有什么物質(zhì),能完全麻痹我們腦里面下視丘中的拒食中樞,所以才會喝到脹死還想喝。
河豚也很鮮美,可是有毒,能置人死命。如果你有機(jī)會去日本,不妨找間餐館(坐下之前切記估計好付款能力),里面治河豚的廚師一定要是有執(zhí)照的。我建議你第一次點(diǎn)的時候,點(diǎn)帶微毒的,吃的時候極鮮,吃后身體的感覺有些麻麻的。我再建議你此時趕快作詩,可能此前你沒有作過詩,而且很多朦朧詩人還健在,但是你現(xiàn)在可以作詩了。
中國的“鮮”字,是“魚”和“羊”,一種是腥,一種是膻。我猜“鮮”的意義是漁獵時期定下來的,之后的農(nóng)業(yè)文明,再找到怎樣鮮的食物,例如雞樅菌,都晚了,都不夠“鮮”了,位置已經(jīng)被魚和羊占住了。
魚中最鮮的,我個人覺得是廣東人說的“龍利”。清蒸,加一點(diǎn)蔥絲姜絲,蔥姜絲最好順絲切,否則料味微重,淋清醬油少許,蒸好即食,入口即化,滑、嫩、燙,耳根會嗡的一聲,薄淚洇濡,不要即刻用眼睛覓知音,容易被人誤會為含情脈脈,心下感激就是了。
羊肉為畜肉中最鮮。豬肉濁膩,即使是白切肉;牛肉粗重,即使是輕微生烤的牛排。羊肉乃肉中之健朗君子,吐雅言,臟話里帶不上羊,可是我們動不動就說蠢豬笨牛;好襟懷,少許鹽煮也好,紅燒也好,煎、炒、爆、燉、涮,都能淋漓盡致。我最喜歡爆和涮,尤其是涮。
涮時選北京人稱的“后腦”,也就是脖子上的肉,肥瘦相間,好像有沁色的羊脂玉,用筷子夾入微滾的水中(滾水會致肉滯),一頓,再一涮,掛血絲,夾出蘸料,入口即化,嚼是為了肉和料混合,其實(shí)不嚼也是可以的。料要芝麻醬(花生醬次之),豆腐乳(紅乳烈,白乳溫),蝦醬(當(dāng)年產(chǎn)),韭菜花醬(發(fā)酵至土綠),辣椒油(滾油略放澆干辣椒,辣椒入滾油的制法只辣不香),花椒水,白醋(熏醋反而焦鈍),蔥末,芫荽段,以個人口味加減調(diào)和,有些人還會加腌糖蒜。據(jù)說馬連良先生生前到館子吃涮羊肉是自己帶調(diào)料,是些什么?怎樣一個調(diào)法?不知道,只知道他將羊肉真的只是在水里一涮就好了,省去了一頓的動作。涮羊肉,一般鍋底放一些干咸海蝦米和香菇,我覺得清水加姜片即可。料里如果不放咸蝦醬,鍋底可放干咸海蝦米,否則重復(fù);香菇如果在炭火上炙一下再入湯料,可去土腥味兒;姜是松懈肌肉纖維的,可以使羊肉嫩。
我在內(nèi)蒙古插隊(duì)的時候,看到蒙古人有一種涮法是將羊肉在白醋里涮一下,“生涮”。我試過,羊肉過醋就白了,另有一種鮮,這種涮法大概是成吉思汗的騎兵征進(jìn)時的快餐吧,如果是,可稱為“軍涮”。
中國的飲食文化里,不僅有飽的經(jīng)驗(yàn),亦有餓的經(jīng)驗(yàn)。
中國在饑饉上的經(jīng)驗(yàn)很豐富,“饉”的意思是蔬菜歉收。浙江不可謂不富庶,可是浙江在菜上的特點(diǎn)多干咸或發(fā)霉的貨色,比如蕭山的蘿卜干、螺螄菜,杭州、莫干山、天目山一帶的咸筍干,義烏的大頭菜,紹興的霉干菜,上虞的霉千張。浙江明明靠海,但有名的卻是咸魚,比如玉環(huán)的咸帶魚,寧波的咸蟹、咸鰻鲞、咸烏魚蛋、龍頭烤、咸黃泥螺。
寧波又有一種臭冬瓜,吃不慣的人是連聞都不能聞的,氣味若爛尸,可是愛吃的人覺得非常鮮,還有一種臭莧梗也是如此。紹興則有臭豆。
魯迅先生是浙江人,他懷疑浙江人祖上大概不知遭過多大的災(zāi)荒,才會傳下這些干咸臭食品。我看不是由于饑饉,而是由于戰(zhàn)亂遷徙,因?yàn)檎憬⒎囚[災(zāi)的省份。中國歷史上多戰(zhàn)亂,亂則人民南逃,長途逃難則食品匱乏,只要能吃,臭了也得吃。要它不臭,最好的辦法就是晾干腌制,隨身也好攜帶。到了安居之地,則將一路吃慣了的干咸臭保留下來傳下去,大概也有祖宗的警示,好像我們親歷過的“憶苦思甜”。廣東的客家人也是歷代的北方逃難者,他們的食品中也是有干咸臭的。
中國人在吃上,又可以挖空心思到殘酷。
云南有一種“狗腸糯米”,先將狗餓上個兩三天,然后給它生糯米吃,餓狗囫圇吞,估計糯米到了狗的“十二指腸”(狗的這一段是否有十二個手指并起來那么長,沒有量過),將狗宰殺,只取這一段腸蒸來吃。說法是食物經(jīng)過胃之后,小腸開始大量分泌蛋白酶來造成食物的分化,以利吸收,此時吃這一段,“補(bǔ)得很”。
還是云南,有一種“烤鵝掌”,將鵝吊起來,鵝掌正好踩在一個平底鍋上,之后在鍋下生火。鍋慢慢燙起來的時候,鵝則不停地輪流將兩掌提起放下,直至燙鍋將它的掌烤干,之后人單取這鵝掌來吃。說法是動物會調(diào)動它自己最精華的東西到受侵害的部位,此時吃這一部位,“補(bǔ)得很”。
這樣的吃法已經(jīng)是兵法了。
相較中國人的吃,動物,再兇猛的動物,吃起來也是樸素的。它們只是將獵物咬死,然后食其血或肉,然后,就拉倒了。它們不會煎炒烹炸熬煸燉涮,不會將魚做成松鼠的樣子,美其名曰“松鼠鱖魚”。你能想象狼或豹子挖空心思將人做成各種肴饌才吃嗎?例如爆人腰花,炒人里脊,燉人手人腔骨,醬人肘子,鹵人耳朵,涮槽頭肉,干貨則有人火腿,人鞭?
吃,對中國人來說,上升到了意識形態(tài)的地步?!俺阅膬貉a(bǔ)哪兒”,吃豬腦補(bǔ)人腦,這個補(bǔ)如果是補(bǔ)智慧,真是讓人猶豫。吃猴腦則是醫(yī)“羊角風(fēng)”,也就是“癲癇”,以前刑場邊上總有人端著個碗,等著拿犯人死后的腦漿回去給病人吃,有時病人根本是到刑場上斃了就吃?!俺员扪a(bǔ)腎”,如果公鹿的性激素真是由吃它的相應(yīng)部位就可以變?yōu)橹袊腥说男约に兀赃@件事也真是太簡單了。不過這是意識形態(tài),是催眠,所謂“信”。海參、魚翅、甲魚,都是暗示可以補(bǔ)中國男女的性分泌物的食品,同時也就暗示性的能力的增強(qiáng)。我不吃這類東西,只吃木耳,植物膠質(zhì)蛋白,而且木耳是潤肺的,我抽煙,正好。
說了半天都是在說嘴,該說說胃了。
食物在嘴里的時候,真是百般滋味,千般享受,所以我們總是勸人“慢慢吃”,因?yàn)橐谎?,就什么味道也沒有了,連辣椒也只“辣兩頭兒”。嘴和肛門之間,是由植物神經(jīng)管著的,這當(dāng)中只有涼和燙的感覺,所謂“熱豆腐燒心”。食物被咽下去后,經(jīng)過食管,到了胃里。胃是個軟磨,將嚼碎的食物再磨細(xì),我們?nèi)绻皇羌?xì)嚼慢咽,胃的負(fù)擔(dān)就大。經(jīng)過胃磨細(xì)的食物到了十二指腸,重要的時刻終于來臨。我們千辛萬苦得來的口中物,能不能化成我們自己,全看十二指腸分泌出什么樣的蛋白酶來分解,分解了的,就吸收,分解不了吸收不了的,就“消化不良”。
消化不良,影響很大,諸如打嗝放屁還是小事,消化不良可以影響到精神不振,情緒惡劣,心情不好,思路不暢,怨天尤人。自己煩倒還罷了,影響到別人,雞犬不寧,妻離子散不敢說,起碼朋友會疏遠(yuǎn)你一個時期,“少惹他,他最近有點(diǎn)兒精神病”。
小的時候,長輩總是告誡不要挑食,其中的道理會影響人一輩子。
人還未發(fā)育成熟的時候,蛋白酶的構(gòu)成有很多可能性,隨著進(jìn)入小腸的食物的結(jié)構(gòu),蛋白酶的種類開始逐漸形成以至固定。這也就是例如小時候沒有喝過牛奶,大了以后凡喝牛奶就拉稀瀉肚。我是從來都拿牛奶當(dāng)瀉藥的。亞洲人,例如中國人,日本人,韓國人到了牛奶多的地方,例如美國,絕大多數(shù)都出現(xiàn)喝牛奶就瀉肚的問題,這是因?yàn)閬喼奕诵r候牛奶喝得少或根本沒得喝而造成的。
牛奶在美國簡直就是涼水,便宜,管夠,新鮮。望奶興嘆很久以后,我找到一個辦法,將可口可樂摻入牛奶,喝了不瀉。美國專門出一種供缺乏分解牛奶的蛋白酶的人喝的牛奶,其中摻了一種酶。這種牛奶不太好找,名稱長得像藥名,總是記不住,算了,還是喝自己調(diào)的牛奶吧。
不過,“起士”或譯成“忌司”的這種奶制品我倒可以吃。不少中國人不但不能吃,連聞都不能聞,食即嘔吐,說它有一種腐敗的惡臭。腐敗,即是發(fā)酵,動物蛋白質(zhì)和動物脂肪發(fā)酵,就是動物的尸體腐敗發(fā)酵,臭起來真是昏天黑地,我居然甘之如飴,自己都感到不可思議。我是不吃臭豆腐的,一直沒有過這一關(guān)。臭豆腐是植物蛋白和植物脂肪腐敗發(fā)酵,比較動物蛋白和動物脂肪的腐敗發(fā)酵,差了一個等級,我居然喜歡最臭的而不喜歡次臭的,是第二個自己的不可思議。
分析起來,我從小就不吃臭豆腐,所以小腸里沒有能分解它的蛋白酶。我十幾歲時去內(nèi)蒙古插隊(duì),開始吃奶皮子,吃出味道來,所以成年以后吃發(fā)酵得更完全的起士,沒有問題。
陜西鳳翔人出門到外,帶一種白土,水土不服的時候食之,就舒暢了。這白土是堿性的,可見鳳翔人在本鄉(xiāng)是胃酸過多的,飲本地的堿性水,正好中和。
所以長輩“不要挑食”的告誡會影響小孩子的將來,道理就在于你要盡可能早地、盡可能多地吃各種食物,使你的蛋白酶的形成盡可能的完整,于是你走遍天下都不怕,什么都吃得,什么都能消化,也就有了幸福人生的一半了。
所謂思鄉(xiāng),我觀察了,基本是由于吃了異鄉(xiāng)食物,不好消化,于是開始鬧情緒。
我記得一些會寫些東西的人到外洋走了一圈之后,發(fā)表一些文字,常常就提到飲食的不適應(yīng)。有的說,西餐有什么好吃?真想喝碗粥就咸菜啊。這看起來真是樸素,真是本色,讀者也很感動。其實(shí)呢?真是挑剔。
我就是這樣一種挑剔的人。有一次我從亞利桑那州開車回洛杉磯。
我的旅行經(jīng)驗(yàn)是,路上帶一袋四川榨菜,不管吃過什么洋餐,吃上一根榨菜,味道就回來了,你說我挑剔不挑剔?
話說我沿著十號州際公路往西開,早上三明治,中午麥當(dāng)勞,天近傍晚,突然路邊閃出一塊廣告牌,上寫“金龍大酒家”,我毫不猶豫就從下一個出口拐下高速公路了。
我其實(shí)對世界各國的中國餐館相當(dāng)謹(jǐn)慎。威尼斯的一家溫州人開的小館,我進(jìn)去要了個炒雞蛋,手藝再不好,一個炒蛋總是壞不到哪里去吧?結(jié)果端上來的炒雞蛋炒得比鹽還咸。我到廚房間去請教,溫州話我是不懂的,但掌勺兒的說“我忘了放鹽了”這句話我還是懂了,其實(shí)是我忘了浙江人是不怕咸的,不過不怕到這個地步倒是頭一次領(lǐng)教。
在巴黎則是要了個麻婆豆腐,可是什么婆豆腐都可以是,就不是麻婆豆腐。麻婆豆腐是家常菜呀!熗油,炸鹽,煎少許豬肉末加冬菜,再煎一下郫縣豆瓣,油紅了之后,放豆腐下去,勾兌高湯,蓋鍋。待豆腐騰的漲起來,起鍋,散生花椒面、青蒜末、蔥末、姜末,就上桌了,吃時再拌一下,一頭汗馬上就吃出來。
看來問題就出在家常菜上。家常菜原來最難。什么“龍鳳呈祥”,什么“松鼠鱖魚”,場面菜不常吃,吃也是為吃個場面氣氛,不好吃也不必說,難得吃嘛。家常菜天天吃,好像畫牛,場面菜不常吃,類似畫鬼,“畫鬼容易畫牛難”。
好,轉(zhuǎn)回來說美國西部蠻荒之地的這個“金龍大酒家”。我推門進(jìn)去,站柜的一個婦人迎上來,笑容標(biāo)準(zhǔn),英語開口,“幾位?”我覺得有點(diǎn)不對勁,因?yàn)閺乃缟贤^去,座上都是牛仔的后代們,我對他們毫無成見,只是,“您這里是中國餐嗎?”
“當(dāng)然,我們這里請的是真正的波蘭師傅?!?/p>
到洛杉磯的一路上我都在罵自己的挑剔。波蘭師傅怎么了?波蘭師傅也是師傅。我又想起來貴州小鎮(zhèn)上的小飯館,進(jìn)去,師傅迎出來,“你炒還是我炒?”中國人誰不會自己炒兩個菜?“我炒。”所有佐料都在灶臺上,揀揀菜,抓抓碼,叮當(dāng)五四,兩菜一湯,頭上冒汗。師傅蹲在門口抽煙,看街上的女人走過去,屁股扭過來又扭過去。
所以思鄉(xiāng)這個東西,就是思飲食,思飲食的過程,思飲食的氣氛。為什么會思這些?因?yàn)榈鞍酌浮?/p>
葉落歸根,直奔想了半輩子的餐館,路邊攤,張口要的吃食讓親戚不以為然。終于是做好了,端上來了,顫巍巍伸筷子夾了,入口,“味道不如當(dāng)年的啦?!逼鋵?shí)呢,是老了,味蕾退化了。
老了的標(biāo)志,就是想吃小時候吃過的東西,因?yàn)榈鞍酌竿嘶阶畛醯某潭取A硪粋€就是覺得味道不如從前了,因?yàn)槲独僖餐嘶?。六十歲以上的老人對食品的評價,兒孫們不必當(dāng)真。我老了的話,會三緘其口,日日喝粥就咸菜,能不下廚就不下廚,因?yàn)閮簩O們吃我炒的蛋,可能比鹽還咸。
與我的蛋白酶相反,我因?yàn)槭鄽q就離開北京,去的又多是語言不通的地方,所以我在文化上沒有太多的“蛋白酶”的問題。在內(nèi)蒙,在云南,沒有人問過我“離開北京的根以后,你怎么辦?你感覺如何?你會有什么新的計劃?”現(xiàn)在倒是常常被問到“離開你的根以后,你怎么辦?你感覺如何?你適應(yīng)嗎?”我的根?還不是這里扎一下,那里扎一下,早就是個老盲流了。
你如果盡早地接觸到不同的文化,你就不太會大驚小怪了。不過我總覺得,文化可能也有它的“蛋白酶”,比如母語,制約著我們這些老盲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