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的城市安靜很久了。防護口罩,遮掩了一個個會露出笑容的面龐。“疫”字當頭,作為一名中學語文教師,我強烈地覺得教學生“做人”比教他們“作文”更重要!疫情當前,社會是一本打開的語文書。于是,我就這樣開始了我的網絡直播第一課。
師:前不久的2020年央視元宵晚會同學們觀看了嗎?
生:觀看了。
師:你們發(fā)現有什么特殊的地方嗎?
生:歌舞少了,全是詩歌朗誦。
生:沒有小品,很嚴肅。
師:2020年這個春節(jié),疫情深深地牽動著中國人民的心。我們取消了聚會,取消了拜年。醫(yī)護人員們日日夜夜奮戰(zhàn)在一線,正在為所有人爭取一個平安的春天!于是,數位老藝術家走上舞臺,為這些正在與死神進行著拉鋸戰(zhàn)的白衣天使們朗誦了一首又一首詩歌。他們傾情演繹,一字一句,鏗鏘有力,催人淚下。可是大家知道嗎,這樣震撼人心的演出現場,臺下竟空無一人!孩子們,老師有個問題,為什么明明臺下沒有一位觀眾,央視還是要拍攝并播出這一檔特別節(jié)目?
生:文化傳統,每年都要的,這是慣例。
生:要面子,看的還有外國人。
生:傳遞精神力量。
師:是的,孩子們。國難當頭,每個人,每個崗位都有自己的擔當。央視作為中國傳媒的領軍者,更是要有這樣的文化擔當:向全中國人民乃至全世界人民,傳遞14億華夏兒女眾志成城、戰(zhàn)勝疫情的堅定信念,弘揚炎黃子孫樂觀向上、英勇無畏的奮斗熱情!
美國前國務卿基辛格說過:“中國人總是被他們之中最勇敢的人保護得很好?!笔前?,在這場難打的硬仗背后,各行各業(yè)總有一些拼搏的身影,讓我們熱淚盈眶。他們“疫”無反顧,逆向而行……下面,老師想請大家欣賞由華語聲音界17位配音人傾情演繹的作品——《謝謝你,疫情中的最美逆行者》!
[播放《謝謝你,疫情中的最美逆行者》。]
師:“如果聲音可以是一種力量,那就說吧!如果聲音可以是一種溫暖,那就說吧!在這場突如其來的浩劫中,我們麻木過,消沉過,恐懼過,無奈過,唯獨沒有孤獨過。”面對疫情,我們在恐懼中找尋希望,我們在希望中反思過往,我們期待一切歸于平靜,期待能盡情地去笑,去愛,去歌唱。這就是老師要傳遞給你們的溫暖和力量!讓我們用聲音致敬美麗的逆行者,用聲音為中國加油!
一場瘟疫就是一個顯影劑,一場災難就是一本教科書。同學們,老師想要告訴你們的又何止這些?人生在世,我們應該修習這些必修課:敬畏自然、珍愛生命、直面人性、文化反思、家國情懷、獨立思考。
我們來看一段視頻。
[播放視頻《大自然在說話》。]
師:這是一部以大自然為“第一人稱”的公益短片,由蘋果公司廣告人Lee Clow為保護國際基金會制作。它以大自然獨特的視角,讓人類傾聽大自然的聲音,引發(fā)人類對自己行為的思考,并倡導人類要有關愛環(huán)境的意識。法國作家雨果有一句話:“大自然是善良的慈母,同時也是冷酷的屠夫?!比祟惡妥匀恢g要和諧共處,這種平衡一旦被打破,那么槍響之后將沒有贏家。
生:新冠病毒就是這樣。我們要保護大自然,保護野生動物。
師:不僅僅是野生動物。這個世界上的所有生命,都值得我們以一種平等、尊重的姿態(tài)來面對它們。任何生命都有價值,任何生命都是神圣的,都值得我們敬畏和珍惜!
生:眾生平等。
師:很好!這次疫情,還讓我們關注到了什么?
生:日本人的詩。
生:是日本友人送物資過來,上面還寫著我們中國人的詩。
師:老師特別高興能聽到這樣自信的話語。不錯,是我們中國人自己的詩。這就是扎根于我們血脈中的文化自信,這就是我們漢語言的精粹給我們帶來的驕傲。
我們來看看這幾句詩吧。
2月初,日本漢語水平考試HSK事務局給湖北高校捐贈了20000只口罩和一批紅外線體溫計,上書八個大字:山川異域,風月同天。
生:這兩句詩是在說:我們不在同一個地方,未享同一片山川,但當我們抬頭時,看到的是同一輪明月,同一片風景。
師:的確如此。這兩句詩出自日本人長屋的《繡袈裟衣緣》。
[出示詩作。]
山川異域,風月同天。寄諸佛子,共結來緣。
原題注:明皇時,長屋嘗造千袈裟,繡偈于衣緣,來施中華。真公因泛海至彼國傳法焉。
師:歷史記載,長屋為天武天皇之孫,高市皇子之子。唐代中日交流頻密,整個日本都視中國為先進和文明國度。為了加強中日佛教文化的交流,長屋親王贈送大唐1000件袈裟,還在袈裟邊緣繡上此詩。鑒真和尚深為感動,不顧他人的勸阻,執(zhí)意東渡日本,弘揚佛法。長屋這四句話也被收錄到《全唐詩》,一直流傳至今。
生:不同的山川疆域,共享清風明月。日本友人應該是想把與古人相通的情感寄托在一只只口罩中。
師:接下來,2月3日,在日本醫(yī)藥NPO法人仁心會、日本湖北總商會等四家機構聯合捐贈的醫(yī)療物資上,又寫著:豈曰無衣,與子同裳。
生:這是我們《詩經》里的《秦風·無衣》。
生:“豈曰無衣?與子同裳。王于興師,修我甲兵。與子偕行!”
生3:“與子同仇!”“與子偕作!”“與子偕行!”就是說大敵當前,日本友人和我們同仇敵愾,共同進退。
師:不錯,我們繼續(xù)看。2月10日,富山縣向遼寧省捐贈1萬只口罩,上面寫著:遼河雪融,富山花開;同氣連枝,共盼春來。
這4句話通俗易懂,改編自南北朝周興嗣的《千字文》:孔懷兄弟,同氣連枝;交友投分,切磨箴規(guī)。
生:前面兩句應該是說兄弟之間要相親相愛,因為兄弟之間的關系是血緣關系,就像樹枝相連,親近無比。
生:“切磨”是不是“切磋琢磨”?
師:切磨是“切磋琢磨”的縮略形式,意指對學問的探討與研究?!绑稹弊值谋玖x為竹針或石頭針,可用于針灸治病。箴文是一種告誡類文體,起規(guī)勸、糾正作用?!耙?guī)”是勸告、建議。后兩句是說結交朋友要意氣相投,學習上切磋琢磨,品行上互相告勉。
生:老師,還有“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兩鄉(xiāng)”。
師:不錯。2月11日下午,隨同日本舞鶴市政府馳援大連的物資一起到達的,就有這兩句詩。這兩句詩出自王昌齡的七言絕句《送柴侍御》:
沅水通波接武岡,送君不覺有離傷。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兩鄉(xiāng)。
這首詩是詩人被貶到龍標期間所作。當時,這位柴侍御將要從龍標前往武岡,詩人寫下這首詩為他送行。
生:哈哈,還是在說中日兩國一衣帶水,共沐風雨,同頂一輪明月又何曾身處兩地?
生:人分兩地,情同一心。
師:日本友人就是以這樣樂觀開朗又深情婉轉的句子來安慰我們的。還有日本泉州商會隨同物資送上的:蒼蒼來暮雨,淼淼逐寒流。
這兩句出自唐朝詩人劉長卿的一首送別詩《重陽日鄂城樓送屈突司直》:
登高復送遠,惆悵洞庭秋。風景同前古,云山滿上游。蒼蒼來暮雨,淼淼逐寒流。今日關中事,蕭何共爾憂。
生:“今日關中事,蕭何共爾憂?!边@很符合當下我們防疫的境況,因為有“事”,所以有憂愁。日本友人引用的這句詩,同樣表達了他們對我們疫情的關切之情。
師:你們看,日本友人引用了那么多詩句,逼得我們反思不已:為啥每次日本人一送東西,我們就得到處翻書?甚至有人覺得被打臉,一直在被上語文課……同學們,這就需要我們學會文化反思:豐厚語言素養(yǎng),豐盈人性靈魂。我想從文化層面講:比起無處不在的“武漢加油”,還是“山川異域,風月同天”更為有情亦更走心;比起無時不見的“湖北不哭”,還是“豈曰無衣,與子同裳”更有意蘊更鼓士氣。在物欲橫流的今天,我們是不是該努力找回那些也許被我們冷落甚至淡忘的珍貴?
生:我覺得“武漢加油”也很帶勁啊!簡短有力。
師:不錯!這就是我們要提倡的一種素養(yǎng)——獨立思考。
生:“武漢加油”是短句。老師您說過,短句句式短,節(jié)奏快。
師:是的,短句句式簡短,節(jié)奏分明,音韻鏗鏘,誦讀起來朗朗上口。
生:我也覺得“武漢加油” “武漢不哭”更契合當下的疫情。我們現在是沒有心思背詩的。
師:不管遭遇什么,我們還是要讓心田充滿詩意和陽光。
生:我覺得“豈曰無衣”和“武漢加油”沒有好壞之分,只有是否更適合的問題。比如我們現在戰(zhàn)鼓敲響了,那“沖啊”肯定比“豈曰無衣”更振奮人心。
生:我們還有很多像鐘南山老先生這樣的人在,他們把個人的前途命運與國家、民族緊密地融合在一起,他們義無反顧地沖在抗疫第一線。只要他們站在那里,就是響徹云霄、振聾發(fā)聵的口號!
師:說得真好,家國情懷是我們的力量源泉!我們既要學會反思,更要有獨立思考的能力?!柏M曰無衣”只能用眼睛去讀,而大家豪情萬丈高喊“中國加油”“武漢加油”,肯定會感染身邊更多的人。所以面對“山川異域,風月同天”,我們無須慚愧,也不必戲謔,因為我們也需要類似“武漢加油”這樣的平凡詞匯來搖旗吶喊、凝聚力量。還有很多,我們都可以去思量思量……
生:李文亮事件。
生:湖北紅十字會。
生:我不要上網課……
生:眼睛要瞎了。
師:關于網絡直播上課,老師是這么看的。教育的事不管在哪個國家哪個時代總是要被罵的,最近網絡上批評的聲音就很響。但這畢竟是一種探索,我認為批評其實可以來得慢一些,建議可以來得多一些。光批評是光破不立,有建議才是求立,特別是在目前大環(huán)境已破的情況下。教育是件大事,有孩子沒孩子的人其實都在局中,大家不妨趁這次時機都捫心自問:我們真正想給孩子的是什么?我們能做些什么?躬身入局,教育也是每個成人的事,科學的常識和獨立思想的能力,我們都欠缺一張畢業(yè)證書。
生:網課還有回放,挺好的,一遍不懂還可以聽兩遍、三遍。
師:對啊,我們就是要多角度、多層次地去思考,不要人云亦云。讀書如是,生活亦如是。學習之余,老師推薦你們去讀一讀徐海蛟的《一場瘟疫,一本帶來人生要義的教科書——致每一個特殊時期在家的孩子》,去聽一聽陳道明、濮存昕等在元宵晚會上朗誦的《相信》,去品一品白巖松、康輝、水均益等6位主持人的情景報告《愛是橋梁》……還有很多很多,老師希望你們能從生活這本大書中提煉出做人的準則,努力成為這樣的人:心有夢想,腹有詩書,肩有擔當。正如鄧稼先。請做好《鄧稼先》一課的預習并完成學案。
下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