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志明
在長篇科幻小說《地心游記》中,作者儒(rú)勒(lè)·凡爾納(ná)向我們講述了深入火山、直入地心的歷險故事。
但,在現(xiàn)實生活中,想與地心親密接觸,可不是件容易的事!那些看不到盡頭的隱秘角落至今讓人類無法觸及呢。
第一站 庫魯伯亞拉洞
位置鎖定 格魯吉亞
標簽 探不到底的地下世界
探險必備清單
頭盔
工作靴
潛水襪
探照燈
安全繩
……
在格魯吉亞的阿拉貝卡山中,有一個神秘又深邃(shēnsuì)的洞穴(xué)——庫魯伯亞拉洞,它是已知的唯一一個深度超過2000米的洞穴。自1960年被人類發(fā)現(xiàn)后,很多洞穴愛好者都曾前往此地,想要看看這個洞到底有多深。然而,人類只是不斷地刷新下潛(qián)深度,可就是摸不到洞底。
不信,就讓我們來看看吧!
當你從洞口進入庫魯伯亞拉洞洞穴內部,你就會驚嘆于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你首先會通過一個60多米長的垂直通道。這個通道不算很寬,截面類似于橢(tuǒ)圓形,最寬處直徑也不到20米??拷鼛r壁,你能看到一條條清晰(qīngxī)的橫紋,它們是不同巖層堆疊在一起的歷史痕跡,據說能追溯(zhuīsù)到侏羅紀時期。
緊接著是一段像滑梯般傾斜的通道。順著這條通道,你就可以來到地下2150米深處。而當你到達這個深度時,你會發(fā)現(xiàn),前方竟是一個大水坑。人們只能通過潛水的方式繼續(xù)向下探索,可即使是專業(yè)洞穴潛水員也只能下潛到水下47米,依然沒有到達洞底……
第二站 地中海“大胃王”
位置鎖定 希臘愛奧尼亞海域
標簽 吃不飽的海洋“黑洞”
在希臘的愛奧尼亞海域,有一個一直在吸取大量海水的“黑洞”。據統(tǒng)計,每天有3萬噸左右的海水從那里消失,不知去向。
這些海水流到哪里去了呢?為了解開這個謎,美國地理學會曾派出一支科考隊專門對地中海“黑洞”進行考察。
科考隊員首先采用的調查方法是,把一種不會變色的染料(rǎnliào)溶解在海水中,然后追蹤這種染料漂流的軌跡,然而毫無進展……第二次,考察隊員用玫瑰(méi·gui)色的塑料小顆粒做“記號”。因為塑料顆粒會漂浮在海面上,且不會稀釋(xīshì)、變色,更有利于觀察海水的流向。但當科考人員把總重量為130千克的塑料小顆粒投擲到地中海“黑洞”附近的海水中后,只片刻工夫,所有的小顆粒就被“吞沒”了。
計劃再次落空……
這個海洋“黑洞”的出口到底在哪里?也許,這里真的是通往地心的入口。
第三站 馬里亞納海溝
位置鎖定 西太平洋
標簽 地球上最深的地方
以“深”出名的馬里亞納海溝,吸引著世界各地的科學家前赴后繼,一探究竟。它位于西太平洋板塊邊緣,其南端更是地球表面最深點,深達10900多米,能把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瑪峰淹得一點兒不露。
馬里亞納海溝里充滿了黑暗、未知和恐懼(kǒngjù)。但令人驚奇的是,在這樣深的海底,科學家竟然發(fā)現(xiàn)了比目魚和小紅蝦之類的生物在游動。
原來,這里還擁有舉世無雙的海洋生態(tài)系統(tǒng)。難道,馬里亞納海溝就是通往地心的神秘角落?真相只能等待人們更進一步的探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