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闊 吳志華 付靜 姜麗 劉英楠 郭德鳳
編者按:2018年全國教育大會將勞動納入到德智體美全面培養(yǎng)的教育體系中,培養(yǎng)“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但是,我們在日常教學中不難發(fā)現(xiàn),現(xiàn)在的學生勞動能力差,勞動意識不強。如何開展勞動教育是每位教師,尤其是班主任教師需要思考的議題,本期欄目我們就談談勞動教育那些事。
案例呈現(xiàn)
張闊(哈爾濱市師范附屬小學):
勞動教育。使學生樹立正確的勞動觀點和勞動態(tài)度,熱愛勞動和勞動人民。養(yǎng)成勞動習慣的教育是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的主要內容之一。
我現(xiàn)在執(zhí)教四年級,學生大多是家里的“小公主”“小王子”,他們根本不知道勞動是什么,在平常的生活中也不會積極主動地去參與勞動。所以作為老師,我們都在思考,怎么能讓學生有勞動意識呢?本學期,我接到一個任務,就是以“勞動教育”為主題上一節(jié)德育實踐課。面對主題,我首先就有聚焦真問題上的疑惑。德育實踐課的真問題要小而實,親而近。針對本次勞動主題,我在班級進行了調查,問題是:你認為勞動是什么?學生答:“勞動就是干活,如拖地、掃地、分擔家務、保護環(huán)境等?!笨墒强纯磳W生值日的能力,再看看班級的環(huán)境,我不認為他們具備了應有的勞動技能,家長和學生往往只關注學習成績而忽視了生活能力。所以這樣一節(jié)德育實踐課任重而道遠。我曾經(jīng)想過“螞蟻搬家”這個題目,培養(yǎng)學生的搬運和整理能力。但在道具準備上具有一定困難,課堂又不好操作,所以取消了。后來定為“小鬼當家”,培養(yǎng)學生的疊衣服能力,但是課堂上不好呈現(xiàn),所以改為掛衣服,下節(jié)課再整理衣服。
課堂上我先讓學生觀看視頻,視頻中的五人均一進屋便把衣服亂扔,到衣柜找自己要穿的衣服時也是雜亂無章。學生通過觀看視頻進入主題,激發(fā)了興趣,也為下面的活動做好了鋪墊。學生都說:“父母每天很辛苦,我們不應該讓他們操心。我們應該自己動手,整理好自己的衣物?!庇谑俏翼槃葑寣W生把帶來的衣服進行分類。學生按季節(jié)、性別等標準把衣服分成了不同的類別。在體驗中我讓學生選擇不同的衣掛或褲夾掛衣服,學生動手操作,在實踐中收獲真知,提升勞動能力。然后我給學生拓展疊衣服的技巧和介紹收納師這一職業(yè),讓學生懂得用雙手創(chuàng)造美好的未來。課后學生表示學會了掛衣服,為父母分擔,也知道了很多疊衣服的方法,提升了勞動技能。
通過這節(jié)德育課,我發(fā)現(xiàn)許多學生勞動技能欠缺,勞動教育不應只是在一節(jié)特定的課堂上實施,應該充實在學校教育的各個角落,那么怎樣對學生進行有效的勞動教育呢?
名師策略
吳志華(哈爾濱市松江學校):
針對不同學校,不同學情,不同學段,不同家庭,勞動教育的策略也是多變的,遞進的,不斷調整的。具體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思考:
分層:開展勞動教育,對學情全面了解之后,分層進行才能更好地實現(xiàn)勞動教育的精準化。譬如,針對低年級,可以從穿衣戴帽、垃圾分類開始。針對高年級,可以從系鞋帶、灑掃應對開始。通過對勞動教育分層,實現(xiàn)思維意識的提升,養(yǎng)成好習慣,進而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
適性:勞動教育有效開展什么最重要?答案是“吸引力”!針對小學生來講,在短期內他們不一定能充分體會到勞動所帶來的實際效用,但是強烈的吸引力可以促進他們提升熱情。如何在適合學生天性的推動下,實現(xiàn)勞動教育的“吸引力”呢?通過二十幾年的一線實踐,我深深體會到,讓學生與學生之間,班級與班級之間,學年與學年之間,進行競技比賽效果是非常顯著的。通過比賽,不僅可以提升學生的勞動意識,養(yǎng)成勞動習慣,更可以促進班集體的凝聚力,一舉多得。
銜接:做勞動教育不能就教育做教育,而應有問題意識、主線意思、成長意識。針對小學階段的勞動教育,要為學生的長遠發(fā)展去考慮,為中學做好鋪墊,為人生做好基石。不僅要在平時積極開展,假期也不能放松。譬如,假期勞動意識與行為的銜接,低年級可以每天堅持疊被子,高年級可以為家里刷碗等。只有將勞動教育貫穿學生日常始終,生活始終,才會讓學生真正成為自己的主人。
特色:同樣的勞動教育,不同的教育人生。在勞動教育中,每位班主任要把才能和智慧發(fā)揮得淋漓盡致,讓勞動教育不僅順利開展,更可以成為自己的班本特色。譬如,“勞動教育手抄報”定期展覽、“勞動日記”每周的更新、“勞動圖片”的定時發(fā)布更換、“勞動最光榮”的班會、隊會、晨會的持續(xù)開展……讓每個學生在豐富而多樣的特色活動中,真正做到讓勞動教育“入腦、入心、入日?!?。
勞動教育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它不是一次簡單的活動開展,也不是一次單純的競技比賽,而是要通過各種豐富的載體,讓學生逐漸體味生成,進而成為他們一生的成長財富。所以,每位教師都要運用教育智慧,深挖教育內核,擂好“勞動教育”的進軍鼓,唱好“勞動教育”的幸福歌,鋪好“勞動教育”的成長路。進而,讓每個學生收獲健康、幸福的童年。
付靜(哈爾濱市風華學校諾丁山分校):
2018年教育大會上提出五育并舉,即在強調德智體美的基礎上,要重視勞動教育。2019年11月26日,中央深改委審議通過《關于全面加強新時代大中小學勞動教育的意見》,強調要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堅持立德樹人,把勞動教育納入人才培養(yǎng)全過程,貫通大中小各學段,貫穿家庭、學校、社會各方面??梢?,勞動教育已經(jīng)成為我們學校教育教學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
生活即教育。其實學校的日常生活不僅是學習,還有各種勞動??刹恢獜暮螘r起,勞動變得無足輕重,尤其是小學校,最平常的班級值日掃除勞動,學校環(huán)境維護,夏除草、秋掃葉、冬清雪等勞動全演變成了由保潔人員、家長輪值來代替,我們的學生變成了十指不沾陽春水,一心只讀圣賢書的“書生”。應試教育,讓學生脫離了生活,也讓學校脫離了現(xiàn)實。為此,讓學生會勞動,能勞動是我們班主任迫在眉睫的工作。具體可以操作的方法便是:
1.在日常值日工作中培養(yǎng)勞動習慣。
班級日常值日工作包括每日的班級衛(wèi)生打掃和維護,比如掃地、擦地、擺桌椅、擦黑板、清理垃圾等。這些工作就如同我們家庭中的打掃衛(wèi)生一樣,設定值日輪流表,讓每個學生都承擔打掃教室的勞動任務,培養(yǎng)學生自覺意識。長此以往,班級值日就會成為像吃飯、呼吸一樣成為自然的習慣。
2.組織特色活動培養(yǎng)學生勞動能力。
嚴格規(guī)范,培養(yǎng)自理能力。勞動是什么?其實就是能夠生活的能力。因此班主任一定要重視和培養(yǎng)學生的自理能力。如,自己整理書包,自己穿衣戴帽,自己管理好自己的物品等等。尤其是一年級剛入學時,我們要給學生建立“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規(guī)矩,要求和規(guī)范學生整理好自己的物品,不給別人添麻煩。
設立崗位,培養(yǎng)責任意識。培養(yǎng)學生的勞動能力不只是老師的事,更是家長的重要使命。因此,我們要聯(lián)合家長,在家里給學生設立合適的勞動崗位,如簡單的內衣、襪子要自己洗,簡單的飯菜要會做,簡單的打掃房間要能做等。讓學生在家里有主人翁意識,知道自己是家庭的一員,所以家事也要分擔。
熱心公益,培養(yǎng)服務意識。要指導和帶動學生多參加一些學校或社會的公益活動,認識到自己是一個可以為別人服務的人,如組織學生為班級修理桌椅、為學校修整花草、為社區(qū)老人做義工等等。這樣的勞動不但能提高學生的服務意識,更能增強學生參與社會的能力!
總之,我們一定要重視對學生的勞動教育,因為我們要培養(yǎng)的接班人應該是能夠自立生存、能夠建設國家的全面人才!
姜麗(哈爾濱市師范附屬小學):
我是一位四年級的班主任,陪伴學生成長的四年中,我積極地做著一件平凡而又重要的事——勞動教育。
時至今日,我們還常說“勞動最光榮”,其實這不僅僅是一句簡單的語言傳承,更是一種民族文化的體現(xiàn)。作為教師,在進行勞動教育的時候,如果能讓我們的學生意識到通過勞動感受到自己擁有可以創(chuàng)造美好生活的能力,體驗到勞動后的快樂與幸福,把它當做一件平常事兒,那將是實現(xiàn)勞動教育的最理想化狀態(tài)。
基于這個教育目標,從我的學生剛剛踏入校門的第一天開始,我就著手培養(yǎng)學生樹立起自己的主人翁意識。都說:自己動手,豐衣足食。在我的班級中,每位學生都能整潔地擺放好自己的物品,他們都是班級衛(wèi)生的管理者,亦是校園環(huán)境的愛護者,相信多年以后走出校園,他們還會是社會生活的良好踐行者。
從教之前,作為一名師范專業(yè)的學生,我學習了很多教育相關的知識,熟知不同階段學生的年齡特點。一年級的時候,學生剛剛入學,懵懵懂懂,就連自己的書包、衣服、鞋帶……都不會整理,更別提打掃班級衛(wèi)生了。面對這些,我不慌不忙,利用班會、課余、午休這些時間,詳細地講解每一項事情應該如何去做。比如裝書包:大書裝在下面,小書放在上面,接著放文具盒等更小的用具。如果你有一些經(jīng)常需要用的東西,可以放在書包前面的小格子中,這樣方便拿取。水杯可以插在書包側邊,注意要把杯蓋擰緊,并且要頭朝上,避免灑水。用完的東西要及時放回到書包里,就這樣學生學會了書包的整理。勞動結束了,但是勞動教育才剛剛開始。接著我會變身小記者采訪學生自己動手裝完書包后的心情,學生各抒己見,言語中都透露出“我會自己裝書包了,我很高興”的情感。此時學生的勞動體驗已經(jīng)從簡單的動手操作上升到了內心感受。此刻我們的教育還不能停止,應繼續(xù)引導學生,將自己的勞動成果分享給親人、朋友,體驗勞動中自己的成長,收獲勞動帶來的快樂。再接著幫助他們認識到書包是自己學習的重要伙伴,應時時刻刻關注、愛惜它。真正做到從今天開始,不再麻煩爸爸媽媽幫忙,自己的書包自己整理。其實這只是學生學習生活中最常見的一件事,但是它可以有效地杜絕學生忘帶學具、找不到文具、書籍凌亂的現(xiàn)象……同時更能讓學生從生活中的一件平常事里體會到勞動后的快樂。
上課用具的準備,學生桌椅的擺放,書架書籍的整理,拖布笤帚的使用,班級綠植的打理,衛(wèi)生角、書桌里、地面、門窗……學生生活中可能接觸到的每一項勞動,我們都一起探究應怎樣去做?長此以往,學生不再將勞動視為一種負擔:隨手拾起地上的紙屑、彎腰撿起掉落的本筆、擦得干凈發(fā)亮的黑板,就連班級門口的一片落葉,學生走出教室時也會主動撿起,丟進垃圾桶……
勞動教育,應是一種應該深入骨髓的事,當勞動被視為一件普通的平常事,學生體驗著勞動帶給自己的快樂,享受著勞動創(chuàng)造的幸福生活,那么它就簡單了。
劉英楠(哈爾濱市繼紅小學):
勞動教育不但是為開展勞動而開展,而且要培養(yǎng)有勞動能力逐步能夠服務自我、服務他人、擔起責任的人,具備勞動改變生活、創(chuàng)造豐碩成果、推動時代進步的情懷與素養(yǎng)的教育。
勞動教育始終應該在深挖細作上下功夫,讓教育實實在在發(fā)生、學生實實在在掌握方法、能力與意識實實在在提高。凸顯課程資源從高站位、低起點出發(fā),達到勞動教育多元、融合、跨界可持續(xù)發(fā)展的思路。
首先,立足于課堂教學活動,專門針對工具使用進行勞動技巧與方法的培養(yǎng),使學生在工具的幫助下會做一些生活類小事。
其次,充分運用每周集中勞動半小時的時機,訓練鞏固學生的勞動能力,同時體會自己應盡的社會責任重要性。這一活動運用課堂教育向課余時間延伸形式進行,利用各學年的課后服務開始前的時間進行,有機地將平時的碎片化時間與塊面時間相結合,形成勞動實踐點、線、面式落實特色。教師在課堂教學活動中進行操作技能、方法的指導。
再次,我們帶領學生走進田間地頭,在實驗田里,感受只有辛苦付出汗水、才能換來豐碩成果,踏實勤懇的勞動態(tài)度,才能有高質量的收獲。運用勞動帶來的最樸素的事實,引領學生感悟崇尚勞動的意義與價值。勞動教育根植于生活,在芬芳的泥土之間,學生頂著烈日、揮灑汗水,笑意盈盈,在采摘研學單上我們可以看到學生品味到的不是辛苦,而是勞作的甘甜和勞動必備的堅韌意志,這個是課堂活動得不到做不來的樸素而真摯的情懷。
勞動教育必須依托家庭,每個學生需要掌握的生活技能,很多是在家庭生活中發(fā)生的,也是在家庭環(huán)境下才能夠實施的,所以家庭勞動教育同樣重要。這就要求家長在認識上要與學校高度統(tǒng)一,為此我們在假期開展勞動實踐任務之前要進行調查問卷的意義所在,以此提升家長對于勞動教育的重視程度,從小培養(yǎng)孩子的勞動意識,讓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承擔自己該承擔的責任的價值觀。家校共建是勞動教育的另一培養(yǎng)方式,學校掌握教育方向,了解學生的發(fā)展規(guī)律,宏觀把控學校勞動教育特色與年級梯度,負責規(guī)劃布置勞動類家庭實踐任務,其中包括:家政、烹飪、手工、園藝等方面的內容;在高年級段可適當開展專業(yè)性強的手工制作、木工制作、電器維修、勤工儉學等實踐活動。學校前期要細致地確定各個學年的勞動內容、難易程度、勞動周期、勞動成果與勞動評價等實施監(jiān)管策略,布置多措并舉,讓學生學會更多的生活技能,讓勞動真正的回歸生活。從堅定的信念與高站位的情懷出發(fā),培養(yǎng)學生的自立意識和獨立生活能力??吹阶约弘p手創(chuàng)造果實的同時建立自信,更是重要的人生課題——成為“獨立的社會人”打下堅實的基礎。
專家解讀
郭德鳳(哈爾濱市教育研究院? 研究員):
2018年10月,全國教育大會上指出“要在學生中弘揚勞動精神,教育引導學生崇尚勞動、尊重勞動,懂得勞動最光榮、最崇高、最偉大、最美麗的道理。長大后能夠辛勤勞動、誠實勞動、創(chuàng)造性勞動?!?/p>
本期的話題就是有關“勞動教育”的。為了幫助班主任教師開展好勞動教育,首要的問題是清楚勞動與勞動教育的內涵,避免班主任產(chǎn)生認識上的誤區(qū),還要了解勞動對學生成長的意義及其價值本質,以便更好地引導家長和鼓勵學生積極響應學校開展的勞動教育。
什么是勞動與勞動教育?
一般來說,勞動是人類最基本的實踐活動,是人類社會賴以生存和發(fā)展的基礎,也是個體維持自我生存和自我發(fā)展的唯一手段。而勞動教育即勞動、生產(chǎn)、技術和勞動素養(yǎng)方面的教育,旨在培養(yǎng)學生正確的勞動觀念、勞動習慣、勞動情感、勞動精神,了解和懂得生產(chǎn)技術知識,掌握生活和勞動技能,在勞動創(chuàng)造中追求幸福感的育人活動。它包括勞動思想觀念的教育、勞動技術知識和勞動技能的教育。
黃濟先生認為,勞動教育從其基本任務而言,不外兩大方面:一是勞動技能的培養(yǎng) ,二是思想品德的教育。勞動教育的核心、本質的價值目標是通過勞動培育學生尊重勞動的價值觀,培育學生對于勞動的內在熱情與勞動創(chuàng)造的積極性等勞動素養(yǎng)。在思想觀念上,要尊重勞動,要熱愛勞動、勤于勞動、善于勞動,這個中間除了技能,更有很多價值判斷。價值觀為本,勞動素養(yǎng)為用,勞動教育在實踐上切不可本末倒置。學校勞動教育的種種畸變不是忘記了勞動教育的本質,就是將核心目標與一般功能混為一談,值得廣大教育工作者覺醒。
勞動對學生成長意義是什么?
按進化論觀點,直立行走與手的分化都是人類勞動的結果。沒有勞動,就沒有人類的產(chǎn)生,勞動是人類的本質特征。勞動對學生成長的意義在于:
第一,勞動鍛煉學生一雙靈巧的手。我們雙手的技能與生活質量密切相關。在現(xiàn)實生活中,有些學生表現(xiàn)得“心靈手巧”,有些學生則表現(xiàn)得“笨手笨腳”。一般來說,那些從小就學會家務勞動的學生,會表現(xiàn)得“心靈手巧”;而那些在家里不做家務勞動的學生,則會表現(xiàn)得“笨手笨腳”。
第二,勞動促進學生大腦的發(fā)育,有益于左右腦的開發(fā)?!爸腔墼诤⒆拥氖种干稀保瑑和缙诘闹橇﹂_發(fā)的一條重要的途徑,就是讓兒童活動其雙手。陶行知先生在《手腦相長歌》中寫道:“人生兩個寶,雙手與大腦。用腦不用手,快要被打倒?!?勞動可以改善呼吸、血液循環(huán),促進新陳代謝過程,調節(jié)大腦疲勞,有利于大腦發(fā)育。同時,動手是兒童思維發(fā)展的體操,手的靈敏運動,能使大腦皮層很多區(qū)域都得到鍛煉,促進邏輯思維和形象思維的發(fā)展。中國自古就有心靈手巧的說法,手巧會促進心靈,心靈又帶動手巧。
第三,勞動培養(yǎng)學生獨立生活能力。獨立生活能力之所以重要,是因為它對學生的生活、學習以及成年后事業(yè)的成功和家庭生活的美滿,都是非常重要的基礎能力。從小進行勞動鍛煉,使學生學會做事,減少對成人依賴的心理,將會促進學生的獨立意識形成,這對培養(yǎng)學生的獨立性、創(chuàng)造性,形成健康的人格,將起著巨大的作用。
第四,勞動有助于學生形成良好的思想和道德品質?!百砼d夜寐,灑掃庭內”,熱愛勞動是中華民族的優(yōu)秀傳統(tǒng),綿延至今。實踐證明,人的許多優(yōu)秀品質是在勞動中形成的。只有在勞動實踐中,才能培養(yǎng)學生愛人民、珍惜勞動成果,養(yǎng)成勤儉、艱苦樸素的好作風。勞動能鍛煉學生吃苦耐勞、克服困難的堅強意志,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社會適應力,促進身心健康。勞動能培養(yǎng)學生勤快、主動的工作態(tài)度,有利于形成對集體、對國家的義務感和責任心。勞動能培養(yǎng)孩子自立、自理、自強的獨立生活能力和進取合作的精神。馬卡連柯說:“勞動教育最大的益處在于人的道德上和精神上的發(fā)展?!?/p>
第五,勞動有助于提高學生審美能力。馬克思說“勞動創(chuàng)造了美”。勞動不僅是生存的必須,還是一切藝術的基礎。物質催生了精神,文學、音樂、美術等所有的藝術門類,都是在勞動中產(chǎn)生和發(fā)展起來的。我國最早的詩歌總集《詩經(jīng)》就是在勞動中產(chǎn)生的,它既是一部中華民族的生活贊歌,更是一部中華民族的勞動贊歌。勞動有助于促進學生樹立“勞動最光榮、勞動最偉大、勞動最美麗”的勞動審美觀,使學生在勞動創(chuàng)造中形成發(fā)現(xiàn)美、體驗美、鑒賞美、創(chuàng)造美的意識和能力,從而提高學生審美能力和人文素養(yǎng)。
總之,人類的所有智慧皆是源于勞動,人類的所有的文明成果皆是從勞動中而來。勞動創(chuàng)造了人類歷史,勞動創(chuàng)造了人類所有的美好生活。
班主任應開展勞動教育的策略
班主任教師在開展勞動教育時,要注意講明勞動的目的和意義,以增強學生參加勞動的興趣和自覺性。能指導學生在勞動中學會運用學到的基本勞動知識,并形成一定的勞動技能,從而獲得成功的體驗。班主任如何開展勞動教育,筆者借鑒國內學者的研究成果,結合個人理解,梳理了勞動教育的實施策略,供班主任教師參考:
1.貼近學生,培育勞動觀念。
小學生勞動觀念的形成,是在幼兒時期,通過觀察家長的家務勞動,引起他們的注意和興趣,并希望參與其中,對能與父母一起勞動而感到高興和愉快。這說明小學生對勞動有著天然的喜愛。班主任要利用這個有利的因素,從樹立正確的勞動觀念入手,以班隊會形式開展勞動主題教育,引導學生崇尚勞動、尊重勞動,懂得勞動最光榮、最崇高、最偉大、最美麗的道理。同時,在班級日常學習生活中,通過欣賞、鼓勵、贊譽、獎勵等手段,弘揚愛勞動精神,樹立愛勞動榜樣,幫助學生樹立正確勞動觀念,培養(yǎng)學生熱愛勞動的思想感情。
2.注重體驗,感知勞動美好。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班主任要積極創(chuàng)設有利于學生勞動實踐的情境,引導學生投身到勞動實踐中。特別在美化班級環(huán)境,創(chuàng)建班級文化過程中,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當學生有了真實的體驗,嘗受了勞動的酸甜苦辣,就會有感悟,就會有話說。因此,班主任要提供讓學生說出自己的勞動收獲是什么,對勞動滋味體驗的結果怎么樣的機會,讓學生暢談自己的內心感受。 這時,班主任要及時引導學生對自己的認識進行理性的思考,幫助學生理解勞動的意義,感知勞動的美好,升華自己的感性認識,豐富自己的情感體驗,最終形成積極的道德取向。
3.寓教于樂,勞動教育活動化。
班主任在開展勞動教育時要遵循小學生的心理、生理、行為特征和規(guī)律,依托少先隊和班級的各項活動,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廣泛開展集知識性、趣味性、竟賽性于一體的活動。針對低年級學生,少先隊可綜合運用童謠、動漫、說故事、唱兒歌等活動形式,充分發(fā)揮活動優(yōu)勢,將勞動教育寓教于樂;中高年級可以通過主題實踐活動或專項比賽等形式,增加教育的趣味性,比如釘扣子比賽、烹任比賽等等,有條件的學校及班級還可以開展些更高層次的活動。
4.以班為本,勞動教育班本化。
班主任在開展勞動教育時,要立足于班級,以班為本,實現(xiàn)勞動教育班本化,班本課程以尊重學生興趣、基于學生經(jīng)驗、聯(lián)系學生生活、供學生多元選擇、著眼學生發(fā)展為理念,聯(lián)系當?shù)厣a(chǎn)、生活實際;班級生活、課堂教學實際,開發(fā)班本課程,如國內學校有的班級開設了:美麗自然課程、勞動創(chuàng)意課程和快樂生活課程等等。美麗自然課程可以分為:四季田野、田園古韻等;勞動創(chuàng)意課程可設計為童年魯班、未來教室等;快樂生活課程可為:生活達人、家庭幫手等。通過班本勞動教育課程,培養(yǎng)學生自覺的勞動意識和積極的勞動態(tài)度,提高學生的勞動能力和養(yǎng)成勞動習慣。
5.率先垂范,勞動教育示范化。
俗話說“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身教重于言教”。現(xiàn)實中我們卻往往容易忽視身教的作用。教師是教育的第一資源,班主任教師是學生的重要他人,是小學生的啟蒙教師, 班主任教師的勞動觀念、勞動態(tài)度、勞動技能對學生有著重大影響。當前,社會上存在著的歧視勞動和勞動者的現(xiàn)象,在學校中也有其影子。學生犯了錯誤,個別教師習慣地用勞動去懲罰,如懲罰沒完成家庭作業(yè)的學生去打掃班級衛(wèi)生等等。久而久之,勞動被丑化了,學生不但對勞動自身的美與勞動產(chǎn)生的美視而不見,而且在他們的頭腦中還會形成極其錯誤的觀念,視勞動為恥。這樣就不可能具有熱愛勞動、尊重勞動和勞動人民的意識。正確的勞動價值觀就無從形成。所以,勞動教育首先要從教育老師開始,讓老師能夠用正確的勞動觀念、勞動態(tài)度及勞動技能影響和教育學生?!吧斫獭睗B透于日常學習生活的點點滴滴、方方面面。班主任教師的示范作用對學生的影響是無窮的?!捌渖碚涣疃小?。
對小學教育階段的學生而言,勞動教育的核心是培養(yǎng)學生的勞動價值觀和一定的勞動素養(yǎng)。為未來走上社會工作做理念和技能上的初步準備。因此,針對小學生的年齡特點和接受水平,采取不同的路徑方法培養(yǎng)其勞動興趣、勞動習慣、勞動能力、勞動情感等至關重要。新時代的勞動教育需要學校、家庭、社會乃至班主任教師創(chuàng)新思路,因地制宜,與時俱進地尋求勞動教育的可能途徑與方法,將勞動教育真正落到實處。
編輯/徐? ? 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