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穆田
在平均海拔3000米的維龍加火山群中,喬治·夏勒先生又穿了同樣的衣服,在同一處低矮的樹干上蹲著,像過去的十幾天一樣,讓自己盡量顯得像一根木樁。不遠處是一群山地大猩猩,它們開始還對他抱有警惕,一段日子過去,大猩猩們的眼神已經(jīng)變成:哦,這個東西又來了。他感覺時機成熟了,開始坦然地坐在那兒。
這是野外生物學家夏勒最享受的一刻——靜靜地觀察它們。1959年的這次經(jīng)歷讓他成了世界上第一個進入野外研究大猩猩的人。此前,人們認為它們非常兇殘。但在那次觀察中,一只帶著孩子的母猩猩慢慢地爬到夏勒旁邊的樹干上,和他蹲在一起,他看見了母猩猩的眼睛,一雙有著迷人褐色和溫柔神情的眼睛,就像人的一樣。
當他坐在北京一家酒店說到母猩猩“美麗的眼睛”時,他灰色透明的眼睛微睜,就像看到了什么神秘而又美麗的東西。
他不喜歡城市,車輛的聲音太吵了,過馬路時需要左顧右盼,就像穿越青藏公路時慌張四顧的藏羚羊。他不用手機,對不停更新?lián)Q代的產(chǎn)品毫無興趣。
而進入野外,各種鳥鳴以及野獸的叫聲讓他感到平靜。跟動物打交道比和人打交道要容易,動物更加誠實、更加平和。有一次,他聽到背后樹葉的窸窣聲,回頭發(fā)現(xiàn)一米之外有一只老虎正盯著他。他慢慢地轉(zhuǎn)回頭以避免注視它,過了一會兒,老虎走開了。有一次,他撞上了一頭碩大的熊,他一動不動,熊轉(zhuǎn)身離去。他將這歸結(jié)于“動物極大的寬容”。
他討厭把自然稱為自然資源,這讓自然聽起來就像一種可以被買賣或丟棄的商品,而不是真正出于愛的珍惜。他也是世界上第一個揭露沙圖什披肩和獵殺青藏高原藏羚羊之間關聯(lián)的人,此前,售賣者一直聲稱制作披肩的絨毛是藏族同胞撿藏羚羊蛻下的絨毛而不是獵殺所得。
環(huán)境破壞永遠不會停止,但夏勒信仰一種超越科學的理想:幫助那些荒野碎片永存?!霸谶@里,我們能體驗到生命平靜的律動,重新感覺到自己屬于自然世界?!痹谒磥?,荒野是一種心境。未來的人們應該有“瞥見大自然落日余暉的權利”。
(選自《格言》)
【素材解讀】
作為野外生物學家的夏勒和都市中的人相比是另類的,他對現(xiàn)代科技態(tài)度冷淡,卻熱衷于和動物打交道,在談到動物時,他的眼睛熠熠生輝。在夏勒看來,融入自然能讓人獲得真正的內(nèi)心寧靜,所以他多年來致力于保護和挽救野生動物,因為他懂得,在自然中,人類和其他動物并無高下之分,而善待動物,其實也是在善待人類自己。
適用話題
善待動物;保護環(huán)境;珍惜自然;心靈寧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