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淺談落葉松毛蟲的綜合防治技術

      2020-04-07 10:39:42王培全
      南方農業(yè)·中旬 2020年7期
      關鍵詞:防治技術

      王培全

      摘 要 落葉松毛蟲是嚴重威脅落葉松等樹木健康生長的重要蟲害,為了有效減少該類蟲害的暴發(fā),林區(qū)工作人員應積極引進先進的防治技術來控制松毛蟲數量?;诖耍瑖@落葉松毛蟲這一蟲害,從基本概述、影響因素、防治要點、綜合防治技術等多個角度展開詳細的闡述。

      關鍵詞 落葉松毛蟲;防治要點;防治技術

      中圖分類號:S763 文獻標志碼: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0.20.006

      落葉松毛蟲是主要寄生于紅松、黃花松、紅皮云杉、樟子松、落葉松、臭冷杉和長白魚鱗松等松類樹木中的一種害蟲,其主要以蠶食松葉為生,對樹木的生長代謝造成極大的負面影響,嚴重時甚至會造成松樹的大面積死亡。

      1 影響落葉松毛蟲暴發(fā)的因素

      1)地質條件。松毛蟲具有很強的趨光性,比較適合生長于28 ℃左右的地區(qū),因此低海拔丘陵山區(qū)、陽光充足的向陽山谷等都是利于松毛蟲生長的地區(qū)。2)林分結構。蠶食樹葉是松毛蟲獲取食物的主要途徑,因此林分結構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松毛蟲的分布,松毛蟲比較適合生存在光照、水分充足且樹種單一、灌木植物稀少等林分結構單一的地區(qū)。3)氣候因素。氣候因素包括溫度、濕度等,松毛蟲的最佳生長溫度為28 ℃,過高或過低的溫度都會在一定程度上抑制松毛蟲數量的增長,而在潮濕環(huán)境內樹木上的寄生菌會大量繁殖,繼而增加松毛蟲的死亡率[1]。4)人類活動。若無人類活動的干預,大自然可以依靠生態(tài)系統(tǒng)進行自我調節(jié),松毛蟲等蟲災很少大面積暴發(fā),但人類過度采伐樹木的行為嚴重破壞了大自然生態(tài)調節(jié)能力,這在某種程度上為松毛蟲的繁殖創(chuàng)造了良好的環(huán)境,從而間接引發(fā)了松毛蟲等蟲害。

      2 落葉松毛蟲防治要點

      2.1 治——加強蟲害除治力度

      對松毛蟲致死的樹木進行除治是防治松毛蟲擴散的重要措施,工作人員應加強對蟲害疫區(qū)內病死樹木的除治管理力度,可采取旋切、燒毀、粉碎、削偏等方式對病死樹木進行清理,嚴禁將病死樹木運出松毛蟲蟲害所在疫區(qū),深入貫徹落實病死樹木除治等相關工作。

      2.2 防——落實蟲害監(jiān)測工作

      工作人員可在林區(qū)內做好松毛蟲蟲害監(jiān)測等相關工作,監(jiān)測范圍應覆蓋整個林區(qū)且無明顯監(jiān)控盲區(qū),定期組織專業(yè)的蟲害檢測人員對林區(qū)內樹木生長情況進行實地調研和考察,定期利用先進的設備向林區(qū)內均勻空撒防治松毛蟲蟲害的藥物,防患于未然,最大限度上降低松毛蟲蟲害暴發(fā)的概率。

      2.3 堵——避免蟲害進一步擴散

      為了避免松毛蟲蟲害的擴散,工作人員既要對林區(qū)內的病死樹木進行嚴格的控制,嚴禁其被運輸至林區(qū)外,同時也應對林區(qū)外運送的樹木進行嚴格的質量檢查,避免外來疫情對林區(qū)現有健康樹木造成影響。此外,工作人員還應對違規(guī)采伐、私自調運疫木等行為進行嚴懲,強制性地控制松毛蟲蟲害的擴散。

      2.4 管——創(chuàng)新蟲害管理機制

      工作人員可在原有林區(qū)管理機制上對其進行適當創(chuàng)新,通過落實責任制度至個人來強化松毛蟲蟲害管理效果,建立督查制度用以輔助工作人員更好地完成林區(qū)內松毛蟲蟲害的防治工作,加設專業(yè)能力考核機制和獎懲機制則可以在較短時間內顯著提升林區(qū)內的綜合管理水平。

      3 綜合防治技術

      落葉松毛蟲是嚴重困擾我國各地林區(qū)工作人員的一大難題,為了有效降低松毛蟲對林區(qū)造成的負面影響,工作人員可結合林區(qū)中蟲害情況,有針對性地選擇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化學防治以及營林防治等綜合防治技術。

      3.1 生物防治技術

      生物防治是現階段我國各地區(qū)應對松毛蟲蟲害問題時應用效果最佳的一種防治技術,與其他防治技術相比,生物防治技術不僅可以有效降低松毛蟲蟲害發(fā)生的概率,還能降低對生態(tài)環(huán)境造成的負面影響,因此深受林區(qū)工作人員的廣泛認可。目前常見的生物防治技術主要有以下3種。

      1)微生物防治。微生物主要是指能分泌出抑制松毛蟲生長發(fā)育等物質的抗生菌,可在真菌、病毒、細菌等中進行選擇,真菌微生物防治可選擇白僵菌,病毒微生物防治可選擇病毒粗提液,細菌微生物防治可選擇蘇云金桿菌,這些抗生菌均可以有效避免松毛蟲蟲害的大面積暴發(fā)[2]。

      2)天敵防治。松毛蟲的生物天敵有很多,如松毛蟲卵的天敵有黑卵蜂、平腹小蜂蜘蛛、赤眼蜂、跳小蜂等,松毛蟲幼蟲時期的天敵有松毛蟲埃姬蜂、枯葉蛾絨繭蜂等,松毛蟲蛹期的天敵有貪食亞麻蠅、棕尾別麻蠅、黏蟲棘領姬蜂、黑尾麻蠅等,對松毛蟲成蟲具有捕食威脅的天敵有胡蜂、螳螂、大山雀等,對松毛蟲成蟲具有寄生性威脅的有寄生蠅等。工作人員為松毛蟲的生物天敵提供適宜其生長發(fā)育的環(huán)境則可以起到抑制松毛蟲數量的效果。

      3)生物制劑防治。生物制劑也是生物防治中一種常見的防治方法,如1.2%苦參鹽堿可對松毛蟲產生嚴重的接觸性殺傷作用,藥效極快且不會對周圍生態(tài)環(huán)境產生影響;1.8%阿維菌素也可以對松毛蟲造成致死效果,但作用效果相對較慢,通常用藥后3天左右可達到松毛蟲致死數量的高峰期[3]。

      3.2 物理防治技術

      在每年的3—4月,天氣回暖,落葉毛蟲越冬幼蟲復蘇上樹,此時應立即組織人力,抓住時機,進入預測將要發(fā)生蟲害的林分內,在每棵樹木胸徑1.3 m處,用鐮刀輕微地刮去翹裂的老粗皮(以防止幼蟲從龜裂處鉆入上樹為害),然后綁上透明膠帶,透明膠帶繞樹一圈,該方法不但省力省工,而且經濟、不污染環(huán)境、保護生態(tài),效果十分明顯。

      3.3 化學防治技術

      化學防治是利用化學藥劑來減少林區(qū)內松毛蟲數量的一種蟲害防治技術,通常用來應對林區(qū)內出現大面積松毛蟲蟲害暴發(fā)等情況。目前常見的化學防治方法有毒環(huán)防治、毒蠅防治、微膠囊藥劑防治、人工機械噴霧防治和煙劑防治等。化學防治具體措施如下。1)4月中旬,工作人員可將除蟲菊酯類藥劑制成的毒膠涂抹在松樹的樹干上,以達到化學防治的效果。2)5月中旬或8月下旬,工作人員可利用機械噴霧的方式按照1∶3 000的比例向林區(qū)內均勻地噴撒1.8%的阿霉菌素乳油或者按照

      1∶6 000的比例噴撒森得保,用以抑制松毛蟲的幼蟲生長。3)5月中旬至6月上旬,工作人員可借助飛機向林區(qū)內每667 m2噴灑66 mL阿霉菌素或2 g森得保,以此來有效防治大面積松毛蟲蟲害的暴發(fā)。4)5月中旬或8月下旬,工作人員還可使用向林區(qū)內施放合理數量的殺蟲煙劑來達到防治松毛蟲幼蟲的目的,用量一般為

      15 kg·hm-2,在施放煙劑的過程中應注意防火措施,避免引發(fā)火災。

      雖然化學防治在林區(qū)內的實際應用中也取得了良好的防治效果,但對化學藥劑的用量有著較為嚴苛的控制標準,若用量過少很難起到良好的松毛蟲防治效果,但用量過多又可能會對林區(qū)內的其他植物產生不良影響,長期使用化學防治會對林區(qū)周圍的生態(tài)環(huán)境造成極大的污染,因此在使用該防治技術時應適度。

      3.4 營林防治技術

      對于一些松毛蟲數量較少的林區(qū),工作人員還可以采用封山育林的營林防治措施來有效促進樹木的生長發(fā)育,顯著提升樹木對松毛蟲的抵御能力,從而減少松毛蟲蟲害對林區(qū)所造成的危害,具體措施如下。

      1)封山。封山可以有效禁止一些人類活動對營林防治效果的影響,松林環(huán)境在不受到外界破壞的條件下可以健康生長,有利于林區(qū)的自我調節(jié)和休養(yǎng)生息。封山過程中,松毛蟲生物天敵的數量會因為適宜的環(huán)境條件而顯著增加,從而進一步提高林區(qū)內樹木抵抗松毛蟲蟲害的能力[4]。

      2)育林。工作人員可以有目的性地對林區(qū)內一些生長弱勢的樹木進行有效地改造,結合地勢環(huán)境創(chuàng)造有利于樹木生長的林分結構,在混交林區(qū)域內可適當種植一些抗蟲樹種,以達到降低松毛蟲數量的營林防治目的。

      4 結語

      落實對落葉松毛蟲的防治管理措施不僅可以有效減少林區(qū)內樹木大面積病死所造成的經濟損失,同時也有利于維持生態(tài)系統(tǒng)的平衡,促進林業(yè)的可持續(xù)發(fā)展,對此工作人員需要熟練掌握綜合防治技術要點,為推動我國林業(yè)發(fā)展助力。

      參考文獻:

      [1] 趙佳.落葉松毛蟲對林木的危害及防治措施[J].農業(yè)與技術,2020,40(8):81-82.

      [2] 郭銳鵬.關于針對落葉松松毛蟲危害的調查與綜合防治[J].中國科技投資,2019(10):245,244.

      [3] 石鸞.落葉松毛蟲的預測與防治[J].現代化農業(yè),2018(4):17-18.

      [4] 祝軍.落葉松毛蟲發(fā)生量的預測及綜合防治措施研究[J].吉林林業(yè)科技,2019(2):41-42.

      (責任編輯:趙中正)

      猜你喜歡
      防治技術
      園林植物害蟲種類及防治技術
      梨樹病蟲害無公害防治技術及應用研究
      涼山州馬鈴薯病蟲害防治技術
      小麥蚜蟲發(fā)生規(guī)律與防治技術初探
      玉米病蟲害的發(fā)生與防治新技術淺談
      玉米螟綜合防治技術
      玉米病蟲害的無公害防治技術研究
      恩施州玉米常見病蟲害防治技術
      煙草黑脛病發(fā)生規(guī)律及防治技術研究
      油菜病蟲害防治技術探討
      大英县| 遂溪县| 台中市| 麻阳| 长乐市| 朝阳区| 六盘水市| 法库县| 海盐县| 招远市| 屯昌县| 精河县| 乌拉特中旗| 平昌县| 娱乐| 南和县| 辽阳县| 安义县| 阿城市| 遵义县| 岚皋县| 太仆寺旗| 和龙市| 塔河县| 永靖县| 察哈| 林芝县| 梁平县| 姚安县| 扎鲁特旗| 黔江区| 林口县| 洛阳市| 临江市| 屏东县| 大渡口区| 百色市| 东平县| 莫力| 安义县| 连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