翁世洲 朱俊
摘 要:為響應國家關于振興本科教育的號召,文中以“金課”建設為契機,以智慧物流的人才培養(yǎng)和教學改革為研究對象,根據“金課”高階性、創(chuàng)新性和挑戰(zhàn)度的特征,確定了“智慧物流”的“金課”建設目標及范圍。通過分析智慧物流“金課”建設中在師生心理認同、教師業(yè)務水平、配套軟硬件資源等方面存在的障礙,提出了智慧物流課程群“金課”改革的五點建議,包括加強政策宣傳、提高師生思想認識,堅持問題導向、推動師生全員參與,加強課堂管理、提升學生主體地位,強化過程管理、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推動專業(yè)建設、增加各項經費投入。將教學熱點“金課”建設與行業(yè)發(fā)展熱點“智慧物流”相結合,探索教學改革的新途徑,對提升智慧物流課程群的教學質量,促進物流專業(yè)發(fā)展及金課建設具有一定的參考和借鑒意義。
關鍵詞:物流管理;智慧物流;物聯網技術;金課建設;人才培養(yǎng);教學改革
中圖分類號:TP39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95-1302(2020)04-0-03
0 引 言
物流行業(yè)隨著對外貿易、跨境電商等發(fā)展愈發(fā)迅速,物流從業(yè)人員和物流業(yè)務量均呈快速增長趨勢,給中高等院校物流管理人才的培養(yǎng)帶來較大挑戰(zhàn),人才規(guī)模和質量都難以與行業(yè)需求相匹配,短期內仍是一個無法緩解的供需矛盾。在物流崗位上,基礎性崗位專業(yè)技術門檻低,對學歷、技能沒有太高要求,可通過社會招聘充實隊伍。但涉及到物流規(guī)劃、物流大數據處理、物流仿真、物聯網技術應用等崗位則需要經過系統(tǒng)學習才能勝任相應工作,人才培養(yǎng)周期相對較長。智慧物流正是在這樣一種時代背景下應運而生的物流管理人才培養(yǎng)新方向,以滿足行業(yè)對現代化、智能化物流人才的需求。在社會經濟發(fā)展中,智慧物流[1]、大數據[2]正面臨著全新的發(fā)展機遇,需要高端物流人才繼續(xù)引領其發(fā)展
前進。
在智慧物流的人才培養(yǎng)與課程改革上,蔡紅玲基于校企合作視角討論了智慧物流人才培養(yǎng)問題[3],認為在課程改革上應增設跟智慧物流信息技術和智能設備應用相關的課程,如信息技術相關的“編譯原理”“計算機網絡”“通信原理”“C語言”“數據結構”“數據庫”等課程,以及智能機器設備相關“機械制圖與CAD”“工程力學”“機械設計基礎”等課程,并借助企業(yè)完成部分課程教學工作,同時在企業(yè)開展長期系統(tǒng)性深度實習,設立教師輪流脫產半年參與企業(yè)實踐等系列舉措。王利芳則從加強打造“雙師型”師資隊伍、加快專業(yè)教學體系建設改革、加快改善校企合作環(huán)境等角度提出了智慧物流人才培養(yǎng)中深度開展產教融合的對策建議[4]。此外還有朱耀勤討論了基于基于智慧物流的物流管理本科專業(yè)課程體系重構問題[5],提出從培養(yǎng)目標、教學體系、實踐實訓課程、校企合作等角度出發(fā)以適應智慧物流的發(fā)展需求。
在關于“金課”的建設問題上,陳翔等人對“金課”建設提出建議,認為應重構課程教學質量評價體系,從評價指標、評價實施過程、評價計算方法、評價結果等多方面予以改進[6]。崔佳等人也對“金課”的教學設計原則進行了探討,從學習者有效參與、聚焦學習內容、主張多通道教學設計、順應大腦規(guī)律等方面展開論述[7]。在課程層面,有關“金課”的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思政課”“英語課”“體育課”等通識公共課程上,與物流管理相關的,僅有周飛等人對管理類“金課”提出了一些思考,認為應針對管理類專業(yè)特色,優(yōu)化課堂教學內容,同時增強教學過程的科技含量[8],合理搭配教學的輔助手段。吳玉萍則對物流管理專業(yè)的核心課程“ERP供應鏈管理”進行了課程教學改革研究,采用任務驅動教學法與課證一體化考核方式,實踐表明改革效果良好[9]。
1 “智慧物流”課程群打造“金課”目標
1.1 “金課”概念的由來及特征
2018年8月,教育部印發(fā)了《關于狠抓新時代全國高等學校本科教育工作會議精神落實的通知》(教高函[2018]
8號),提出“各高校要全面梳理各門課程的教學內容,淘汰‘水課、打造‘金課,合理提升學業(yè)挑戰(zhàn)度、增加課程難度、拓展課程深度,切實提高課程教學質量”。這是教育部文件中第一次正式使用“金課”這個概念[10]。
關于“金課”的特征,教育部將其歸納為“兩性一度”,即高階性、創(chuàng)新性和挑戰(zhàn)度,“金課”的類型則主要有五類,包括線下“金課”、線上“金課”、線上線下混合式“金課”、虛擬仿真“金課”和社會實踐“金課”[11]。
1.2 “智慧物流”課程群的“金課”目標
智慧物流作為物流管理的新型培養(yǎng)方向,在打造“智慧物流”金課時首先需對課程進行一定的甄別篩選,結合作者所任教的廣西民族師范學院物流管理專業(yè)發(fā)展實際情況,根據金課“兩性一度”的基本要求,可將“智慧物流”課程群的金課打造范圍初步確定為10門課程,分兩期逐步推進:一期課程主要包括“物流運籌學”“物流系統(tǒng)規(guī)劃與設計”“大數據與智慧物流”“物流管理信息系統(tǒng)”“物流仿真”;二期課程主要包括“程序設計基礎”“數據挖掘”“網絡爬蟲”“物流運作優(yōu)化”“物聯網技術”。在對以上課程完成知識重構和教學改革的基礎上,相信智慧物流的人才培養(yǎng)必將邁上一個新臺階。
2 “智慧物流”課程群“金課”建設中的障礙
2.1 教師與學生在任務執(zhí)行中的抗拒心態(tài)
目前,智慧物流還不是一個新專業(yè),相關高校在涉及到智慧物流的培養(yǎng)時也僅能開設3~5門相關課程。在金課政策導向下,伴隨著給大學生“增負”,取消清考制度等系列要求的出現,教師和學生都將面臨前所未有的壓力。因此,政策落實過程中的第一障礙便是師生的思想觀,對一部分學生而言,“上了大學便輕松了”“60分萬歲”等觀念已經深入人心,難以突然適應高負荷、高難度的學習壓力。諸如“高等數學”“概率論與數理統(tǒng)計”等基礎類數學課程在地方普通本科院校皆是公認的補考熱門。對教師而言,打造“金課”需要在原有的教學設計、教學方法基礎上做出重大調整,這對于已經習慣了傳統(tǒng)教學的教師而言,亦是重大挑戰(zhàn)。
2.2 教師團隊業(yè)務水平的提升與轉換較為困難
教學改革的主體始終是一線教師,作為自上而下推動改革的關鍵環(huán)節(jié)。教師業(yè)務水平的高低直接關系到教學改革成效,但面臨著業(yè)務能力提升與轉換的選擇問題,以筆者所在學校為例,“物流管理”的9名專任教師隊伍中,大部分教師并非物流相關專業(yè)出身,專業(yè)知識體系不夠完備,能承擔“智慧物流”課程群的教師更是少數。目前開設的相關課程僅有“管理運籌學”“物流管理信息系統(tǒng)”“物流仿真”“物流系統(tǒng)規(guī)劃與設計”等幾門課,因此,推行“智慧物流”課程群的
“金課”改革壓力較大。其次,授課教師從自身熟悉的領域向其他方向轉換,存在較高的轉換成本,人力、物力、財力上都需要更多投入。
2.3 教學資源的匹配需要大量經費投入
根據國家金課建設要求,需要在現有基礎上對教學資源進行更新、補充與完善(如教學大綱、教案、試題庫等),需要采購新的教學軟件(如仿真軟件、大數據分析軟件、大數據數據庫等),在硬件設施上也需要新建部分實訓室,采購計算機設備、VR設備等。這些配套教學資源所需的經費投入較多,需要學校層面撥付專門的教學改革經費或者能申請到更高層面的專業(yè)建設經費。
3 “智慧物流”課程群“金課”改革對策
3.1 加強政策宣傳,提高師生思想認識
要打造“智慧物流”課程群“金課”,首先需要通過政策宣傳提高師生的思想認識。讓本專業(yè)師生積極響應國家關于振興本科教育的政策號召,愿意為了提高人才培養(yǎng)質量而做出努力。對教師而言,要愿意為了提升課堂教學效果而不斷增強業(yè)務水平,為了增加課程難度和挑戰(zhàn)度,在課前課后投入更多精力用于課程設計。對學生而言,要深刻反思當下大學生荒廢學業(yè)、得過且過的錯誤觀念和行為,進一步認清物流行業(yè)緊迫而嚴峻的就業(yè)形勢,從而端正思想態(tài)度,主動接受自上而下的變革。只有提高思想認識,師生化被動為主動,智慧物流課程群的金課改革才能取得好的效果。
3.2 堅持問題導向,推動師生全員參與
實施“金課”改革,必須堅持問題導向原則,推動該專業(yè)相關師生全員參與,而非教師或學生單方面的事情。所謂問題導向,有兩個層面的意思。一是在相關課程的傳統(tǒng)教學過程中,要遵循“發(fā)現問題-解決問題”的原則,努力改善教學活動中存在的問題,提升教學效果。比如學生反饋“管理運籌學”難度較大,計算較為復雜,晦澀難懂,授課教師則應反思這一問題,并采取相應方法妥善解決。當然方法不一定能一步到位,而是一個不斷反饋問題并解決問題的過程。二是在具體課程的教學過程中,要善于針對每個知識點設置啟發(fā)式問題和反思式問題,啟發(fā)式問題用于導入課程,引起學生的求知和探索興趣,跟隨教師的思路暢游課堂;反思式問題則用于總結和延伸知識點,激發(fā)學生對相關知識點的研究熱情,鍛煉學生的發(fā)散式思維,達到以點帶面的效果。而全員參與則要求師生在學習過程中有更多互動,既可以是教師提問,學生解答,也可以是學生提問,教師解惑,又或是師生共同就一些開放性、前沿性問題展開討論。
3.3 加強課堂管理,提升學生主體地位
課堂是教學的主戰(zhàn)場,始終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但以往的傳統(tǒng)課堂,主要是教師“教”與學生“學”的關系,學生在很大程度上處于被動地位,教師不講的內容、考試不考的內容,學生從不關注,沒有養(yǎng)成主動學的習慣。在“金課”建設過程中:一是要以任務的形式將知識點分解,便于學生各個擊破;二是要培養(yǎng)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課前預習、課后復習,并主動發(fā)現問題,鼓勵學生提出可以難倒老師的高質量問題。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更多地扮演引導、啟發(fā)的角色,學生可以討論、辯論、演示等方式推進學習過程,化被動為主動,增強學生獲得感與成就感。
3.4 強化過程管理,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
過程管理最終體現在成績的評定上,改變以往“唯考試論英雄”的評價機制,將學生參與的每個過程均納入到成績評定中,降低期末考試“一錘定音”的重要性。比如,可構建如圖1所示的成績評價機制,以提高學生的參與性。
在學生評價上,不唯考試論,通過將學生努力的過程和成果納入綜合評價體系,有助于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甲C、競賽等與專業(yè)相關的均應予以鼓勵,為學生免除后顧之憂,以免顧此失彼。
3.5 推動專業(yè)建設,增加各項經費投入
推動專業(yè)建設發(fā)展需要源源不斷的經費投入,為此需要學院、學校層面統(tǒng)籌解決,如以課程改革立項、在線課程、精品課程、特色專業(yè)建設等各種形式為參與教學改革的主體解決經費困擾,讓一線改革教師“改有所獲、改有所成”,以免出現改革后勁不足,虎頭蛇尾的局面。
4 結 語
“金課”改革任重道遠,需要政策、制度、教師、學生各層面有破舊立新的勇氣與決心,并共同為之努力,方能早日實現振興本科教育的遠大目標?!爸腔畚锪鳌闭n程群的教學改革與“金課”建設也同樣需要在正確的思想引領下,在教師的精心設計下,在學生的積極參與配合下,方能取得預期成效。
參考文獻
[1]費娟,石艷,閔笛,等.基于物聯網的農產品智慧物流系統(tǒng)設計
[J].物聯網技術,2018,8(6):78-81.
[2]鮑克,沈笑慧,方源.物流大數據發(fā)展對策研究[J].物聯網技術,2018,8(6):34-35.
[3]蔡紅玲.基于校企合作模式的高校智慧物流人才培養(yǎng)分析[J].商場現代化,2019(9):29-30.
[4]王利芳.產教融合背景下智慧物流人才培養(yǎng)模式研究[J].物流技術,2019,38(6):150-154.
[5]朱耀勤.基于智慧物流的物流管理本科專業(yè)課程體系重構[J].教育信息化論壇,2019,3(7):74-75.
[6]陳翔,韓響玲,王洋,等.課程教學質量評價體系重構與“金課”建設[J].中國大學教學,2019(5):43-48.
[7]崔佳,宋耀武.“金課”的教學設計原則探究[J].中國高等教育,2019(5):46-48.
[8]周飛,楊洪濤.“雙一流”建設背景下打造高校管理類“金課”的教學思考[J].中小企業(yè)管理與科技,2019(4):79-80.
[9]吳玉萍.基于打造“金課”的“ERP供應鏈管理”課程教學改革探索[J].產業(yè)與科技論壇,2019,18(10):150-151.
[10]教育部.教育部關于狠抓新時代全國高等學校本科教育工作會議精神落實的通知[EB/OL].[2018-08-27].http://www.moe.gov.cn/srcsite/A08/s7056/201809/t20180903_347079.html.
[11]吳巖.建設中國“金課”[EB/OL]. [2018-12-06].http://www.sohu.com/a/280049005_273375.
作者簡介:翁世洲(1988—),碩士,講師,研究方向為物流管理。
朱 ?。?987—),碩士,講師,研究方向為行政管理、思政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