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建偉
上海虹口區(qū)的一棟老房子里,木質寫字臺上堆著十余只毛絨玩具,它們都有著大大小小的“傷口”。72 歲的朱伯明打開臺燈,戴上眼鏡,用針線仔細地縫補著。
他是一位毛絨玩具修復師,為這些受傷的玩具做“微創(chuàng)手術”。
王瑩一直把毛絨玩具當作親人和朋友。9 歲時,她在放學后的地攤上與“豬香貓”偶遇。這是王瑩用自己的錢買來的第一個毛絨娃娃。從此,她一直摟著它睡覺。
有了“豬香貓”的陪伴,王瑩覺得自己沒那么孤獨了。
如今,王瑩已長大成人,歲月也在她的毛絨娃娃身上留下了一道道印記,“豬香貓”逐漸變得斑駁。為了把它洗干凈,王瑩找了偏方,把它放進粗鹽里一直晃,結果不僅沒把“豬香貓”洗干凈,反而把它的眼睛和鼻子磨壞了。王瑩很難過,為了讓與她一起長大的伙伴康復,她踏上了“尋醫(yī)”之路。
2018年年初,王瑩輾轉找到了朱伯明。
修復就意味著短暫的分離,但如果不修復,那“豬香貓”很有可能只能再陪她幾年了,最后,王瑩狠下心,一咬牙:“還是修吧。”
“每收到一只娃娃,我都會看一兩個小時,看它的神態(tài)和模樣?!笨醋屑毢螅觳鲿南峦尥薜娜晥D,記住它們修復前的模樣。
做好這些準備后,他便開始清洗娃娃。動作緩慢有條理,很溫柔。就連吹風干燥的時候,他都是小心翼翼的。清洗完成后,接下來便是配線。他挑選的都是質量較好的羊絨毛線,結實牢固,且毛線的顏色要與清洗后的娃娃的顏色相同。
如果說修補是“微創(chuàng)手術”,那換眼睛、鼻子等步驟則是大手術。這時,朱伯明會用上游標卡尺、鑷子等工具進行作業(yè)。測量完成后,朱伯明會將這些部位3D 打印出來。
朱伯明就是用這項技術治好了“豬香貓”的“白內障”。看著修復好的“豬香貓”,王瑩的心終于踏實了。
兩年前,朱伯明修復了一個20 世紀60年代出廠的娃娃,它來的時候已經(jīng)殘破不堪,不僅掉了很多毛,甚至連眼球都不見了。由于沒有留下娃娃還有眼睛時的照片,只能“盲人摸象”。他跑去圖書館查閱資料,找那個年代娃娃流行的款式、主色調和樣式等,再根據(jù)娃娃主人畫下來的眼睛大小,推測出娃娃原來眼睛的模樣。
“給它裝上后,它復明了,沒想到一下子就成了。”朱伯明連忙問那是不是她娃娃的眼睛,對方在微信上一下子發(fā)來五個大哭的表情?!熬褪撬褪撬?!開心死了!叔叔你拯救了我,拯救了我們!”
朱伯明也能理解主人們與娃娃之間深厚的感情。在他眼里,每只娃娃都是獨一無二的?!澳切┩尥薅加卸畮啄炅耍加幸稽c點脾氣和性格。它們會開心,也會怕疼?!庇袝r候,他也會夢見娃娃們。在夢里,娃娃們向朱伯明喊疼,他只好安慰它們說:“這只是微創(chuàng)手術,不要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