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中華
隨著新冠疫情的發(fā)酵,全球風險資產大幅調整,債券收益率快速下行,背后主要是全球經濟增長預期的大轉向。我們認為,在中國經濟面臨下行壓力的情況下,全球經濟本身就不具備企穩(wěn)回升的動力,疫情的到來只是加速了經濟下行節(jié)奏而已。各國政策也基本都被資產價格“綁架”,貨幣放松步伐勢必加快,政策更加積極。美國的股市和中國的樓市調整風險較大,但在流動性更加寬松、資產荒的背景下,不必對我國的權益市場太過悲觀。
從全球經濟增長的動能來看,2000年可以說是一個關鍵節(jié)點。在2000年之前,美國是全球經濟增長的主要貢獻者,例如80-90年代全球1/4以上的經濟增長是由美國貢獻的。而2000年之后,中國經濟體量越來越大,對全球經濟增長的邊際貢獻逐漸超過了美國,全球1/3的經濟增長是來自中國的強大貢獻。尤其是2008年之后,這一趨勢非常凸顯。
增長動能轉變的背后,一個非常關鍵的原因是2000年以后美國經濟的趨勢性走弱。而導致美國經濟增速放緩的最重要原因,是老齡化程度的加深。人多經濟增長快,人少經濟增長慢,這是非常簡單直接的道理。雖然技術進步很重要,但技術有時候是可遇而不可求的,且技術進步也會遇到瓶頸。而人口的增長趨勢是相對確定的,當技術進步變慢,人口增長又在大幅放緩,經濟增速的下行換擋往往是不可避免的。
在美、歐、日都面臨更嚴重的老齡化問題、經濟增長低迷的情況下,2008年之后中國成為全球經濟的第一動力。過去十多年,中國諸多經濟指標都是領先于歐美的。所以之前都有一種印象,每一輪人民幣的貶值壓力大到一定程度的時候,美元走勢也萎靡了。這并不是因為我們運氣好,而是從作用機制上來說,我國經濟是領先指標。如果我國經濟走弱,美國和全球經濟也很難好。
所以預測全球經濟走勢,不是看短期幾個經濟指標是好是壞,做簡單的線性外推,而是應該多關注驅動因素、作用機制,尤其是看中國經濟如何走。
關于我國的經濟判斷,邊際走勢還是要看房地產市場怎么樣。而我國房地產市場的需求在2013年就已經見頂了,否則也不會有上一波的商品房去庫存。但上一波貨幣和地產的刺激政策,又帶來了房地產市場的“繁榮”。過去的四年,我國每年商品房銷售面積維持在17億平米的天量水平,相當于在不斷的透支需求空間。而需求空間的透支也將導致2020年、2021年的房地產市場都面臨巨大的均值回歸壓力。
而從廣義庫存、可售面積等高頻數(shù)據(jù)來看,我國的房地產市場已經處于下行通道,在這樣的情況下,宏觀經濟未來兩年內都不太可能出現(xiàn)觸底回升。房地產市場還沒有差過,經濟的“底”怎么可能已經出現(xiàn)呢?
資料來源:中泰證券研究所
在上個世紀,英國、美國、德國、日本、巴西等都曾在不同階段對全球經濟增長起到了重要驅動作用,可以說世界的發(fā)展是多極的。進入本世紀以來,雖然歐洲、日本經濟體量很大,但基本上沒有多少增長,從驅動全球經濟增長的角度看,我們逐漸進入到了“G2”的時代。而且由于中國的高增速,對全球經濟增長的貢獻遠遠超過了美國。如果未來兩年中國經濟有下行趨勢,全球經濟不太可能有明顯企穩(wěn)回升。
此外,當前全球貧富分化也已經達到了歷史性的高點,經濟政治都將更加動蕩,全球化進程基本告一段落,都會影響經濟增長?;仡櫄v史,全球貧富分化的上一個頂點是在20世紀初,之后全球經歷了兩次世界大戰(zhàn),歐美之間大規(guī)模貿易戰(zhàn),以及發(fā)達經濟的“大蕭條”,經歷了這些財富再平衡、再分配的過程后,貧富差距才逐漸縮小。
而當前又是貧富分化的高點,各國內部矛盾增大,也很容易出現(xiàn)內部問題向外部轉移。這些因素都會威脅到全球經濟增長,再加上中國經濟的走弱,全球經濟企穩(wěn)回升的可能性本身就很低。
去年四季度的時候,短期數(shù)據(jù)有所好轉,市場就普遍預期中國經濟企穩(wěn)、預期全球經濟今年好于去年。但其實即使沒有新冠病毒疫情的到來,中國房地產市場的下行,也會給未來兩年的中國經濟、全球經濟帶來較大壓力,經濟本身就很難企穩(wěn)。
1月下旬以來,新冠病毒疫情到來,使得我國經濟幾乎處于半停擺狀態(tài),增大了經濟下行的斜率、加快了下行的節(jié)奏。當前韓國、日本、意大利、美國等疫情仍在擴散階段,勢必會增大全球經貿的下行壓力。再加上美國部分經濟數(shù)據(jù)走弱,大選再生變數(shù),全球經濟增長的預期發(fā)生巨大轉變,是本輪全球風險資產大跌、避險資產大漲的重要推手。在疫情持續(xù)發(fā)酵、而積極政策尚未出臺之前,恐怕海外市場依然會比較震蕩。
尤其是美股調整風險很大,從整體估值來看,美股當前處于歷史高位區(qū)間,過去十多年貨幣寬松環(huán)境下美股持續(xù)走高,而ETF規(guī)模擴張、慣性交易策略等又助推了泡沫膨脹。從流動性過剩、“資產荒”的角度來說,美國的股市和我們中國的樓市很類似,當前都面臨較大的調整壓力。而一旦下行趨勢形成,“殺跌”的慣性又會加劇市場的調整。
不過拉長時間來看,隨著經濟下行壓力增大,資產價格不斷調整,海外貨幣政策注定會再度寬松。現(xiàn)在已經不是貨幣政策要不要管資產價格的問題,而是資產泡沫這么大,政策早已別無選擇。美聯(lián)儲今年的降息步伐有望加快,當前市場預期美聯(lián)儲將于3月降息50BP,且年內大概率降息100BP以上。歐洲、日本央行也有望出臺新的寬松措施。在單純貨幣政策失效的情況下,財政政策也必須積極配合。
就國內市場而言,我們認為沒有必要太悲觀。一方面,國內的疫情傳播已經基本得到控制。另一方面,本身我們的基本面就面臨下行壓力,驅動市場行情的核心因素并不是基本面,而是流動性寬松、政策積極。疫情的到來增大了經濟下行壓力,也加速了積極政策的推出步伐,不僅沒有打破資產配置的邏輯,反而強化了資產配置邏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