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賞析】
這是一首送別懷遠之詞。
詞的上片寫臨別之景,情調(diào)婉轉(zhuǎn)。首句寫送別之地的景象。江岸邊,蓼花盛開,星星點點的淡紅花瓣,迎風搖曳,煞是可人。江風陣陣,送來縷縷桔柚的芳香,沁人心脾。這秋天的景象是如此醉人,同時也讓人越來越清晰地觸摸到深秋的涼。李白有詩云:“人煙寒橘柚,秋色老梧桐。”深秋時節(jié),加之“風多”,本已使人不勝秋之凄涼,更何況要在這個時候送別呢!這為下文寫惜別之意做了鋪墊。次句由近及遠,寫詩人佇立江邊遠眺,只見“暮靄沉沉楚天闊”,景觀頓然轉(zhuǎn)而悲戚。離人將去的地方,在那茫遠的楚地,此一別,不知何時才能相聚,因而這“一望”,自然是令人傷感的。用一“望”字,領(lǐng)起以下四句。第三句由面及點,自上而下,從遼闊的“楚天”,轉(zhuǎn)到江流中的“片帆”這一形象上,類似電影的特寫鏡頭。你看,煙波浩渺之間,片帆一點,于粼粼碧波上閃著孤獨的光芒,漸行漸遠。這一句,其實是對李白“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留”兩句詩的化用。從“閃孤光”三字中,我們恍惚看到了詞人那種長久地癡情地注視帆影遠去的幽怨目光,仿佛聽到了他輕輕的無可奈何的嘆息?!肮鹿狻钡摹肮隆弊郑玫糜让?。寫帆影之孤,其實是襯托出離人行旅之孤。再聯(lián)系上一句,我們還可以看到詞人有意將“楚天”之“長”,與“帆”之“片”和“光”之“孤”對比,形成空間上的強烈反差,從而更襯托出人之渺小,暗含人生離合難以預料的悲涼意緒。
下片宕開一筆寫“征鴻”。視角自下而上,由江面寫到空中。舟行愈遠,終于消失于視野。詞人仰望長天,只見一行鴻雁高飛,也漸漸消失在蒼茫的天際。他此時多想如那自由的鴻雁一樣,飛向“片帆”所往之處??!但是或許因為他無力擺脫俗務(wù)的羈絆吧,因而只能“思隨流水去茫?!保缓猛羞@一江碧水,載去滿腔真摯的思念了。下片開頭兩句對仗工整,巧用兩組疊音詞,既寫出空間的曠遠、迷茫,又承載了詞人的纏綿悱惻之情。結(jié)尾一句以景語收官,回應上片首句。帆影不見了,太陽下山了,征鴻消失了,寂寥的江岸邊,仍舊默默呆立著一個人,久久不肯離去。他面對著滿眼紅艷的蘭花,碧綠的江水,不禁回憶起和離人曾經(jīng)一起的瀟湘之游,也不禁要生出一種渴望——下一次的相會早一些到來。這樣想來,前文所流露的淡淡的傷感之情似乎又漸漸消解了。本詞以悅目的景開頭,又以絢麗的景結(jié)尾,使別情的抒發(fā)起到“哀而不傷”的效果。
整首詞寫景清麗,抒情婉轉(zhuǎn),語言雋永,用典自然。“望”“送”“思”“憶”四字將詞人送別時的所見所聞、所思所想緊密地結(jié)合起來,顯示出嚴謹?shù)慕Y(jié)構(gòu)。
【作者簡介】
孫光憲(901-968),唐末五代詩人,字孟文,自號葆光子,出生在陵州貴平(今屬四川省仁壽縣東北的向家鄉(xiāng)貴坪村)。仕南平三世,累官荊南節(jié)度副使、朝議郎、檢校秘書少監(jiān),試御史中丞。入宋,為黃州刺史。宋太祖乾德六年卒。著有《北夢瑣言》《荊臺集》《橘齋集》等,僅《北夢瑣言》傳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