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沂奎 呂國良
今年是脫貧攻堅收官之年,山東省臨清市先鋒路街道為了進一步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堅持推進項目扶貧、社會扶貧和政策兜底3項舉措,助力貧困戶脫貧增收。
臨清市先鋒路街道圍繞貧困群眾持續(xù)增收這條主線,依托資源優(yōu)勢和發(fā)展條件,大力發(fā)展特色產業(yè),做大做強高標準草莓大棚種植項目、生豬養(yǎng)殖項目、泰諾脫水蔬菜等產業(yè)扶貧項目,為貧困戶分紅和提供就業(yè)崗位,暢通增收渠道,充分發(fā)揮產業(yè)扶貧的造血功能和“管長遠”作用,讓產業(yè)特色成為扶貧亮色。
“我在我們村附近的合作社打工,不去外地了?!毕蠕h路街道東石居貧困戶劉大哥說。
“我們現(xiàn)在日子好過了,有合作社,有企業(yè),再也不是單打獨斗了?!毕蠕h路街道東石居支部書記曹義東說。
先鋒路街道利用上級扶貧產業(yè)項目資金430萬元建設高標準草莓大棚種植基地,并協(xié)調交通、水利、電力等部門做好種植基地配套設施。
該項目租賃給鮮農合作社,形成種植、銷售產業(yè)鏈條。實施以來,草莓大棚種植基地項目共產生收益100余萬元,帶動周圍剩余勞動力和貧困人口200人就業(yè)。
每年9月至第二年5月,除了每月2000元的基本工資外,項目還分發(fā)績效獎,解決了貧困戶就業(yè)問題。
范爾莊村的桃子汁多味甜,最受臨清市民的歡迎。但是,如何擴大桃子的銷售渠道,提高桃子的銷售價格,這個問題始終困擾著當?shù)卮迕瘛?/p>
為此,范爾莊村貧困戶幫包人宛天樂、相立剛等人紛紛在朋友圈、微信群里轉發(fā)信息,一天時間就幫忙賣出2000多斤桃子。
臨清市團委好青年付霄,利用大學里學習的網絡技術知識,通過運營淘寶店及微信公眾號,通過電商銷售水蜜桃。
經過不斷摸索,范爾莊村2019年形成了“電商+貧困戶”“電商+示范戶”的融合發(fā)展模式,整合了一支包含貧困戶、殘疾人在內的線下團隊。
桃子成熟后,網購的客戶越來越多,幾千箱一賣而光,3個月銷售額就突破了5萬元。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先鋒路街道扶貧基地桑黃產業(yè)園的桑黃產品銷售不景氣,臨清市委副書記、市長祁學蘭,副市長淳悅忠,利用抖音“大美臨清”“聊城助農小哥”和拼多多“開春復工、市長直播”網絡直播間,積極推銷臨清產品。
先鋒路街道利用扶貧資金建設高標準草莓大棚種植基地
僅僅一個小時時間,同時觀看人數(shù)最高時過萬人,解決了桑黃產業(yè)滯銷難題,產品銷售量倍增。
“兩個兒子都是殘疾人,孫女剛畢業(yè),工作不好找,孫子又得上學,日子真是過得苦。”先鋒路街道的黃秀芳老人說。
黃秀芳的兩個兒子分別是智力一級和肢體四級殘疾,全家依靠大兒子種地和兒媳做保潔補貼家用,但是孫女、孫子尚未自立,日子越發(fā)艱難。
先鋒路街道十分關心關愛黃秀芳一家,扶貧辦、民政所上門核實情況,幫助他們辦理低保、殘疾人補貼,加上村里的項目分紅,他們一家的日子總算有了改觀。
看病方面,黃秀芳腿部做過手術,由于街道為其購買了特惠保險,報銷比例更高了。教育方面,黃秀芳的孫子在職業(yè)學校念書,通過學校補貼、雨露計劃每年可獲得5000元補貼。
黃秀芳的孫女剛大學畢業(yè),學習護理專業(yè),街道為其聯(lián)系育嬰師培訓,提高了她的工作技能。
群眾身邊無小事。臨清市先鋒路街道努力克服疫情影響,始終堅持脫貧摘帽不摘責任、不摘政策、不摘幫扶、不摘監(jiān)管,真抓實干,確保完成決戰(zhàn)決勝脫貧攻堅目標任務,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貢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