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師范大學皖江學院 安徽 蕪湖 241000)
高校校園媒體在全國范圍內是新聞媒體的組成之一,“指銜接高校與社會的橋梁作用的媒介機構或構建企業(yè)與大學生互動交流的平臺”[1]。高校校園學子可以通過這一渠道獲取學校的最新信息,也是學校用來宣傳的渠道,對于加強校園精神文明建設以及校園文化建設都發(fā)揮了重要的作用。校園媒體包括校園報刊,校園廣播臺,微博,微信公眾號等。高校校園媒體發(fā)展至今,也逐漸形成了自身的特點。
高校校園媒體的主要受眾就是校內全體師生,而這些受眾本身也具有特質:學生接受過正規(guī)教育,較社會其他人員思想更具開放性,他們年紀較輕也相仿,對知識信息的需求量大,接受能力強;而老師屬于高知人群,對于信息的接收處理也相對成熟。相比于社會媒體面對的整個社會群體,此類受眾對于信息的消化和處理一定程度上會更加理智。
參加校園媒體工作的都是在校師生,學生和老師的受教育程度都相對較高,學習接受能力強,信息消化速度較快,老師具有比學生更豐富的閱歷,學生擁有無限創(chuàng)新的可能,兩者形成優(yōu)勢互補。
傳播內容貼近性表現(xiàn)在兩個方面: 1、校園媒體發(fā)布新聞內容的貼近,由于目標受眾聚焦在全體師生,高校校園媒體在發(fā)布內容時也會把目光集中在校內的新聞訊息,校園通知,學生活動,招生就業(yè),學校涉及相關專業(yè)知識上來。2、傳播內容表達方式的貼近,傳統(tǒng)校園報刊上嚴肅沉悶的文字已經不再能夠“收買”學生的心。相比之下新媒體就更與時俱進,平臺工作人員在撰寫內容的語氣更加活潑親切,字里行間摻雜著的軟萌表情也樹立著年輕的形象,不但增加了信息的可讀性,吸引了學生的興趣,同時也拉進了和學生們的心理距離。
但是隨著網絡時代快速發(fā)展,方便快捷又更加完善的新聞傳播平臺對校園媒體產生了不小的沖擊,對比之下校園媒體的建設是不完善的。對這一問題,校媒應該如何自行升級也成為當務之急。
以安徽師范大學皖江學院為例,皖江學院的校刊名為《皖江潮》。其版面定制為4版,月刊,頭版頭條主要用來發(fā)布院級重大事件,例如學院當月召開的重要活動,亦或是院領導對學院工作的重要部署等等。其他版塊內容則包括校園內發(fā)生的事件、宣傳優(yōu)秀人物事跡以及對社會新近發(fā)生事件的評論,多用于宣傳學校的主流價值觀,意在營造良好的校園風氣。
校刊風格總體偏向深沉,嚴肅,并且報紙的發(fā)行周期長,新聞時效性差,內容滯后,學生的興趣度不高。學校官方微博、微信公眾號的內容大多轉自網上,也缺乏新意。可見,校園媒體發(fā)布的信息無法滿足學生的需求。
校園報刊由于不再適合現(xiàn)代人的閱讀習慣,并且宣傳力度在逐漸減弱,很容易就會被學生忽視。同時,微信微博等校媒也面臨著影響力不夠的問題。以安徽師范大學皖江學院為例,其官方微博的粉絲人數為1.2萬(截至2020年3月23日數據),截取2019年微博數據來看,官方微博每條微博的轉發(fā)量評論在1~2條左右,其發(fā)布的話題討論量平均在幾百條左右,而官方微博每天內容的發(fā)布多為每日打卡,轉載影響力大的新聞平臺微博等,可讀性不高。
校園媒體中大多由學生參與其作品的生產制作與傳播,但大多學生沒有經過專業(yè)訓練,其新聞素養(yǎng)不夠高。即使有新聞傳播專業(yè)類學生積極參與其中,所受到的專業(yè)訓練,但所學習到的專業(yè)知識僅停留在理論部分,很難轉化為實踐。此外,學生由于以學業(yè)為主,無法真正的全身心參與到校媒工作,且校園媒體內部人員流動性較大,這使校媒無法真正發(fā)展壯大,反而會讓其長期陷于缺乏人才的尷尬境地。
同為學校媒體,每一個媒體部門都無法獨善其身,必要的交流與不間斷的相互學習。因此各校園媒體組織負責人應該加強溝通,分配好各個校媒的側重點。例如,校園報紙因為發(fā)行周期長,可以“改追求新聞時效性為聚焦新聞深度”,[2]積極策劃有學生自身的深度報道。學校官網則注重發(fā)布校園最新動態(tài),注重精神文明建設,成為黨委宣傳的“耳目喉舌”。學校官微置身于新浪微博這一影響力較大的平臺,面向的是全社會,可以側重對學校形象的塑造方面,成為學生認識該校的一扇窗口。微信公眾號和本校學生聯(lián)系最為密切,可以偏向發(fā)布學校重要信息,及時更新學校的各方面消息并且提供相對應的學生服務。
校園媒體的主體參與者為學生,在進入校媒以后專業(yè)相關的老師應進行教學與指導,或者和老師形成長期合作。老師對成員進行統(tǒng)一定期培訓,讓同學具備最基本的專業(yè)素質,提高媒介素養(yǎng),促進校園媒體軟實力的快速提升。也可以專門開設通道讓新聞傳播專業(yè)的學生對校園媒體進行投稿,一方面可以為新聞傳播專業(yè)學生提供實踐的空間,另一方面也可以豐富媒體自身發(fā)布的內容,提高校園媒體稿件質量。
互聯(lián)網各種媒體的出現(xiàn),不僅是挑戰(zhàn),也可以化為己用。校園媒體多加學習互聯(lián)網媒體中發(fā)布的優(yōu)質內容,集中分析可以借鑒的優(yōu)點,從模仿開始,再一點點加入原創(chuàng),形成自己的特色。充分利用受眾群體的明確性以及其特定的需求,走出有別于社會媒體的特色之路。集中展示學校建設的變化佳績,真實記錄校園生活的千姿百態(tài),及時反映員工的發(fā)展需求成為校報的宗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