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非
李子柒火了,我也是剛剛加入對她的討論。但看了關(guān)于她的報道后,我發(fā)現(xiàn),原來是她!就是那個把平常生活、把傳統(tǒng)文化拍得如詩如畫的短視頻博主。
李子柒是四川綿陽人,我也曾去過一次那里。客觀講,綿陽確實漂亮,如果給全國的城市打分,綿陽一定位居前列,但這絕不是李子柒火的原因。我是走馬觀花,喜歡那里的江河縱橫,喜歡晚上坐在江邊喝夜啤酒,喜歡李白故里的文化底蘊,但我成不了李子柒,因為她愛綿陽深入到這里城市鄉(xiāng)村的血脈里。
因此,我說李子柒就是余光中。詩人余光中把自己熾熱的思鄉(xiāng)愛國之情寫成“鄉(xiāng)愁四韻”,將“長江水”“海棠紅”“雪花白”“蠟梅香”四組意象有機地組織在一起。給我一瓢長江水,給我一張海棠紅,給我一片雪花白,給我一朵蠟梅香,用近乎白描的寫實,寫出鄉(xiāng)愁的滋味、鄉(xiāng)愁的燒痛、鄉(xiāng)愁的等待、鄉(xiāng)土的芬芳。李子柒雖年紀輕輕,又何嘗不是這樣?做菜、釀酒、造紙、納布鞋、做漢妝、編籃子、砌爐灶、蓋涼亭,哪一個不是不加修飾的寫實?對家鄉(xiāng)的愛,對文化的愛,都在一幀一幀的畫面里。
出生于1990年的李子柒,6歲時父親去世,她便與爺爺奶奶相依為命。生活在綿陽農(nóng)村,李子柒打小就和爺爺一起做木工,陪奶奶一起做飯,莊稼成熟時,便下地干活。后來外出打工,做過各種各樣的工作。如果不是奶奶病重,她放棄了城里的工作,她也許就是千千萬萬普通打工仔、打工妹的其中一個。但回到鄉(xiāng)下后,為了網(wǎng)店的流量,自導(dǎo)自演的古風美食視頻意外地火了。因為她做出了家鄉(xiāng)的味道,做出了愛的味道。
我們每個人都吃過很多好吃的東西,但任何一種美味的食物都無法替代的,就是媽媽的味道,家的味道,家鄉(xiāng)的味道。李子柒的短視頻就拍出了家鄉(xiāng)的味道,釀醬油、蒸窩頭、曬粉條、吊柿餅,每個鏡頭都那么細致、親切。我看她用簸箕一次一次顛黃豆的動作,真的很親切、很感動,這樣的農(nóng)活小時候我也做過。
沒有熱愛就成不了李子柒。同樣,沒有熱愛也看不懂李子柒。如果說她的作品我們中國人多多少少都會感到熟悉,那外國人呢?完全都是帶著好奇就成就了李子柒的海外傳播奇跡嗎?不是,不是好奇,而是他們看懂了李子柒的熱愛,也觸動了他們心底的熱愛。這種熱愛是相通的,也解釋了為何李子柒的很多作品完全沒有翻譯卻依舊不影響這些視頻火遍全球。
國之交在于民相親,民相親在于心相通。李子柒的視頻,沒有一個字夸中國好,但她講好了中國文化,講好了中國故事。她只是默默地在那里干著農(nóng)活,偶爾跟奶奶說幾句四川方言,但全世界各地的人,開始了解“有趣好看”的中國傳統(tǒng)文化,并紛紛夸贊中國人的勤奮、聰慧,進而開始喜歡中國人,喜歡這個國家。不得不說,李子柒是個奇跡,一顆平常心做出了國際文化傳播的奇跡。
我欽佩這位姑娘。但我也蠻自豪,因為我就是她作品背景里的一個點。從今天起,像李子柒一樣熱愛生活,活出中國人的精彩和自信。
(摘自微信公眾號“央視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