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莉莉
在課程改革深入推進的大背景下,“混齡教育”已成為幼教課程建設中的一項重大探究課題。這種課程活動自帶“流量”,為促進幼兒社會交往等方面提供了不容忽視的優(yōu)質平臺。然而,凡事皆“一分為二”。就當前看來,“混齡教育”的教學同樣存在一定的缺陷。筆者結合自身教學探究,試對此作出簡要性闡述。有專家認為,根據幼兒特點,他們的潛意識中,“天生有一種與非同齡人交往的傾向”。這是開展幼兒“混齡教育”的主要依據和理論基礎?!盎忑g課堂”的開設和推進,對于當前缺少玩伴的幼兒來說,確實在增加挑戰(zhàn)狀態(tài)下,提供更大的交往空間和更多的良性互動,但同時,也存在與之相應的不足之處。那么,幼兒“混齡教育”的教學究竟存在哪些利弊呢?
“混齡教育”基本現(xiàn)狀
所謂“混齡教育”,顧名思義,就是在幼兒園教育中,把齒齡相差12個月以上的幼兒,或者按照一定的比例,編在同一個班級進行日常性教育;或者按照一定的活動目標或任務,短時間地集中在一起開展游戲類課程教育活動。這兩種現(xiàn)象雖然有所不同,但是有實質上的異曲同工之義。
據媒體專項調研和不完全統(tǒng)計分析:前者側重于大中型城市區(qū)域內,早在多年前就已經出現(xiàn),而且正在初步呈現(xiàn)“星星之火”現(xiàn)象;后者為了做到“與時俱進”,在小微城市甚至農村幼兒園,也已經開始跟進“混齡游戲活動”,且發(fā)展的趨勢在明顯增快。
無論前者還是后者,既贏得了社會大眾的普遍贊同,也受到了一些業(yè)內人士和社會層面的質疑。正是在這種“褒貶不一”的情況,在歷經一段探究、實踐與反思后,筆者對此提出了自己的一些想法。
“混齡教育”的優(yōu)點
通俗地講,“混齡教育”就是打破傳統(tǒng)和常規(guī)做法,以近似家庭組織的形式,為幼兒提供了別樣精彩的生活環(huán)境和學習環(huán)境。它之所以受到人們的青睞和推崇,其優(yōu)勢主要集中體現(xiàn)在以下“四個有利于”:
一是有利于培養(yǎng)并發(fā)展幼兒的觀察與模仿能力和學習意識。幼兒教育是人生之旅的奠基。無論從語言方面還是智力方面來說,幼兒發(fā)展在很大程度上對環(huán)境因素具有依賴性。而當今獨生子女和雙生子女家庭環(huán)境在這個方面稍顯欠缺。尤其是對于語言發(fā)展來說,通過“模仿”,再經過“自我編排”,最后形成“自己的語言體系”,是幼兒語言能力培養(yǎng)與發(fā)展的重要途徑。與傳統(tǒng)形式的“同齡教育”相比較,“混齡教育”具有相當程度的優(yōu)勢。
二是有利于增強并促進幼兒的實際認知能力?!碍h(huán)境是人的第三位老師。”尤其對于幼兒來說,與不同認知發(fā)展水平的同伴進行相處與互動,有利于在認知沖突中更好地“模仿與學習”“內化與遷移”,從中產生事半功倍的實質性效果。比如,在哥哥姐姐的帶動和影響下,低齡幼兒也就學會了對游戲材料的取收和整放。
三是有利于培養(yǎng)并深化幼兒的積極性情感體驗。在一般情況下,大齡幼兒會在多個方面主動給予低齡幼兒一些忍讓、關愛和幫助。比如,主動關愛讓自己感到是個“大人”,給予幫助讓自己感到快樂。久而久之,低齡幼兒也會逐步地“見賢思齊”起來。
四是有利于雙向促進幼兒社會交往能力的發(fā)展。這種促進既有“順向”,也包括“逆向”。比如,在角色游戲中,大齡幼兒會主動搬些重東西,而低齡幼兒則在搬輕物品中更勤快。這不是令人期待的互相促進、相互彌補嗎?
“混齡教育”有待改進
理論和實踐表明:無論從幼兒、園所還是教師來說,“混齡教育”中難免沒有一些無可規(guī)避的問題或現(xiàn)象。而這些問題或現(xiàn)象,既是客觀存在的,又難以從根本上有效消除。概括起來主要集中地體現(xiàn)在以下兩方面:
一方面,給“混齡教育”帶來了巨大的考驗和挑戰(zhàn)。以“看圖辨識”游戲活動為例,這對于原本大中小三個班的幼兒來說,教學目標是不一樣的。小班幼兒只需知道“有什么人,在干什么”;中班幼兒則需了解“人物在說些什么”;大班幼兒還需要展開想象,人物可能還會發(fā)生什么故事。而在“混齡教育”或“混齡游戲活動”中,當教師指著并提出“圖上有哪些小動物”這一問題后,大齡幼兒由于“見識多廣、反應較快”等因素,會很迅速準確地表達出來;這對于低齡幼兒來說,無疑會失去難得的學習與表達機會。而這種現(xiàn)象又是很難有效控制的。
另一方面,逐步模糊“混齡教育”任教者的教育思維。在同齡幼兒教育中,任教者會從教育與教學中善于發(fā)現(xiàn)幼兒之間的個性差異和潛在空間。然而,通過一段時期的“混齡幼教”實踐,就會在不經意間把年齡差異與個性差異等同起來,教育思維也就自然地模糊不清。其最后結果是可想而知的。
結束語
以上是筆者對幼兒園“混齡教育”的簡要探究與點滴反思。筆者之所以如此解析與評價,并無否定新生事物之意,而是本著學習者的心態(tài),在與教育同仁商榷,努力為幼教事業(yè)作出自己應有的貢獻。
參考文獻
[1]張玲燕.開放的空間 自主的選擇——幼兒區(qū)域游戲的開展[J].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18(2).
[2]唐慧,華敏敏.幼兒角色游戲中的心理需要及教師的指導[J].幼兒教育研究,2018(1).
(作者單位:江蘇省揚州市商業(yè)職工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