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的性格決定他的際遇。如果你喜歡保持你的性格,那么,你就無權拒絕你的際遇。
——羅曼·羅蘭
你若愛,生活哪里都可愛。你若恨,生活哪里都可恨。你若感恩,處處可感恩。你若成長,事事可成長。不是世界選擇了你,是你選擇了這個世界。既然無處可躲,不如傻樂。既然無處可逃,不如喜悅。既然沒有凈土,不如靜心。既然沒有如愿,不如釋然。
——豐子愷《豁然開朗》
一起旅行,有過涉及金錢的往來,在他情緒不好的時候跟他打交道。
——在沒經(jīng)歷過這些之前,不要說你真的了解一個人
每個年齡都有每個年齡相匹配的煩惱,無一例外。每個年齡的煩惱都會在那個年齡的地方,安靜地等著你,從不缺席。
——有些經(jīng)歷,得自己親嘗
生活是種律動,須有光有影,有左有右,有晴有雨,滋味就含在這變而不猛的曲折里。
——老舍《小病》
別人發(fā)財我發(fā)胖,別人加薪我加班,別人脫單我脫發(fā)。
——網(wǎng)友對“一地雞毛的生活”的最新詮釋
人會經(jīng)歷3次死亡:第一次,身體機能停止運轉,在生理上宣告了死亡;第二次,別人來參加葬禮,在社會上宣告了死亡;第三次,當世間再沒有人記得他的時候,那才是真正的死亡。
——皮克斯動畫電影《尋夢環(huán)游記》
話到七分,酒至微醺;筆墨疏宕,言辭婉約;古樸殘破,含蓄蘊藉,就是不完而美的最高境界。
——劉墉《螢窗小語》
拿到快遞不急著拆,買了奶茶就打包,鬧鐘一響就起床。
——狠心人的三大表現(xiàn)
時間并不會真的幫我們解決什么問題,它只是把原來怎么也想不通的問題,變得不再重要了。
——過來人的感悟
本想把日子過成詩,時而簡單,時而精致;不料日子卻過成了我的歌,時而不靠譜,時而不著調。
——當下年輕人的自嘲
一塵不染不是不再有塵埃,而是塵埃讓它飛揚,我自做我的陽光。
——林清玄
陌上花開,可緩緩歸矣。
——吳越王錢镠給夫人的信。古老的情話有長久的生命力,雖不過數(shù)言,卻情意無限
你以為躲在網(wǎng)絡上就沒有社交了?對方只需一句“在嗎”,就能立刻讓你感到恐懼。
——社交恐懼癥不分線上線下
讀書是一種境界,愛書又是一種境界,正像結婚的是多數(shù)人,但能永遠保存一份初戀般的愛情,卻是少數(shù)人擁有的奢侈了。
——揚之水論“讀書”與“愛書”的差別
財務免疫力。
——你的財務狀況,可以支持你無收入隔離多久?疫情催生的這個新詞,讓許多人意識到未雨綢繆的重要性
之所以要努力工作,不是因為這份工作沒你不行,而是因為,這份工作沒你也行。
——邏輯不要弄錯
除了死亡,一切皆是擦傷。
——日本一家寺院布告欄上的一句話
聰明是一種新性感。
——英劇《神探夏洛克》中的一句臺詞,聰明的人別有吸引力
有我在。
——婚姻中真正引領我們相伴到老,抵得過流年,打得敗瑣碎的,恰恰就是簡簡單單的這句話
手機、網(wǎng)絡等通信手段的普及,同時也模糊了私人時間和工作時間的界限。
——加班無處不在
隨著信息的發(fā)展,有價值的不是信息,而是注意力。
——諾貝爾獎獲得者赫伯特·西蒙在對經(jīng)濟發(fā)展趨勢進行預測時指出。這種觀點被稱為“注意力經(jīng)濟”
道歉不是什么丟臉的事,只是證明你對我很重要。
——劉同《我在未來等你》
我也沒想到,能靠撈金魚考上大學。
——日本大阪的高三女生三宅莉緒,以撈金魚特技參加了關西外國語大學的才藝選拔考試,最終被錄取
串串燙與火鍋辣。
——兩種最自然的口紅色號
我們這一生,總會不斷遇見,又不斷分別。你要從同路者中尋找同伴,而非硬拽著舊人一起上路。所謂成熟,就是知道有些事終究無能為力。這一生,我們遇過很多人,也錯過很多人。那些一直留在你身邊的人,才最值得你珍惜。
——人民日報微博
在世間,本就是各人下雪,各人有各人的隱晦與皎潔。
——今山事《一杯茶垢》
要么待在家里,要么待在盒子里。
——作為新冠疫情的重災國,意大利一家殯儀館為提醒民眾盡量少出門,發(fā)布了一條“硬核”標語
“鹽”于律己,“甜”以待人。
——咸甜適宜的人生態(tài)度
洗頭式社交。
——其實,人和人的遠近親疏,可以分為洗了頭可以見的,不洗頭就可以見的,以及洗了頭都不想見的
任何一件事情的發(fā)生,都有3個版本:你的版本、我的版本和事實真相的版本。
——語出美國原駐華大使李潔明
“對方正在輸入……”和“對方撤回了一條消息”。
——“社恐”的焦慮觸發(fā)器
睜眼就上班,睡覺才下班。
——在家辦公后,有人發(fā)現(xiàn),到公司上班是“996”,在家辦公后卻成了“007”
勸父母戴口罩,就像當年他們勸我穿秋褲。
——我太難了
密碼強度80%=你有80%的概率會忘記密碼。
——密碼設置達到最高強度的體現(xiàn)大概就是,過了一段時間連自己都不記得了
愛笑的女生,運氣不會太差;愛自拍的女生,手機不會太差!
——自拍
做人不能太ETC。
——如今“杠精”泛濫,他們就像ETC一樣24小時自動“抬杠”,最擅長的就是雞蛋里面挑骨頭,不管其他人說的是什么、是否正確,他們都故意持相反意見,無視邏輯甚至曲解事實
真相本身不造成恐慌,真相的缺席才造成恐慌。
——希望真相一直跑在謠言前面
最使人疲憊的往往不是道路的遙遠,而是心中的郁悶;最使人頹廢的往往不是前途的坎坷,而是自信的喪失;最使人痛苦的往往不是生活的不幸,而是希望的破滅;最使人絕望的往往不是挫折的打擊,而是心靈的死亡。
——淡泊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