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介普, 趙 斐
(北京航天試驗技術研究所, 北京100047)
在石油行業(yè)中,石油在開采、煉制等過程中會有大量的油泥產生,油泥[1]的組成充分很難明確定義,是一種多相的混合物,主要的成分為原油、污水、油砂等。油泥既是生產中的廢物,又是可以循環(huán)利用的二次能源,需要一套完整的油泥清洗裝置,其中油泥清洗器的作用是將油水固三相充分混合,通過攪拌器的攪拌,使流體得到動勢能,在攪拌槽形成合適預期效果的流場[2-4]。本文采用CFD 方法,研究了得到油泥清洗器攪拌槽內的局部流動狀態(tài)和混合狀況,對于油泥清洗器中攪拌器的設計提供了一定的參考。
本論文采用基于歐拉-歐拉模型下的歐拉兩相流模型,根據實際工藝參數,罐內實際為油水固三相,由于含油量較少,將水和泥沙作為液-固兩相。 兩相初始狀態(tài)簡化為固體泥沙沉于清洗罐底,泥沙沉底高度為1200mm。兩相動量交換系數選用Gidaspow 模型,湍流模型采用標準k-ε模型[5],模型的湍動能k 和湍動耗散率ε 方程如下式:
式中:Gk—由速度梯度變化而產生的湍流動能;Gb—受浮力的作用產生的湍流動能;YM—可壓縮流體中的脈動膨脹對耗散率的作用;μl—湍流粘性系數。在Fluent 里,作為默認值,C1ε=1.44,C2ε=1.92,C3ε=0.09;湍流普朗克數分別為σε=1.3,σk=1.0。
液固兩相流的模擬求解方法采用基于非穩(wěn)態(tài)的隱性非耦合算法求解,壓力與速度之間的耦合采用Phase Coupled SIMPLE 算法,動量方程、湍動能方程等方程全部按一階迎風的格式進行離散[6]。
設備采用平底、平蓋攪拌罐,為常壓容器,體積75m3,容器直徑4000mm,容器高度6000mm,攪拌器為三段槳葉式攪拌器,兩瓣槳葉,槳葉長度3000mm,槳葉高度和槳葉寬度的尺寸分別為0.1 和0.01 倍槳葉長度的尺寸, 最下一層槳葉離罐底200mm,每一層相距1400mm,攪拌轉速18r/min。
本文采用滑移網格模型進行網格劃分?;凭W格模型在計算時,將計算流域分為兩大部分:一個區(qū)域包含運動的槳葉和下半部分攪拌軸,即轉子區(qū);另一區(qū)域包靜止的容器和上半部分攪拌軸,即定子區(qū);兩個區(qū)域之間有網格分界面。 模型采用非結構化網格進行劃分,采用TGrid 類型的三面體網格,同時為了保證網格質量,在動區(qū)域的槳葉的網格先進行面網格劃分,后采用結構化的四邊形網格,攪拌罐的網格劃分圖如圖1 所示。
圖1 攪拌罐的網格劃分圖Fig.1 Geometric diagram of stirred tank
工藝參數為含固10%進料,油水固三相進料,物料停留時間3 小時,含油量較少可忽略。 各物料的質量流量分別為:水19662kg/h,固體(泥沙)2280kg/h。 固體的相體積分數為90%。取泥沙顆粒粒徑約為111μm,密度2500kg/m3,粘度0.001003Pa·s。
圖2 所示為三層槳葉式攪拌器垂直截面的速度云圖和速度矢量圖。由速度云圖可知,攪拌器葉片周圍的流體速度最大,槳葉端部的速度比槳葉中心靠近攪拌軸的地方大。兩個槳葉間的區(qū)域速度較小,最上層的槳葉上部有集中的高亮區(qū)域,此處的吸入速度較大,葉片噴射的液流進入低速的流體中,卷吸周圍的流體,隨后沿著徑向擴散。由速度矢量圖可知,在槳葉的上方和下方均形成了一個渦旋流動,三層槳葉附近均出現雙渦旋環(huán)流場結構,槳葉與槳葉間有相互作用, 流體在葉輪端部的出口處有很強烈的徑向運動,徑向速度較大。
圖2 垂直截面速度云圖和速度矢量圖Fig.2 Velocity contours and velocity vectors of vertical section
在葉輪區(qū)域,葉輪旋轉直接推動流體流動,形成主流,流動特征具有射流特征,射流出去的流體撞得攪拌槽壁,分成兩個分支,分別向上、下流動,在遠離葉輪的區(qū)域,射流流體卷帶周圍的流體形成次流。 在葉輪區(qū)域的三個速度分量中,主要是徑向速度和軸向速度為主。槳葉下方靠近攪拌軸中心的區(qū)域,流體出現反向的流動,這個區(qū)域叫誘導錐形區(qū),該區(qū)域附近的流體速度很小,容易出現攪拌混合不均勻現象。
圖3 所示為軸向速度云圖和底層槳葉的徑向速度云圖。由軸向速度云圖可知,槳葉端部上下兩側的軸向速度較大,上下兩側的軸向速度方向相反。由于頂層槳葉上方無槳葉區(qū)域的環(huán)流渦旋現象較明顯,最頂層槳葉上端區(qū)域的軸向速度最大,液固兩相混合較充分。由底層槳葉的徑向速度云圖可知,沿著攪拌器的旋轉方向,葉輪的端部的徑向速度最大,槳葉兩側的流體徑向速度分布較為均勻,整體形成一個大環(huán)流, 攪拌器的周圍比攪拌槽邊壁處的徑向速度大,有利于液固兩相流混合。
圖3 垂直截面的軸向速度云圖和底層槳葉徑向速度云圖Fig.3 Axial velocity contours of vertical section and radial velocity of bottom blade
油泥清洗器攪拌漿葉周圍的流體速度最大, 葉片附近的流動具有射流特征,槳葉上下方出現雙渦旋環(huán)流場結構,有利于兩相流混合。 在槳葉下方靠近攪拌軸中心的誘導錐形區(qū),流體速度很小,容易出現攪拌混合不均勻現象。
受環(huán)流渦旋的影響, 槳葉端部上下兩側的軸向速度較大,葉輪的端部的徑向速度最大,槳葉兩側的流體徑向速度分布較為均勻,有利于液固兩相流混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