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 紅,安曉巨
斜視是一種常見的兒童眼病,在出生后6mo~5a的發(fā)生率約為2%~4%[1]。如果兒童斜視不予及時干預,可增加弱視的風險[2]。兒童斜視可產生顯著的負面效果,影響學齡前兒童和早期學齡兒童的自我形象和社會互動[3-4]。研究發(fā)現,早期干預斜視可改善最佳矯正視力,減少對后期手術干預的需求,降低醫(yī)療成本[5]。目前的斜視危險因素包括屈光參差和屈光不正[6]、遺傳[7]、高齡產婦[1,8]、懷孕期間吸煙[8-9]、神經系統(tǒng)發(fā)育障礙[10]、低Apgar評分[11]。在兒童斜視的臨床研究中,存在2個潛在危險因素:出生體質量和胎齡[12-13],而目前相關報道較為罕見。因此,本研究進一步評估學齡前兒童斜視的風險因素,為臨床提早干預學齡前兒童斜視提供可靠的理論依據,具體方法和結果報告如下。
1.1對象回顧性分析2009-07/2015-12在我院眼科就診的學齡前兒童。納入標準:(1)孕產婦妊娠期間無嚴重慢性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壓、心血管疾病、精神類疾病等;(2)出生過程中無發(fā)熱及全身疾病史;(3)年齡4~6歲;(4)患兒監(jiān)護人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1)患有視網膜色素變性等眼底疾??;(2)家族有眼部遺傳病史;(3)臨床資料不完整;(4)不愿意參與本研究。最終納入研究共1926例。本研究經我院倫理委員會批準。
1.2方法
1.2.1分組本次研究采用國際標準視力表測裸眼及矯正視力,睫狀肌麻痹后檢影驗光,所有兒童采用10g/L硫酸阿托品眼用凝膠。使用角膜映光法、三棱鏡遮蓋法檢查斜視度。按照眼科檢查結果分為兩組,即斜視兒童組和正常兒童組。斜視兒童符合條件的入選病例共186例,正常組1740例。
表1 影響學齡前兒童斜視的單因素分析 例(%)
1.2.2觀察指標本次研究將納入以下相關指標:分娩方式、出生孕齡,出生體質量、出生Apgar評分、出生性別、產婦年齡、父母文化程度、父母工作性質與學齡前兒童斜視納入本次研究。指標信息通過問卷調查獲?。悍置浞绞椒譃槠矢巩a或陰道分娩;出生孕齡分為足月兒或早產兒;出生體質量分為≤3000g和>3000g;出生Apgar評分劃分為正常評分(7~10分)或輕度到重度窒息(7分以下);出生性別分為男性或女性;父母工作性質分為固定職業(yè)或非固定職業(yè)。
統(tǒng)計學分析:采用統(tǒng)計學軟件SPSS19.0對本研究所有數據進行處理。計數資料以n(%)表示,采用χ2檢驗;先行單因素分析再行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以P<0.05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影響學齡前兒童斜視的單因素分析單因素分析結果提示學齡前兒童出生性別、分娩方式、母親分娩年齡、父母教育程度和父母工作性質均不屬于學齡前兒童斜視的影響因素(P>0.05)。而出生體質量、出生Apgar評分及孕齡均為學齡前兒童斜視的影響因素(P<0.05),見表1。
2.2影響學齡前兒童斜視的多因素分析將上述單因素分析中有統(tǒng)計學意義的影響因素(出生體質量、出生Apgar評分及孕齡)設為自變量,是否斜視為因變量,詳細賦值見表2。Logistic分析結果顯示:出生體質量、Apgar評分及孕齡均是學齡前兒童斜視的獨立危險因素(P<0.05),其中Apgar評分的風險最高[OR(95%CI):6.336(2.180~18.416)],見表3。
表2 可能影響學齡前兒童斜視的因素賦值表
斜視是一種與眼球運動和雙眼視覺相關的疾病,可對兒童視覺發(fā)育產生嚴重影響,是兒童致盲的主要原因之一,嚴重影響兒童外觀和身心健康。斜視的病因極為復雜,目前仍未明確,有學者認為可能與腦損傷及視覺系統(tǒng)功能發(fā)育異常有關[14]。既往有研究報道關于兒童的孕齡及出生體質量與斜視發(fā)生風險之間的關系。Schalij-Delfos等[15]對99例早產兒進行了5a的小規(guī)模縱向研究發(fā)現,出生時間超過32wk的孕齡兒童斜視風險(P<0.01)明顯低于出生低于32wk孕齡以下的兒童。近期也有幾項研究考慮了孕齡和出生體質量對兒童斜視風險的影響。其中規(guī)模較大的是一項回顧性人群為基礎的隊列研究,對1996/2003年間出生的96842名足月分娩和早產的兒童進行了研究,同樣發(fā)現兒童斜視與出生體質量和孕齡密切相關[16]。與其他既往的研究不同的是,本次研究加入了其他的可能影響斜視的相關因素,如父母工作性質和父母文化程度。
表3 影響學齡前兒童斜視的多因素分析
同時,本研究結果顯示,在對1926例兒童進行眼科檢查分析中發(fā)現186名學齡前兒童罹患斜視,其中出生體質量、Apgar評分及孕齡均是學齡前兒童斜視的獨立危險因素(P<0.05)。本研究結果與上述研究結果一致,分析其原因可能是:(1)Apgar評分低即表示新生兒存在不同程度的窒息,而窒息可導致腦缺血缺氧,造成大腦皮質矢狀旁區(qū)和其下部白質(大腦前動脈、中動脈、后動脈的邊緣帶)損傷,發(fā)生痙攣病況,波及相關神經傳導通路,伴視覺信息通路受損,引發(fā)視覺障礙[17-18]。(2)早產兒(孕齡<37wk)腦室周圍血管發(fā)育未成熟,在大腦動脈分支的終末端容易發(fā)生腦室周圍白質軟化癥(PVL),而腦組織的易損區(qū)恰恰位于腦室周圍白質區(qū),導致視覺障礙相關問題。deRegnier[19]發(fā)現孕齡<37wk的早產兒視覺中樞因發(fā)育不完善,極易受損。此外,低出生體質量也是學齡前兒童斜視的重要危險因素。Li等[20]證明,宮內發(fā)育遲緩、低出生體質量的新生兒視覺功能明顯較差;有研究對極低出生體質量兒進行視覺誘發(fā)電位檢查時發(fā)現其潛伏期延長[21]??梢?,低出生體質量兒斜視發(fā)生風險較高。因此,孕婦需注意產前的安胎保健工作,盡量足月分娩,以避免兒童斜視的危險因素。現實生活中多數兒童都是學齡入學被動進行視力檢查,且多數家長缺乏對斜視的認知與重視,導致斜視兒童得不到及時治療。因此,為了及早發(fā)現兒童斜視并給予有效的干預,有必要對學齡前兒童進行定期的視力篩查,針對斜視兒童要給予由眼科專家制定的治療方案進行綜合治療。本研究存在一定局限,限于樣本量較小,因此仍需要對斜視進行更大樣本量后續(xù)研究來進一步證實。
綜上所述,出生體質量、Apgar評分及孕齡均是學齡前兒童斜視的獨立危險因素,孕婦需注意產前的安胎保健工作,盡量足月分娩,以避免兒童斜視的危險因素,同時加強對學齡前兒童進行定期的視力篩查并給予相應的干預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