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讀范文
春 酒
農(nóng)村的新年,是非常長的。過了元宵燈節(jié),年景尚未完全落幕。還有個家家邀飲春酒的節(jié)目,再度引起高潮。在我的感覺里,其氣氛之熱鬧,有時還超過初一至初五那五天新年呢。原因是:新年時,注重迎神拜佛,小孩子們玩兒不許在大廳上、廚房里,生怕撞來撞去,碰碎碗盞。尤其我是女孩子,蒸糕時,腳都不許擱住灶孔邊,吃東西不許隨便抓,因?yàn)樵S多都是要先供佛與祖先的。說話尤其要小心,要多討吉利,因此覺得很受拘束。過了元宵,大人們覺得我們都乖乖的,沒闖什么禍,佛堂與神位前的供品換下來的堆得滿滿一大缸,都分給我們?nèi)鲩_地吃了。尤其是家家戶戶輪流的邀喝春酒,我是母親的代表,總是一馬當(dāng)先,不請自到,肚子吃得鼓鼓的跟蜜蜂似的,手里還捧一大包回家。
可是說實(shí)在的,我家吃的東西多,連北平寄來的金絲蜜棗、巧克力糖都吃過,對于花生、桂圓、松糖等等,已經(jīng)不稀罕了。那么我最喜歡的是什么呢?乃是母親在冬至那天就泡的八寶酒,到了喝春酒時,就開出來請大家嘗嘗。“補(bǔ)氣、健脾、明目的喲!”母親總是得意地說。她又轉(zhuǎn)向我說:“但是你呀,就只能舔一指甲縫,小孩子喝多了會流鼻血,太補(bǔ)了?!逼鋵?shí)我沒等她說完,早已偷偷把手指頭伸在杯子里好幾回,已經(jīng)不知舔了多少個指甲縫的八寶酒了。
八寶酒,顧名思義,是八樣?xùn)|西泡的酒,那就是黑棗(不知是南棗還是北棗)、荔枝、桂圓、杏仁、陳皮、枸杞子、薏仁米,再加兩粒橄欖。要泡一個月,打開來,酒香加藥香,恨不得一口氣喝它三大杯。母親給我在小酒杯底里只倒一點(diǎn)點(diǎn),我端著、聞著,走來走去,有一次一不小心,跨門檻時跌了一跤,杯子捏在手里,酒卻全灑在衣襟上了。抱著小花貓時,它直舔,舔完了就呼呼地睡覺。原來我的小花貓也是個酒仙呢!
我喝完春酒回來,母親總要聞聞我的嘴巴,問我喝了幾杯酒。我總是說:“只喝一杯,因?yàn)槔锩鏇]有八寶,不甜呀?!蹦赣H聽了很高興。她自己請鄰居來吃春酒,一定給他們每人斟一杯八寶酒。我呢,就在每個人懷里靠一下,用筷子點(diǎn)一下酒,舔一舔,才過癮。
春酒以外,我家還有一項(xiàng)特別節(jié)目,就是喝會酒。凡是村子里有人急需錢用,要起個會,湊齊12個人,正月里,會首總要請那11位喝春酒表示酬謝,地點(diǎn)一定借我家的大花廳。酒席是從城里叫來的,和鄉(xiāng)下所謂的八盤五、八盤八(就是八個冷盤,五道或八道大碗的熱菜)不同,城里酒席稱之為“十二碟”(大概是四冷盤、四熱炒、四大碗煨燉大菜),是最最講究的酒席了。所以鄉(xiāng)下人如果對人表示感謝,口頭話就是“我請你吃十二碟”。因此,我每年正月里,喝完左鄰右舍的春酒,就眼巴巴地盼著大花廳里那桌十二碟的大酒席了。
母親是從不上會的,但總是很樂意把花廳給大家請客,可以添點(diǎn)新春喜氣?;ń嘲?biāo)叔也巴結(jié)地把煤氣燈玻璃罩擦得亮晶晶的,呼呼呼地點(diǎn)燃了,掛在花廳正中,讓大家吃酒時劃拳吆喝,格外的興高采烈。我呢,一定有份坐在會首旁邊,得吃得喝。這時,母親就會捧一瓶她自己泡的八寶酒給大家嘗嘗助興。
席散時,會首給每個人分一條印花手帕。母親和我也各有一條,我就等于得了兩條,開心得要命。大家喝了甜美的八寶酒,都問母親里面泡的是什么寶貝。母親得意地說了一遍又一遍,高興得兩頰紅紅的,跟喝過酒似的。其實(shí)母親是滴酒不沾唇的。
(選自《琦君散文》,有刪節(jié))
亮點(diǎn)借鑒
甜甜的春酒里有著魂?duì)繅艨M的記憶,有著故鄉(xiāng)溫?zé)岬娜饲?,有著母親和善的容顏。作者精心篩選出典型的生活細(xì)節(jié),捕捉人物心理活動的細(xì)微之處,很有情趣。如:
“‘補(bǔ)氣、健脾、明目的喲!母親總是得意地說……我沒等她說完,早已偷偷把手指頭伸在杯子里好幾回,已經(jīng)不知舔了多少個指甲縫的八寶酒了?!蹦赣H的“得意”,使得母親的慈愛溫柔、聰明善良?xì)v歷如在眼前;“我”的“偷偷”,形象逼真地刻畫出“我”的活潑調(diào)皮,同時又體現(xiàn)出了母親的慈愛寬容。
“我呢,就在每個人懷里靠一下,用筷子點(diǎn)一下酒,舔一舔,才過癮?!薄拔摇钡男蜗蟊憩F(xiàn)在三個動作里,“靠一下”“點(diǎn)一下”和“舔一舔”,三個動作,連貫一致,仿佛三個連續(xù)的電影鏡頭,而且,這個連續(xù)的電影鏡頭不是單一的,而是“在每個人懷里”重復(fù)出現(xiàn)的,這樣就充分地表現(xiàn)出“我”的無拘無束和天真可愛。
右寫文章
攤豆絲
葉文欣
入冬,田里的農(nóng)活閑了下來,這個時候,母親便張羅著攤豆絲了。
父親把稻子脫好粒,堆在堂屋里。母親從雜物間里翻出粑缸、大面盆、籮筐等,把它們放在水中浸一浸,就可以派上用場了。雪白的大米、黃黃綠綠的豆子,就浸在山墻下的粑缸、大面盆里。
天氣實(shí)在是太冷了,洗米一定要搶在中午最暖和的時候。母親把浸著大米和豆子的粑缸、大面盆挪到門口亮堂的地方,卷起袖口,“嘩啦啦,嘩啦啦……”搶著時間淘洗。淘洗好的米一層又一層地鋪在籮筐里,像一座座小山。
二叔把裝著磨漿機(jī)的拖拉機(jī)開到門口,不一會兒,先前浸米浸豆的粑缸、大面盆中就裝滿了磨好的米漿、豆?jié){。
接著,攤豆絲正式開始了!
二阿婆被請來了,她坐在灶下,專司燒火一職;二媽、二娘娘也被請來了,她們和母親輪換著在灶上攤餅。二娘娘是攤餅的好手。她先揭開鍋蓋,鍋里立馬騰起一片白霧。二娘娘鼓起腮幫子一吹,白霧盡散。只見她右手拿著一條絲瓜瓤,左手快速地從鍋里揭起餅子,擱在絲瓜瓤上,隨即放在我準(zhǔn)備好的米篩上。不等我把米篩端走,二娘娘左手早已從漿桶中摸出一只碗,舀出大半碗米漿,往鍋中旋轉(zhuǎn)傾倒,右手放下絲瓜瓤,拿起灶臺上碗中的一只大蚌殼,飛快地將米漿攤平,然后蓋上鍋蓋。前一鍋餅剛攤好,后一鍋里攤的餅又在冒氣——快要好了!
我端著放滿餅子的米篩,一路小跑著將二娘娘攤好的餅送到堂屋山墻下的竹折上,又趕忙跑回去準(zhǔn)備接下一張餅。
攤豆絲在我們看來是件喜事,人人臉上掛著笑容。在灶屋的裊裊霧氣里,二阿婆、二媽、二娘娘、母親有說有笑,一會兒聊東家的媳婦,一會兒嘮西家的婆婆,拉著一些讓人快活的閑話;堂屋里,二伯、二叔一會兒從竹折上卷起已經(jīng)攤涼了的餅,一會兒又在門口處的暖暖冬陽下把餅切成細(xì)絲。他們的嘴也不閑著:南京的菩薩廟、北京的土地爺……高談闊論著。
這個時候數(shù)父親忙,他跑東家、走西家借來梯子、竹折子,在打谷場上擺起長龍陣。母親早已把壓箱底的被單找出來了,把它們一床床地鋪在竹折子上。那些切好了的、一大筐一大筐的豆絲務(wù)必要趁著這大好的天氣,趁著這暖暖冬陽盡快晾干了!
(湖北武漢市新洲區(qū)倉埠中學(xué))
點(diǎn)評
來自生活的真實(shí)體驗(yàn),才是最感人的。讀這篇作文,讓人感到格外親切。在小作者的筆下,人物的動作描寫細(xì)致真切,特別是寫二娘娘攤餅的動作,用詞準(zhǔn)確,如在眼前。同時,小作者的語言很有感染力,字里行間表現(xiàn)出鄉(xiāng)間百姓的純樸、熱情、樂觀,是一篇好作文!
(葉偉兵、朱紅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