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正
康熙初年,湖廣填四川,繼而,福建一帶的平民也舉家大遷移。福建汀州的江家三兄弟就是在這次大遷移中進川的。
江家三兄弟拖著一大家子人走到龍隱鎮(zhèn)時,已疲憊不堪。于是,一家人在街市的屋檐下歇下來,饑寒交迫,舉目無親,且盤纏已盡。然而,天無絕人之路。江家三兄弟忽而想起攜帶的家什中還有些上好的青花瓷碗可變賣。
原來,江家祖?zhèn)饕皇种拼傻暮檬炙嚒B劽谑赖母=ǖ禄G白瓷、青花瓷傳統(tǒng)工藝,三兄弟可說是十分嫻熟。此次舉家遷移,家中之物,扔的扔,賣的賣,唯有一些帶彩釉的青花瓷碗舍不得扔掉。于是,三兄弟抱著碗插上稻草標(biāo)沿街叫賣。
這時候的龍隱鎮(zhèn),一片蕭條,街市破敗,一條石板街路,滿是一臉菜色、衣衫襤褸的移民。三兄弟抱著碗走了一條街,無人問津。已過晌午,三兄弟餓得肚皮貼背,眼冒金星,渾身無力。
走到過街樓處,老大站下來,說:“兄弟,算了,跑了一條街連一個碗也沒賣出去,我們還是回去想想別的辦法。”
老三也失去信心,連忙點頭贊同。
唯有老二固執(zhí),說:“我們從福建到四川千山萬水都走過來了,啥苦都嘗盡了,我不相信在這里就把我們?nèi)齻€人高馬大的兄弟餓倒了。”
說罷,就近擇一街檐蹲下來,把碗擺一地,繼續(xù)叫賣。老大、老三知曉老二的倔脾氣,只好也跟著蹲下叫賣。
老二賣力吆喝:“看一看,瞧一瞧,有名的福建德化窯的青花彩釉碗,便宜賣了?!?/p>
叫賣聲也引來一些人。有的蹲下來拿碗在手,一瞄二摸三敲。果然好碗!胎質(zhì)細膩,胎面光滑,白的白凈如玉,青的青得爽氣,碗上的花鳥活靈活現(xiàn);敲擊碗沿,聲音清亮,不漏不啞。然而,都是窮得叮當(dāng)響的一干人,看的多,卻無錢買。漸漸地,人散盡,日已西沉。
三兄弟正一籌莫展時,一個蓬頭垢面的白胡子老頭慢吞吞地踱過來蹲下,伸出一只臟兮兮的手拿起一個青花碗,對老二說:“老弟,我向你討一個碗去討飯,如何?”
老大不悅,說:“我們?nèi)值莛I了一天了,一個碗也沒賣出去,那邊的街檐下還有一家老小正等我們賣了碗買米下鍋呢!”
老二忙擋住老大,說:“出門人都有難處,理應(yīng)行個方便?!倍?,和顏悅色地對白胡子老頭拱手道:“既然老伯看得起我們江家的碗,請笑納,我們?nèi)值懿粍贅s幸!”
白胡子老頭也不道謝,把碗往腋下一夾,扭頭就走。
事后,老大直埋怨老二,沒賣出一個,倒白白送一個上好的青花碗與人。
老二直言:“大哥,我們雖難,也還有些碗盞。人家難,討飯連個碗也沒有,不幫說不過去的?!?/p>
老大、老三只好作罷。
直到傍晚,他們才賣出幾個碗。
翌日,三兄弟仍上街賣碗。那蓬頭垢面的白胡子老頭又來了。白胡子老頭說,昨晚端著碗去一大戶人家討飯時,被一惡狗追攆,慌亂中一跤跌下去把碗摔碎了。說話間,伸手要再討一個碗。
老大、老三當(dāng)然沒有好臉色。老二依舊一臉和善,拱手送碗。
白胡子老頭得了碗,扭頭就走,還是連謝也不道一聲。
第三天,那白胡子老頭又出現(xiàn)了。老大就對老二說:“老頭好沒道理,一再來索要碗,我們就靠這些碗渡難關(guān)呢?!?/p>
老二還是那話,“老伯來討碗,定是無奈。雪中送炭、荒漠送水,豈有不助之理?!?/p>
果然,白胡子老頭說碗又被摔破了,老二仍然好言送碗。
白胡子老頭拿碗走了幾步,回頭對老二說:“小老弟,賣碗不如造碗,你既然有好手藝,荒廢了豈不可惜!”
老二忙拱手道:“我們是外鄉(xiāng)人,來四川討生活,不知哪里能造碗,請老伯指點?!?/p>
白胡子老頭捋須一笑,“你若要造碗,明日午時到滾柴坡來找我。”說罷,消失在街市的人流中。
聽了這話,老二心有所動,當(dāng)晚便與老大、老三商量,明日去滾柴坡尋那白胡子老頭去。
老大說:“那老叫花子的話,你也信?!”
老二道:“我們出門討生活,只要有機會,定要抓住,且須好好把握,倘若坐等,終一事無成?!?/p>
老大、老三見老二主意已定,不言語了。
第二天,老大、老三繼續(xù)上街賣碗,老二便上路去尋滾柴坡。人們得知他要去滾柴坡會一白胡子老頭,好不疑惑。民謠有:“青草坡,死人多?!鼻嗖萜碌教幎际菈灦讯?,是不是撞到鬼喲!老二好似吃了秤砣鐵了心,不管死人多也好,撞了鬼也罷,毅然上路。
老二過石井坡,走大河溝,一路尋問,終在歌樂山的東麓下找到了青草坡?;臒o人煙,滿坡是茂密的青草。坡南緣有一幾十米高的山崖,一條小溪從崖壁飛流直下,形成一瀑布,很是壯觀。這就是滾柴坡。
老二正暗想:這荒山野嶺土地貧瘠之地如何造碗,卻聽到身后一陣哈哈的爽朗聲。回頭一看,正是那白胡子老頭。
白胡子老頭不再是蓬頭垢面的樣子,衣著白衫,鶴發(fā)童顏。
老二知遇神仙了,忙拱手請教。白胡子老頭又哈哈一笑,道:“老夫看你心地善良,且有恒心,知你必成大器,故指你一條路。”說著,手指往滾柴坡畫一大圈,“你日后就在此建廠造碗,光大德化窯之瓷器吧!”言畢,化為一道清煙不見了。
老二忙躬身沖白胡子老頭遁去的地方拜了三拜,方才起身對滾柴坡仔細觀察,這才發(fā)現(xiàn),滾柴坡一帶的地質(zhì)雖劣,卻蘊藏著豐富的石灰石、石英石、白云石……這些都是制瓷的好原料;且水源好,瀑布的水力可碎石;漫山遍野滿是薪柴,巖層中還夾雜薄煤層,都可作燒制瓷器的燃料,真是天賜一方絕好的制瓷地。
于是,老二一家便在青草坡落戶,重操舊業(yè),置窯場設(shè)作坊建起了碗廠。
江家老二在青草坡開了碗廠后,跟著,老大在璧山接龍鄉(xiāng)開了碗廠,老三在北碚東陽鎮(zhèn)開了碗廠,但規(guī)模都沒有青草坡江氏陶瓷業(yè)大。青草坡江氏陶瓷業(yè)從康熙年間開始,在這塊土地上代代相傳,一共傳了八代,生根開花結(jié)果。
江家碗廠的興起,帶動了龍隱鎮(zhèn)一帶陶瓷業(yè)的發(fā)展,窯罐廠、作坊遍地開花。青草坡的瓷器遠銷湖北、貴州等地,名聲大振。鎮(zhèn)上瓷器業(yè)鼎盛時達七十余家,外地裝運的船只停滿了大碼頭。后來,就將龍隱鎮(zhèn)改為了瓷器口;再后來,因“瓷”字通“磁”,便叫作了磁器口。
選自《民間傳奇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