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今天是2020年元月的最后一天,也是農(nóng)歷正月初七。在青海農(nóng)業(yè)地區(qū)的傳說中,在青海農(nóng)業(yè)地區(qū)的正月初七是人類的誕辰日,也就是說這一天是屬于人的日子,民間把這一天叫做“人日”“人日節(jié)”或者“人勝節(jié)”。小時候每逢過年,大人們總是掰著指頭數(shù)著一天天過去的年。裹著小腳的奶奶說:今兒是人日,我們黑飯吃面條??!奶奶的話總是帶著權(quán)威性,臥在小院一角的灶房是奶奶的領地,那里有奶奶作為這個家女主人的尊嚴。
夜幕降臨,灶房上空炊煙裊裊,奶奶的孩子們、奶奶的孫子們眼巴巴望著灶房的門,望著炊煙。炊煙四起時,灶房中就一定蘊藏著拯救每一張饑餓嘴巴的號角。一旦號角吹響,一旦奶奶帶著兒媳們走出灶房,這些嘴巴就有救了。王氏家族姑娘少,而我也總會備受青睞,幸得緊跟母親身后的特權(quán)。我在灶房幫奶奶添火、拉風箱,一邊喊叫著“阿媽,火怎么快滅了?”“阿媽,火是不是太大了?”一邊向奶奶和母親以及幾個嬸嬸問東問西。
人日真是個幸福的日子,人日是有面條吃的日子。
久而久之,我屢屢幸得待在灶房的機遇。煙熏火燎也好,滿身油煙味也罷,這里是奶奶和她的兒媳們盡情施展茶飯手藝和留下歡聲笑語的地方。我就這樣愛上了廚房、愛上了普通人的柴米油鹽醬醋茶,終生不得擺脫。
盡管我從來都沒有覺得我的一些胡言亂語能夠阻擋或者拯救這個春節(jié)、年事中這場突如其來的疫情,然而疫情還是來了,己亥歲末、庚子初春,這個名曰“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的名字一時間肆虐全國,短短十幾天時間,染者數(shù)萬,逝者逾千,舉國上下,為之悲切,不請自來的疫情,令眾人恐慌不已。
這個世界有很多的事總會令人猝不及防,既然來了,比起恐慌和害怕,面對和抗爭顯得更為重要。然而,身處囹圄的武漢又有什么錯呢?
我住的小區(qū)名曰翡翠城,這名字顯然珠光寶氣,但它還是要,也必須要依據(jù)規(guī)矩進行必要的防護。小區(qū)的一些景致依然充滿著濃濃的、紅彤彤的年味。比如懸掛在小區(qū)大門上大紅的燈籠,比如小院里豎起的數(shù)面鮮艷的五星紅旗。新冠肺炎來了,小院每一棟樓的樓道及小區(qū)大門上都落滿消毒水的痕跡,電梯里的抽紙換了一包又一包,靜立在墻角的綠色垃圾桶蓋開了一次又一次……小區(qū)保安的問候和笑容依然溫暖,這一切讓我覺得不斷蔓延的疫情固然可怕,但比這更可怕的是無規(guī)矩的恣意妄為和不負責任,所以,比起不作為,亂作為,小舉動更不可忽視,也更值得尊敬。
今天是正月初七,是人日。愿世界安好,眾生安好!
2
清晨從窗口拍下幾張城市的天空和樓宇,天還沒有大亮,但分明已經(jīng)能夠感受到今天又是個好天氣。雪萊有詩說“冬天來了,春天還會遠嗎?”立春了,從今天起,冬季已經(jīng)過去?!皼]有一個冬天不可逾越,沒有一個春天不會到來”,最近這段話很火。站在窗前,這是近期以來我每天必做的一件事,靜靜地、小心翼翼地嗅著窗外隨風而來的氣息,空氣中充斥著消毒水緊張的氣味,而我分明也已經(jīng)嗅到春天泥土蘇醒的氣息,怪異的瘟神還未遠離,但冬天的確要過去了。大家伙窩在家里,都不出門了,也不走親訪友拜年了,世界仿佛一下子安靜了下來。網(wǎng)絡又一流行語說“一直以來,人類把動物關進籠子,今年春節(jié),動物成功地把十幾億人關進了籠子”。話雖有些調(diào)侃,然而,人總是習慣于按照自己的意愿行事,喜歡什么就想方設法擁有什么,哪怕失去良知,哪怕天良喪盡。佛說:天道輪回,凡事有因果。信佛與不信佛沒有定式,然而,善待世間一切總歸沒有錯吧。就算足不出戶,就算是動物和嚴峻的疫情把我們成功關在了家里,但有些東西注定是無法阻擋的,比如眼前撲面而來的溫熱的春風。
幾只麻雀灰色的身影在小區(qū)墻角的樹杈間飛來飛去,嘰嘰喳喳,如此歡快,想必它們也早已聽說了人間發(fā)生的事。春天就要來了,春天的美好,原本就應該是花香四溢,鳥語啁啾。遠在商洛的魚老師又在朋友圈里發(fā)了文章,我喜歡魚老師的文字,沉靜、不張揚,現(xiàn)實、不造作,總能給人一種力量,一種無以名狀的舒心。今天,魚老師發(fā)在朋友圈的文章是《善意 動物比人更懂》。他說:我們遼闊的天空,如果聽不見麻雀的叫聲,一定是一個比疫情還可怕的寂寞世界,一個了無生氣的讓人絕望的恐怖的世界……
3
今天是農(nóng)歷正月十五,這可真是個好日子。正月十五俗稱“元宵節(jié)”“上元節(jié)”,是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節(jié)日。自古以來,元宵節(jié)就是個熱烈、喜慶、祥和的日子。賞花燈、猜燈謎、耍社火、放煙花于這個春節(jié)而言是禁忌,然而,居家的我們,起碼還能吃到一碗圓潤香甜的湯圓。細想想,有無數(shù)如我一般的宅居者都是舉家團圓的、和美幸福的。
今日,一碗湯圓就是團圓、就是圓滿、就是幸福。于我而言,這些近在咫尺、唾手可得。圓潤的湯圓在鍋中翻滾著,待我事先盛出一碗,敬獻給在這次疫情防控第一線作出貢獻的人們,以表達我的感念和支持,敬意和愛。致敬這個偉大的時代!致敬可敬可愛的一線工作者!
瞬間想起一則小故事:明皇帝朱元璋為彰顯其所在時代的繁榮盛況,下旨大肆慶祝元宵節(jié),尤為重視十五元宵節(jié)的燃燈儀式。傳說有一年元宵節(jié),天空風雨夾雜,直至午后才放晴,皇帝朱元璋于是帶領親信至秦淮河邊燃燈,遂點燈數(shù)萬只,直至夜半放完所有燈才歸宮,場面極其壯觀。燃燈節(jié)就這樣傳承了下來。盛大的燃燈儀式,為后來人們對所有美好事物的期許提供了一個完美的入口。希望從此便于燈火通明處誕生。
立春已過四日,天氣顯然沒有深冬時寒冷。室內(nèi)花團錦簇、溫暖如春,這座叫西寧的城,使我倍感溫暖。我無法否認城市化的快節(jié)奏生活帶給我們的改變,也不能否認長期置身于鋼筋水泥中的我們逐漸變得冷漠,但凡想要的,足不出戶,唾手可得。包括生活用品,包括蔬菜瓜果,包括名利地位,包括漫天飛揚的流言碎語。有什么神器能助我們區(qū)分四季輪換和世間瞬息萬變的人性和冷酷。
這個元宵節(jié)沒有了溫暖的燈火,沒有了熱鬧的場面,沒有了觥籌交錯,沒有了舉家歡慶,是不是該有一些更多的安靜和沉思。漫長的冬季就要結(jié)束,春天還會遠嗎?希望和溫暖,還會遠嗎?是的,春天就要來了,陽臺上精心養(yǎng)了一年的長壽花終于靜悄悄地開放了,粉嫩嬌艷,惹人喜愛。
今晚元宵夜進香禱告之時,我定要多點燃一炷香。不為別的,只為那些奮戰(zhàn)在遠方的志勇將士和一些遠去了的干凈無畏的魂靈。
這個春節(jié),新型冠狀病毒不是傳說。近日,中國國家地理有文曰:我們與病毒之間或許就隔著一張餐桌。先人孟子言,人皆有惻隱之心、羞惡之心,人之初,性本善。雖然,我們沒有能力讓動物張口說人話,然而,作為高級動物的我們也時常會犯毛病,更何況這些本在自然界自由生存,也從不會說話的動物們呢?
作家丁小村說,人類畢竟只是比別的動物進化得更快一些,然而“高級”也是從低級而來的。換而言之,尊重自然,尊重動物,就是尊重我們自己,相知相安,何懼風雨?
作者簡介:王玉蘭,筆名寒月、于藍,青海湟中人。青海作家協(xié)會會員。出版散文集《時光里的碎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