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秀超
(本文責編:馬春環(huán))
2020年新春伊始,我們就遇到了新型冠狀病毒的侵襲,于是在家度過了一個超長的假期。居家的日子雖然有老師的指導,有詳細的學習計劃,但和在學校與老師面對面交流、與朝夕相處的同學們一起拼搏還是有區(qū)別的。那么如何在家保持高效的學習狀態(tài)呢?
在此,為大家準備了心理調整的小妙招,希望能助你一臂之力。
很多同學都想利用假期查漏補缺,制訂了宏大的計劃,安排了很多學習任務??墒怯捎诟鞣N原因,每天學習的時間沒有保證,形成了拖延的毛病。一開學,感覺和別人相差太多,產生了負罪感。甚至有些人“破罐子破摔”,拖延癥越發(fā)嚴重。
心理學家約瑟夫·法拉利指出,導致拖延的五種心態(tài)分別是:
① 高估剩下來的時間;
② 低估工作的復雜度需要的時間;
③ 高估第二天動起來的動機;
④ 認為需要狀態(tài)好才能開始;
⑤ 誤認為狀態(tài)不好時做出的成果不合格。
拖延之所以會產生罪惡感,是因為它違背了我們的最佳判斷,明知道會讓情況變糟,卻明知故犯。罪惡感其實是對你拖延行為矯正的一種提示,但日月既往,不可復追,只停留在罪惡感上并不能解決問題。戒除拖延,不妨從“一小步技術”開始:任何大的改變都是以小的改變?yōu)榍疤幔缧切侵鹂梢粤窃粯?,小的改變是成功的一半。生活中,我們往往也愿意從最容易的事情做起,所以,當我們想要改變目前的狀態(tài)時,先問一問自己:最先、最容易做的第一步是什么?就從邁出這一小步開始。大樓從一塊磚開始,文章從一個詞開始,一點點找到自信,激發(fā)出改變的決心與信心。
擔心要做的事情太多,時間太少,無從下手?那么,每天只專注一到兩個任務,但要保證這個任務一定完成。三天后你會發(fā)現(xiàn),你的拖延狀態(tài)已經大大改善,這也可稱作“單點式專注法”。
制定學習計劃的時候,對完成任務所需時間預估不準確,是我們完不成任務的重要原因之一。
這樣的情況常常發(fā)生:高估了自己在10分鐘之內能做的事;認為40分鐘能完成的復習,實際卻花費了90分鐘;覺得11點前就能突擊寫完的作業(yè),到12點也沒能寫完……對時間的感覺不準,再周密的計劃都是一紙空文。
準確的時間感來自于對自己能力的了解,這需要訓練。“計時法”是簡單可行的訓練方法:在開始一項任務前,先預估所需花費的時間,任務過程中計時,任務完成后核對實際用時與預估用時的差值,反思其中的原因。這樣反復練習,你對自己能力的了解會越來越清晰,時間感也會更準確,計劃才可能實現(xiàn)。
列出清單不難,難的是怎么對接下來要完成的一系列事情進行排兵布陣。
其實,對于你的發(fā)展而言,清單上的這些事情并不是價值相等的,你可以借助“四象限”原則來思考。這個方法按照是否重要、是否緊急兩個維度,將待辦事情分成了四類,如下圖。
你會優(yōu)先處理哪一類?我們大多人都會優(yōu)先處理重要又緊急的事,最后處理不重要不緊急的事。那重要不緊急的事情,你打算放在何時處理呢?這恰恰是時間管理上的一個誤區(qū)。
重要不緊急的事被一再推延之后,就會變成又重要又緊急的事情,可當時間變得緊急,你就不再能夠從容地進行處理,就會處于緊張焦慮的情緒之下,這會降低完成的質量。當那些重要的事情一再被降低質量完成時,小到你這個階段的成長,大到你整個生涯的發(fā)展都會受到影響。所以,一定要充分重視那些雖不緊急,但卻很重要的事情,拿出專門的時間去做,你就不再被時間揮著“小鞭子”趕著走,而會成為時間的主人。
親愛的學子們,春天已來,未來可期,但對未來真正的慷慨是把一切獻給現(xiàn)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