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近些年來,隨著網絡技術的發(fā)展,數字音樂不斷興起,數字音樂版權開始成為各大網絡巨頭的新寵,騰訊、阿里等大公司紛紛通過購買獨家數字版權從而獲得用戶。文章從網易云音樂的版權問題入手,分析了音樂版權存在的一些問題,提出了一些相應的解決方案。
關鍵詞:數字音樂;版權;問題;方案
近年來,可以發(fā)現(xiàn)在一些音樂類應用上,一些歌曲開始因為版權問題而不能被用戶收聽。消費者必須要安裝許多個類似應用才可以聽到自己想要的歌曲。數字音樂版權也因此引起人們關注。文章以網易云音樂為例,分析了音樂版權發(fā)展存在的一些困境,為如何解決問題提出了自己的建議。
一、數字音樂發(fā)展概況
在數字化的今天,數字音樂以其較實體唱片更加低廉的價格,獲取性更加便利特性吸引了廣大消費者的喜愛。所謂數字音樂,乃是指運用數字技術進行制作、存儲、復制,并基于信息網絡進行傳播、消費的非物質形態(tài)的音樂 。
音樂版權,是指音樂制作人因自己制作的音樂而享有法律賦予的一些權利,如表演權、復制權、網絡傳輸權、廣播權等,這些權利囊括了音樂作品的各個方面 。
隨著全球數字音樂產業(yè)的節(jié)節(jié)攀高,中國的數字音樂仿佛萬丈高樓平地起,呈現(xiàn)出了迅速發(fā)展的趨勢。在21世紀初,我國數字音樂開始了部門化、產業(yè)化發(fā)展。伴隨著全球經濟發(fā)展潮流,數字音樂市場在我國經濟中的占比越來越大。有數據顯示2017年,我國數字音樂市場規(guī)模達到180億元,其中,數字音樂產業(yè)占75%。
二、網易云音樂及其版權問題事件概述
網易云音樂于2013年4月23日正式上線,基于音樂社交的本性,主打個性化歌單以及特色音樂評論,網易云音樂兩年以來獲得了數十億融資,4年時間突破4億多用戶,累計產生4億歌單、4億評論,成為用戶黏性最高的音樂APP之一。
2018年3 月 31 日晚上,網易云音樂官方微博突然宣布要下架周杰倫等藝人的歌曲。在此之前,許多周杰倫的粉絲在網易云音樂平臺上購買了他的數字專輯。然而卻因為網易云音樂與杰威爾未達成合作,不得不下架周杰倫所有的歌曲。這就直接造成購買的用戶,需要重新購買的后果。那么之前已經購買了專輯的用戶,花了錢卻沒有享受到相應的服務,他們的權益又應當如何保障?當版權方和平臺出現(xiàn)矛盾,用戶權益怎么保護?網易云是否有義務采取一些措施,來減少用戶的措施,而不是乘火打劫?而且,版權方已經要求網易云音樂下架有關周杰倫的音樂,但是網易云卻明碼標價進行售賣,這種行為是否侵權了?明知失去版權,卻依然做著商業(yè)買賣;明知要下架,卻依然進行合輯銷售。網易云的行為到底是為了方便用戶,還是為了滿足自己的貪欲?答案是顯而易見的。
三、音樂版權面臨問題及原因
伴隨著中國經濟的高速發(fā)展,網絡的發(fā)展與普及也讓版權也得到了極大的發(fā)展。數以萬計的用戶開始接觸數字音樂、消費數字音樂。隨著國內數字音樂版權環(huán)境的改善、各平臺對短視頻類音樂形式的扶持和大型音樂集團的持續(xù)融資,共同助力于數字音樂行業(yè)的深入發(fā)展。但是,我們也不得不承認:我國還是存在著許多的版權問題。網易云音樂出現(xiàn)的問題也并非是個例。針對當前存在的問題,我們大概可以歸納出如下幾點:
(一)侵權行為因操作技術簡單、復制成本的低廉頻發(fā)。侵權行為頻發(fā)的原因,主要原因還是因為操作技術簡單。每個人都可能進行侵權行為。數字音樂作品的復制、下載與傳播等行為,其實都可以直接通過移動互聯(lián)網來實現(xiàn)。從這個角度來看,不需要物理意義上的載體、不需要大型場地,只需要一臺電腦就可以完成對數字音樂作品的復制。而且,這種行為不受復制次數、時間的影響。而且隨著互聯(lián)網技術的不斷發(fā)展,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侵權的成本也在不斷降低。
(二)公民免費使用成習慣,版權意識薄弱。雖然我國的經濟、政治已經得到了飛速的發(fā)展,但是人們音樂付費消費意識尚未普及。究其原因,是因為我國數字音樂興起時間較短,各平臺又出于吸引客戶、提高競爭力等種種原因,經常以免費為噱頭。久而久之,人們習慣了免費獲取數字音樂資源。正因如此,許多人都沒意識到數字音樂也和圖書一樣也有版權、也需要有償使用,也就難以知道他們的長期以來的行為是一種侵犯他人版權的做法。長期的免費使用,使得人們短期內無法接受數字音樂開始付費的事實。很顯然,這些觀念短期難以消除。
(三)獨家版權大行其道,數字音樂版權方面的法律法規(guī)不夠完善。獨家版權是指各大音樂平臺對某一音樂獨家享有的權力。2017年騰訊音樂起訴網易云音樂。2017年8月30日網易云音樂又把騰訊音樂旗下的酷我音樂告上法庭。各個平臺,因為獨家版權明爭暗斗,這顯然不利于音樂市場的繁榮發(fā)展。此外,就我國司法現(xiàn)狀而言,版權相關法律明顯滯后于數字音樂產業(yè)的飛速發(fā)展。就音樂著作權而言,《著作權法》對音樂作品著作權與錄音制品著作權是分開界定的。一般來說,音樂作品出版者擁有音樂作品著作權,而音樂作品著作權往往由集體管理、組織代表行使。而錄音制品著作權則由唱片公司通過自己的各種渠道從詞曲作者處取得。這樣就會導致音樂作品著作權人與錄音制品創(chuàng)作者在各自職權范圍內按照自己的主張行事、不互相配合的情況,直接造成了在使用數字音樂作品的情況下,確認權利歸屬與交易條件上難度增加的現(xiàn)象。
四、解決版權困局的辦法
(一)研發(fā)版權保護技術,提高盜版門檻。數字音樂的發(fā)展與科學技術的發(fā)展是相輔相成的??茖W技術的發(fā)展在擴大了數字音樂的傳播范圍的同時,也給數字音樂帶來了一定的危害。人們的侵權行為也因為科學技術的發(fā)展不斷發(fā)展。這就要求我們在采取法律制度進行保護的同時,采用更加先進的數字版權保護技術。數字音樂技術保護技術就是借助特定的技術手段如數字權利管理系統(tǒng) (DRM)、數字版權唯一標識體系 (DCI)、連續(xù)著作權復制管理系統(tǒng) (SCMS) 以及區(qū)塊鏈技術對數字音樂作品進行有效保護,進而有效地維護數字音樂作品著作權人的合法權益。
(二)培養(yǎng)用戶數字音樂版權意識。目前,我國已經發(fā)展成為數字音樂用戶最多的國家。但是,我國大部分數字音樂用戶并未形成正確的音樂版權保護意識。先知法,而后才能守法。各級政府、音樂版權管理者等應采取行動,開展音樂版權宣講活動,加大數字音樂版權的宣傳工作,從根本上改變人們一直以來的免費觀念。比如對于一些視頻APP入愛奇藝等以及逐漸形成了以包月會員制為核心收入的制度,對于音樂APP而言也有很大的啟發(fā)作用。此外,相關傳媒行業(yè)也要努力宣傳音樂版權保護責任,促使用戶培養(yǎng)自我控制能力。從而使版權意識深入人心,形成了解、尊重、保護數字音樂版權的社會氛圍。最終知行合一、將版權意識落實到音樂消費行動中。
(三)推動音樂版權互授,完善數字音樂版權方面的相關立法。國家版權局版權管理司應該不斷加強各個音樂平臺的合作。在后版權時代,版權不應該是不同音樂提供商克敵制勝的法寶,而相關管理部門就應該發(fā)揮它們應有的作用。而且,雖然數字音樂產業(yè)快速發(fā)展,但是相關法律卻仍停留在原地。因此我們要加強數字音樂版權的相關立法,借鑒發(fā)達國家的豐富版權管理經驗,制定一部符合時代要求的“數字音樂版權法”。同時,在法律中應當明確內容提供者、終端技術者、數字平臺管理者等相關權利和義務,更要明確原著作權人的利益,不能讓文化創(chuàng)作者失去文化創(chuàng)新的動力,同時也應該明晰版權出售時的利益劃分以及被侵犯版權時相關責任的承擔[7]。制定出適合我國數字音樂產業(yè)發(fā)展的法律法規(guī)。
五、結語
很顯然,在經歷過版權之爭后,各個平臺之間版權合作的加強,會使得各個音樂平臺站在了相對平等的高度。這時,版權也就不會是每個平臺的“秘密武器”。而且,經過國家版權局的努力、各音樂平臺的改進、用戶版權意識的強化等各個方面的發(fā)展,我國數學音樂版權會得到較快發(fā)展。但是,在這之前,我們還有一段很長的路要走。
參考文獻
[1] 司思.數字化時代在線音樂用戶付費特征分析[J].中國版權,2019(03):41-46.
[2] 蔣一可.數字音樂著作權許可模式探究—兼議法定許可的必要性及其制度構建[J].東方法學,2019(01):147-160
[3] 溫靜靜.數字音樂網站中的音樂版權問題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3.
[4] 鄭荔鯉.中國音樂與演藝產業(yè)發(fā)展報告(2017)[R].兩岸創(chuàng)意經濟研究報告,2018.
[5] 宋湘綺,馬瀟堃.網易云音樂版權困局的突圍之路[J].北方傳媒研究,2018(03):52-54.
[6] 黃恒.版權時代下的數字音樂獨家版權割據問題[J]. 新媒體研究,2017(19):74-76.
[7] 關晴.我國數字音樂作品版權保護困境及解決策略[J].現(xiàn)代經濟學報,2018(19):348-350.
作者簡介:陳靜(1999.06- ),女,湖北黃石人,本科,湖北文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