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元鐘 林艷青
2020年伊始,新型冠狀病毒驟然而至,針對日益嚴重的疫情,教育部及時作出“延遲開學”和“停課不停學”的決策,學校的在線課堂在這次疫情防控中發(fā)揮了重要的保障性作用。但筆者認為,“停課不停學”的理念和在線課堂不應該只局限于這樣的特殊時期,這次疫情提供了一個“機”,這個“機”提醒我們去思考如何實現(xiàn)在線課堂和線下學習的融合互補,在線課堂又將面臨哪些亟待解決的問題。本文就初中科學為例,根據線上教學的特殊性,對科學探究教學進行研究。
線上教學存在的不足
互動滯后,探究指導無法及時生成? 傳統(tǒng)課堂中科學探究的互動反饋評價及時迅速,教師可以根據不同實驗現(xiàn)象對學生進行快速評價指導,在線教學中教師失去了師生互動的控制和主導權,而且在實際操作里,會由于網絡等技術原因造成互動延遲。由于互動的滯后,無法把握學生真實的探究狀態(tài),無法根據學生的反饋調整教師的后續(xù)教學,課堂的及時生成無法有效捕捉,探究活動的落實只能憑經驗。
合作困難,科學探究變得流于形式? 小組合作是科學探究的有效形式之一。但在在線教學中,由于師生、生生無法面對面,合作探究變得異常困難。學生更多的是在家獨立自主思考探究問題,或者是和自己的父母進行合作完成教師布置的探究。同伴合作相比于家長合作要更真實,學生與家長的合作探究要么無法開展,要么完全由家長代勞,學生的探究過程流于形式。
監(jiān)督缺失,科學探究止于淺表學習? 利用科學探究來實現(xiàn)深度學習是落實科學核心素養(yǎng)的有效途徑。面對在線課堂,由于沒有很好的監(jiān)督機制讓教師指導學生進行在線科學探究,學生容易通過網絡獲取信息,部分學生直接搜索答案,使在線科學探究成為了一種淺表探究,不利于提高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取長補短,優(yōu)勢互補
在這次“停課不停學”的教育實施中,在線課堂正在改變傳統(tǒng)教育資源的分配方式,線上教學既體現(xiàn)了其價值,也啟示我們需要更加系統(tǒng)地規(guī)劃和建設線上教學。筆者針對以上三個問題,從科學探究的設計角度談一些具體的方法和措施,將線下科學探究的優(yōu)點融合在線課堂教學的過程中,實現(xiàn)線上線下的優(yōu)勢互補:
捕捉生活問題,讓探究無需監(jiān)督? 在線學習并不意味著學生在家無法進行科學探究,離開了校園教室,我們可以在家庭環(huán)境中尋找探究的角度,讓科學探究回歸于生活。教師引導孩子根據家庭現(xiàn)有條件進行科學探究:如廚房里的科學、廁所里的科學等等。
七年級的學生可以在家探究“種子萌發(fā)需要什么條件”,探究水、空氣、溫度對種子萌發(fā)的影響。探究過程所需要的粒大飽滿的黃豆種子、透明杯子、冷水、開水、紙巾、冰箱、膠布等在家都可以尋找得到。這個實驗是對課本上實驗的改進,紙巾充當了重要角色,器材易獲取,簡單易操作,在家完全可以完成。傳統(tǒng)課堂中科學探究的互動反饋評價及時迅速,線上科學探究需要孩子們經歷多次失敗,并在失敗中尋找原因。
因此,在線上備課時充分利用常識使教學過程生活化,改進課本實驗,使選材更加生活化,讓在線課堂的科學探究能夠實現(xiàn)常態(tài)化,學生的探究活動無需監(jiān)督也能取得良好效果。
設置親子項目,讓探究有合作可能? ?“疫情”背景是一個引導學生關注人與人、人與自然關系的良好契機,因此我們引導學生和家長一起實驗,在探究中做孩子的好助手,以真實生活情境為基礎做一些合作探究項目,既鞏固知識點,又改善親子關系。
比如,我們在七年級可以開展《探究種子儲存營養(yǎng)物質的結構》的探究活動,以了解種子儲存營養(yǎng)物質的結構,實驗器材是面包、米?;蛎罪垺⒍诡惙N子、玉米、碘伏等。通過實驗器材的準備,家長自然而然地成了學生的小伙伴,合作探究的團隊就形成了。在這個探究過程中我們需要將玉米縱切,剝開豆類種子,在子葉表面劃上幾刀或者切除表面的薄膜,置于白紙上,滴入上述碘伏稀釋液,觀察變藍色的情況。作為孩子的合作伙伴,爸爸媽媽可以教會孩子怎樣安全地用刀具,可以介紹家庭藥箱里的碘伏作用。通過這個活動學生了解了淀粉遇碘會變成藍色等相關知識,而且可以在父母的幫助下進行有深度的探究。
把實驗數(shù)字化,讓探究有魅力? 在線科學探究中,我們還可以利用數(shù)字化實驗系統(tǒng),即DIS-Lab(Digital Information System-Lab)為學生提供觀察微觀世界的“眼睛”。這套數(shù)字化實驗系統(tǒng)有許多傳感器,如力傳感器,電壓、電流傳感器等等。通過這些傳感器,我們可以將實驗中測出的力的大小、溫度高低、二氧化碳的濃度都在電腦上顯示出來,學生在電腦的另一頭通過終端可以清晰明了地讀出實驗數(shù)據。數(shù)字化實驗在網絡環(huán)境下為學生創(chuàng)設一個真實或仿真環(huán)境,增加在線探究的感染力,彌補了傳統(tǒng)課堂和在線課堂中實驗探究的不足。
“疫情”背景是一個引導學生關注人與人、人與自然關系的良好契機,通過實踐,我們認為“先學后探究,以家定探究”的探究模式是比較適合的。因此“停課不停學”的在線課堂中,我們建議教師要以學生的真實生活情境為基礎布置探究,建議家長一起參與這些探究活動,教師關心學生的生活情況,關注學生心理健康,成為學生學習的指導者、陪伴者,做學生成長的領路人。
(作者單位: 浙江省杭州市北苑實驗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