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思呈
重讀《西游記》,突然發(fā)現(xiàn),孫悟空從花果山到取經(jīng)路上,正好是一個人從孩童到成年人的心路歷程。
他的花果山歲月,宛如我們兒時常玩的游戲?!澳憧此粋€個:跳樹攀枝,采花覓果;拋彈子,邷么兒;跑沙窩,砌寶塔;趕蜻蜓,撲八蠟,參老天,拜菩薩;扯葛藤,編草帓……”拋彈子、邷么兒,就相當(dāng)于我們小時候玩的丟石子游戲;跑沙窩和砌寶塔,類似于我們玩的跳飛機。這個時期的孫悟空,很多的英雄行徑都帶有孩童式的無賴。
略舉兩例。
一是他學(xué)藝歸來,發(fā)現(xiàn)花果山旁邊的混世魔王欺壓他的猴子猴孫,于是前去理論。兩人首次對決,孫悟空赤手空拳,身長不足四尺,為公平起見,兩個人空拳對打。孫悟空是怎么打的呢?
那魔王被悟空掏短脅,撞了襠,扭了幾處筋節(jié),打得重了。這完全是孩童式的打法:掏脅下,撞襠下,都頗為無賴。把混世魔王打死,也不過是孫悟空大開殺戒的一個小小插曲。
第二個例子是他去東海龍宮。說是“借”兵器,但看中了定海神針之后,又想“借”一套披掛。東海龍王說這個我真沒有了,孫悟空說:“真?zhèn)€沒有,就和你試試此鐵(指剛到手的金箍棒)!”這里的無理取鬧更是明顯。
而隨后發(fā)生的全書第一個高潮——孫悟空大鬧天宮,就是他這種孩童式胡鬧的一個巔峰。
孩童的頭腦和心性,超人的能力和武藝,這兩者結(jié)合在孫悟空身上,形成了一種可怕又迷人的矛盾。所以他用這種矛盾的力量去鬧天宮,效果當(dāng)然驚天動地。
他大鬧天宮的舉動同時獲得了成人和孩童的同情及欣賞。孩子們很理解孫悟空,因為他有能力為自己出氣,有任何不滿和委屈,都能用最放縱的方式解決,非常解氣。成人們羨慕孫悟空,他不計后果的樣子,很像自己心底那個向往卻不可能成為的自己。他不計后果的背后是什么?是他超乎尋常的能力。
孫悟空不拘禮數(shù),從不應(yīng)酬,在被壓在五行山下之前,過的是真正的“不知天高地厚”的生活。他以為有絕技傍身,得罪任何人都不要緊,他無賴又自私,虛榮又暴躁,一身的毛病。
但被壓在五行山下之后,他的心性終于來了個180度的大轉(zhuǎn)變。
等他成為取經(jīng)團的一員,我們發(fā)現(xiàn),他走到了以前的對立面。
他被納入主流,成為一個專業(yè)人才,服務(wù)于天庭、人間和佛界。他的事業(yè)得到多方支持。他所對抗過的六耳獼猴、牛魔王,甚至白骨精,本是他昔日的同道中人,但他們因為留在妖界,最終成為他的敵人。
取經(jīng)路上的孫悟空,經(jīng)常無意識地以自己在“妖界”的身份為恥。比如三打白骨精之后,他被唐僧趕走,回到了花果山。待到豬八戒去花果山把他請回來,他走到半路,還要下海去凈凈身子,聲稱回來這幾日,竟弄得身上有些妖精氣了,擔(dān)心師父是個愛干凈的,會嫌棄他。
人們常問:為什么在取經(jīng)路上他常常需要借助各路神仙的幫助來收服那些妖怪?
因為取經(jīng)路上的孫悟空,已經(jīng)是一個團隊中的成年人,不再是大鬧天宮時單槍匹馬的個體了。
成年人在職場上最需要的是什么呢?是資源。個人的業(yè)務(wù)能力固然重要,人脈、資源等也不可或缺。
在鎮(zhèn)元大仙那里毀了人參果樹那一章,孫悟空借著要救活人參果樹的緣由,到蓬萊仙境找了福祿壽三星,到方丈仙山,找到東華大帝君,又來到瀛洲,找瀛洲九老。孫悟空天南地北走了一圈,這一圈,除了是一次對人參果的宣傳,更是與仙界牛人們的聯(lián)絡(luò)之旅。孫悟空的人脈資源,通過這事件匯聚起來了。
取經(jīng)路上的孫悟空,口頭禪依然是“何必在他人喉下取氣”,但他此時的高傲是因為有了主流社會做后盾,不羈只是一個姿態(tài)、一種外在的形式。一切的性質(zhì)都在改變,他已經(jīng)是一個人情練達的成年人了。
摘自《瞭望東方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