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新海
(鶴壁職業(yè)技術學院,河南鶴壁458030)
莠去津又名阿特拉津,屬三氮苯類除草劑,適用于玉米、高粱、甘蔗等旱田作物防除多種一年生禾本科和闊葉雜草[1]。莠去津在土壤中的殘效期超過半年,在土壤中的移動性較大,易被雨水淋洗至深層,影響地下水質(zhì)[2]。光催化劑具有價格低廉、無毒、穩(wěn)定、催化效率高等優(yōu)點,受到了越來越多的關注[3-5]。本研究分別制備了純二氧化鈦和鑭摻雜的二氧化鈦光催化劑,對2種催化劑的催化性能進行了對比,并利用莠去津模擬廢水探討了催化劑的性能。
莠去津、鈦酸四丁酯、無水乙醇、冰醋酸、硝酸鑭、硝酸、蒸餾水。
光化學反應儀、FA2004 型分析天平、SX2-5-12型高溫箱式電爐、CJJ79-1型恒溫加熱磁力攪拌器、LC3000型高效液相色譜儀、PHS-3TC型精密酸度計、DZF-6020 型電熱恒溫真空干燥箱、FZ-A 型光強輻射計、TGL-18C型高速臺式離心機。
純二氧化鈦和鑭摻雜二氧化鈦光催化劑的制備流程如圖1所示。
圖1固體光催化劑制備流程Fig.1 preparation process of solid photocatalyst
光催化反應在自制反應裝置(圖2)中進行。實驗過程中,取1L 莠去津模擬廢水,加入催化劑后先避光攪拌15min,使催化劑表面達到吸附/脫附平衡,然后考察不同光源照射條件下催化劑的催化降解效率[6-8]。計算光催化降解效率時,光照后每間隔1h,從取樣口抽取反應后的溶液,離心分離,取上層清液,經(jīng)微孔過濾膜過濾后,利用高效液相色譜法檢測溶液中的莠去津含量[9-10],檢測時使用紫外檢測器(設定波長為220nm)。光催化效率計算公式如下:
式中:Ct為光催化反應后溶液殘留莠去津濃度;C0為原始莠去津濃度。
圖2 TiO2光催化反應裝置Fig.2 TiO2 photocatalytic reaction device
稱取經(jīng)熱處理的純二氧化鈦和鑭摻雜的二氧化鈦樣品各1g 投入反應體系,用可見光和紫外光分別照射后取樣分析,考察不同光照條件對光催化效率的影響,實驗結果見圖3、圖4。從圖3和圖4 可知,不加催化劑時,無論是用可見光還是紫外光照射,莠去津的催化降解效率均很低,說明莠去津在短時間內(nèi)很難自然降解。加入催化劑后,莠去津的催化降解效率明顯增大,尤其是鑭摻雜二氧化鈦的催化降解效率更高。用可見光照射4h后,純二氧化鈦的催化降解效率為36%,鑭摻雜二氧化鈦的催化降解效率為53%。紫外光照射4h 后,純二氧化鈦的催化降解效率為56%,鑭摻雜二氧化鈦的催化降解效率超過了75%,進一步說明二氧化鈦摻雜的重要性。因此,本實驗采用紫外光照射4h 作為最佳光照條件。
圖3可見光照射對降解效率的影響Fig.3 Effect of visible light on degradation efficiency
圖4紫外光照射對降解效率的影響Fig.4 Effect of UV irradiation on degradation efficiency
稱取不同溫度下焙燒1.5h 后的純二氧化鈦和鑭摻雜的二氧化鈦樣品各1g 投入反應體系,紫外光照射4h 后取樣分析,考察焙燒溫度對光催化效率的影響,實驗結果見圖5。實驗結果表明,隨著焙燒溫度升高,純二氧化鈦和鑭摻雜二氧化鈦的催化降解效率均表現(xiàn)為先增加后降低。二者的最佳焙燒溫度均為500℃,同等條件下鑭摻雜二氧化鈦的催化降解效率更高。這是由于在固體催化劑的形成過程中,熱處理溫度對結晶度和晶粒大小的影響較大,在較低溫度下焙燒,尤其是溫度低于350℃時,催化劑基本為無定形結構,催化劑的晶化程度不夠,導致催化劑的活性較低。升高焙燒溫度,催化劑晶體的致密度顯著提高,晶體內(nèi)部的缺陷逐漸變少,促使催化劑的催化活性顯著提升。但是焙燒溫度太高,催化劑晶粒會繼續(xù)長大,晶體內(nèi)部結構會由銳鈦礦相向金紅石相轉化。有研究表明金紅石相的二氧化鈦其催化活性較低[11-12]。因此,本實驗以500℃為最佳焙燒溫度。
圖5焙燒溫度對催化效率的影響Fig.5 Effect of calcination temperature on catalytic efficiency
稱取焙燒溫度為500℃的純二氧化鈦和鑭摻雜的二氧化鈦樣品各1g 投入反應體系,紫外光照射4h 后取樣分析,考察焙燒時間對光催化效率的影響,實驗結果見圖6。實驗結果表明,隨著焙燒時間增加,純二氧化鈦和鑭摻雜二氧化鈦的的催化降解效率均表現(xiàn)為先增加后降低。二者的最佳焙燒時間均為2.5h,同等條件下鑭摻雜二氧化鈦的催化降解效率更高。這是由于催化劑熱處理的過程也是催化劑晶體生長的過程。加熱時間較短,催化劑晶體還沒有完全成型,催化活性偏低,加熱到一定時間后,催化劑晶粒達到一定程度,晶體基本成型,此時催化活性達到最大。若持續(xù)加熱,隨著時間的延長,催化劑的晶粒將繼續(xù)增大,若晶體內(nèi)部的大晶粒增多,會導致催化活性下降,催化劑的催化效率隨之降低。因此,本實驗以2.5h 為最佳焙燒時間。
圖6焙燒時間對催化效率的影響Fig.6 Effect of calcination time on catalytic efficiency
稱取在500℃下焙燒2.5h 的純二氧化鈦和鑭摻雜的二氧化鈦樣品各1g 投入反應體系,紫外光照射4h后取樣分析,考察鑭摻雜量對光催化效率的影響,實驗結果見圖7。實驗結果表明,不摻雜La3+時,純二氧化鈦的催化降解效率明顯較低,隨著鑭的加入,催化降解效率增大明顯,且隨著La3+摻雜量的增大而逐漸升高,La3+的摻雜量達到0.5%后,光催化劑的催化降解效率達到最大值后開始下降。這是由于加入的La3+的半徑(0.106nm)與二氧化鈦中Ti4+的半徑(0.068nm)相差較大,La3+的摻雜加入,使得二氧化鈦晶體表面的氧空穴和晶格缺陷顯著增多,對二氧化鈦晶體內(nèi)部光生電子和空穴的復合產(chǎn)生了有效抑制,使得催化劑的活性顯著提高。但是加入過量的La3+,可能會使晶格內(nèi)部的自由電子轉移中心轉變?yōu)樽杂呻娮訌秃现行?,導致晶體的光生電子與空穴濃度降低[13-14],可能會隨La3+加入而出現(xiàn)催化劑活性降低的情況。這有可能是由于La3+摻雜量超過一定量后,較多的La3+沉積在二氧化鈦表面,阻礙了電子和空穴向催化劑表面?zhèn)鬟f,導致催化劑活性降低。因此,本實驗以鑭摻雜0.5%(摩爾百分比)為最佳摻雜量。
圖7鑭摻雜量對催化效率的影響Fig.7 Effect of La-doping on catalytic efficiency
稱取在500℃下焙燒2.5h的純二氧化鈦和鑭摻雜0.5%(摩爾百分比)的二氧化鈦樣品分別投入反應體系,紫外光照射4h 后取樣分析,考察催化劑用量對光催化效率的影響,實驗結果見圖8。實驗結果表明,隨著純二氧化鈦和鑭摻雜的二氧化鈦催化劑的用量增加,催化降解效率開始時均增加明顯,當純二氧化鈦用量達到3g·L-1、鑭摻雜二氧化鈦催化劑的用量達到2.5g·L-1時,催化降解效率達到80%,隨后催化降解效率的增加變得緩慢,繼續(xù)增大催化劑用量,催化降解效率反而開始下降。這是由于莠去津在自然條件下降解時,短時間內(nèi)的降解效率較低,加入催化劑后,發(fā)生了光催化反應,催化降解效率大幅提升,表明了莠去津廢水處理中催化劑的重要性。催化劑加入量較少時,反應體系中的活性物種較少,催化降解效率較低,增大催化劑的投加量后,催化降解效率隨之上升。但催化劑的加入量過多,大量的催化劑顆粒會懸浮在反應體系中,相當于對體系的光照起到了遮蔽作用,對溶液的透光性影響較大,導致催化劑的降解效率降低。另外從圖8也可看出,同等條件下,鑭摻雜二氧化鈦催化劑的用量比純二氧化鈦催化劑少,證明鑭摻雜可以明顯提升催化劑的催化效率。因此,統(tǒng)籌考慮催化降解效率和經(jīng)濟成本,本實驗以2.5g·L-1為鑭摻雜二氧化鈦催化劑的最佳用量。
本實驗采用溶膠-凝膠法制備了鑭摻雜二氧化鈦光催化劑,在焙燒溫度500℃、焙燒時間2.5h、鑭摻雜量0.5%、催化劑用量2.5g·L-1的最佳實驗條件下,該催化劑在紫外光照射下處理莠去津廢水的催化降解效率可達80%。同時,與純二氧化鈦催化劑的催化性能進行了對比,實驗結果證明,在二氧化鈦中摻雜鑭,可顯著提高光催化劑的性能,實驗結果可為光催化處理難降解莠去津除草劑農(nóng)藥廢水提供依據(j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