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玉倩,張九麗
(河南省信息咨詢設計研究有限公司,河南 鄭州 450000)
2018 年12 月10 日,工信部正式發(fā)文向中國電信、中國移動、中國聯通發(fā)放了5G 系統中低頻段試驗頻率使用許可,三大運營商5G系統試驗頻率分配如表1所示。
表1 三大運營商5G 系統試驗頻率分配表
傳統的TDD 網絡的天線基本是2 天線、4 天線或者8天線,而大規(guī)模MIMO技術的通道數達到64/128/256個。該技術適用于宏蜂窩小區(qū)和中心基站[1]。
在5G 的典型熱點高容量典型場景中,為了實現5G 網絡的高流量密度、高峰值速率、高用戶體驗速率,將采用宏微異構的超密集組網架構進行部署。
以PDMA、SCMA 和MUSA 為代表的新型多址技術通過多用戶信息在相同資源上的疊加傳輸,在接收側采用先進的接收算法分離多用戶信息,相比于OFDM,不但可以提供更高的頻譜效率,支持更多的用戶連接數,還可以有效降低時延。該技術可以作為未來5G 系統的基礎性核心技術之一。
基于濾波器組的正交頻分復用(FB-OFDM)技術,即在收發(fā)端通過多相濾波器進行子載波級濾波,簡化實現的復雜度,能根據不同場景的需求側重點,選擇合適的波形函數調制發(fā)射數據,從而靈活地適用于不同的業(yè)務。
認識無線電技術就是在不產生干擾的前提下,終端通過對頻段進行持續(xù)的頻譜偵聽,獲取某一頻段在時域、頻域、空域的使用空隙,從而實現對頻譜見縫插針的利用,提高了頻譜利用率。
增強移動寬帶,針對大流量移動寬帶業(yè)務,是5G的基礎業(yè)務應用,是5G 網絡最早實現商用、最為核心的場景。例如4K/8K 超高清視頻、增強現實和虛擬實現等業(yè)務,將廣泛應用于賽事/大型活動、智慧旅游、教學培訓、視頻監(jiān)控等領域[2]。
超高可靠超低時延通信,將突破原有移動通信的行業(yè)局限,廣泛應用于網聯智能汽車、智能制造、智慧電力、無線醫(yī)療等更多領域。例如無人駕駛等業(yè)務(3G 響應為500 ms,4G 為50 ms,5G 要求0.5 ms)。
大連接物聯網,針對大規(guī)模物聯網業(yè)務,是5G 三大應用場景中面向物聯網業(yè)務的場景,對網絡感知實時性要求低,但對終端密集程度要求高。延續(xù)現有的eMTC/NB-loT 物聯網平臺,將物聯網應用滲透到人們的工作、休閑、居住、交通等各個領域,典型應用場景包括基于園區(qū)的智慧安防、樓宇管理、資產/人員管理等,以及基于城市的市政管理、環(huán)境管理、物流等眾多領域。
5G 建設初期,主要聚焦eMBB 場景,后續(xù)視業(yè)務需求和產業(yè)鏈情況,逐步滿足uRLLC 和mMTC 需求。
5G 網絡以SA 作為目標架構,初期采用NSA 架構進行規(guī)模試驗,產業(yè)鏈成熟后,采用SA 架構進行規(guī)模部署。NSA 階段,對于有切片需求的區(qū)域,可采用NSA/SA 雙模組網,支撐2B(政企客戶)業(yè)務發(fā)展。
NSA 組網是以現有的LTE 接入和核心網作為移動性管理和覆蓋的錨點,新增5G 接入的方式。引入雙連接概念,信令面由主站處理,用戶面可選擇走主站或者從站,以Option3 為例,LTE 做為主站,5/4G 互操作由主基站控制完成。
SA 組網,是指5G NR 獨立組網,直接接入5G 核心網。終端同時只保持4G 或5G 的用戶面連接,4G 和5G 可采用切換流程進行互操作,可能涉及4G/5G 核心網間互操作。
按照5G 網絡“宏微協同,立體分層”的網絡架構,如圖1 所示。5G 基站選址應采用集中式、共享式的建設方式。宏基站用于水平空間30 m 以下的廣域覆蓋;微站用于深度覆蓋和熱點覆蓋,同時彌補宏站廣覆蓋的不足;室內數字分布系統用于樓宇深度覆蓋和30 m以上高層覆蓋,最終形成“室內外協同覆蓋,分層式滴灌覆蓋”。
5G 網絡建站初期,應首先選擇現網LTE 站址共站建設,應充分挖掘存量站址資源,快速規(guī)?;ㄕ尽?G 時代,微站在網絡深度和厚度覆蓋上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微站站址需求將爆發(fā)式增長,其主要建設方式有利用社會桿塔資源、利用社會建筑物資源、利用自有站址資源、新建桿塔等方式。
5G 基站部署方式主要有3 種:CU/DU 合設+AAU; CU 云 化+DU 分 布 式 部 署+AAU;CU 云 化+DU 云 化+AAU。結合國內運營商網絡現狀,我國5G 建網初期,主要以第一種5G 基站部署方式為主,即CU/DU 合設+ AAU。CU/DU 云化集中設置,AAU 拉遠。集中設置機房需安裝多套CU/DU,集中設置機房需安裝多個綜合柜。
圖1 5G 無線網絡宏微協同立體分層網絡架構圖
5G 時代基站將翻倍增加、5G 網絡設備功耗和重量大幅增加,這對基站電源配套、塔桅天面配套、基站傳輸配套提出了更高要求。5G 規(guī)模部署前,對基站配套的全面梳理和改造,將有利于5G 網絡的快速建設和發(fā)展。
標準5G 基站的典型功耗約為4~5 kW,現網標準4G 基站的典型功耗約為15 kW 左右,5G 設備與4G 設備相比,功耗提升約3~4 倍。
在3/4/5G 網絡共站,且三家運營商多制式共站的情況下,絕大部分存量站點電源系統需要擴容改造。
5G 高功耗最大的影響是電源系統,一方面設備功率增加導致開關電源容量、電池容量需求增大,另一方面蓄電池容量加大導致蓄電池充電功率增加,進一步提高了開關電源的容量需求。交流配電箱、開關電源整流模塊、蓄電池、空調等配套,絕大部分存量站點需要擴容改造。
“宏微結合,立體分層”,宏站站址加密,微站需求爆發(fā),需要更多的桿類、內墻、外墻、建筑物附屬設施等站址資源。
AAU 內置陣列天線,天面掛載重量為40 kg 左右,天面擋風面積0.4 m2左右。AAU 需單獨占用一個天面,無法與傳統天線合路。現網標準4G 基站的天面掛載重量為30 kg 左右,天面擋風面積0.5 m2左右。5G 與4G相比,天面掛載重量上升約30%,天面擋風面積約下降20%。需復核塔桅、加固改造。
5G 基站的前傳帶寬需求25GE/2×10GE/100GE,每AAU 需2 根光纖(單芯單向)或1 根(單芯雙向)。
本文闡述了有關第五代移動通信系統的相關知識,以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