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總能通過郵箱或者微信等方式收到小謝的喜訊——要么哪篇文章被某某報刊選用,要么哪篇作品又在某某大賽中獲獎……但很少人知道,這個如今正在一步步接近自己理想的小有名氣的寫作達人,曾經(jīng)也迷茫過。
她是一個長著一米六幾的大高個女生,但她的自信與身高卻不成正比。還記得六年級上學期的某一天,小謝的媽媽突然找到我并向我求助:小謝最近性情大變,脾氣暴躁、蠻不講理,尤其是每天晚上對著自己的衣服試了又摔、摔了又試,試完后還大哭一場,誰勸也沒用……小謝的媽媽束手無策,希望我能從中調(diào)解與疏通,并盡快幫助孩子重回正軌。
在深入的交談中,我了解到小謝是家中的長女,向來乖巧懂事、善解人意。也正因如此,媽媽將所有精力都集中在弟弟妹妹身上,卻很少關(guān)注小謝的生活細節(jié)。與此同時,正處于青春期的小謝,對自己的衣著打扮甚是在乎,加之周圍女同學之間的比較,以及對她的穿著打扮品頭論足,這才導(dǎo)致小謝脾氣暴躁、怨天尤人。
我知道當務(wù)之急是盡快幫她找回自信,但苦口婆心地勸說肯定收效甚微。正巧,就在最近的習作中,小謝的一篇文章深深地觸動到我。文章的開頭便直擊我的內(nèi)心:假如上帝給你一張嘴巴,你卻不會說話;假如上帝給你一雙耳朵,你卻聽不見。你會怎么面對?我的外婆就是一個聾啞人……
我讀完后眼眶濕潤,當即就明白自己接下來該怎么幫助小謝重新找回自信了——轉(zhuǎn)移目標,樹立遠大的理想。
于是,在征得小謝同意后,我特意在班級誦讀了她的文章,并鼓勵她:“這就是你的優(yōu)勢,這就是你比別人更細膩的地方。”往后,我又總能在四五十篇的文章里,被她對事物獨特的觀點和對情感深情的表達所吸引。
既然已經(jīng)發(fā)現(xiàn)小謝身上的閃光點,我便趁熱打鐵。我迫不及待地找到小謝,但我們之間并沒有關(guān)于衣著打扮的只言片語,我只是告訴她:“老師特別喜歡你的文字,每一次都能被你打動,要不我們一起創(chuàng)作、投稿,向更多人分享你的文章、你的故事?”
小謝聽完這番話后,卻瞪大著眼睛望著我,似乎從來都沒有人這么關(guān)注、欣賞她。那天的談話之后她也備受鼓舞,在我接下來布置的每一個習作主題中,她永遠是最積極撰寫和投稿的那個人。
不過萬事開頭難,人生道路并不都是筆直前行的。雖然小謝的文章令大家贊賞,她也興致勃勃地寫作、積極地投稿,但剛開始投稿的幾篇文章卻都石沉大海。一篇在我看來觀點新穎并有獨特見解的讀后感,遭到報刊的拒絕;一篇在我看來文字優(yōu)美、立意深刻的文章——《我想站在國旗下講話》,也是同樣被拒絕……那時,不僅小謝看起來有點沮喪,連我自己的專業(yè)水平都要遭受質(zhì)疑了。
為了保持小謝對寫作的熱情,我再次找到小謝:“是不是挺失望的?”
小謝不好意思地點著頭——這是一個長期自卑的孩子再正常不過的表現(xiàn)。我也能理解,好不容易找到自己的人生追求,正要喚回沉睡已久的自信,卻又遭遇一次次打擊是怎樣的心情。
我不想簡單地安慰她,轉(zhuǎn)而問她:“在你找到寫作的樂趣時,有沒有想過自己的理想是什么?”
這時,小謝抬起頭,若有所思地回答我:“有,我想當個作家?!?/p>
“很好,那你知道嗎?英國有位著名的作家多麗絲·萊辛出身貧寒,剛開始(1949年)兩手空空,囊空如洗,全部家當只剩背包中的一部反映非洲生活的小說草稿,她拿著這唯一的籌碼去一些出版社碰運氣,結(jié)果卻到處碰壁。在半個月里,她幾乎敲遍了整個倫敦所有出版社的大門?!?/p>
小謝聽得入神,我又繼續(xù)說道:“但最終,時隔10年,該書終以《野草在歌唱》(1950年)為書名被一家出版社出版。而這一次,卻使萊辛一舉成名……”
“你看,著名的作家多麗絲·萊辛都經(jīng)歷了10年的蟄伏才一鳴驚人,比起她,我們這點失敗真是微乎其微。”最后,我還告訴她,“好文章永遠不缺好雜志。”這個故事又讓小謝重燃了希望,也給小謝追尋理想的腳步注入強大的動力,成為她日常努力的目標。當然,我更堅信小謝的文字一定能大放異彩!
她開始學會隱忍和克制。我們暫時放下對上刊見報的渴望,轉(zhuǎn)而腳踏實地地寫作:認真鉆研文章的要求,逐字逐句地修改內(nèi)容,從每一篇文章的標題開始,就力求做到吸引讀者的眼球……
幸福終于找上她。第一本刊物《快樂語文》,小謝終于叩開了發(fā)表文章的大門,在這本雜志的“紅花榜”欄目中,出現(xiàn)了小謝的《老師·好》;緊接著,在《德育報》舉行的第二屆全國中小學生征文大賽中,小謝又脫穎而出,拿下二等獎;一篇關(guān)于奶奶的故事——《擁抱陽光》,更是憑借對生活的感悟和細膩的筆法,當選為《趣味作文》當期的“本期寫作小明星”……
短短數(shù)月,小謝的名字已經(jīng)在班級、學校傳開來。這個看起來陽光、開朗的女生,曾經(jīng)會因為自己的外表而迷茫、自卑。如今,她的衣著打扮依然是自己喜歡的風格,但自信的笑容卻時常掛在臉上。
就在畢業(yè)后的第一個教師節(jié),她還特意跑到學校找我,一面感謝,一面自信滿滿道:“老師,您知道嗎?我還加入學校的文學社呢……”
當我們懷揣著理想,并能腳踏實地追尋時,每一步都能擲地有聲,一如小謝的寫作之路。這一年來,我時不時就能收到有關(guān)小謝的文章刊登、獲獎的喜訊,看著她的文字正在綻放,又何嘗不是一件幸福的事?
林美聰??? 福建省晉江市英林鎮(zhèn)西塔小學。文章發(fā)表于《福建教育》《新教師》《德育報》《黑龍江教育》《新班主任》等報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