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自立
一場疫情打破了世界原有的秩序,世界各地的釣友也怨聲載道。
疫情怎么還影響了魚情呢?青島的釣友說,今年4月到5月,嶗山釣大海鮒的魚況大不如前。我雖被困在臺灣,倒也不是無魚可釣。就在年初,2019年秋我在臺北淡水釣石斑魚的場景猶在眼前,沒想到接踵而至的疫情,讓大伙一路“空軍”到現(xiàn)在。釣魚人永遠打不敗的是那份“明天魚更多”的期待和信念。釣友小葉說得對,就算魚兒們?yōu)榱朔佬鹿诓《径即魃狭丝谡?,一定也會有類似某些不戴口罩的國家元首的“漏戴之魚”吧!于是乎,我上山下海開始了搜捕這些家伙的遠征之途,首站是離淡水不遠,同屬臺灣島北海岸的石門。
從淡水鎮(zhèn)由西向東是新北市的三芝區(qū)、石門區(qū)、金山區(qū)、萬里區(qū),再往東就是基隆市了。每一個區(qū)都有著名景點和釣魚人向往的釣點。一般來說,來臺灣環(huán)島游最常去的是萬里區(qū)的野柳風景區(qū),最吸引海釣人士的則是沿途的白沙灣、石門。白沙灣,顧名思義是一片白皚皚的沙灘,絕對是灘釣的好釣場。我的魚竿都是遠拋沉底的硬竿,所以到此只能望沙興嘆。聽朋友小葉說,石門“魚滿為患”,又都是礁石區(qū),那里才是我的夢幻釣點!于是乎,利用4月初清明節(jié)長假,我讓侄子把他兒子帶回南部過節(jié),還我自由之身——從山東回到臺灣,我一直負責照看侄孫。這樣,我才得以去了一趟石門。
眺望淡水河口
基隆到淡水間的862路公交車
從我住的新北市永和區(qū)去石門,開車需一小時,騎機車最少要兩小時。我選擇了最環(huán)保的方式,坐大眾運輸工具——公交車。
我先坐地鐵,在淡水換862號公交車,這是淡水到基隆的班車。去石門半路上要停四五十個站,大約一小時可抵達,雖然慢了點,但一路上可以欣賞風景,累了可以閉眼休息,而且 65 歲以上的老年人乘坐公交車有半價優(yōu)惠,可謂既環(huán)保又省錢啊!
當天,到達石門站已近中午時分,我顧不得肚子已經(jīng)咕嚕咕嚕叫,直奔聞名遐邇的石門洞。石門洞,顧名思義,是如照片顯示的一個山洞,洞內外皆別有“洞天”。打卡照相,順便詳細看了看旁邊招牌的介紹。臺灣北部最高的大屯山是一座死火山,所以臺灣北部的山脈基本上都屬于火山噴發(fā)的熔巖冷卻后形成的石灰?guī)r。石門洞的正確學名是“海蝕洞”或“海蝕拱門”。
我走出洞口,面向大海,一眼就發(fā)現(xiàn)了一個好釣點,那是一個白色的拱橋,拱門配拱橋,多么詩情畫意,但這都不是吸引我駐足的原因。拱橋后方的一片礁石及其上面的釣客,更讓我加快了腳步,直奔那里。我上前跟一位老兄打了聲招呼,順便問一下釣況,他說還好,釣了幾條臭肚,我看了一眼,比淡水那一帶的大一些。他玩磯釣,我問他如果遠拋沉底,是否掛底,他說這附近都是礁石,理論上應該會掛。不管掛不掛底,既來之,則安之。我用最快的速度搭配好釣組,對著前方較深的地方拋去,感覺到底后稍作拉動,果然不妙,第一竿就掛底了!連續(xù)試了三個方向,無一幸免,損失三個鉛墜。因為還有其他釣點要去,不能在此用光鉛墜,所以我只能收竿,下次再來。
實拍石門洞
游客在中國臺灣北海岸趕海
離開石門洞,前方不遠處就是石門漁港,這是一個很小的幾乎沒有漁船的漁港,這種小漁港在臺灣的東北角到處都是。由于人們的過度捕撈,漁船出海打魚大多入不敷出,所以不少漁港都荒廢了,成了釣客的釣點。走進漁港,果然有不少釣客,一位老兄不斷起竿,走進一看,臭肚一條接一條,但都被他放生了,他說魚又小又多,釣到手快抽筋了。我趕緊找了一個“肉粽”——臺灣人對丁字石、消波樁的稱呼,掛上釣組,向航道中央拋出。沒有多久就傳來魚訊,一條小臭肚上鉤,小到可能還沒上戶口,只好放它回去找媽媽。陸續(xù)都是這種小家伙來搗亂,我決定收竿,趕往下一行程。
?在大屯山俯瞰城市,遠處可見臺北101大廈
石門洞外的拱橋,旁邊的礁石區(qū)是沉底釣的好釣點
石門洞旁的小漁港
從石門漁港到計劃中的下一站——老梅綠石槽要坐三站公交車,我決定徒步前往,一為解決午餐,二為勘察一下其他的釣點。半小時左右,我到了老梅沙灘的東端,西邊就是臺灣島最北邊的富貴角燈塔,聽說下方有一堆礁石,這可是石門為數(shù)不多的優(yōu)質沉底釣點。老梅是石門的一個村,它的石槽是臺灣獨一無二的特殊地理景觀,這片石槽坐落于一片沙灘中間,而且整年都綠油油的,是綠藻長期生長于火山礁石上累積而成的。臺灣全島的旅游景點均設有名牌,通過這些名牌,人們可以對相關的景觀及其歷史、文化做詳細了解。
這種石槽與沙灘接觸的地方天然形成一排深溝,這可是魚兒最愛尋覓食物的地方。遠遠望去,已經(jīng)有好幾個釣客正手起竿落,忙著斗魚。走近一看,正如小葉所言,都是半斤級的臭肚。因時間緊迫,我放棄在此試釣的機會,直奔不遠處的沙灘盡頭、富貴角燈塔下方的礁石區(qū)。來到釣點,觀察地形,我覺得這附近魚況應該不錯。果然,不遠處一座高達10米左右的巨型礁石高聳岸邊,兩位釣完魚的釣客正在往下爬。為了安全起見,他們在巖石上設置了攀爬的繩索。我上前跟他們打招呼,順便打聽釣況。他們把裝魚獲的冰桶打開,還真把我嚇了一跳,十來條還活蹦亂跳的斤級大魚裝了滿滿一桶。
老海綠石槽游人如織
俯瞰老海綠石槽
在老海石槽前釣魚的釣客
老梅綠石槽潮汐表
黃昏將至,加之我獨自一人,為安全起見,我放棄了登礁。據(jù)報,在臺灣東北角海岸,每年被“瘋狗浪”打下海而喪失性命的有十多人。于是,我選了一片相對靠近岸邊的礁石,將兩支魚竿拋出,用的是號稱海釣萬能餌的海蟲。這里是沙灘與礁石交界的地方,所以這片礁石區(qū)里的石斑魚,出沒于沙灘的沙梭、黃雞等魚種,應該都能釣到。果然,一條小石斑很快上鉤。我喜歡釣魚,但討厭清理魚和吃魚,所以放生是我的習慣?;氐脚_灣這段時間,我發(fā)現(xiàn)臺灣的年輕釣客跟大陸的年輕釣客很像,均趨向于路亞釣,而且都推崇“釣放主義”,這讓我很欣慰。
由于回家需要兩個多小時車程,我不得不收竿跟魚兒說再見了。
富貴角朝暉
富貴角下方的礁石區(qū),上方聳立的礁石就是文章里提到過的黃金釣點
石門公交站的下一站就是金山區(qū)了,這可是比石門更有知名度的景點。但對我來說,那里除了有一個水里漁港,再沒有什么令我熱血沸騰的沉底釣點,加上時間不允許,也留到下一次再造訪吧。
從金山繼續(xù)東行,是北海岸隸屬新北市的最后一個區(qū)——萬里區(qū),這可是大陸同胞臺灣行的必游之地,因為它擁有遠近馳名的野柳風景區(qū),它的那些特殊的地質景觀聞名中外,此處不再贅述。萬里區(qū)除了萬里、野柳、龜吼、東澳四個漁港可以遠拋沉底釣,其他地方都是沙灘,可謂灘釣勝地,我將它與金山一同留到下次討論。
過了萬里也就離開了新北市,到了基隆市。臺灣島的整個北邊與東北海域,除了基隆,均屬于新北市的轄區(qū)?;∮袔讉€漁港是釣魚人夢寐以求的黃金釣點,其中以八斗子漁港最負盛名,那里是夏秋兩季白帶魚(刀魚)群聚的地方,我的海釣處女釣就是在此。從每年七八月份有魚訊開始,百米長的八斗子防波提上,一到黃昏釣客比魚還多。白帶魚習慣夜間覓食,嘴尖牙利,釣的時候浮標上必須配備夜光棒,魚餌可用沙丁、小鲅魚、苦蚵魚(那一時節(jié)臺灣出產(chǎn)一種小魚)等各種小魚,使用以鐵線串聯(lián)的三連鉤——用18號以上的大鉤,三只鉤的間距只需3厘米左右,分別掛在魚餌的頭、肚、尾部;浮標一般使用海釣大型圓浮標。
?八斗子漁港,正前方是防波堤
遠方是基隆嶼,也是好釣點,但要申請許可證才能登島
北海岸龜吼玫瑰石
在魚況大咬時,不到5米寬的防波提上擠上前后兩排人是常事。在一輪明月的輝映下,釣客們紛紛拋竿,釣組上的夜光棒在夜空中劃出道道流光,遠看像急駛而過的流星,蔚為壯觀。不過,當臺灣刮起東北季風,“瘋狗浪”隨之而來時,這里也是最常出意外的地方。其實,之所以出意外,主要還是釣客貪釣大意造成的。即便逐浪排空,仍有釣客貪釣不舍離開,被激起半天高的大浪淋成了落湯雞。也正因此,八斗子漁港從名揚中外變成了臭名昭彰,記憶中我已經(jīng)三四十年不敢來此釣魚了。
從基隆沿著北部濱海公路往南,沿途的海岸地貌就與北部成片的沙灘截然兩樣了,一路上從隸屬新北市的瑞芳區(qū)南下,直到與宜蘭頭城為鄰的貢寮,到處都是令人嘆為觀止的海蝕陡壁與平臺,這都是磯釣的好釣點,其中被釣魚人列為“一級戰(zhàn)區(qū)”的釣場自北而南有: 水湳洞的陰陽海,南雅奇巖,鼻頭角的龍洞,金沙灣,澳底漁港,福隆海水浴場,三貂角附近的馬崗潮間帶,馬崗漁港,以及萊萊磯釣場。
6月底端午節(jié)四天假期,我決定利用侄孫回臺南跟他爸爸過節(jié)的機會,勘察地形釣點。端午節(jié)當天,我?guī)萧兆?,天剛亮就騎著機車直奔瑞芳而去。這可是近40千米、一個半小時的車程。6月的臺北艷陽高照時氣溫至低三十七八攝氏度,所以我趁清早氣溫尚低時出發(fā)。不到7點,我已經(jīng)騎到位于瑞芳區(qū)最東側的沿海而建的濱海大道,順此大道南行5分鐘,右側就有路標指示如何前往黃金瀑布與黃金博物館。瑞芳附近的山區(qū)是臺灣有名的礦區(qū),其中九份、金瓜石以煤、金、銅礦為主。繼續(xù)往南,幾分鐘就到了“黃金釣點”,之所以叫“黃金釣點”,是因為你釣魚有可能撿個黃金什么的。
水湳洞漁港釣到的五線雀鯛(左)俯瞰八斗子漁港(中)陰陽海釣到的小鯧魚,俗稱金錢魚,屬于鲹科的魚種(右)
黃藍兩色的陰陽海
水湳洞的陰陽海,起初得名于附近的禮樂煉銅廠流出的廢水將大海染成了藍黃兩色,所以大家稱它陰陽海。后來,該煉銅廠被關閉,礦藏永久停止開采,但自山上流入大海的山澗溪流依然將山脈蘊藏的礦物質沖入大海,造成陰陽海至今依然存在。
我并未在陰陽海停留,繼續(xù)南行,騎了兩三分鐘就見到路邊矗立著一個醒目路牌,上書“蝙蝠出沒,請減速慢行”。我在旁邊的蝙蝠洞公園停下,園內立著幾塊介紹蝙蝠洞由來的招牌。公園下方就是極負盛名的紫菜坪磯釣場,往下一看,一片一片海蝕平臺上擠滿了磯釣的人,他們各個撐著陽傘,初來乍到者會以為這是某個人造釣魚場。我從旁邊的小路下去,正看到一位老兄的魚竿已經(jīng)呈現(xiàn)接近90 °的彎曲,旁邊的人正用手撈網(wǎng)取魚。經(jīng)他允許后,我給他網(wǎng)中的十來條半斤左右的臭肚來了張?zhí)貙?,果真是釣臭肚的天堂釣點??!只可惜,這不是理想的遠拋沉底釣點,因為礁石向海中延伸了至少數(shù)百米。于是,我回到蝙蝠公園繼續(xù)南行。
南雅奇巖巖場
南雅奇巖介紹
仰觀南雅奇巖
不到十分鐘的車程,我就騎到了南雅奇巖釣場。前述的海蝕平臺換成了奇形怪狀的礁石,從路邊樹立的名牌得知,這些礁石經(jīng)過長年累月的風化,形成了現(xiàn)在的海崖。這些聳立在岸邊的海崖,有的貌似烏龜,有的形似拳頭,到底像什么,就看你的想象力了。欣賞這些奇石之余,我找到幾個礁石附近的很深的海溝,既靠近岸邊又安全,可以沉底釣,此時時間已過午后,我決定先找個舒適的地方解決午餐,離此不遠的水湳洞漁港應該是最佳選擇。剛才路過那里時還看到有人在釣魚,也可以順便看看釣況。沒幾分鐘的車程就到了,兩位釣客正聚精會神地等著魚訊。我上前跟他們打了聲招呼,得知他們也剛到不久,還沒有魚訊。聊天中得知,釣客們在新北市的轄區(qū)內海釣都要穿救生衣,若是在礁石上還要穿防滑鞋,這些措施都是為了保護釣客的生命安全,所以大家都樂于遵守。來之前我早就知道這些規(guī)矩,聽說違規(guī)者罰款可上達1萬元新臺幣,沒有想到在聊天時,真的有海巡人員前來檢查。他們見我?guī)е鴿O具,便告訴我,若釣魚可以到旁邊的海巡巡邏崗免費借救生衣。我看看表,估計吃完午飯也該2點了,若繼續(xù)我的勘察之旅,去10千米之外的下一站——鼻頭角,車程也得半個小時,回到家肯定晚上了。于是,我決定就在此地下竿試試。
飯后,我去借了一套救生衣穿上,所帶兩支沉底竿,先拋出一支。那兩位釣友見了,告訴我這里不適合用長竿釣沉底,因為航道中會有漁船通過,釣組很容易被卷入引擎中而把釣竿拖走。他們說,消波樁后方的陰陽海是附近唯一的沙質海底區(qū),遠拋沉底絕對不掛底。說話間,我的一根魚竿突然有了魚訊,收上來一條小青衣,顏色鮮艷美麗。把它放生后,我采納了他們的建議,換釣場試試。
南雅紫菜坪上釣客?
跨過后方的消波樁就是陰陽海,現(xiàn)在呈藍黃兩色的海水范圍已經(jīng)沒有以前那么廣了。我在旁邊的消波樁上準備好釣組,把兩支魚竿拋出。釣組依然是沉底的萬用組合法,能上下滑動的鉤把線 2~3 米長,下方綁上鉛墜,重量從1兩半到3兩不等,具體視拋出的距離與海水的深度而定。第一次來此釣場,不知能釣到何種魚、多大的魚,但一般來說,沙灘很難釣到2斤以上的魚,所以我用5號中型魚鉤。一個小時過去了,兩支竿子卻紋絲不動。
此時,在港內磯釣的那位老兄跑來問我釣況,我說依然處于“空軍”狀態(tài),魚竿一動不動。他說,你的釣點不對,你是在消波樁上橫向拋出,應該到左前方的沙灘上,面對大海拋出,與波浪呈90°。我覺得他說得有點道理,移步他說的地方。走近一看,這里真是好釣點,有插竿的地方,后方還有一塊大巖石,下方可以遮陽。更妙的是,拋出魚竿才幾分鐘,竿頭就不停地抖動。取竿、做合、收竿,哇!沒什么重量,收回魚竿一看,活跳跳的海蟲被吃了一半。再一回頭,另一支魚竿也有了魚訊,這次我不那么快收竿了,準備讓它將海蟲餌整個吞下再收。可惡的是,我碰到“高手”了,竿頭再也不動了!釣魚最吸引人的地方在于它不僅僅是人與魚之間力的較量,更是耐心與智慧的比拼。很顯然,這次我是輸?shù)囊环健?p>
蝙蝠公園門前的蝙蝠主題設計
紫菜坪釣上來的臭肚都是半斤以上的
收回魚竿發(fā)現(xiàn),一條海蟲被魚從魚鉤周圍慢慢偷吃,只剩下一小半了。當然,我也不是省油的燈,一看魚吃餌的情況,就知道為什么魚兒偷吃卻不上鉤。一般來說,原因有兩個,一是魚太小,鉤太大,魚吞不下餌,二是吃餌的魚不是掠食性魚種,它們并非見餌就吞,而是從餌的四周慢慢小口啄食。想解決這個問題,就要換小點的鉤,餌也不要太大。我們掛海蟲餌時一般會將海蟲的尾端露出魚鉤一小部分,碰到這種只吸餌不吞餌的魚時,露出的部分不能太長。還沒來得及換小點的魚鉤,太陽已經(jīng)快下山了,回去還有很長的路要騎,年紀大了,晚上騎車不安全,只好收竿,明天再來“報仇”。
第二天,我提早一個小時——4點就起床了,5點天才露出一點曙光就出發(fā)了,不到7點到達陰陽海,穿上借來的救生衣,換上3號小鉤,拋出魚竿,剛好7點半。清早的海風徐徐吹來,清爽又舒暢,昨天找的這個釣點,能遮陽,可避雨,還能躺下睡個午覺,真是理想的釣點。等了一個多小時,沒有魚訊,我并不著急,因為魚兒吃餌是有時間性的,漲退潮八分時,開始漲退潮時是海釣的黃金時段,其他時間只能耐心等待。我看了看表,潮水已經(jīng)漲了一半了,昨天魚咬鉤是傍晚潮水快落到底時。我將魚竿收回,換上新鮮的海蟲,從時間上看,應該快有動靜了。果然,才拋出沒多久,一支竿子的竿頭開始急速抖動,我先靠近觀察一下,竿頭竟然也靜止了,但沒過幾秒,突然一股力量拉得竿頭瞬間下沉,我立即起竿做合,一只1兩左右的小魚上岸。它長得有點像鯧魚,個頭雖然不大,可吃餌的兇猛度真不比半斤級的石斑差。
海崖上的磯釣客
這些矗立海邊的奇巖巨石叫做海崖
拍完照,我習慣性地將它放歸大海。正在掛餌時,余光看見另外一支魚竿的竿頭也在抖動并下壓,我上前提竿,又收回一條幾乎一樣大小的鯧魚。將它放生后,我趕緊將兩支魚竿拋出,直覺告訴我,魚群靠近了。此后的半小時,兩支魚竿此起彼落,魚口不斷,令我手忙腳亂,但都是1兩左右的小家伙,釣了十來條,只有一條稍大一點,2兩左右。
我是灘釣的菜鳥,后來聽小葉說,沙灘的魚都是成群出沒覓食的,我釣的這種魚屬于鲹科的鯧魚,有很多不同的種類,以前在淡水常釣到會咕咕叫的魚,俗名”瓜瓜”,在陰陽海釣的叫“金錢魚”,體形小,多為一二兩左右,但肉質細膩鮮美,經(jīng)濟價值很高,市場上要好幾百塊錢一斤。本想等下午的那撥魚群來時,釣幾條回家煮個魚湯嘗嘗,誰知一直到太陽快下山,魚口都沒再出現(xiàn)。我悻悻然收竿,還有一天假期,明天再來!
隔天依然起個大早,7點半到達陰陽海,因為潮水不到魚兒吃餌的時機,我繼續(xù)往南騎,意欲完成勘察之旅。過了南雅奇巖,一路上依舊奇巖橫陳,怪石聳立,磯釣客隨處可見。這段到與宜蘭交界的貢寮,路途較遠,因我心念陰陽海的金錢魚,故騎到鼻頭角就回頭了。來日方長,等暑假我侄孫回到他爸爸身邊,我徹底恢復自由之身時再來吧!
回到陰陽海,已近中午。果然來得早不如來得巧,下竿沒有多久就有了魚口。跟昨天一樣,一陣亂咬以后,我選了四條比較大的金錢魚回去當晚餐。昨天的經(jīng)驗告訴我,這里的魚兒吃漲不吃落,繼續(xù)等候,結果只會跟昨天一樣,該收竿就收竿吧!現(xiàn)在回家剛好來得及做晚餐。
當晚,一碗鮮美的魚湯將連日早出晚歸的疲累化為無形,也為此次臺灣島北海岸及東北角海釣探勘之旅畫上完美句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