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志
神來之筆
提起甘肅,沒去過的人,十有八九腦海中必然是一望無際的蒼涼畫面。難怪一位遠在廣東的朋友問我,甘肅除了聞名遐邇的敦煌莫高窟,還有哪些地方值得一游?我說,大西北甘肅不僅有飄逸的西域絲路風情,還有藏家山寨扎尕那美輪美奐的人間仙境。
扎尕那,甘肅省甘南藏族自治州迭部縣城西北30公里外益哇鄉(xiāng)一個不起眼的村名。從1986年至2000年,我曾在離扎尕那最近的縣城工作了15年,每年我都要邀好友去扎尕那這片神秘的世外桃源游玩。自從離開那里到外地工作后,我就再沒有去過扎尕那了,如今一晃,已經有20年了,但扎尕那的美景永駐我心。
前不久,曾經一起工作過,后來離開扎尕那多年的好友郭子邀我一起重返“故里”,我愉快地答應了。
扎尕那,藏語意為“石匣子”,俗稱“閻王殿”。這個藏族山寨是由達日、代巴、業(yè)日、東哇四個村子和拉桑寺院組成。扎尕那村依山而建,四周山峰環(huán)繞,宛如仙境。走進扎尕那的天然石門——納加石門,扎尕那的神秘面紗隨之被一層層地揭開,一座規(guī)模宏大的巨型宮殿,又似天然巖壁構筑的古城盡收眼底。城門外是一條南北走向的十里峽谷,恰似城外“長廊”。它的南端高豎著兩道百米高的對稱巖壁,猶如兩個巨型“門墩”,俗有“鬼門關”之稱,這讓我們不得不驚嘆于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每一個美麗的地方,都應該有一個美麗的傳說,扎尕那也不例外。傳說有一位名叫涅甘達娃的神仙路過此地,被眼前密密匝匝的山石擋住了去路,他便伸出大拇指輕輕一摁,頓時,山石開裂,驚天動地,顯露出一條長長的通道來。這雖是神話,在今天卻印證了扎尕那一帶天然的的地質、地貌和環(huán)境。
這個藏族神話語境顯然要比盤古開天地的神話更為浪漫,而夢幻縹緲的扎尕那,作為涅甘達娃的得意作品,也出落得浪漫不羈、驚世駭俗。
人間仙境
扎尕那居住的主要是藏族居民,東哇村和拉桑寺院正好坐落在石城中央。城內左上角還有一道出城進山的北門,是由石山斷裂形成的陡坡狀石質狹道,南北走向,長百余米,寬僅數(shù)米。聽這里的藏族老人講,“迭部”在藏語中指“神摁出來的地方”,扎尕那便是山神涅甘達娃的行宮,據(jù)說原來是神仙的居所,所以才仙氣十足。
到了扎尕那,你一定會被震撼。這里山勢險峻,云霧繚繞,在藏寨內你會發(fā)現(xiàn)游牧、農耕、狩獵和樵采等多種生產活動的搭配和互補融合。這里群山環(huán)繞,僅有一條道路與外界相連,東邊的峻峭巖壁,凌空入云;南邊兩座石峰拔地而起,相峙并立成石門;正北巍峨恢弘、璀璨生輝的光蓋山石峰(又稱石鏡山),因灰白色巖石易反光而有其名。在這塊山間盆地中,農田、河流、民居與周圍的山林、草地互相映襯,構成了一幅秀美的藏區(qū)畫卷。
站在扎尕那的高原草甸上,眺望半山坡,各類藏式榻板木屋依著山體層疊而上,彩色經幡迎風飄揚,在山間彌漫的霧氣之中若隱若現(xiàn),實在是太美了。
走進東哇村,躍入眼簾的是石門、石筍、石林,看似近在咫尺,又遠在天邊。在東哇村,最具代表性的也是這些石頭建筑,如果你走近觀察,會發(fā)現(xiàn)每個石雕上面人物圖案都不同,又栩栩如生。
拉桑寺院在東哇村的山頂,一直走上去,能夠俯瞰整個山谷,但是礙于地形原因,在村里是不容易看到這個寺廟的。這大概也是藏族佛寺的獨特魅力,如果你不夠虔誠尋求,不管走得多近,都會擦肩而過。
次日清晨,晨光點亮了山巒。山霧繚繞之間,拉桑寺的金頂熠熠生輝。圣潔的白塔、藏紅的木架、金色的寺頂,色彩斑斕,這是扎尕那最令人向往的美景。
物我兩忘
仙女湖是扎尕那的另一個景點,傳說是仙女沐浴的地方。它比較隱蔽,雖然面積不大,卻勝在景色絕美。據(jù)當?shù)厝苏f,初夏的仙女湖湖水碧綠,天然的石塊分布在湖邊,湖的四周松柏、灌木、草叢點綴,著實迷人。
扎尕那景區(qū)目前開發(fā)還不太成熟,公路沒有修好,景區(qū)管理相對較粗放,幾乎各項配套設施都跟不上游客數(shù)量增長的節(jié)奏。但在我和好友郭子眼里,這些都不是問題,反而覺得景區(qū)更加原生態(tài),更加粗獷,玩起來也更加“隨心所欲”。這不,我倆這次去仙女湖走的就是密林小路,也算是一次叢林探險了。
在密林小路上,阻礙其實并不多,路況也不復雜,完全不用擔心迷路,最大的阻礙可能就是沿途密布的植物——沙棘。它可在極端氣候條件下生長,是西北地區(qū)常見的用來綠化和保持水土的植物。沙棘的果實富含維生素C,有維C之王的美稱,入藥有止咳化痰、健胃消食、活血散瘀、降低膽固醇等功效,根、莖、葉也都有不同效用。不過,沙棘身上有很多刺,稍不注意就會被刺傷。另外要注意的是,山林中有不少小水潭,水雖然不深,但周圍的土壤非常軟,為避免陷入泥潭,一定要遠遠地繞開水潭走。
走了一個多小時,我們踏上了去仙女湖的木棧道,一直向上,氣喘吁吁來到了仙女湖邊?;@球場大小的湖泊,說實話,不免讓人有些失望。但是因為海拔優(yōu)勢,仙女湖上云霧繚繞,加上湖邊開滿了各色野花,非常漂亮。從仙女湖邊向東遙望,扎尕那村的全景盡收眼底。這個時候,對面山頂上的云慢慢散開,藍天緩緩地露出來,扎尕那的主峰也漸漸露出真面目,美不勝收。
扎尕那平均海撥在3000米以上,由于漫長的冰川運動,加上寒凍、雪蝕、風蝕、流水等外力作用,這里的生態(tài)環(huán)境也呈現(xiàn)出了立體布局,3000米以上是冰川地帶,3000米以下卻是耕地。雖地處高寒地帶,但高聳的山峰擋住了外來的冷空氣,使得底部形成了一個相對溫暖的小氣候,適宜農作物生長,自然環(huán)境優(yōu)美。2017年,扎尕那被聯(lián)合國糧農組織評為全世界唯一的一處擁有農、林、牧三種生態(tài)類型的農業(yè)文化遺產。
2009年《中國國家地理》雜志發(fā)布的尋找十大“非著名山峰”評選中,扎尕那位于榜單第四,刊物這樣評價:“扎尕那是隱藏在藏族山寨里的世外桃源,猶如人間仙境,被山間繚繞的云霧籠罩起來,美到讓人窒息。”2017年,綜藝節(jié)目《爸爸去哪兒》的拍攝地也選擇在了扎尕那。
寧靜、出塵、純潔……所有詞語,都是它本身的色彩。扎尕那,一個靠近天堂的人間仙境!
(編輯 邢多多 104857223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