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哲
“剝奪”一詞最開始用于西方社會學研究社會公平問題,后從20 世紀70年代開始逐漸被應用于社會公正、社會公平、環(huán)境保護方面。“空間剝奪”是指開放區(qū)域環(huán)境下低等級城市的人口、資源、技術、資本等一系列的經濟社會活動被高等級城市進行吸收及“剝奪”的現(xiàn)象。目前對空間剝奪的研究已深入到城市社會生活空間質量的剝奪現(xiàn)象層面。國內關于空間剝奪的研究不多,還處于起步階段。王興中等系統(tǒng)分析了國外對空間剝奪以及城市社區(qū)資源剝奪研究的現(xiàn)狀、內容及其所涉及的相關學科和在此基礎上所形成的研究理念、流派、原理與方法。吳兵、王錚給出了不同城市的生命周期理論,描述了城市的各個發(fā)展階段,給城市系統(tǒng)中的核心城市發(fā)展階段的劃分提供了理論依據。王昱以吉林省中部地區(qū)為例,定性研究及分析了縣域經濟中空間剝奪效應的存在與作用機理。馬永紅、朱良森定量研究及分析了單核城市系統(tǒng)中心城市空間剝奪效應。馬潔、狄乾斌以空間剝奪為視角研究及分析了遼寧省城市經濟聯(lián)系。當前的研究集中于空間剝奪的理論層面,多為定性分析其作用機理、過程及效應,定量分析還處于起步階段,因此本研究基于經濟引力模型,以京津冀城市群為研究對象,針對城市群構建空間剝奪模型進行空間剝奪效應研究。
京津冀處于東北亞中國地區(qū)環(huán)渤海心臟地帶,是中國北方經濟規(guī)模最大、最具活力的地區(qū),是中國的“首都經濟圈”,包括北京市、天津市以及河北省的保定、唐山、廊坊、石家莊、邯鄲、秦皇島、張家口、承德、滄州、邢臺、衡水11個地級市。隨著京津冀區(qū)域經濟的快速發(fā)展和天津被確定為北方的經濟中心,以及它的特殊地理位置,京津冀地區(qū)越來越引起中國乃至整個世界的矚目。
核心城市與周邊區(qū)域相比,擁有更廣闊的發(fā)展空間和更多的就業(yè)機會,存在更高的預期收益,會吸引經濟要素向核心城市流動。這種流動的表現(xiàn)就是空間剝奪。在城市發(fā)展階段,核心城市與周邊區(qū)域之間相互作用的主要表現(xiàn)是空間剝奪。空間剝奪以核心城市為個體,由于核心城市的經濟質量或者經濟發(fā)展程度更高,規(guī)模更大,會對核心城市周邊的其他區(qū)域進行空間剝奪,而剝奪帶來的經濟效益也會對核心城市帶來積極的影響。空間剝奪的根本原因是經濟規(guī)模和人口集聚程度存在較大差異。
類比萬有引力公式,從經濟質量及可達性分析空間剝奪效應。影響經濟質量的因素主要有GDP、人口。影響可達性的因素有交通方式、交通距離、時間成本及交通方式所占的權重。經濟地理學中城市間相互作用引力模型為Iij=
空間剝奪現(xiàn)象實質上是核心城市與周邊城市經濟質量的差異造成的結果,所以空間剝奪的度量是城市與周邊區(qū)域經濟相互作用強度的一部分,本文稱之為空間剝奪強度。城市與周邊城市經濟的相互作用也是城市經濟相互作用的一種,因此本文采用城市經濟引力模型構建空間剝奪模型。
城市間的經濟引力模型為:
式中Gi、Gj為i城和j城的地區(qū)生產總值,Pi、Pj為i城和j城的人口規(guī)模,M為城市經濟質量,D2ij為i城和j城之間的交通距離的平方,F(xiàn)為城市間的經濟吸引力強度。
核心城市對周邊城市的空間剝奪與城市間經濟引力有關,或者說與經濟質量還有可達性有關。經濟質量是權衡經濟實力大小的指標,經濟質量越大代表其對周邊的經濟輻射能力越強。本文研究的京津冀城市群,選取反映經濟質量的指標有GDP、人口,可達性選擇最短旅行時間距離。因此空間剝奪模型為式中,Gi、Gj為i城和j城的地區(qū)生產總值,Pi、Pj為i城和j城的人口規(guī)模,D2ij為i城和j城之間的交通距離的平方,F(xiàn)j為j城空間剝奪的抵抗強度,F(xiàn)s為i城對j城的空間剝奪強度,Sj為空間剝奪系數(shù)。
周邊城市對空間剝奪的抵抗強度是建立在這樣一種假設下:當周邊城市與核心城市的質量相當,它們之間的經濟要素流動呈現(xiàn)動態(tài)平衡,不存在一方剝奪另一方的現(xiàn)象,此時周邊城市與核心城市之間的經濟吸引力強度為抵抗強度??臻g剝奪強度是由城市間經濟吸引力減去抵抗強度而來。不難理解,當兩個城市經濟質量相當?shù)臅r候,距離也處在兩城市間經濟影響范圍之內,兩城市的經濟質量對經濟要素流動的效果相同,也就是說經濟要素的流動處于動態(tài)平衡中。此時,空間剝奪強度為零。
根據北京統(tǒng)計年鑒、天津統(tǒng)計年鑒、中國城市統(tǒng)計年鑒,得到京津冀城市群各城市GDP 及人口,由此計算出2010 ~2017年京津冀城市群各城市經濟質量。由表1和圖1可以看出北京市和天津市相較于其他城市經濟質量較大,可以歸為一類;石家莊、唐山、邯鄲和保定經濟質量相差不大,可以歸為第二類;剩下的城市經濟質量較小,歸為第三類。北京市和天津市經濟質量近八年來逐年遞增趨勢明顯,其他城市經濟質量近八年來也都有不同程度的增長。此城市群為雙核心城市群,北京市為第一核心城市,天津市為第二核心城市。
表1 2017年各城市經濟質量
圖1 2010~2017 年各城市經濟質量變化趨勢
城市引力模型中的D表示城市間的可達性,度量可達性可以用時間距離,也可以用空間距離。京津冀城市群各城市之間距離較近,城市間經濟要素的流動主要通過鐵路、公路交通,但城市間的物價指數(shù)差距大,交通運輸單位成本不一樣,所以本文選取最短旅行時間距離表示D。經網絡地圖軟件查詢,北京市和天津市到周邊各城市的最短旅行時間見表2、表3。
表2 北京市距周邊城市最短旅行時間距離
表3天津市距周邊城市最短旅行時間距離
由各城市經濟質量M以及最短旅行時間距離D,分別計算北京市和天津市對周邊城市經濟2017年的空間剝奪強度及2010~2017年的空間剝奪系數(shù),見表4與圖2。
表4 2017北京對周邊城市空間剝奪強度
圖2 2010~2017年北京對周邊城市空間剝奪系數(shù)
先以北京市為核心城市研究北京市對周邊城市的空間剝奪效應,從圖2 可知近八年來除了天津市、石家莊市剝奪系數(shù)略有減小外,其他城市基本上沒什么變化,即近八年來京津冀城市群相較于北京市其他城市的經濟質量增長率基本相同,天津市和石家莊市經濟質量增速略大。從表4中可以看出北京市對周邊城市經濟的空間剝奪強度中,最大的是天津,其次是廊坊,接著才是保定、石家莊,而經濟質量由大到小的順序依次是天津、石家莊、唐山、邯鄲和保定(表1)。結合模型分析可知,這種結果是由可達性D導致的。承德市和張家口市空間剝奪強度數(shù)值較小,其原因是它們與北京市之間的可達性較差。
表5 2017 年天津對周邊城市的空間剝奪強度
圖3 2010~2017年天津對周邊城市空間剝奪系數(shù)
以天津市為核心城市,分析除北京市外天津市對京津冀城市群里其他城市的空間剝奪效應。從表5可以看到廊坊市的剝奪強度數(shù)值最大,主要原因是天津市與廊坊市之間的可達性較好,經濟交流較頻繁。承德市的空間剝奪強度最小,結合表1、表3分析可知,這個結果是由經濟質量和可達性共同作用的結果。由圖3可知,石家莊和保定空間剝奪系數(shù)近八年來略有減小,唐山市略有增大,其他城市基本上不變。也就是說相較于天津市經濟質量增長速度,河北省的城市經濟質量增長速度與其基本上一致。
本文以京津冀城市群作為研究對象,通過推導建立空間剝奪模型,定量分析以北京市和天津市為雙核心的城市群的空間剝奪效應,進一步研究其經濟空間結構狀況。
空間剝奪模型中,空間剝奪強度可以度量核心城市在城市群中經濟質量的影響范圍,同時也能間接反映出經濟聯(lián)系的密切程度。空間剝奪系數(shù)度量的是因經濟質量差異而導致經濟要素的被剝奪程度,更大程度反映的是城市群內部經濟空間結構的變化??臻g剝奪效應由剝奪強度和剝奪系數(shù)共同度量,單獨分析其中一個對空間剝奪效應的描述并不完整。
京津冀城市群中,北京市和天津市對承德市和張家口市的空間剝奪強度都較小,主要是可達性的影響,反映了北京市和天津市與承德市和張家口市間的經濟聯(lián)系相較于其他城市較弱。
從北京市和天津市對京津冀城市群其他城市的空間剝奪系數(shù)可以看出,近八年來京津冀城市群經濟質量增長速度一致,表明了京津冀經濟協(xié)同發(fā)展,且石家莊市的經濟質量近幾年增長速度相較于北京市和天津市略有提升,體現(xiàn)了北京市的輻射帶動作用,符合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河北“在對接京津、服務京津中加快發(fā)展自己”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