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俊彥
人很早以前就仰望鳥兒飛翔的姿態(tài),渴望著自己也能在空中翱翔。有的人試圖得到鷹的翅膀,以為這樣就可以飛翔,殊不知,人自身并不會飛翔。夢想亦是如此,不通過自己的努力,不揮灑足夠的汗水,夢想就只是空中樓閣,是永遠到不了的彼岸。
因此,要先過自己的努力蓄能,再適當借用工具的力量,才終能振翅高飛,去接近夢想。
用努力蓄能,充滿追夢的能量條。鷹擊長空,先得有怎樣的努力?從萬丈懸崖上被推落,墜向無盡深淵,飽經(jīng)歷練的雛鷹在性命攸關的關頭憑借先前所學,控制雙翼,從峭壁間振翅飛起。若非早先的訓練,雛鷹怎會有真正飛翔的能力?“天大寒,硯冰堅,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經(jīng)寒窗苦讀,宋濂才走向仕途的高峰。他們用努力蓄能,能量滿滿,夢想就在前方。
借工具之力,尋得杠桿的支撐點。僅有努力也是不足的,工具必不可少。萊特兄弟設計出人類第一架飛機,實現(xiàn)人類飛天夢;富蘭克林在雷雨天借助風箏,讓電流沿風箏線和銅鑰匙流下,并捕獲在萊頓瓶中。他們靠工具之力,借勢而行,夢想越來越近。
蓄能充足,借力奮發(fā),振翅高飛,抓住夢想。馬云憑借獨到的眼光,靈活的頭腦,借助網(wǎng)絡電商行業(yè)空白,趁勢創(chuàng)業(yè),建立起一個阿里帝國。積蓄足夠能力,借助時代契機,他們振翅高飛,夢想緊握手中。
夢想,如同人對飛翔的渴望,需努力,也需工具,才可獲得。為了追夢,人,在蓄能,在借力,終會振翅高飛。
評點:關曉星
文章開門見山,由人類對飛翔的渴望入題,直接挑明觀點“不通過自己的努力,不揮灑足夠的汗水,夢想就只是空中樓閣”。作者將達成夢想的步驟分為“蓄能”與“借力”兩步,在“蓄能”這一步,作者用上了“能量條”這一帶有游戲感覺的名詞,給人新穎有趣之感;“借力”這一步上,則用了“支撐點”來做比。素材引用上,既有經(jīng)典的萊特兄弟、富蘭克林和馬云,也有元末明初文學家宋濂,可謂豐富。文章觀點鮮明,是一篇規(guī)整的作文,但缺點也在于此,過于規(guī)整的行文會顯得刻板,看不見作者自己的思想閃光。這一點,希望能夠有所改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