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心
有一次,我們領導出去參加了一個會議,還參觀了一些地方,覺得很好,回來讓我寫個東西,總結一下人家的經驗,足足給我發(fā)了二三十條的語音!我用了兩個小時的時間一條一條反復聽,拼湊出了他想表達的內容,當時的心情真是太崩潰了。
微信交流能打字盡量不要發(fā)語音,尤其是比較重要的事,一定要打字,千萬不要發(fā)語音,會讓人很不舒服。你是上司,人家不敢說啥,但對你也會有看法的;如果你是下屬,說不定就會被領導在心里給打個叉號;如果你是人家的客戶,說不定會影響合作。真的,細節(jié)決定成敗,很多人是非常注重這些細節(jié)的。
當然,有一種情況可以發(fā)語音,就是和關系很好的親朋好友聊八卦時,打字太慢,直接說就好,反正聽個大概就行,都是有一搭無一搭的,漏了什么也沒關系。
我一直覺得視頻聊天這個功能是給關系特別親近的人準備的。比如我上幼兒園的小侄女,每天必須和我視頻一次,否則她就不肯睡。
去年寒假,我女兒去外地上培訓班。她長這么大從沒離開過我,每天想家,晚上下課后和我視頻,我安慰她幾句,跟她一起數(shù)數(shù)回家的日子,她睡前能夠看到我,就可以安心去睡了。
但如果不熟的人和我視頻,我第一反應就是掛斷,這是我最討厭的一種聊天方式了。有天中午午睡忘了把手機調成靜音,睡得迷迷糊糊,手機響了。我以為是電話,就按了接聽鍵,一個大爺笑瞇瞇出現(xiàn)在屏幕上,我趕緊掛斷,很生氣,這人太不禮貌了,大中午的打擾人家不說,還視頻?
我打字問,您有事嗎?他說想投稿。我告訴了他郵箱,讓他有稿子發(fā)郵箱就行,我都會看得到,也會回復,然后就把他刪除了。如果不是關系特別近,千萬不要視頻聊天,真的很招人煩。
不知道你們怎樣,我經常會收到一些莫名其妙的鏈接,或者一個二維碼,然后等著對方說話,就沒有然后了,無論你有啥目的,你得說句話呀,這是對人起碼的尊重吧。
如果是關系好的人也無所謂,我有時看到有意思的內容,也會給好朋友甩過去,然后兩個人會根據這個話題聊幾句,就是不聊,也都明白對方的意思。但不熟的人就不一樣了,每次遇到這種情況我都很煩,也幾乎是從不打開更不會關注,被打擾次數(shù)多了,我就會把他刪除或者拉黑。
我有個多年前的老同事,十來年沒有聯(lián)系過了,忽然有一天加我,備注里說她是誰誰,估計是打聽了好多人才找到我。通過之后,我熱情問她有啥事
每次看到別人發(fā)來的語音,我第一反應就是皺眉。如果是一大串,我的心情會很絕望。因為我要去一條條聽,然后再總結對方說了什么,不像打字,看一遍就清楚了。趕上忙,就懶得聽了。近幾年,微信成了每個人日常社交用的最不可或缺的一款軟件,既然是社交,就有禮儀和注意事項,我總結了一下,主要有4點。
找我。結果這位同事上來就給我發(fā)了五六條鏈接,把我都整懵了。過了半天,她才說自己現(xiàn)在在一家保險公司上班,公司推出了幾款新的理財和保險產品都特別好,問我想不想買。我說先看看再說。從此這位老同事每天上班第一件事就是給我發(fā)鏈接,一個多月后,我默默把她刪除了。既然你不把我當朋友,那么,我們就一別兩寬吧。
還有一種很不爽的聊天方式就是,一上來問“在嗎”?
其實,不是每個人都隨時隨地可以回復你,比如我正在寫東西,就不會回,因為一拿手機就打斷思路了。但一般我手機就放在電腦旁,來的信息都會看到,我就是不回復,心里也清楚什么事了,該回復的自然會回復。
還有人說,“在嗎”是一句情話,對于我這種已婚婦女來說,我實在讀不出什么情,也不需要,你有事直接說就好。我問過身邊很多人,他們和我一樣,都不喜歡這種聊天方式。
微信本身就是個江湖,不是只有你的親人和朋友,還有很多和你關系一般的人。聊天也要講規(guī)矩,一定不能隨心所欲,如果你不知道哪些聊天方式讓人煩,這沒關系,你自己討厭什么,不去做就好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這是每個成年人都應該懂得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