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霞
摘 要:從黨參的生命周期入手深入介紹了黨參的栽培和管理的主要措施,說明了其栽培、管理、收獲等內(nèi)容,希望可以為我國黨參的栽培和管理提供一定的技術(shù)參考。
關(guān)鍵詞:黨參;栽培;管理
中圖分類號:S567.53文獻標(biāo)識碼:A
doi:10.14031/j.cnki.njwx.2020.02.090
黨參是桔梗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在我國的山西、甘肅、四川等省都有分布。這其中山西上黨最為出名。黨參味甘性平,在中醫(yī)的理論中具有歸脾、肺經(jīng)、益氣、生津、養(yǎng)血的功效,藥用價值極高。而且黨參含有皂貳和多種人體必需無機元素、氨基酸等,養(yǎng)生作用顯著。當(dāng)然隨著國民對身體健康重視程度提升,其用量劇增,所以采用人工方式栽培黨參具有良好的發(fā)展前景。
1 分布與栽培狀況
黨參在我國的山西、四川、陜西、甘肅、河北、河南、寧夏、青海都有分布,這其中最有栽培歷史的是甘肅隴南、天水兩地。
2 植物形態(tài)
黨參是桔梗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外皮黃褐,長30 cm左右。多是纏繞莖,多分枝。葉卵形,花多是單生于頂部,冠鐘形,多是黃綠色,花期多在8—9月,種子小,褐色,有一定的光澤。
3 生態(tài)習(xí)性
黨參喜涼爽濕潤氣候,土層深厚、排水良好的砂質(zhì)土最優(yōu)。不耐高溫,但是耐寒,幼苗需遮陰,但是其成株多喜光,同時又俱陽光直射。
4 栽培方法
4.1 選地整地
4.1.1 育苗地的選擇與整理
黨參的種植戶要選土層深厚,疏松肥沃的砂質(zhì)土壤為宜。可以施基肥或堆肥以及適量的草木灰改善土質(zhì),并且在種植前要施農(nóng)藥驅(qū)蟲,畦間距30 cm,1~1.2 m寬的平畦即可種植黨參。
4.1.2 移栽地或直播地的選擇與整理
選排水良好、坡度在15°左右的向陽山地種植黨參,像鹽堿、澇洼地不適宜種植。施入完全腐熟的堆肥作基肥,翻耕之后耙細(xì)整平即可。
4.2 繁殖方法
黨參的種植需要確定播種期。我國4月、10月中下旬適宜播種種植,甘肅地區(qū)多采用春播。播前需要提前澆水濕潤土壤后再播。通常是行距9~12 cm,深1 cm,還需要覆土0.5 cm。每畝需要種子7.5 kg。盡可能的使用條播,以便于田間管理,同時用種量還更少。苗期要避免強光暴曬,可加蓋玉米稈,苗超過15 cm時即可撤除,雨水較多時及時排水,苗間距在3 cm左右,苗期不追肥,1年后可移栽。起苗多在晴天進行,雨天禁忌起苗,防傷根,分級剔除傷損、斷根、病蟲害的種苗。種植時溝深可以根據(jù)苗長短而定,行距20 cm左右,株距11 cm左右,多斜栽,覆土3 cm即可。
5 田間管理
5.1 補苗除草
對于移栽未成活種苗要及時補苗,苗長6 cm時除草,每年2~3次即可,追肥時可適當(dāng)除草[1]。
5.2 追肥
若基肥較足可不必追肥。若基肥少,又或者是黨參莖葉生長不旺,就需要及時施加有機肥,也可施用適量的硫酸銨、硫酸鈣。
5.3 搭架
當(dāng)黨參苗長到30 cm時就要搭架,以提升其產(chǎn)量。樹枝插入其根旁就會自行纏繞。
5.4 排灌水
當(dāng)土壤干到10 cm深時就要小水澆灌,以維持其土壤濕潤。夏秋多雨時及時排水,防止?fàn)€根。
5.5 病蟲害防治
5.5.1 根腐病
由半知菌引起,主危害參根,雨季多發(fā)。所以種植戶在多雨季節(jié),就要及時的排積水,同時還要及時的清除雜草減少根腐,病株集中燒毀,忌連作,病穴撒生石灰以殺滅病菌,也可施用50%的多菌靈以及托布津配成1000倍液澆灌。
5.5.2 葉銹病
由擔(dān)子菌引起,對于參葉傷害較大,6—7月份高發(fā)。種植戶多是將病株拔除燒毀,以徹底的消滅病源,黨參在患病的初期可用石硫合劑救治,在爆發(fā)期種植戶可以使用稀釋400倍的敵銹鈉噴灑。
5.5.3 蟲害
黨參的蟲害主要有蚜蟲、地老虎、紅蜘蛛等,這些蟲害都會造成黨參產(chǎn)量的下降,所以種植戶必須做好它們的防治工作。這其中蚜蟲對嫩芽、嫩葉傷害較大,可用樂果乳油、敵敵畏噴殺防治。而地老虎在苗期危害較大,炒香的麥鼓加氯丹乳油可做毒餌毒殺它們。紅蜘蛛多危害幼苗以及葉片,種植戶可以使用殺螟松噴殺[2]。
6 收獲加工
黨參在管理到位情況下在當(dāng)年 “白露”時采收,挖出時禁忌傷根或挖斷。清洗干凈分級后即可售賣。而將參根放在太陽下曬,48~72 h即可曬干,黨參9成干時即可打捆。炕干法多在60 ℃炕燥,通常情況下,1000~1500 g的鮮參可產(chǎn)500 g干參。種植戶在收獲根部前要先收獲種子,清潔干燥后來年備用。
通過詳細(xì)的講解黨參的分布習(xí)性,介紹了黨參的栽培和管理措施,從其選地、播種、繁殖、育苗、移苗、栽培、管理、收獲等方面入手,講解了黨參的栽培和管理技術(shù),希望本文的論述可以為我國黨參的種植提供一定的技術(shù)參考。
參考文獻:
[1]陳思予,趙鑫,趙殿輝.長白山區(qū)參后地輪葉黨參栽培管理[J].特種經(jīng)濟動植物,2018(10):44.
[2] 韓桂蓮.高海拔地區(qū)黨參種植的栽培管理及病蟲害防治[J].青海農(nóng)林科技,2017(3):92.
(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