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文斌
編者按: 2019年10月25日,由黑龍江教育雜志社與安康市教學研究室聯(lián)合主辦,安康市高新區(qū)教體和文旅局承辦,安康高新區(qū)第一小學、高新區(qū)初級中學協(xié)辦的全國“創(chuàng)新教育大課堂? ?同課異構(gòu)進校園”教學展示暨專題論壇活動在陜西省安康市舉行。來自安康市各區(qū)縣的300余位小學語、數(shù)學科教師、教研員代表現(xiàn)場觀摩了本次活動。相同的教學內(nèi)容,彰顯不同的教學特色,呈現(xiàn)了課堂教學的多樣化,達到了優(yōu)勢互補、相互切磋、碰撞思想、共同提高的目的。
教學目標:
1.借助拼音正確認讀“帝、少、曰、溺、返”5個生字;通過注釋、組詞理解多音字“少”的意思,利用字理識字辨析“曰、日”的字形,理解字義;通過關(guān)注筆順、筆劃變形、字形結(jié)構(gòu)正確地書寫“帝、曰、溺、返、銜”等5個生字。
2.借助拼音和注釋正確地朗讀課文,在老師的示范引領(lǐng)下流利地朗讀課文,并能背誦課文。
3.借助注釋,能逐句說出課文的內(nèi)容;抓住“溺、常銜”等關(guān)鍵字展開想象,能用自己的話比較生動地講精衛(wèi)填海的故事。
4.愿意和同學分享自己對精衛(wèi)的認識,感受精衛(wèi)面對困難堅持不懈的意志品質(zhì),了解中華民族百折不撓的大無畏精神。
教學過程:
板塊一:話題激趣,導入延伸
師:今天我們要學習一篇神話故事。(出示精衛(wèi)填海,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生:(齊)精衛(wèi)填海。
師:學貴有疑,讀著課題你有什么疑問嗎?
生1:精衛(wèi)是誰?
生2:精衛(wèi)為什么填海?
生3:它怎么填海?
師:真會提問,打開課本,誰能解決第一個問題?
生:炎帝的女兒女娃,她死后化為一只鳥叫精衛(wèi)。
師:你是從課文內(nèi)容知道的,很會讀書。還有同學從哪兒發(fā)現(xiàn)的?
生:我是看注釋知道的,讀注釋1。
師:看注釋就能解決問題,可見它是我們學習文言文最重要的學習方法。
板塊二:疏通文字,依韻讀文
師:這篇文章是一篇文言文,不好讀,請大家借助拼音自由讀課文,讀準字音,難讀的地方多讀幾遍,讀通為止。
(生自由讀文。)
師:誰想讀給大家聽?
(指一名生讀,讀得字音正確。)
師:字正腔圓,字音非常正確,這里有一個多音字?!吧佟?,讀第四聲,還有一個讀音讀第三聲,誰能組詞?
生:多少、很少。
師:還有誰想讀?
(指一名生讀,讀得很流利。)
師:讀得好,你很會讀書。你知道老師為什么說他會讀嗎?字音正確,讀得流利,讀出了停頓。但是缺了一點古文的味道,古文就要讀得慢一點,抑揚頓挫。
師:注意老師在哪里放慢節(jié)奏,在哪里延長停頓。(師示范讀:“炎帝——之——少女?!保┠銈円苍囍x一讀,一會兒男女生比賽讀,一較高低。
(生練習讀出文言文的節(jié)奏,男女生展示讀。)
師:男女同學不分伯仲,把最好的掌聲送給自己。讀著讀著,你們能借助填空背下來嗎?(出示課件。)
(生一齊背。)
板塊三:釋疑探究,感悟文意
師:古人云:“書讀百遍,其義自見”,多讀還要會讀,現(xiàn)在請同學們對照注釋,輕聲讀課文,看看你能讀懂意思嗎?
(生自由讀,邊讀邊看注釋。)
師:(出示首句: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誰能說給大家聽?
生:炎帝的小女兒,名字叫女娃。
師:不錯,老師想請教你怎么知道“曰”的意思就是“叫”?(聯(lián)系上下文。)
師:(出示曰的甲骨文,與“日”辨析字形,理解字義。)曰這個字與日很相似,古人因形造字,甲骨文的日就像圓圓的太陽,而曰字扁扁的像是我們的嘴巴,一橫是發(fā)出的聲音氣息,所以曰的本意就是“說”。課前老師說的“子曰: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白釉弧钡囊馑季褪强鬃诱f。
師:有了自己的理解,再來讀,一定能讀得更好。
(生齊讀第一句。)
(出示第二句:女娃游于東海,溺而不返,故為精衛(wèi),常銜西山之木石,以堙于東海。)
生1:女娃去東海游玩,溺水了,沒能回來,所以就變成了精衛(wèi),它經(jīng)常從西山上銜來木頭和石頭,用來填塞東海。
師:了不起,這么長的一句話能說出自己的理解。老師想提醒你,溺水了就回不來了?意思不夠完整。
生1:溺水身亡了。
師:對,溺水身亡就再也回不來了。還有誰也想說一說自己的理解?
生2:女娃去東海游玩,被水淹沒身亡再也回不來了,因此就變成了精衛(wèi)鳥,它經(jīng)常從西山上銜著樹枝和石子,要把東海填滿。
師:老師聽見你說精衛(wèi)銜著的是樹枝和石子,你是怎么理解的?
生2:我通過看圖片發(fā)現(xiàn),精衛(wèi)的嘴那么小,怎么能銜著木頭和石頭呢?一定是銜著樹枝和石子。
師:老師同意你的說法,通過看圖片再聯(lián)系生活實際理解,你是一個會學習,會思考的孩子。
師:通過大家的交流,我想你們一定能借助注釋把這個故事通暢的講下來,誰來試試?
生3:炎帝的小女兒,名字叫做女娃。她去東海游玩,被水淹沒了,沒能回來,所以就變成了精衛(wèi),它經(jīng)常從西山上銜來樹枝和石頭,用來填埋東海。?
板塊四:想象合理,創(chuàng)意說文
師:神話故事一代代流傳,生動形象,長輩講給我們聽,講給弟弟妹妹聽,將來還要講給你們的孩子聽,這樣講行嗎?文言文非常簡潔,有時候一個字,一句話包含的內(nèi)容很多,我們要善于想象,故事才能講得有滋有味。 在關(guān)鍵處展開想象,上課時我們提出的問題就是關(guān)鍵。為什么要去填滿大海呢?她怎么填塞東海?她在東海游玩,怎么就溺而不返呢?(板書:溺。)
師:(輕聲讀)看看你的腦海能想像怎樣的畫面?一會兒講給大家聽。(通過聲音的變化創(chuàng)設情境。)
(同桌互相講故事。)
(指一名學生講故事。)
生1:炎帝的小女兒,名字叫做女娃。她去東海游玩,突然大海發(fā)生了海嘯,卷起的巨浪把女娃淹沒了,她再也沒能回來,因此就變成了精衛(wèi),它經(jīng)常從西山上銜來樹枝和石子,用來填埋東海。
師:會講故事的孩子總會抓住驚心動魄處展開想象,我仿佛看到了大海當時可怕的景象。大海一開始是什么樣子,突發(fā)情況具體講就能讓我們仿佛也看到可怕的畫面。還有誰來講講?
生2:炎帝的小女兒,名字叫做女娃。
師:老師打斷一下,我們聽故事經(jīng)常聽到一個詞語,一下子就能吸引我們。
生2:很久以前。
師:時間再長點。
生2:很久很久以前。
師:就是這個感覺。請你繼續(xù)講。
生2:很久很久以前,炎帝的小女兒,名字叫做女娃,她去東海游玩,大海起初風平浪靜,突然電閃雷鳴,大海卷起幾米高的巨浪,把女娃淹沒了,她再也沒能回來,因此就變成了精衛(wèi),它不想其他的人再被大海淹沒,于是經(jīng)常從西山上銜來樹枝和石子,想把東海填滿 。
師:此處應有掌聲啊,同學們。你講得很生動,精衛(wèi)填海的原因和方法你都講出來了。尤其欣賞你把精衛(wèi)溺水時的情景講得很有畫面感。
師:老師想請教你,你們從哪個詞讀出了精衛(wèi)經(jīng)常銜著樹枝和石子?
生1:常這個詞。
(板書:常銜)
師:多長時間表示經(jīng)常?
生2:是很多年,年復一年。
師:精衛(wèi)從遙遠的西山銜著樹枝和石子來填東海,(一邊說一邊畫簡筆畫西山、東海)路途中它會遇到哪些困難?
生3:她也許會遇到老鷹,想吃掉它。
生4:在路途中也許會遇到獵人,說不定會拿著弓箭射它。
師:遇上天敵或者是來自人類的威脅這都是可能的,她還會遇到什么呢?
生1:精衛(wèi)也許會遇到狂風暴雨,它的翅膀上的羽毛都打濕了,根本飛不起來。
生:精衛(wèi)也許會遇到落石,從它頭頂落下來險些砸到它。
生:精衛(wèi)還可能遇到海嘯,巨浪有可能會卷走它。
師:這樣惡劣的自然現(xiàn)象精衛(wèi)她肯定是遇到過的。同學們,看到精衛(wèi)這么做,她的朋友會對她說什么?別人又會對她說什么?
生1:她的朋友會對她說:“精衛(wèi)呀精衛(wèi),你就別填大海了,你怎么填得滿呢?我勸你還是歇歇吧?”
師:她會放棄嗎?
生:不會。
生2:她的朋友會對她說:“精衛(wèi)呀精衛(wèi),你還是別白費力氣了,大海那么大,你別犯傻了?!?/p>
師:它會退縮嗎?
生:不會。
師:那大海又會對它說什么?
生1:大海會說:“精衛(wèi),我勸你省省力氣吧,你也不看看我有多么大,無邊無際,你銜著樹枝和石子就想填滿我,簡直是自不量力。”
生2:大海會說:“精衛(wèi),你想把我填滿,別說是幾十年,幾百年,幾百萬年你也休想。一個巨浪都能淹沒你,我勸你還是趁早死了這條心吧?!?/p>
師:大海無邊無際那么大,精衛(wèi)一己之身這么?。ㄏ鄼C板書:大,小)聽了這番話精衛(wèi)會害怕嗎?
生:不會。
師:不管遇到風沙還是暴雨,精衛(wèi)——
生:常銜西山之木石,以堙于東海。
師:無論他人的嘲諷還是譏笑,精衛(wèi)——
生:常銜西山之木石,以堙于東海。
師:精衛(wèi)為什么要這么做呀?
生:她不想讓別人再葬身大海。
師:她不想讓悲劇重演,她這么做不是為自己,而是為了更多的人免于不幸。
師:此時此刻,你看到了一個怎樣的精衛(wèi)?
生1:堅持不懈的精衛(wèi)。
生2:永不放棄的精衛(wèi)。
生3:勇敢的精衛(wèi)。
生4:心里想著別人的精衛(wèi)。
師:是啊,不愿讓別人再葬身大海,誓要填滿大海的信念讓精衛(wèi)無論艱難險阻都不拋棄不放棄。精衛(wèi)填海這個神話故事代代流傳,成為一個成語(出示)。清代大學者顧炎武有詩:“我愿平東海,身沉心不改。大海無絕期,我心無絕時?!?/p>
板塊四:誦讀課文,升華情感
師:精衛(wèi)填海的故事可歌可嘆,她堅定信念永不放棄的精神更是成為我們炎黃子孫世代傳承的精神象征。帶著這樣的體會,大家一起吟誦,贊一贊精衛(wèi)。
師:(出示《山海經(jīng)》。)就本文選自這本先秦古書,它收錄眾多古代神話。課前我們交流的《后羿射日》《女媧補天》《夸父逐日》都出自這本書。
經(jīng)久流傳的神話故事豐富我們的想象,滋養(yǎng)我們的心靈,無論是射日的后羿,補天的女媧,還是填海的精衛(wèi),這些神話人物,他們的精神也將世代傳承。課后推薦閱讀《中國古代神話故事》,下課。
反思:
本單元的人文主題是“魅力神話”,單元語文要素一是了解故事的起因、經(jīng)過、結(jié)果,學習把握文章的主要內(nèi)容;二是感受神話的想象和鮮明的人物形象。文言文在部編版教材中出現(xiàn),始于三年級上冊《司馬光》,三年級下冊又有《守株待兔》一文,本文是第三篇文言文。從內(nèi)容上看,故事內(nèi)容及文字意思,從易到難,從要求上看,先是跟著老師讀,讀好詞句的停頓,到把課文讀通順,讀好難讀的句子,再到正確流利地朗讀,強調(diào)了對學生的文言文自主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和提高,但“借助注釋”閱讀要求始終沒變。
所以,我在教學時試圖追求文言文學習從“文字——文學——文化”這樣的建構(gòu)。首先充分考慮學生的學習基礎(chǔ),調(diào)用學生已有的閱讀文言文的經(jīng)驗和方法,進行一定程度上的自主閱讀和理解,主要借助注釋并滲透字理理解、結(jié)合插圖和聯(lián)系生活實際理解等方法完成文通字順。再通過適當想象用自己的話來講好這個神話故事,“扣詞想象”、結(jié)合質(zhì)疑抓住關(guān)鍵處、驚心動魄處展開具體想象,試圖抓住文言文雖文簡而意豐的特點,激發(fā)學生想象品味神話故事的文學魅力。最后學生自然而然就能感受人物形象,并能多角度體會人物精神,從而上升到中國古代神話的精神內(nèi)核和文化內(nèi)核。在升華人物形象到體悟神話的文化內(nèi)核方面做得是有些欠缺,從文本走向課外,走向生活這一點還是做得不夠。
編輯/趙卓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