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疫情發(fā)生以來,中國全國動員、強力應對,采取了最全面、最嚴格的防控舉措,打響了一場疫情防控的全民保衛(wèi)戰(zhàn)。與疫情較量,人類唯一的出路在于守望相助、共克時艱。我們每一個人都有必要了解新冠肺炎的相關知識。
新冠肺炎是什么
冠狀病毒是一個大家族,因形態(tài)類似王冠而得名。此前,感染人的冠狀病毒有6種。其中4種較為常見,致病性較低,一般僅引起類似普通感冒的輕微呼吸道癥狀;另外2種是我們熟知的SARS冠狀病毒和MERS冠狀病毒。
此次的新冠肺炎較之以往有很大不同。和人一樣,不同病毒之間雖然是近親,但性情有很大不同。新型冠狀病毒雖然是SARS近親,但目前還未表現(xiàn)出SARS那么可怕的特性。新冠肺炎患者一般表現(xiàn)為發(fā)熱、乏力、干咳、逐漸出現(xiàn)呼吸困難;部分患者起病癥狀輕微,并無發(fā)熱;嚴重患者則有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膿毒癥休克、代謝性酸中毒和出凝血功能障礙。
如何預防新冠肺炎
面對新冠肺炎,最重要的是做好預防工作。
※勤洗手
“接觸”是很多病毒的重要傳播方式,因此要注重保持手部衛(wèi)生。原則是:勤用肥皂和清水洗手。外出回家后、接觸過動物后、處理食材前后、吃飯前、上廁所后、咳嗽或打噴嚏后,觸摸口、鼻、眼之前……都應該盡可能用流動的清水和肥皂洗手,每次搓手不少于 20秒。
洗手應采用“七步洗手法”,如下圖所示:
※戴口罩
咳嗽、講話、打噴嚏時產(chǎn)生的飛沫是病毒的重要傳播載體??谡帜軌蜃钃躏w沫進入口腔和鼻腔,預防病毒感染。原則是:選用醫(yī)用外科口罩或N95/KN95口罩。
戴口罩很有講究。如果是醫(yī)用外科口罩,顏色較深的一面朝外,顏色較淺的一面對著自己;口罩有金屬條的一端朝上,用雙手緊壓鼻梁兩側的金屬條,使口罩上端緊貼鼻梁,然后向下拉伸口罩,使口罩不留褶皺,更好地覆蓋鼻子、嘴巴。此外,戴口罩前需要洗手,因為口罩是相對無菌的,如果手比較臟就去觸摸口罩,會把手上的臟東西蹭到口罩上,口罩就白戴了。不必糾結N95口罩和KN95口罩有什么區(qū)別,它們對非油性顆粒過濾效率都能達到95%,只是審核的機構和標準不同。
要注意,一些口罩上面有呼吸閥。呼吸閥的氣流是單向向外的,不影響使用者的防護效果,但可能將病人含有病毒的飛沫排出。沒有誰能保證佩戴口罩的人都是健康、不帶病毒的(新冠肺炎潛伏期內(nèi)有傳染性),而帶有呼氣閥的口罩氣流只是單向防護,并不能很好地切斷傳播途徑,從疫情控制角度來說,雙向防護才是最正確的方式。因此,不推薦使用這類口罩。
※少出門
盡量減少外出,避免到人員密集的公共場所,如商場、車站、公共浴池、棋牌室、麻將館等地。必須外出和乘坐交通工具時,要戴口罩,并減少接觸公共場所的物品。在公共場所盡量避免用手接觸口、鼻、眼;從公共場所返回后,要及時洗手。此外,盡量避免乘坐廂式電梯。進入電梯應佩戴口罩,盡量減少接觸電梯表面,減少用手揉眼、摳鼻等行為。
少出門并不意味著少鍛煉。堅持適當鍛煉對提高免疫力十分有益。很多運動都可以在室內(nèi)開展,比如瑜伽、太極拳、八段錦、平板支撐等;有條件的人還可借助體育器材鍛煉身體,如舉啞鈴、拉彈力帶等。
※講衛(wèi)生
不共用毛巾,保持家具、餐具清潔,勤曬衣被,常進行室內(nèi)擦拭消毒。適度的熱水澡可以消除疲勞、提高免疫力,但并不等于“高溫消毒”。37~38℃的洗澡水溫度是最為適合的。水溫過低容易引起感冒。水溫過高則會令全身皮膚血管擴張,導致心血管缺血,還會破壞人的皮膚屏障,引起皮膚干燥、濕疹等。
食品衛(wèi)生也很重要。不接觸、購買和食用野生動物,避免前往售賣禽類、野生動物等活體動物的市場。避免接觸或食用未經(jīng)高溫處理的動物產(chǎn)品。
此外,特殊時期別讓寵物出門。目前雖然沒有證據(jù)表明寵物貓、狗會感染新型冠狀病毒,但很難保證寵物到處逛、蹭,會接觸什么。接觸寵物后要把手洗干凈。
※好心態(tài)
一定要從官方渠道去了解信息,客觀理性地認識疫情,相信黨和國家采取的有力措施,相信疫情是可控的。面對疫情,既不能不在乎,也不要過度恐慌,要科學防控,做好自己健康的第一責任人。應合理安排居家生活,可以跟家人進行一些小游戲等休閑活動,或整理以前的文檔、照片,規(guī)劃接下來的工作和生活。
※常自查
每天固定時間測量體溫。如果出現(xiàn)發(fā)熱或咳嗽等可疑癥狀,應主動戴口罩,到定點醫(yī)療機構就診,并盡量避免乘坐地鐵、公共汽車等交通工具。要主動告訴醫(yī)生自己在疫情流行地區(qū)的旅行居住情況及發(fā)病后接觸過什么人,配合醫(yī)生開展相關調查。
居家隔離怎樣做
居家隔離是阻止病毒傳播的重要方法之一。新冠肺炎確診病例的密切接觸者應從和病人接觸的最后一天起接受醫(yī)學觀察14天。
居家隔離觀察期間,醫(yī)療衛(wèi)生人員會每天上門測量體溫,問詢呼吸道、消化道體征,社區(qū)工作人員提供食品、日用品等代購送貨服務,保障日常生活。14天后未出現(xiàn)身體異常,解除隔離觀察;如出現(xiàn)發(fā)熱、咳嗽、腹瀉、乏力等癥狀,立即護送至定點發(fā)熱門診檢查診療。
被隔離觀察人員應嚴格遵守管理規(guī)定,不外出,不與其他人接觸,接受周邊群眾監(jiān)督。如違反規(guī)定,將采取強制隔離措施。
戰(zhàn)“疫”時期吃什么
少出門,買菜就成了一個技術活。如何買得精準、買得營養(yǎng),怎么吃才安心呢?
受食物供應時效性影響最突出的首先是新鮮綠葉蔬菜、水果,其次是新鮮魚蝦肉類、新鮮乳品。食材選擇要注意葷素搭配、粗細搭配。在外出受限的情況下,可以利用有限的外出采購時機,優(yōu)先購買和儲存魚蝦、肉類、蛋類、蔬菜、奶類等。
具體來說,選購魚蝦和肉類時,優(yōu)先考慮冷凍的瘦豬肉、牛肉或羊肉等紅肉,以及冷凍的蝦仁、海魚等。不建議購買煙熏、臘制類魚、肉制品。采購蔬菜時,可以優(yōu)先選擇耐儲存的根莖類蔬菜如洋蔥、綠色蘿卜、胡蘿卜、萵筍,保存期長的大白菜、包心菜、青椒、南瓜、冬瓜等,以及可以長期保存的干的菌藻類如木耳、香菇、紫菜、海帶。
食材的烹飪方法也很有講究:①肉蛋禽和水產(chǎn)品等食物需徹底煮熟,剩菜剩飯再次食用前要徹底加熱,疫情期間盡量不制作涼拌菜;②做好的食物盡快食用,若不能及時食用,熟食在室溫下存放時間不超過2小時;③烹飪過程中,刀具、砧板、盛放容器等應生熟分開,避免交叉污染;④烹飪前、烹飪過程中接觸不潔物品及便后、烹飪完后等均要用流動水、洗手液(肥皂)充分洗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