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夕是一年的尾聲,也意味著新的一年即將開始。在這一天里,人們貼春聯(lián),吃年夜飯,和一家人團聚在一起??墒蔷烤篂槭裁匆阅暌癸埬??
除夕晚上的家宴俗稱“年夜飯”,也叫“團圓飯”。關(guān)于年夜飯的來歷,有不少有趣的傳說。流傳得比較廣泛的,是一則關(guān)于人們齊心協(xié)力共同抵御“年”的故事。
太古時期,有一種兇猛的怪獸,散居在深山密林中,人們管它們叫“年”?!蹦辍暗男蚊勃b獰,生性兇殘,專食飛禽走獸、鱗介蟲豸(zhì),一天換一種口味,人們談“年”色變。時間長了,人們發(fā)現(xiàn)“年”雖兇猛,卻也害怕三樣?xùn)|西:一是鮮紅的顏色,二是明亮的火光,三是巨大的聲響。后來,人們慢慢掌握了“年”的活動規(guī)律,它是每隔三百六十五天竄到人群聚居的地方嘗一次鮮,而且出沒的時間都是在天黑以后,等到雞鳴破曉,它們便返回山林中去了。
算準了“年”肆虐的日期,百姓們便把這可怕的一夜視為關(guān)口來熬,稱作“年關(guān)”。每到這天晚上,每家每戶都提前做好晚飯,熄火凈灶,再把雞圈牛欄全部拴牢,把宅院的前后門都封住,躲在屋里吃“年夜飯”,由于這頓晚餐具有兇吉未卜的意味,所以置辦得很豐盛,除了要全家老小圍在一起用餐表示和睦團圓外,還須在吃飯前先供祭祖先,祈求祖先的神靈保佑,平安地渡過這一夜。
吃過飯后,誰也不敢睡覺,坐在一起閑聊壯膽。不吃年夜飯是熬不過年的。所以就逐漸形成了除夕吃年夜飯的習(xí)慣。
北方人吃餃子;南方人吃米團子、年糕,江浙和閩粵等地吃元宵,回族人正月初一吃面條和燉肉。盡管年夜飯的食物早就沒什么新奇,但它們背后的名堂多著呢,每一樣食物都有著特殊的含義哦。
“餛飩”是借用了“混沌”的諧音,傳說盤古開天辟地,使“氣之輕清上浮者為天,氣之重濁下凝者為地”,結(jié)束了混沌狀態(tài),才有了宇宙四方。新年吃餛飩正符合一年新的開始。
魚是年夜飯家家戶戶必不可缺的一樣美味,寓意著新的一年可以年年有余(魚)。
餃子是中國的傳統(tǒng)食品之一。除夕夜,12點鐘聲一敲響,就開始吃餃子,因為正是子時,取其新舊交替,子時來臨之意。又因為白面餃子形狀像銀元寶,一盆盆端上桌象征著“新年大發(fā)財,元寶滾進來”的意思。
吃餃子的習(xí)俗,是從漢朝傳下來的。相傳,醫(yī)圣張仲景在寒冬臘月,看到窮人的耳朵被凍爛了,便制作了一種“祛寒嬌耳湯”給窮人治凍傷。他用羊肉、辣椒和一些祛寒溫?zé)岬乃幉模妹嫫ぐ啥錁幼拥摹皨啥?,下鍋煮熟,分給窮人吃。以后,人們仿效著做,一直流傳到今天。
春節(jié)吃年糕早在宋代就已經(jīng)流行開來。年糕被人們賦予了“年年(黏黏)高(糕)”的吉祥之意,演繹為年年高升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