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思揚
于時間而言,這是一段平凡的日子,不過是日歷又往后翻了翻,但于我們而言,這是一段不平凡的日子。在這時光里,我們每時每刻都能感受到生命的力量。在病毒面前,我們的確是脆弱的,但“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葦草”,我們不會就這樣屈服于命運。給時光以生命,我們才能領悟到生命的真諦。
在疾病面前,大家都想活下去,這份對生命的渴望充斥著力量。被困在武漢城外的甘如意之所以會選擇騎自行車回武漢,這其中固然有她對于職業(yè)的操守,但更多的應該是她聽到了病人們對生命的呼喊,也正是這份力量使她回到了抗疫前線,回到最危險的地方和病魔進行著生死搏斗?!安挥媹蟪辏瑹o論生死”,正是這些“逆行者”對生命的呼喊,給以最有力的回應。
生命的力量還可以喚醒人性中悲憫的一面,從而激發(fā)人們強大的責任感。江蘇蘇州的袁傳偉以16天連軸轉的工作強度完成了消毒零件的清單,這背后則是責任的力量在支撐著他。一個人無論之前有多么強大,但在病毒的感染之下,他便成了“弱者”,一個需要被保護的人。當他躺在病床上,生命岌岌可危時,一句“我不想死”讓人淚流滿面,這聲呼喊更是直擊我們的心靈。
回歸后方,一個個青年學子也在用力守護著民族的希望。中國有句古話叫:“置之死地而后生”。雖然這屆高三學生還沒有到絕境的程度,但“生于非典,考于肺炎”的他們也確實是處在一種異常困難的境地。但在眾多的新聞報道中,有許多高三應屆生正在緊張復習而不是在無謂焦慮、埋怨意外。就像樹木生于石縫卻渴望陽光一樣,比如在方艙醫(yī)院里治療的學生在這段特殊的時光里爆發(fā)著無言的力量。這份力量何嘗不會引起我們的敬畏和贊嘆!
生命有獨屬于它的力量,在人一生短暫的時光中,總有它爆發(fā)力量的那一天,屆時,我們都將會是平凡的英雄。
努力活出我們自己的樣子吧,給時光以生命,而不是給生命以時光。
指導老師點評:給時光以生命,即把生的希望、熱愛全部賦予到匆匆而過的歲月里,我們無法掌控生命的長度,可是我們可以彼此握緊雙手,守護生命。作者關注小人物背后的大能量,文章始終在圍繞“力量”展開,這力量是職責,是道義,是對生的珍視,是對死的無畏。值得點贊!
(責任編輯 / 賀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