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紅霞
張老師:《魯濱遜漂流記》重點寫魯濱遜在島上艱難、驚險的經(jīng)歷,處處緊扣“險”字,塑造出一位不畏艱險、機智堅強、聰明能干的人物形象。那么,作者是怎樣突出描寫“險”的呢?
薛 曉:當魯濱遜遇到大海翻船、“同伴們都死在海里”的困難時,他一個人被大浪沖到海島邊,面前是“一個無名的、沒有人居住的荒島,到處是亂石野草”,加上“他又冷又餓”,連活下去都成了問題。這是作者描寫的第一個險境。
張 蕓:作者描寫的第二個險境是發(fā)現(xiàn)野人腳印。十八年過去后,魯濱遜“忽然發(fā)現(xiàn)海邊沙灘上有人的腳印”,他“猜想這一定是附近陸地上的野人留下來的。他擔心這些野人會來吃掉他”,所以“恐懼萬分”。這是魯濱遜面臨的第二個險境。
許 睿:在荒島上生活了二十六年之后,魯濱遜終于看到了野人,而且看到了野人“拖出兩個倒霉的同伴,宰殺了其中一人”的情景,他怎么能不萬分驚懼呢?這也可以說是他面臨的第三個險境。
胡 靈:面對水手叛亂,是魯濱遜面臨的第四個險境。魯濱遜又看到了“一艘英國船只上發(fā)生了叛亂,水手們綁了船長”,這是一個驚心動魄的事件。
張老師:一次次險境,無疑是一次次極其嚴酷的挑戰(zhàn)。但是,魯濱遜面對險境毫不畏懼,想出了一個又一個辦法,解決了一個又一個問題,化險為夷,彰顯了他的聰明才智。以“險”扣人心弦,情節(jié)跌宕曲折,是本文的一大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