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2012年登場的OM-D E-M5因其具備了奧林巴斯OM系列膠片相機的復(fù)古外形以及軍艦部的大型電子取景器,加上“逆天”的五軸防抖以及安心的防塵防滴性能,一改那時M4/3相機是初學(xué)者、女性專用的傳統(tǒng)形象,開啟了M4/3系統(tǒng)相機專業(yè)化道路。隨著時間的推進,到2015年推出的第二代OM-D E-M5 Mark II除了大幅提升機身質(zhì)感和設(shè)計外,功能面上更是以下克上,很多地方都超過了當時奧林巴斯的旗艦OM-D E-M1,也成為了一代名機。(該機型現(xiàn)在也仍未停產(chǎn))隨著時間的流逝,越來越多的奧粉和M4/3用戶都期待著5系的再次更新,直到2019年11月,我們終于迎來了5系的第三代——OM-D E-M5 Mark III(以下簡稱E-M5 III)
這次的三代的發(fā)布,雖然相機在功能上、配置上確實不如一代和二代那么驚艷了,功能面上沒有以下克上、設(shè)計上面采用了塑料機身、入門型號的電池等等,個人覺得這是奧林巴斯在重新整理了自己的產(chǎn)品線之后的結(jié)果。不過,你要在奧林巴斯的相機里面找一臺顏值最高的相機,甚至在目前所有品牌的微單相機里面找一臺顏值擔(dān)當,E-M5 III是排得上號的。那么E-M5 III是不是只有顏值香了呢?繼續(xù)往下面看,你就知道了。
E-M5 III延續(xù)了該系列的小型化+高性能的開發(fā)理念,作為中級的微單相機非常小巧和輕量化,我們可以看到設(shè)計風(fēng)格上繼續(xù)沿用了復(fù)古的外觀,此次我們拿到的是銀色版本,同期還有全黑版本推出。
E-M5 III沒有旗艦機型E-M1 Mark II那樣大型并易于握持的手柄,但是相比一代和二代,E-M5 III手柄設(shè)計也再次做出了優(yōu)化,可以看到握持處更深一些,在小巧的機身前提下帶來更好的穩(wěn)定性。
整機都采用了塑料材質(zhì)以獲得較輕的重量。實際上手之后并沒有覺得檔次的降低,機身的做工非常好,質(zhì)感也出色。另外,機身銀色部分也采用了具有金屬磨砂質(zhì)感的漆面,不會讓人有因為采用了塑料而變得廉價的感覺。
機身頂部的變化相比較前代相機變化的地方就比較多了。E-M5 III取消了配置右邊肩部的HDR鍵(Fn4)和LV鍵(Fn3),并且將模式撥盤從二代的左側(cè)安置到了右側(cè)。
電源開源鍵雖然還是放置在機身左邊,不過這里的鍵位配置更像是1系的感覺。這樣設(shè)計應(yīng)該是考慮到用戶可能同時使用其他型號的OM-D相機,讓其在操作上保持一致性。因為可能有不少用戶把E-M5 III作為E-M1 Mark II或者E-M1X的備機使用。
背面的按鍵設(shè)置部分基本和二代相當了,沒有特別的變化。當然,個人更希望裝備有像E-M1X那樣的對焦搖桿方便移動對焦點,畢竟個人不太習(xí)慣使用取景器拍攝時用觸摸屏來切換焦點。當然,考慮到機身體積的有限和機身定位問題,不具備對焦搖桿也是可以接受的。
E-M5 III的電子取景器相比二代也有了變化,面板由LCD變?yōu)榱薕LED,像素部分保持了相同的約236萬像素。眼罩也采用了和二代相同的型號,包括和E-M10 Mark II以及E-M10 Mark III都具備互換性。
另外,E-M5 III的取景器使用全新的27mm長眼點光學(xué)設(shè)計,讓佩戴眼鏡的用戶也能輕松看清整個取景畫面。雖然取景器的放大倍率由之前的1.48X變?yōu)榱?.37X,可視大小稍微變小了一些,但是如果不實際AB對比的話,這種差距其實可以忽略不計。相比之前的LCD,OLED在顯示顏色的鮮艷度、對比度和延時都優(yōu)于LCD,所以放大倍率的降低并沒有直接影響取景體驗。相反,E-M5 III的取景體驗感受是優(yōu)于前代的,甚至是可以媲美旗艦機型E-M1 Mark II的。
機身的正面,我們可以看到有配置和前代相同的自定義按鍵。傳感器部分則進行了升級,E-M5 III采用了和旗艦機型E-M1 Mark II相同的2037萬像素的Live MOS傳感器,對焦系統(tǒng)也由前代的對比度對焦升級到相位+對比度的混合對焦模式,具備和E-M1 Mark II相同的對焦性能,只是在連拍性能上不及E-M1 Mark II的15張/秒,降低到10張/秒。
電池部分的話,E-M5 III使用了E-M10系列的BLS-50,它和之前的BLN-1不具備兼容性。相對來說,這個對于拍攝并沒有特別大的影響,而且BLS-50在某寶上的成交價格要遠遠低于BLN-1,也能夠幫助省下一筆費用。標配有BLS-50電池以及與之配對的BCS-5充電器和電源線。
對了,E-M5 III還加入了現(xiàn)在流行的USB充電功能,可以使用普通的手機充電器或者是充電寶給相機充電,我們可以根據(jù)具體的情況選擇合適的充電方式,也免于每次充電都要把相機取出的麻煩。存儲部分,E-M5 III采用了單SD卡插槽,能夠支持UHS-II的SD卡,并且保持了SD卡插槽和電池箱分開的設(shè)計。
側(cè)面的接口除了USB數(shù)據(jù)/充電口外,還包括HDMI、快門線以及MIC接口。對于需要拍攝視頻的用戶來說,這里要提醒一下:E-M5 III沒有監(jiān)聽耳機接口。雖然前代也沒有監(jiān)聽耳機接口,但與之配套的HLD-8電池手柄因為具備監(jiān)聽耳機接口,所以我們可以搭配電池手柄使用獲得此功能,而E-M5 III提供的擴展手柄ECG-5并未提供此功能。翻轉(zhuǎn)屏的設(shè)計可以更好應(yīng)對各種角度的拍攝,也非常適合自拍以及Vlog的拍攝。
在對焦的感覺上(主要是對焦速度和精度),E-M5 III和我日常使用的E-M1 Mark II并沒有太大區(qū)別,說明了它們確實是采用了相同的對焦系統(tǒng)。如果和E-M5 Mark II相比的話區(qū)別顯得更大一些。首先是對焦點的數(shù)量就有明顯的區(qū)別,另外對焦框的大小以及區(qū)域設(shè)置也有區(qū)別。不過,就單次對焦速度來說,E-M5 Mark II也并不慢,所以在我經(jīng)常拍攝題材如靜物拍攝、街拍等等的區(qū)別可能并不是那么明顯,但是如果是拍攝運動物體,就能夠發(fā)現(xiàn)E-M5 III的連續(xù)對焦性能和E-M5 Mark II要快很多,而且焦點更容易咬得住。另外,如使用奧林巴斯的F1.2系列大光圈定焦鏡頭時,E-M5 III也能帶來更好的大光圈對焦精度。
我還是非常滿意自己日常使用的E-M1 Mark II和更早一段時間使用的E-M5 Mark II的快門聲,它們的共同特點都是干凈、利索并且相當安靜?;蛟S是因為微單相機的原因,沒有了反光板驅(qū)動聲音,加上機身的防塵防滴構(gòu)造有很強的密封性,聲音不容易外泄。E-M5 III的快門聲延續(xù)了這樣的風(fēng)格甚至覺得比之前的機型還要更輕更安靜一些,這樣可以讓我在街拍或者博物館之類環(huán)境中更加自由的拍攝而不用擔(dān)心快門聲會影響環(huán)境。當然,現(xiàn)在的機型都具備無聲的電子快門,但是還是機械快門更有拍攝的感覺。(較高的閃光燈同步速度和在高速拍攝下的果凍效應(yīng)也是我不喜歡電子快門的原因。)
大家關(guān)注的畫質(zhì)部分,因為E-M5 III采用了和E-M1 Mark II相同的傳感器和處理器,所以它們之間的畫質(zhì)水平是基本相當?shù)?,就是說E-M5 III也能代表目前M4/3系統(tǒng)相機最好的畫質(zhì)。相比全畫幅相機來說,M4/3的傳感器大小不占優(yōu)勢,在系統(tǒng)的初期會給你人畫質(zhì)、高感度都不太滿意的印象。但M4/3系統(tǒng)經(jīng)過十余年的系統(tǒng)發(fā)展,畫質(zhì)有了非常大的改善,如果不是特別苛刻的大幅輸出要求(至少A3大小都是可以保證足夠精細度的),日常的使用就能獲得相當不錯的畫質(zhì),配合系統(tǒng)小型、輕量化的特點,會有更好的拍攝體驗。
另外,這塊2000萬像素的Live MOS傳感器的高感度性能并不差,到ISO1600都可以放心使用,即使是ISO3200或者ISO6400的高感光度,如果將圖片適當縮小也完全能夠應(yīng)對朋友圈、微博的用圖需求。對于我自用的E-M1 Mark II來說,我就經(jīng)常將自動 ISO設(shè)置到3200,配合奧林巴斯的F1.2系列鏡頭以及5.5檔的機身防抖,可以輕松應(yīng)對暗光的拍攝場景。
得益于小巧的外觀和輕量化的設(shè)計,E-M5 III是非常適合街拍或外拍人像這類需要在器材上具備一定機動力的相機的,加上之前提到過E-M5 III安靜而輕快的快門,與奧林巴斯的PREMIUM系列定焦鏡頭或F1.2的PRO系列定焦鏡頭都是極好的組合。這次體驗,我就首先使用了M.ZUIKO DIGITAL ED 25mm F1.2 PRO配合E-M5 III進行一些拍攝。來看樣張(見左邊欄):
使用M4/3系統(tǒng)進行長焦或超長焦拍攝的用戶不在少數(shù),E-M5 III更新了對焦系統(tǒng)和傳感器,使得它能夠更適合長焦的拍攝,像野鳥、長焦微距等等。相比奧林巴斯的E-M1 Mark II或E-M1X,E-M5 III會顯得過于小巧,在搭配PRO系列的長焦鏡頭會顯得整體感略遜色于前面兩臺旗艦機型,所以廠商也推出了E-M5 III的專用手柄。通過ECG-5外置手柄能夠讓E-M5 III使用一些大型鏡頭時有更好握持感和穩(wěn)定性。
這次我也使用了E-M5 III配合M.ZUIKO DIGITAL ED 40-150mm F2.8 PRO和MC-20增距鏡一起拍攝,通過這個組合可以實現(xiàn)等效600mm的超長焦手持拍攝。此次體驗由于沒有ECG-5外置手柄的加入,在整體的握持感上還是遜色于E-M1 Mark II和E-M1X的,但E-M5 III不錯的對焦和追焦能力還是給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因為麻雀確實太小并非常警覺怕人,即使是600mm的等效焦距也不能把它們拍得足夠大,所以對樣張都進行了適當?shù)牟眉艉投螛?gòu)圖,把2000萬像素的照片裁剪成1600萬像素獲得一定的“放大”效果。來看樣張:右上方三圖。
另外,這個組合的最小對焦距離約為73cm,并能獲得最大圖像放大倍率為0.84×(35mm等效),充當一下長焦微距也是妥妥的。看樣張:右下方二圖。
雖然說在功能面上E-M5 III沒有超過老大哥E-M1 Mark II,但是它在保證了E-M1 Mark II幾乎所有功能的情況下獲得了更加小巧的體積,并且外觀設(shè)計也更加容易獲得年輕用戶和文藝青年的喜愛,在性能面上也達到了目前中端微單相機的水平,因此還是非常值得推薦的。那么,E-M5 III更適合哪些人呢?1.E-M1 Mark II或E-M1X的用戶,還想獲得一臺性能相當、操作相當?shù)膫錂C,借以構(gòu)成雙機拍攝的專業(yè)用戶。
2.E-M5系列 或E-M10系列的用戶,即便是最新的一臺E-M10 MarkIII也有數(shù)年歷史,并且它們都使用的1600萬傳感器,現(xiàn)在正是更新?lián)Q代的好時候。3.對于相機的外觀有要求的用戶,E-M5 III有著漂亮而復(fù)古的外觀,拋開強大的功能面不說,在顏值就是正義的當下,E-M5 III已經(jīng)能夠俘獲人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