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以我現(xiàn)在的自覺程度去反省,可能要不斷自問,為什么要考聯(lián)考?聯(lián)考代表什么?念書是為了什么?這些問題一個接一個地想下去,我的聯(lián)考成績就不會這么好。還好沒有想太多,只是傻傻地聽大家的話,讀書就專心讀下去。
這樣其實也沒什么不好,如果有太多疑問,還得先花時間去解決那些心理障礙,可能到最后我得到的結(jié)論是為自己活,不要為其他人活,為什么我必須承受那么大的壓力?結(jié)果就和今天的發(fā)展完全不一樣。很難說什么樣的決定是最好的,畢竟時間只會往前流動,所有的事情都不能從頭再來一次,歷史是沒有“如果”的。
寫到這里,我忽然想到自己在高三的畢業(yè)紀念冊上寫的:“Be Yourself,快樂最重要!”難道不是嗎?過日子就是這個樣子。這句話其實也是一個自己在勉勵另一個自己豁達樂觀一點。
我在高一和高二的成績都很差,在班上都是排名倒數(shù)。由于初中時數(shù)學和英文是我最強的科目,我并不以為高中數(shù)學和初中有什么差別,覺得要考得好是輕而易舉的事,自己隨便讀讀就可以了。但是一年級的數(shù)學老師并沒有按照課本上課,一開始就教邏輯,若P則Q一類的東西。我很大意,前面的課疏忽了,后面的課就一直跟不上,遭受到很大的挫折,心里很緊張。
每到考試都要去求同學幫忙,借筆記、問重點、問解題方法。但是同學通常都不太理我,在建中一切以功課掛帥,大家都認為功課好才是真的好,并不認同我的特殊身份。在班上,我沒有什么要好的同學,也沒有積極地去開拓友誼。
我常常因為外務(wù)而沒有上課,很多人覺得不讀書考不好是活該。那是一種可怕的孤獨,沒有人會同情你,只會視你為異類,或者瞪大眼睛等著看你的下場如何。
有一次月考,我在張鳳英老師的鼓勵下考到全班第二十一名,發(fā)成績單時雖然得到了老師公開的稱贊,卻在無意間聽到坐在后排的一個同學說了這樣一句話:“如果(我)連蘇有朋都考輸?shù)脑挘驼娴膩G臉死了,回去怎么向父母交代?”這句話在我心底深深地劃下一道痕,我覺悟了。在同學們的想法里,“蘇有朋”三個字其實就等同于“只愛玩不愛讀書的無用的人”。“乖乖虎”的盛名,像幾萬個千斤錘一樣綁在我的腰間,除非考好聯(lián)考,否則一輩子也沒辦法解開。那時,我的腦袋里經(jīng)常浮現(xiàn)一種畫面:當我走在路上,一個媽媽指著我對她的孩子說:“你千萬不要像他,什么‘乖乖虎,不過是一個只會玩不會讀書、外表好看的明星罷了,什么都做不好,不會有什么前途的!”這個可怕的陰影一直鬼魅般纏繞著我。
我下定決心好好用功讀書,只為了努力擺脫這個噩夢的陰影。什么宣傳、名氣,我可以說放下就放下,一點也不猶豫。當時公司正要“小虎隊”出《星星的故事》專輯,同時又要拍唱片的封面、錄音、上節(jié)目,我心里很排斥這些活動。那時我想,這些活動我都可以不要,只單純地讀書,像同學們一樣地拼功課就好了。
班上有位同學,現(xiàn)在他也在臺大機械系,后來我才知道他的個性很“沖”。高中時代,我覺得他處處瞧不起我,看我不順眼。但是他越是不理我,我有時反而越會去討好他。我甚至不自覺地學他走路的樣子,有些駝背、吊兒郎當?shù)臉幼?,有時覺得他寫的字很好看,也會學他寫字的樣子或筆跡,把他當成榜樣。
一方面很想跟他接近,想跟他做朋友,不管是放學的時候還是打球的時候,都找機會跟他講講話。另一方面卻又把他當成假想敵,激發(fā)了我的好勝心。我不服輸,心里暗暗把他當成標桿,覺得有一天一定要強過他。
三年級那年寒假,我從農(nóng)歷大年初二就開始讀書,心情已經(jīng)穩(wěn)定下來。三年級下學期一開學就是第一次模擬考,每次大型模擬考結(jié)束后,學校教務(wù)處旁邊都會貼出學生的排名榜,大家爭著去看,比較彼此的成績。這一次我也去看,雖然我的讀書進度沒有完全趕上模擬考的進度,但成績發(fā)下來,我在班上前十名。正看著的時候,聽到擠在前面的別班的同學嘰嘰咕咕地在找我的名字和成績。嘿嘿,他們真不幸,我考得很好,沒有熱鬧可看。一時,心里生出一股驕傲——我不是證明給他們看了嗎?這下子跌破了所有同學的眼鏡,我在班上的地位也因此完全改觀。
雖然一次模擬考不是一切,但是考試的結(jié)果給了我相當大的自信。我想,聯(lián)考沒有想象中的難,同學也沒有想象中的那么厲害。逃避壓力是沒有用的,只會讓壓力更囂張。勇敢地去面對壓力,我就是豁出去了,盡力讀,明知道讀不完考試進度也不管。
常常和我一起逛唱片行的同學林恒裕總是說“一二年級,你在唱歌,我們在混,其實你根本沒有輸給我們。”三上時聽到這些話,覺得那只是他想辦法安慰我不穩(wěn)定的情緒。到了下學期,有自信之后,才覺得好像真的是這樣,大家都在沖刺的起跑點,沒有誰特別可怕,或特別驚人。
有些同學一整天坐下來就是念書,在教室里像是生了根,下課十分鐘念,吃飯前后也念,念書念得很有紀律。這種情形讓看在眼里的人心理上產(chǎn)生落后的錯覺,跟著恐懼就來了。同學之間都會私底下比較誰花在念書上的時間比較多;再不然,有些同學回家明明念了很多書,在學校一定對大家說回家都沒念書,狀況不好,書念不完、念不下之類的。另一些同學,你問他問題,他絕對假裝不會,不但如此,還叫別人不要用功了,“多讀那么一點時間沒什么用的啦!”接著,順口煽動同學去打球。
老師風聞班上出現(xiàn)這樣的情形,不下數(shù)次地對我們說,大家要把其他班的同學當對手,不要自己起內(nèi)訌,讓自己班的模擬考成績比別班強,要考上大學大家一起考上,才是真正的勝利。說得明白一點,我的努力目標很單純,就是要證明給大家看——我也可以考到好學校。除了貫徹這個想法之外,我根本沒有想到其他問題,類似念書有沒有意義、以后要往哪一條路發(fā)展、最感興趣的科目是什么等等,在進入大學的大前提之下,那些根本不是問題。
高一升高二的時候面臨分組的選擇,我像多數(shù)同學一樣,認為選擇醫(yī)農(nóng)、理工科的人通常顯得比較聰明。選擇類組的表發(fā)下之后一個禮拜要交,我到了第七天才發(fā)現(xiàn)表格還塞在抽屜里。收表格的同學緊催,不交不行了,就隨便問問幾個平日比較要好的同學,大家都選了醫(yī)農(nóng)組,也就是第三類組,比第一、第二類組要多念一科。因為初中時候成績很好,覺得自己很聰明,多念一科有什么關(guān)系,充滿了雄心壯志,所以也填了和大家同樣的。現(xiàn)在想想,選組其實和后來填志愿一樣草率。
從聯(lián)考完到成績單寄來,還要等個十幾二十天,那是精神上呈現(xiàn)完全空白的日子。雖然覺得自己考得不錯,但總還是恍恍惚惚的,茫茫地看不到往前走的路。等成績單來了,有了基本分數(shù)后,我立刻去找了計算機分析中心,仔細預估會中到什么地方。我發(fā)現(xiàn)同樣的分數(shù)可以落入臺大、清大和交大不同的系,這并不表示我很認真地想著未來要朝哪個方向發(fā)展、該依自己的性子選擇什么科系,只是單純地面對志愿表,機械地考慮完成目標最完美的填表方式。
即使只能進入較低分的科系,雖然較不熱門,只要能進入臺大,有個臺大學生的美稱,聽起來就能夠讓所有的人覺得我考得很好,這就是我在乎的,可以完全不去考慮其他大學。但事實上,清大、交大的電機系也都很不錯,排名在臺大其他科系之前。當時的我,人生已經(jīng)沒有第二個目標,聯(lián)考就是一個終極目標。
(選自《青春的場所》,現(xiàn)代出版社)
★【語文與人生】在現(xiàn)實生活中,人們?nèi)菀资艿剿说挠绊懀菀资プ晕业淖非蠛妥晕倚叛?,而這一切,很大一部分是源于不自信。無論何時,都要記?。喝松亲约旱模^分在意別人的看法,將會擾亂自己的判斷與選擇,就像蘇有朋說的:“Be Yourself,快樂最重要!”每個人都有權(quán)利掌控自己的人生,雖然我們無法預知人生旅途的終點,卻可以選擇人生的方向,以及懷有怎樣的心情欣賞旅途的風景。因此,我們需要以積極、健康的心態(tài),從容面對身邊的人或事。
★【星檔】蘇有朋,1973年9月11日出生于中國臺灣臺北市。歌手、演員、制片人、導演。1988年,作為小虎隊最小成員“乖乖虎”出道,并迅速走紅。1998年,因飾演《還珠格格》中的五阿哥而走上演藝之路。2002年至2005年,連獲四屆新加坡《聯(lián)合早報》舉辦的“亞洲人氣偶像50強”前三名。2008年,轉(zhuǎn)戰(zhàn)影壇,憑借《風聲》奪得第30屆大眾電影百花獎最佳男配角獎,因《康定情歌》奪得第二屆澳門國際電影節(jié)最佳男主角獎,斬獲影帝。2014年8月,首次擔任導演,執(zhí)導電影《左耳》,提名臺灣金馬獎。2018年3月,入選《中國電視劇60年大系?人物卷》。2019年4月6日,擔任綜藝節(jié)目《創(chuàng)造營2019》導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