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欣作
【摘要】家庭——孩子夢想起航的地方、是孩子受傷后的避風港。然而,隨著離婚率的不斷上升,加上意外事故等非自然因素的發(fā)生,部分孩子難免成為問題家庭中的一員,學校作為教育人的地方,怎樣才能幫助這些問題家庭孩子健康成長,一直都是學校教育工作者在摸索的。本文以我所教班級為例,著重分析問題家庭孩子行為表現(xiàn),提出應對的教育策略。
【關鍵字】問題家庭? ?孩子? ?教育? ?策略
【中圖分類號】G625.5??【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992-7711(2020)10-005-01
“問題家庭”是指由于離婚或因為意外事故導致的單親家庭或者是由于收養(yǎng)關系而組成的家庭。我校屬于沿海農(nóng)村初中,長期以來,受各種因素的影響,存在一小部分問題家庭孩子,以我所教班級為例,全班23中,有7位同學為問題家庭的孩子,占據(jù)的比例還是非常大的,如何才能夠讓這一小群體的孩子與其他健全家庭孩子一樣健康成長,擔任班主任工作這兩年多來我一直在探索、在嘗試。通過走訪調查及與孩子的促膝長談,我找到了產(chǎn)生問題家庭的原因、總結問題家庭孩子的行為特點,也探索出了應對的策略。
一、問題家庭出現(xiàn)原因分析
通過走訪及與學生的交流溝通,我發(fā)現(xiàn),問題家庭產(chǎn)生的原因大致分為三種,一是由于離婚導致的問題家庭,在我所教班級中有3人,分別為A 、B、 C;二是由于意外導致一方死亡而產(chǎn)生的問題家庭2人,為D、E;其中D父親車禍去世、母親改嫁,目前由姑姑撫養(yǎng),E則是由于母親病逝而形成的問題家庭;三是由于收養(yǎng)導致的問題家庭,有兩人,F(xiàn)、G.這些孩子是班上的“問題生”,在我平常教學中常把他們作為重點照顧對象。
二、問題家庭孩子的心理及行為特點
從接手班級的第一天起,我注意關注問題家庭孩子的心理及他的行為表現(xiàn),我發(fā)現(xiàn),問題家庭的孩子的心理特點分為三種,一是:自卑,這樣的孩子往往表現(xiàn)在怕事,說話輕聲細語,不愿意與別人交流。班級中學生D,由于父親早年去世,而母親后來也改嫁,導致他成為孤兒,在平常生活中獨來獨往,很少與班上同學交流,即便是舉行的集體活動,他也選擇逃避;二是:易怒,學生A,從小生活在暴力家庭中,父母感情出了問題,經(jīng)常吵架,甚至動武力,后來母親受不了折磨選擇離婚。生活在這樣家庭中的學生A也是一個極端型孩子,有一次,在下樓梯時被同學撞到,馬上發(fā)起了一場大鬧天宮。三是:情緒不穩(wěn)定,學生C整天悶悶不樂,站不定、坐不安,無心上學。成績也是一塌糊涂。
三、問題家庭孩子的教育策略
(一)為問題家庭孩子建立成長記錄卡,做到有的放矢
要教育好這一特殊群體的孩子,必須準確掌握相關的信息,因此,我為他們建立成長記錄卡:
通過建立成長記錄,能夠準確、掌握學生的信息,便于因人施策,做到一人一策,從而幫助問題家庭孩子健康成長,同時,通過訪談記錄能夠總結訪談效果,便于轉變教育策略,提升教育效果。
(二)加強家訪、走進家庭、融入家庭,實現(xiàn)家校共教
家訪的目的就是和家長匯報孩子在學校的表現(xiàn),同時了解孩子在家的行為習慣,學生F是收養(yǎng)家庭的孩子,平常性格極其暴躁,一言不合就動怒,有一次,在學校進行的大課間跑步的過程中,班上一孩子不小心踩到了他的腳,他雷霆大怒,開口謾罵,甚至還差點動手打人,為了這事,我到了他的家,與其父親溝通交流,我發(fā)現(xiàn),他的父親本身性格也比較暴躁,三言不合就動手打人,教育孩子的手段簡單粗暴,而母親又過于溺愛,視他為掌上明珠,事事順他。掌握到這些信息后,我開始做其父母的思想工作,希望其父親收斂自己的暴躁性格,給兒子做好表率,要常常提醒孩子“退一步海闊天空”,而母親應該要堅持自己的原則,不能夠事事順從。這次家訪后,我注意觀察這孩子的表現(xiàn),確實改變了很多,很少因為雞毛蒜皮的事與別人發(fā)生沖突,而且也愿意與同學交流,同學之間的關系也變好了!
(三)充分發(fā)揮學校心理咨詢室的作用,幫助孩子解決心理問題
心理咨詢室?guī)熼_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場所,針對問題家庭孩子存在的心理問題,學校組織了專業(yè)的心理咨詢老師為其進行心理健康輔導,從而打開了他們存封已久的心靈。學生E是由于母親病逝所產(chǎn)生的問題家庭孩子,該生沉默寡言,心事重重,不喜歡與人交流,了解這一信息后,我校心理咨詢老師為其開展了心理輔導,其最大的原因還是一直活在悲痛中,走不出由于母親病逝帶來的苦海,通過心理健康老師多次心理輔導后,他慢慢走了出來,也愿意找同學聊天,訴說自己的心事了,漸漸的人也變得樂觀、積極向上了。
(四)合理利用社會資源,幫助孩子回歸社會
“問題家庭”作為社會特殊群體,理應得到全社會的關心與支持,政府機構(如教育行政部門、婦聯(lián)、團委、老干部科)可組織有經(jīng)驗、水平高、覺悟高的退休老師、老干部組成義務幫扶組對問題家庭進行結對幫扶,為他們提供建議與指導,幫助他們健康成長。同時,相關部門應該給予“問題家庭”孩子一些政策性補助,解決他們的生活壓力。
總之,“問題家庭”的孩子,由于家庭的特殊性,他們的心理及行為與健全家庭孩子相比存在一定的特殊性,只有學校教育工作者主動走進他們的心靈、社會力量給予大力幫助,他們才能夠健康的成長,才能駕駛人生的航船駛奔向遠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