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刑事庭前會議是庭審前的準備工作,是為庭審所服務的,其目的是為了更高效、更公正地審判,最終達到保障權利、制衡權力、定紛止爭。刑事庭前會議的實施現(xiàn)狀如何,其實施能否促進辯護人更有效地進行辯護,庭前會議報告效力如何,以及辯護律師能夠在庭前會議中如何準備,才更加有利于自己庭審時的辯護是本文所討論的重點
關鍵詞:庭前會議;庭前會議報告;有效辯護
1刑事庭前會議的立法意圖
1.1規(guī)定+意圖
庭前會議是指在刑事案件開庭審理前,人民法院可以召集控辯雙方,聽取與審判相關問題的意見,明確開庭審理的重點和爭議焦點,解決程序性事項,以確保開庭審判的順利進行,提高開庭審判的質量和效率。2018年最高人民法院頒布《辦理刑事案件庭前會議規(guī)程》規(guī)定:控辯雙方可以申請人民法院召開庭前會議,人民法院經審查認為有必要的,應當決定召開庭前會議;庭前會議中,可以就下列事項向控辯雙方了解情況,聽取意見:管轄、回避、是否不公開審理、排除非法證據(jù)、申請?zhí)峁┬伦C據(jù)、申請重新鑒定或勘驗、申請調取證據(jù)、申請證人出庭以及與審判相關的其他問題。
1.2庭前會議實施現(xiàn)狀
庭前會議能夠使得法官在正式庭審前對案件的相關情況進行梳理,獲悉控辯雙方的爭議焦點。根據(jù)國內相關實證研究,庭前會議的實施存在著如下特點:
其一,適用比例較低,基層法院的適用比例低于中級法院和高級法院;一審的使用率低與二審,同一審級中,低級別法院的適用率低于高級別的法院。
其二,被告人權利保障形式化,在以解決非法證據(jù)排除問題而召開的庭前會議中,幾乎沒有一例真正排除過證據(jù)。
其三,功能定位失當,法律效力不足?!缎淌略V訟法》規(guī)定,庭前會議具有“了解情況,聽取意見”的功能,這種定位視庭前會議為一種廣開言路、兼聽則明的案情掌控方式,法官不能作出具有裁斷性的結論,以至于在庭審中任何一方提出異議時,先前的合意事項就會被推翻,同一問題將會出現(xiàn)“二次處理”的尷尬局面。
2刑事庭前會議與有效辯護的關系
刑事庭前會議召開的目的是為了更高效、更公正地審判,最終達到保障權利、制衡權力、定紛止爭。而有效辯護談論的主要是被告人的權利保障問題,從律師職業(yè)素養(yǎng)、準備工作、辯論技巧以及被告人自身能否充分實施辯護等方面來評價的。討論刑事庭前會議與有效辯護之間的關系,一個為庭審前的準備程序,一個為辯護人、被告人的權利保障問題,兼二者以談程序設置之于實體權利保障之影響。
2.1刑事庭前會議對有效辯護的積極作用
2.1.1提供了庭前與法官、公訴人交流的機會,增強辯護可采性。
相較過去來說,法官開庭前都是采用書面化、封閉式、行政化的方式進行準備,律師根本無法參與其中,法官無法聽取律師的意見,缺乏對控辯雙方的問詢,疏忽了對當事人的權利保障。而庭前會議程序無疑是為律師提供了在庭前與法官、公訴人交流的機會,促進了控辯雙方的平等對抗。如果辯護律師在現(xiàn)有的庭前會議基礎上發(fā)揮有效程序辯護,一是可以負重分擔,避免正式庭審中負擔過重,二是可以將程序辯護前置,為實體辯護打下良好的基礎,三是庭前會議與正式開庭的具體程序不同,庭前會議具有協(xié)商性的特點,對于雙方發(fā)表意見較為靈活,在法官的注意點和采納力度上應當具有優(yōu)勢。
2.1.2有效處理與審判相關的程序問題,保障集中審理,提高辯護質量
庭前會議是為庭審服務的,是為了庭審更加高效、緊湊、更具有針對性和連續(xù)性。對于辯護律師而言,所有可能導致庭審中斷的事項,最好都要在庭前會議上提出來,從而避免在庭審過程中因程序性事項而發(fā)生多次中斷。在庭審前就將相關的管轄、回避、是否公開審理、是否申請調取證據(jù)等程序性事項解決,可以使律師在正式庭審中的負重大大減少,程序前置,集中精力先解決程序性問題,以把將更多精力放在與案件事實相關的辯護中,就案件的定性、證明被告人無罪、罪輕的事實情結方面多做突破。
2.1.3排除非法證據(jù)、保障裁判意見形成在庭上
“非法證據(jù)問題最好在法庭正式審理前得到解決,以避免非法證據(jù)進入事實裁判者的視野,影響法官的自由心證。法庭審判主要是針對案件的實體問題,而非法證據(jù)的排出是一個程序問題,應當先于實體問題得到解決?!狈欠ㄗC據(jù)的排除與案件的實體結果有著重大的關聯(lián),在庭審前如果能有效排除非法證據(jù),將極大地保護被告人的相關權利,也有利于彌補辯護律師在相關證據(jù)收集能力上的不足,控方在偵查以及相關證據(jù)收集方面有著極大的優(yōu)勢,在這樣的情況下,對于控方采用非法手段取得的證據(jù)如果不能合理地進行排除,律師能做的辯護將是難上加難,更談不上有效辯護了。
2.2刑事庭前會議對有效辯護的消極作用
2.2.1未實現(xiàn)控辯平等對抗,導致庭前會議所確定的事項無效力
當前立法并未對庭前會議的形式作出規(guī)定,司法實踐中一般是采用會議模式(一般是在法官辦公室進行),缺乏控辯雙方的對抗,相關的程序權利與義務規(guī)定缺位。筆者認為對于純程序問題,采取協(xié)商性更高的會議模式進行,效率更高。對于較為重大的程序性爭議問題(如非法證據(jù)排除問題)、涉及當事人實體權利義務的具體事項(如爭議焦點整理)、以及證據(jù)出示后,雙方無異議的證據(jù)的確定等,采取更加嚴肅的聽證模式較為妥善。
2.2.2庭前會議報告內容不明、效力不足,律師為追求更好的結果,反制庭前會議功能的發(fā)揮
從司法實踐表現(xiàn)看來,庭前會議報告效力問題集中在以下兩點:一是未在庭前會議中開示的證據(jù),是否還可以在庭審中出示?應當在庭前會議中行使的權利能否在庭審中行使?二是對于庭前會議中確定的爭議焦點、達成合意的排除非法證據(jù)的意見、雙方無異議的證據(jù)等,是否可以在庭審中推翻?由于庭前會議中對這些事項的效力規(guī)定不明確,導致實踐中庭審“突襲”現(xiàn)象頻現(xiàn),同一事項反復處理。我國目前司法實踐仍以客觀真實為評價標準,法官出于謹慎以及避免錯案追究的考慮仍不能認定失權,更何況也并沒有認定失權的明確法律依據(jù)。
3借鑒各國關于庭前會議的規(guī)定探討如何作出改進以促進有效辯護
關于庭前會議效力規(guī)定:英國規(guī)定的庭前程序包括答辯和指導聽審程序和預備聽審程序,法官可就證據(jù)的可采性及案件涉及的其他法律問題作出裁定,法官的裁定在整個庭審過程中都具有約束力;美國規(guī)定在庭前會議中形成的書面協(xié)議,經被告人及其律師簽字后對其具有約束力,否則將不能成為對其不利的證據(jù);日本的審前整理程序也具有庭前會議的屬性,在庭前程序中法官對庭前程序中涉及的相關事項主動作出裁定,包括對各種證據(jù)的證明力作出判斷。
關于“失權”的規(guī)定:英國規(guī)定,對于無故拒絕展示證據(jù)的,可以使證據(jù)失去證明效力,法官或者陪審團可以因此作出對其不利的推論。對于程序性爭議,只能在庭前提出,否則,在開庭審理后,雙方將失去對程序性事項爭議的權利,除有證據(jù)證明的特殊情況外,法官一般不會對此類事項再做審理;美國規(guī)定,對于未履行證據(jù)展示義務的,最嚴厲制裁是禁止提出未展示的證據(jù);日本規(guī)定,未經審前整理程序進行整理的證據(jù),在審判過程中將會受到限制。
筆者認為對于庭前會議中達成共識的事項,控辯雙方應在法官主持下在庭前會議報告中明確列出,簽字確認其效力。庭前會議報告中有關程序性的事項,由法官直接作出決定,其他事項可以在庭前會議報告中詳細列出,由此在正式的庭審過程中,直接宣讀即可。除在庭前會議后發(fā)現(xiàn)新的證據(jù)或能證明存在程序違法等,不得再庭審中再提出異議,提出異議的,法庭有權直接駁回。刑事庭前會議本就是為庭審所服務的,充分完善庭前會議相關程序以及庭前會議效力規(guī)定,可以有效地促進法官合理整理爭議焦點,控辯雙方在庭前會議中并不完全是對抗性的,也有協(xié)商性的一面,辯方對于相關的事項,在不違背被告人利益的情況下,可以與控方達成一致,節(jié)約司法資源,提高庭審效率。
參考文獻
[1]左衛(wèi)民.未完成的變革——刑事庭前會議實證研究.載《中外法學》,2015(02).
[2]陳瑞華.刑事訴訟辯護中的有效辯護問題[J].蘇州大學學報,2014(05).
[3]楊宇冠.非法證據(jù)排除與庭前會議實踐調研[J].國家檢察官學院學報,2014(03):54-56.
[4]車明珠.庭前會議制度的價值與程序完善.載《檢察日報》,2012年11月12日.
[5]尹琳.刑事訴訟中的有效辯護問題研究[J].山西省政法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19,32(04):82-84.
[6]樊崇義主編.刑事審前程序改革實證研究.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出版社,2006:124.
作者簡介
張雪婷(1996.04—),女,四川省成都市人,成都市雙流區(qū)四川大學訴訟法學專業(yè),碩士研究生。
四川大學? 四川? 成都? 610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