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石川
日前,教育部辦公廳等三部門聯(lián)合印發(fā)《關于開展拖欠義務教育教師工資等問題摸查工作的通知》。通知稱,各地要從增強“四個意識”、做到“兩個維護”的高度,及時回應黨中央關心、人民群眾關切、社會廣泛關注的問題,切實保障教師工資待遇落實到位。
(據教育部網站)
這個通知來得正是時候。此前,貴州省大方縣拖欠教師工資補貼、擠占挪用教育經費等問題引發(fā)廣泛關注。在輿論關注之下,貴州省立即對有關問題進行核查整改。而據反饋,拖欠教師工資現象在部分地方不同程度地存在,在全國范圍內來一場摸查勢在必行。從這個角度看,三部門發(fā)布的摸查通知契合了民意。
值得一提的是,有關部門所要摸查的不只是教師工資有無被拖欠,還包括教師社會保險費、職業(yè)年金和住房公積金有無欠繳,以及義務教育教師平均工資收入水平不低于當地公務員平均工資收入水平有無真正落實。這三項內容都是教師最關切的,也是輿論所聚焦的。顯然,摸查只是第一步,接下來是復核,最關鍵的是整改。對摸查出的問題,各地要登記造冊、建立臺賬,及時向當地黨委和政府報告情況,指導市縣一事一案提出整改落實意見、整改到住。確保真摸查,監(jiān)督當發(fā)力。在這個過程中,除了縣級自查、省級復核之外,還需要監(jiān)管部門下沉,督促各地如實摸查;需要調動教師提供線索的熱情,健全舉報平臺。有多少問題發(fā)現多少問題,發(fā)現多少問題整改多少問題,既不容遮蔽,也不容夸大。
在為開展摸查工作葉好的同時,也許還要思考一個老生常談卻不能不正視的現實命題。拖欠教師工資為何難以根治?隨著國家對教育投入逐漸增加,一些地方為何仍要盯上教師工資?按照教師法規(guī)定,教師的平均工資水平應當不低于或者高于國家公務員的平均工資水平,并逐步提高,但少數地方連該發(fā)的工資都拖欠,遑論“逐步提高”。拖欠教師工資表面看是教育問題,實則是社會問題,更是法律問題。拖欠教師工資,違背了教師法,也違背了教育法。對于保障教師待遇的問題,黨中央國務院一向高度重視,要求必須將有關規(guī)定在2020年年底落實到位,國務院教育督導委員會辦公室在制定年度計劃時,把督促落實教師工資作為第一號任務、第一號重點工作開始督辦。拖欠教師工資,缺乏對教師的敬重,也缺乏對法律的敬畏。
該發(fā)的工資一分都不能少,該發(fā)的獎金也不能拖欠,足額發(fā)放是基本底線。更應看到,摸查出拖欠工資、獎金現象,除了整改,還需建立健全的長效機制。比如,把所有的教師工資納入預算,按預算進行執(zhí)行。在預算執(zhí)行過程中也要引入監(jiān)督機制,落實不到位的應曝光,應問責有關責任人。
日前,習近平總書記在湖南考察時指出,各級黨委和政府要關心關愛廣大基層教師,落實好工資、社保、醫(yī)療、繼續(xù)培訓等各項政策。整體看,教師工資都能按時且足額發(fā)放,但恰是個別地方的拖欠現象讓人震驚,也讓人看到了制度尊嚴受到了挑戰(zhàn)。如今,國家通過開展摸查工作督促各地自我檢視、主動修正,值得期待。關心廣大教師,就從不拖欠工資做起,這是低得不能再低的底線。建立強有力的監(jiān)督和保障機制,讓教師不再為工資發(fā)放而憂愁,這是呵護教師權益的基本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