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梅
對于“一日不見,如隔三秋”這句話,人們最普遍的理解是“一秋就是一年”,持這種觀點的理由很簡單,一年只有一個秋天,一秋當(dāng)然就是指一年。其實,這是錯的。不可否認,如果單從“一日不見,如隔三秋”這句話的字面上來看,這樣的理解似乎沒什么問題,但要正確理解“三秋”的意思,一定不能斷章取義。
“一日不見,如隔三秋”這句話出自《詩經(jīng)》的《采葛》?!氨瞬筛鹳猓蝗詹灰?,如三月兮!彼采蕭兮,一日不見,如三秋兮!彼采艾兮,一日不見,如三歲兮?!睆闹兴幍牟芍评碚撋蟻砜?,是夏采葛、秋采蕭(即今天的蒿)、冬采艾。
全詩寫的是三個不同時期的三種心情,以一種感情升溫的基調(diào)來描述,讓人感覺所隔的時間越來越長,形容愛情的加深。采葛的時候正處在情感初期,一天沒見就好像過了三個月那么久;到了秋天采蕭的時候,相思更濃,一天不見就像是過了三個秋季;而到了采艾的時候呢,感情更深了,一天不見就像是過了三年那么久。如果把“三秋”理解成“三年”,那么這個“三年”就和“采艾”時的“如三歲兮”重復(fù)了,這不符合全詩的遞進原則,更不符合文學(xué)創(chuàng)作的基本手法。所以,“如隔三秋”的這個“秋”字,它的真正意思是一整個秋季,即一個季度,而“三秋”則是三個秋季,也就是九個月。
(劉 ? ?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