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石油領域術語體系與石油領域知識框架體系間存在著密切的聯(lián)系,石油領域術語翻譯不僅需要以語言知識為基礎,同時還需要以石油領域?qū)I(yè)知識為背景。在翻譯前的準備中,需要鎖定術語所對應的具體專業(yè)分支領域,準確確定術語義項。在翻譯過程中,首先需要熟練掌握術語識別技巧;其次需要遵循術語翻譯的原則:術語概念重合原則,術語同一性原則,口譯產(chǎn)出高效原則,術語達意原則。在完成翻譯工作后,譯者應完善石油領域知識框架背后的術語體系,即按一定的邏輯關系對術語群進行必要的擴展延伸,對術語進行儲備。
關鍵詞:俄語;術語翻譯;石油領域
中圖分類號:H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5595(2020)05-0034-06
一、引言
中國“作為一個經(jīng)濟快速崛起的能耗大國,已經(jīng)日益清醒地認識到只有依托國際能源合作、制定長期的能源戰(zhàn)略,才能真正保證我們的能源安全”[1]?!敖畮啄陙恚袊M口油氣總量不斷攀升,其中從俄羅斯進口的油氣總量也在逐年上漲。”[2]與此同時,中俄在石油領域的科技合作也在不斷加深。例如,2005年中俄兩國簽署了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和俄羅斯石油公司開展合作的框架性協(xié)議,促進中俄兩國油氣項目的實施,其中包括建設從俄羅斯到中國的石油管道和在兩國領土上共同開發(fā)油氣田;2017年12月投產(chǎn)的中俄能源合作重大項目——北極亞馬爾液化氣項目,中俄在北極合作開發(fā)油氣資源。此外,中俄兩國還將在煉化廠建設、地下儲氣庫、汽車燃料、天然氣發(fā)電、人員培訓等方面進行合作。在所有相關項目的談判及具體實施過程中都會涉及技術交流,而在技術交流過程中又必定涉及俄漢石油科技術語翻譯。
“現(xiàn)代語言中90%以上的新詞都是專業(yè)詞匯。各門科學術語數(shù)量的增長超過了語言的通用詞數(shù)量。”[3]在專業(yè)翻譯中最耗費譯員精力的莫過于術語翻譯,“全部翻譯時間的75%是花在術語翻譯上”[4]。
術語“是反映特定領域科技概念的特殊詞。石油專業(yè)術語可以準確表達該領域的科學技術、現(xiàn)象過程、特性關系等”[5]。術語的翻譯不僅需要以語言知識為基礎,同時還需要以專業(yè)知識為背景。石油領域術語的翻譯需要以至少10個專業(yè)領域知識為基礎,如:油氣地質(zhì)勘探、鉆井工程、油氣開發(fā)與開采、石油加工,等等。石油領域翻譯專業(yè)性如此之強,對于任何一個譯員來說都是一個嚴峻的挑戰(zhàn)。本文嘗試總結(jié)石油領域俄漢術語譯前的鎖定方法、翻譯過程中術語的識別技巧和術語的翻譯原則以及譯后術語的總結(jié)方法。
二、翻譯前術語的鎖定與積累
(一)術語范圍的鎖定
塞萊絲科維奇和勒代雷曾明確提出,口譯的基本“支柱”模塊需要包括專業(yè)知識準備和術語記憶。[6]鮑剛也曾指出:“專業(yè)技術口譯的譯前準備是必須從專業(yè)知識入手的,因為沒有專業(yè)知識的術語強記不堪使用?!盵7]事實上,無論是口譯還是筆譯,在翻譯過程中都只有將言語與非言語知識聯(lián)系在一起才能正確理解言語的所指。翻譯石油領域相關的術語就必須掌握一定量的與石油產(chǎn)業(yè)相關的知識。
石油領域具有若干個分支領域。在做石油科技翻譯前,首先,譯員需要判斷翻譯所涉及的內(nèi)容屬于哪個分支領域,以便鎖定可能會使用到的術語;其次,譯員在譯前準備過程中需要先按一定的邏輯給自己提出一系列問題,“人們在學習知識的過程中必然要進行推理”[8]71;最后,按照問題邏輯,再去有針對性地查閱資料,在閱讀相關的漢語資料后,很可能會找到問題的答案,還會獲得其他一些相關信息。下面以“石油勘探”領域的翻譯為例,詳細論述。
(1)第一步先要明確“石油勘探”的定義和內(nèi)涵,通常定義本身就包含術語,在“石油勘探”的定義中就包含生油(образование)、儲油(хранение)、運移(миграция)、聚集(скопление)和圈閉(ловушка)等術語。
(2)在翻譯之前要先列出與“石油勘探”相關的問題,如:怎么勘探,用什么儀器勘探,在什么地方勘探,等等。
(3)以解決問題為導向,進行資料的查閱,熟知相關的專業(yè)術語。首先,解決怎么勘探的問題,通過查閱相關資料,了解目前主要勘探方法有四類:地質(zhì)法(геологические методы)、地球物理法(геофизические методы)、地球化學法(геохимический метод)和鉆探法(структурное бурение)。地球物理法又可分為地震勘探(сейсморазведка)、電法勘探(электроразведка)和磁力勘探(магниторазведка)。在查閱俄文資料時,還獲取到與勘探方法有關的其他術語: гидрогеохимические методы(水文地球化學法)、гидрохимический метод(水質(zhì)化學法)、геоморфологический метод(地貌勘探法),等等。其次,解決用什么儀器勘探的問題,通過相關資料了解到,不同的勘探方法采用不同勘探儀器,如果是地震勘探,會用到地震儀(сейсмограф);如果是非地震勘探,則可能會用到重力勘探儀器(гравиметр),也可能會用到磁力勘探儀器(магнитометр),還可能用到其他勘探儀器。最后,通過閱讀中俄文資料,在了解了“怎么勘探”“用什么儀器勘探”的基礎上,繼續(xù)研究“在什么地方勘探”的問題,在查找中俄文相關資料時,會遇見像巖石(порода)、巖性(литологическое свойство)、巖相(литофация)、油氣藏 (залежь нефти и газа)、圈閉(ловушка)、相(фаза)、氣頂(газовая шапка)、飽和度(насыщаемость)等大量相關術語。以上這些術語基本都屬于與“石油勘探”相關的核心術語,需要熟記,至少要做譯前筆記,以備翻譯時所用。
(二)術語義項的鎖定
雖然術語本身具有單義性,即一個科學術語在一個學科領域通常只表示一個概念,一個概念通常對應一個科技術語。但是,“石油科技詞匯中的相當一部分源自通用詞匯,但被賦予了新的專業(yè)詞義,具有很強的專業(yè)性”[9]。因此,翻譯時需要識別詞的普通含義和專業(yè)技術含義。例如,свеча在日常用語中的意思是“蠟燭”,而在石油領域是“立根”;бассейн在日常用語中的意思是“游泳池”,在石油領域指“盆地”;вышка普通含義是“塔、塔樓、高臺、望臺”,而буровая вышка卻應該譯成“井架”;井架輔助裝置лебёдка,不應譯成“雌天鵝”,而是“絞車”;ёлка在石油領域不是指“新年樅樹”,而是指“采油樹”;роторный стол (буровой стол)不是指某種“桌子”,而是指“轉(zhuǎn)盤”;лифт在日常生活中指“直升式電梯”,而石油催化裂化裝置лифт-реактор卻譯成“提升管反應器”;холодильник在石油領域不是指“冰箱”,而是“冷卻器”;фракция作為石油煉油相關術語時指“餾分”,而不是指“黨團”或“派別”;связь的常用意思是“關系、聯(lián)系”,作為術語時應譯成“鍵”,водородная связь指“氫鍵”。
同一個俄語術語詞在不同的學科領域可能對應不同的漢語術語。例如,орошение在農(nóng)業(yè)領域譯成“灌溉”,在石油領域譯為“回流”;мощность在工業(yè)中通常指“功率”,而在石油勘探、開采過程中則指“巖層厚度”;фракция作為一個政治術語是指“黨團、黨派”,但在石油煉油過程中卻譯為“餾分”;ловушка作為獵人專業(yè)詞匯可以譯為“陷阱”,作為石油地質(zhì)勘探術語可譯為“圈閉”,在核電領域指“堆芯熔融物收集器”。
在翻譯前做術語準備工作時,譯員需要通過閱讀中、外文資料,構(gòu)建所涉及專業(yè)的知識框架。因為“只有通過從整體上認知事物——這里指即科技術語所表達的系統(tǒng)知識,對術語的掌握和記憶才能牢固、更快”[8]71。與此同時,依據(jù)所掌握的專業(yè)知識,按照邏輯規(guī)律,盡可能地推理判斷出翻譯所涉及的專業(yè)分支領域,越具體細化越好,這樣能更加明確掌握所需要的核心術語范圍。在術語的識記過程中,首先需要識記上位術語,然后識記術語。
三、翻譯過程中術語的識別與術語翻譯原則
(一)術語的識別
“科技翻譯的大部分時間正是用在術語的識別與翻譯之中?!盵10]26在翻譯過程中只有先準確識別出術語才有可能正確翻譯出術語。術語的識別可以從不同角度進行,可以根據(jù)術語的構(gòu)詞、術語在句中的搭配關系以及術語的來源等方法進行識別。需要指出的是,通過上述任何一種方法都只能大致判斷某一詞或詞組是否屬于術語。下面根據(jù)翻譯實踐經(jīng)驗,分享一些常用的術語識別技巧。
1.關聯(lián)詞或關聯(lián)符號
在含有есть、является、представляет собой、относится等詞匯的語句中通常會出現(xiàn)術語。
例1:Прибор для определения глубины воды называется лотом(術語).
測量水深的儀器叫做液面深度測量儀。
例2:К нефтепродуктам(術語) относятся различные виды топлива (бензин, дизельное топливо, керосин и др), смазочные материалы, электроизоляционные среды, растворители, нефтехимическое сырьё.
石油產(chǎn)品包括各種燃料(汽油、柴油、煤油等)、潤滑劑、絕緣介質(zhì)、溶劑和石化原料。
例3:Ловушка(術語)представляет собой некоторый замкнутый или полузамкнутый объём.
圈閉是一種封閉或半封閉的空間。
例4 :Каталитический крекинг(術語) является одним из распространенных процессов углубленной переработки нефти и определяет технико-экономические показатели НПЗ.
催化裂化是一種廣泛使用的石油深加工方法,它直接影響煉油廠的經(jīng)濟技術指標。
位于破折號或言語中能轉(zhuǎn)換為破折號的停頓處前面的詞或詞組也很可能是術語。
例5:Нафта(術語)——одна из нескольких летучих жидких углеводородных смесей.
石腦油是幾種揮發(fā)性液態(tài)烴混合物之中的一種。
例6:Углеводороды(術語)——органические соединения, состоящие из атомов углерода и водорода.
烴是由碳和氫原子組成的有機化合物。
2.縮略語
在經(jīng)濟原則的驅(qū)使下,語言中出現(xiàn)了一定量的縮略語,其中包括科技術語縮略語。石油領域術語在原文或原語中也經(jīng)常以縮略語形式出現(xiàn)。翻譯縮略語時可以嘗試將其展開,然后再進行翻譯。這個過程需要有足夠量的專業(yè)知識,并根據(jù)語境進行分析、推理。如:“АВО”是аппарат воздушного охлаждения(空氣冷卻裝置、空冷器)的縮略語,“ЯМК”是ядерно-магнитный каротаж(核磁測井)的縮略語,“КИН”是коэффициент извлечения нефти(采油率)的縮略語,“НПЗ”是нефтеперерабатывающий завод(煉油廠)的縮略語,“НПС”是нефтеперекачивающая станция(石油輸送站)的縮略語,“ЛПДС”是линейно-производственная диспетчерская станция(生產(chǎn)線調(diào)度站)的縮略語,“ТО”是техническое обслуживание(技術維護)的縮略語。
3.構(gòu)詞
“拉丁-希臘語詞綴、詞根是科技術語重要的構(gòu)詞材料?!盵10]29例如,моно表示“單一”之意,мономер(單體)、монослой(單層);анти表示“反、抗、防止”之意,антикоррозионный(防腐的);обез / обес表示“脫、除、消、去” 之意,обезвоживание (脫水),обессоливание(脫鹽),установка обессеривания и обезуглероживания газа(氣體脫硫脫碳裝置);де表示“去、除、脫” 之意,деэмульгатор(脫乳劑)、деэтанизатор(脫乙烷塔);ре表示“再次、重新”之意,регенератор(再生器);гидро表示“水、水力、水利”之意,гидроразрыв(水力壓裂)。
此外,以“-зация”結(jié)尾的詞多為術語,如:ароматизация(芳構(gòu)化)、ароматизация нефти(石油芳構(gòu)化)、циклизация(環(huán)化作用)、утилизация(廢熱利用)、термическая диссоциация(熱力離解作用)。
以“-тор”結(jié)尾的詞很可能是指稱石油加工領域或其他工藝流程中所應用設備的術語,如:конденсатор (冷凝器)、радиатор(散熱器)、дистиллятор(蒸餾器)、сепаратор(分離器)、насос-трансформатор(輸油泵)、гидротрансформатор(液壓傳輸裝置)等。
石油領域俄語科技術語經(jīng)常使用的詞綴數(shù)量并不是很大,翻譯工作者平日需要盡可能多地積累,以備日后應用。
4.外來詞
俄語中存在大量外來術語,其中大部分源自英語。這類術語可能會有一些標記,如:以“-инг”結(jié)尾,對應英文“-ing”。這時可以嘗試以英語為中介進行翻譯。例如,крекинг源自英語cracking,指“石油的裂化”,在石油石化領域構(gòu)成了許多相關的術語詞組:термический крекинг(熱裂化)、каталитический крекинг(催化裂化)、крекинг-газ(裂化氣),риформинг源自英語reforming(重整),стриппинг-колонна源自英語stripping(汽提塔)。
5.搭配
不同于日常搭配習慣的詞組很可能是術語。例如,момент(時機、時刻)在日常用語中常和подходящий(合適的、適當?shù)模?、благоприятный(有利的、良好的)等搭配,譯為“適當時機”“良好時機”,而和крутящий(扭轉(zhuǎn)的、扭曲的)搭配時就成為了術語詞組крутящий момент(扭矩);остров(島、島嶼)在日常用語中和красивый(美麗的、漂亮的)、необитаемый(沒人住的、無人煙的)搭配,譯為“漂亮的島嶼”“無人居住的島,荒島”,而當остров和искусственный(人工的、人造的)連用時,就是術語詞組,譯為“人工島”,是一種海上石油開采平臺;условное топливо譯為“標準燃料”,нормальный гептан譯為“正庚烷”。
6. 形象性詞組
由于人類具有形象性思維能力,因此在命名事物的時候很可能會受其形象的影響。日常事物名稱中會含有形象,石油領域術語也可能具有形象性。如:漢語中的“猴臺”,指二層臺上井架工工作的凸臺;“鵝頸管”,指鉆井液的通道;“蛇形管”指能夠在一個平面內(nèi)多次迂回的管子;“大鼠洞”,是指在方井內(nèi)底部打出的洞,用于放置方鉆桿;“小鼠洞”,用來臨時存放鉆桿單根或接鉆具用;“狗腿度”,指從井眼內(nèi)的一點到另一個點、井眼前進方向變化的角度,又叫全角變化率或井眼曲率;“取心爪”,指取心工具。俄語中的“комариный нос”直譯是“蚊子的鼻子”,指“往泵里輸送液體的管子”;“ласточкин хвост”直譯是“燕子尾巴”,指“地層剖面”;“рыбий хвост”直譯是“魚尾巴”,指“切碎型磚頭”;“дикая кошка”直譯是“野貓”,指“勘探井”。
在石油領域翻譯過程中遇到具有形象性的單詞或詞組時要謹慎對待,不可匆忙直譯了事,直譯雖然可以傳達形象,但是,在譯語中這一術語很可能就不具有原語所具有的形象性。此外,一部分形象性術語具有口語性,在口譯過程中可以使用,但卻不適合筆譯。石油領域的單詞或詞組一旦具有形象性,就很可能不是一般的單詞或術語,很可能就是術語詞或術語詞組。這也是一種粗略人工識別術語的方法。
(二)術語翻譯原則
1.術語概念重合原則
“科技術語應當是正確表達所指事物的概念內(nèi)涵,反映某些學科領域特定事物的內(nèi)容?!盵11]在某一專業(yè)領域中,通常是一個術語對應一個概念。俄漢石油科技術語翻譯應從術語概念對等角度出發(fā)進行翻譯。鉆井時用的“泥漿泵”俄譯時應譯為буровой насос,而不是грязевой насос,雖然后者譯成漢語時也譯為“泥漿泵”,但是буровой насос和грязевой насос兩個概念之間存在區(qū)別,前者是指在鉆探過程中向鉆孔里輸送泥漿或水等沖洗液的機械,而后者是用來排淤泥、臟水的機械,顯然,буровой насос與鉆井時用的“泥漿泵”內(nèi)涵一致。譯語術語與原語術語概念內(nèi)涵的一致原則既是術語翻譯的出發(fā)點,也是落腳點。
2.術語同一原則
雖然通常一個術語在一個學科領域中只表示一個概念,一個概念通常也只對應一個術語,但也存在一個概念對應多個術語的情況,即術語的同義現(xiàn)象。
фонтанная арматура和ёлка都是指“采油樹”;
противовыбросовое устройство、противовыбросовое оборудование和превентор都是指“防噴裝置、防噴器”;стриппинг-колонна和отпарная колонна都是指“汽提塔”。翻譯時可以將術語譯為任何一個與其相匹配的術語,如“防噴裝置”可以譯為“противовыбросовое устройство”“противовыбросовое оборудование”“превентор”中的任意一個,但在同一個翻譯文本或同一場翻譯中,譯員如果選擇了“превентор”,就需要從始至終都用這一譯法,這樣可以避免讀者和譯者(特別是專業(yè)知識掌握不夠深的讀者和譯者)產(chǎn)生術語混亂現(xiàn)象。另外,譯員在翻譯過程中選擇目的語術語時,需要選擇方便自己記憶和發(fā)音的術語,這樣譯語的產(chǎn)出會更高效。
3.術語產(chǎn)出高效原則
在保證質(zhì)量的前提下還需要提高翻譯效率,特別是在科技口譯過程中,因為現(xiàn)場“技術人員更需要的是高效地把正確信息傳遞給對方”[12]。為提高翻譯產(chǎn)出效率,譯員可以對術語進行壓縮或使用縮略語。如:可將циклонный сепаратор轉(zhuǎn)變?yōu)楹铣稍~циклосепаратор,將электрический двигатель轉(zhuǎn)為электродвигатель。
4.術語達意原則
達意原則主要涉及的是口譯,科技術語口譯不同于筆譯,譯員沒有充足的時間在翻譯現(xiàn)場查閱資料,即便做了充分的譯前術語準備工作,在翻譯現(xiàn)場也常常會遇到未知術語,為了保證翻譯順利進行,可以酌情詢問發(fā)言人,請其解釋術語含義。如果解釋語有助于譯員搜索譯語,譯員就可以將原語術語譯為目標語術語;如果仍舊在腦海中搜索不到目標語術語,可以將發(fā)言人的解釋語譯為目標語。這樣能夠比較接近地傳達原語術語的內(nèi)涵。術語翻譯的方法不是唯一的,無論采用何種方法,在達不到譯語術語概念與原語術語概念完全重合的情況下,就要爭取最大限度地使譯語術語貼近原語術語的內(nèi)涵,這就是術語翻譯的達意原則。
四、翻譯后術語的總結(jié)
(一)譯后“術語群”的擴展
每次科技翻譯之后,譯員都很可能會獲得一些相關專業(yè)知識,這樣一來,譯員專業(yè)知識框架就變得更加牢固、完善。此時,譯員需要相應地擴大術語儲備量。每個科技領域的術語都是一個系統(tǒng),存在著一定的邏輯聯(lián)系,對術語群進行擴展時需要按照一定的邏輯關系。例如,對鉆井(скважина)的相關術語進行總結(jié),既可以根據(jù)井型類別對術語進行分類,并逐漸擴展術語量,有直井(вертикальная скважина)、水平井(горизонтальная скважина)、定向井(наклонно-направленная скважина)、叢式井(кустовая скважина)和多底井(многозабойная скважина);也可以根據(jù)鉆井過程中的主要階段對相關術語進行分類和擴展,有鉆井(бурение скважины)、固井(цементирование скважины)、錄井(геолого-технологическое исследование)、完井(заканчивание скважины);還可以根據(jù)油井的用途對其進行分類,有опорная скважина(基準井)、параметрическая скважина(參數(shù)井)、структурная скважина(構(gòu)造井)、разведочная скважина(勘探井)、эксплуатационная скважина(生產(chǎn)井)、оценочная скважина(評價井)、нагнетательная скважина(注水井)、наблюдательная скважина(觀察井)、картировочная скважина (制圖井)等。
(二)術語翻譯不足之處的回顧與更正
術語翻譯不當或發(fā)生錯誤是由多種原因造成的。(1)受術語形象性的干擾,如:采油設備“磕頭機”(станок качалка)的內(nèi)部形式具有很強的形象性,如果沒有專業(yè)知識很可能按其字面意思譯成“磕頭的機器”;磕頭機上部的部件“驢頭”(головка балансира),如果譯成“驢的頭”,就只是把一個漢語詞語形象性地傳遞給讀者,而不是翻譯了該術語,或者說是錯誤地翻譯了這個術語。(2)在術語口譯過程中,術語的“源頭”(原語)很可能就不夠標準,如:在石油煉油過程中添加“催化劑”(катализатор)時,很可能說成加“藥”,如果把“催化劑”翻譯成“лекарство”(藥)顯然是錯誤的。(3)石油領域術語翻譯不當,可能是由于術語本身的特殊性提高了術語翻譯的難度,進而造成了譯語不恰當、不標準,甚至錯譯;也可能是由于譯員本人專業(yè)知識或語言知識不足所造成。當然,即便是石油領域資深的譯員,也無法保證絕對無瑕地翻譯每個術語。因此,在石油領域術語翻譯過程中,特別是口譯中,譯員通常會使用一些“技巧”保證翻譯順利進行:擴大術語的概念范圍,用上位術語代替下位術語;采用解釋方法翻譯術語;略過不譯,等等。這些方法雖然在某種程度上保證了現(xiàn)場翻譯的順利進行,維護了譯員的“面子”,但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卻是違反了科技術語翻譯原則。因此,翻譯后需要把譯得不準確的和沒譯出來的術語翻譯出來,可以通過查閱資料、咨詢資深譯員、咨詢石油領域?qū)<?、采用其他技術手段等方式方法。譯語修正校對時應至少通過兩種以上渠道,以保證譯語的正確性。事實上,對術語翻譯不足之處的回顧與更正是完善譯者所掌握術語體系的一種有效途徑。
五、結(jié)語
石油領域術語翻譯具有特殊性。無論是在術語翻譯前的準備工作中、在術語翻譯過程中,還是在翻譯后的總結(jié)中,譯員都要在一定程度上涉及、掌握石油領域的專業(yè)知識,只有基于這些專業(yè)知識,才有可能把術語翻譯得準確得體,也只有在譯員將專業(yè)知識框架建構(gòu)得比較完善之時,譯員才能夠明白自己所言為何物,譯文(譯語)才能得以更加準確、高效地產(chǎn)出。
參考文獻:
[1]葛靜深.當代中國能源話語中的安全化邏輯與國家形象建設[J].中國石油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0,36(3):35-42.
[2]何一鳴,于婷.“一帶一路”背景下中俄合作開發(fā)北極油氣資源前景[J].中國石油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0,36(2):14-19.
[3]格里尼奧夫.術語學[M].鄭述譜,吳麗坤,孟令霞,譯.北京:商務印書館,2011:3.
[4]Гринёв С В. Терминоведение[M]. Москва: Издательский центр Академия, 2008:241.
[5]韓淑芹.石油英語的詞匯句法特征及其翻譯[J].中國石油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6,32(3):79-83.
[6]達尼卡·塞萊絲科維奇,瑪麗亞娜·勒代雷.翻譯理論實踐與教學[M].汪家榮,李胥森,史美珍,譯.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1990:58.
[7]鮑剛.譯前準備“術語強記”的方法論[J].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學報,1996(3):42-44.
[8]何克勇.論科技英語口譯中專業(yè)術語與專業(yè)知識的關系——專業(yè)術語譯前準備的個案研究[J].現(xiàn)代機械,2000(3).
[9]修文喬,徐方賦.石油科技英語的文體特征及翻譯策略[J].中國科技翻譯,2014(4):7-10.
[10]鄭安文.譯者的術語意識培養(yǎng)與科技術語的識別技巧[J].中國科技術語,2016(1).
[11]丁樹德.論科技術語的概念定位與翻譯原則[J].中國科技翻譯,2000(2):36-38.
[12]林柳.口譯:“遺憾”的藝術——機械設備俄漢翻譯問題及對策[J].中國科技翻譯,2019(2):20-23.
責任編輯:曹春華
Abstract: There is a clos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petroleum field terminology system and the petroleum field knowledge framework system. The translation of petroleum field terminology not only needs to be based on linguistic knowledge, but also on professional knowledge in the petroleum field. In the preparation before translation, it is necessary to lock the specific professional branch field corresponding to the term and accurately determine the term meaning. In the translation process, the translator needs to master terminology recognition skills first; secondly, the translator needs to follow the principles of term translation: the corresponding principle of term concept, the identity principle, the principle of efficient interpreting output, and the principle of conveying the meaning. After completing the translation work, the translator should perfect the terminology system behind the knowledge framework of the petroleum field, that is, expand the term group according to a certain logical relationship and reserve the terminology.
Key words:?? Russian; term translation; petroleum fiel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