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梅
郭維城
1950年10月,中國人民志愿軍跨過鴨綠江,抗美援朝,保家衛(wèi)國。隨著戰(zhàn)爭規(guī)模的擴大,鐵路運輸問題越來越關乎戰(zhàn)局的演變。而1953年初搶建129公里的殷龜鐵路新線又成為我軍奪取戰(zhàn)爭勝利的重要戰(zhàn)略部署。
1952年,朝鮮戰(zhàn)場已呈膠著狀態(tài)。11月美國總統(tǒng)大選,杜魯門下臺,艾森豪威爾當選。艾森豪威爾曾在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中指揮過著名的諾曼底登陸,他一方面施展拖延談判的策略,一方面企圖在我軍側后方進行冒險登陸,在朝鮮戰(zhàn)場上搞第二個“諾曼底”、第二個仁川登陸,以打破僵局,奪取戰(zhàn)爭勝利。毛主席極具遠見,于1952年12月20日及時發(fā)出“準備一切必要條件,堅決粉碎敵人登陸冒險,爭取更大勝利”的電報指示,明確指出:根據(jù)種種情況判斷,敵人有從我側后海岸線,以七個師左右兵力舉行冒險進攻的充分可能。毛主席對如何粉碎敵人的冒險登陸作了周密的部署。其中特別提出:堅決地迅速地采取加修新鐵路線,改善舊鐵路線等項措施,保證不論在任何情況下,我正面?zhèn)让嫒姡òㄈ嗣褴姡┑倪\輸暢通,供應不缺。毛主席最后著重指出:“特別注意從目前起到一九五三年四月這一段時間內的準備工作,這是戰(zhàn)勝敵人的關鍵所在。……只要準備好了,勝利就是我們的了”。
主持軍委日常工作的軍委副主席兼代總參謀長周恩來,提名要郭維城率部入朝,執(zhí)行毛主席要求的在朝鮮戰(zhàn)場上加修新鐵路線的任務。他要求鐵道部部長滕代遠找郭維城到北京談話,并讓其先到朝鮮看一趟。朝鮮的鐵路干線均為南北向的貫通線路,必須新建一條東西向的橫貫鐵路線,將幾條縱貫鐵路線串聯(lián)起來,才能從根本上改變朝鮮的鐵路狀況。金日成首相和彭德懷司令員都提出要求,盡快修建東西向的殷龜鐵路線,這樣不但能夠進一步保證作戰(zhàn)物資的供應和作戰(zhàn)部隊的機動,保證反登陸作戰(zhàn)的勝利,而且對朝鮮未來的經(jīng)濟恢復和發(fā)展將產(chǎn)生重大影響。一向樂觀的志愿軍副司令員洪學智也面帶憂慮地對郭維城講:“說嚴重一點,沒有這條新鐵路,如果敵人從西海岸登陸,前沿部隊就很難活下去。”為了修建殷龜線,中華人民共和國與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在北京簽署了在朝鮮境內修筑鐵路的協(xié)定,并成立了中朝新建鐵路理事會。
郭維城火速到朝鮮考察了一趟,感到壓力極大,任務是光榮的,然而也是極為艱巨的。朝鮮多高山,多峽谷,多河流,冬季冰天雪地,地凍天寒,春天暴雨成災,洪水泛濫。龜城至殷山129公里長的鐵路,要穿過龜山等四座大山,還要跨越清川江等六條大江。施工條件差,時間要求緊,制空權又不在我們手中。我們既缺乏修路機械,也缺乏在嚴寒地區(qū)筑路的經(jīng)驗,一般估計,要想在1953年4月底完成此項任務,是極端困難的,幾乎不可能。郭維城提出兩個建議:一是戰(zhàn)場上修鐵路,鐵路工人頂不住,要調部隊上;二是工期能否緩至1953年5月完成。上級答復很快下來:同意上部隊;工期不能緩。毛主席即令:“一月入朝、二月開工、四月完成?!彪h部長轉達周總理的指示:“部隊除已下令調四個師外,同意再增加兩個師,但工期不能緩,要趕在敵人前面,做好反登陸作戰(zhàn)的備戰(zhàn)工作?!惫S城當即表示:“這樣,就是站著進去、躺著出來,也要堅決完成毛主席和祖國人民交給我的任務?!?/p>
當時,郭維城任衡陽鐵路局局長兼中南軍區(qū)鐵道運輸司令部司令員,除了繼續(xù)搶修被國民黨反動派破壞的鐵路線、保證鐵路的客貨正常運輸外,還要做大量抗美援朝的支援工作。經(jīng)過一年多群眾性的愛國主義和國際主義教育,“抗美援朝,保家衛(wèi)國”成為當時最神圣的口號。到抗美援朝的最前線去,只要祖國一聲令下,人人報名,個個爭先。為了修建朝鮮戰(zhàn)場新鐵路,衡陽鐵路局及其他幾個路局挑選了5000多名鐵路員工入朝。第一天動員,第二天會餐,第三天登車,沒有一個掉隊的。很快,來自全國各個大區(qū)的共六個師的部隊(包括新增的兩個農業(yè)師)及5000多名鐵路員工,組建成志愿軍鐵道工程第五師、六師、七師、九師、十師、十一師,陸續(xù)集結到鴨綠江北岸。1952年12月30日,在沈陽召開了中國人民志愿軍新建鐵路指揮局營以上干部動員大會,郭維城進行了戰(zhàn)前動員,他號召全體指戰(zhàn)員要樹立“艱苦就是光榮,爭取時間就是勝利”的思想,并布置了各項入朝前的準備工作。郭維城特別要求各級領導必須改變和平時期的工作方法,樹立緊張的戰(zhàn)斗作風,按照統(tǒng)一制度、標準辦事;同時,要求加強思想教育,搞好軍工之間、部隊之間、友軍之間及官兵之間的團結,充分發(fā)揮集體智慧,克服一切困難,保證殷龜線按時全線通車。
郭維城讓妻子侯惠生把五歲半和四歲的兩個大孩子送到武漢中南軍區(qū)子弟學校幼兒園寄宿,讓她帶著年僅一歲的小女兒從衡陽搬家到沈陽,投入到志愿軍的后勤保障工作,然后他就帶著十幾個人作為先遣部隊再次入朝。就在這時候,沈陽后方卻傳來了侯惠生因患空洞型肺結核吐血入院搶救、連報幾次病危的消息。郭維城無法脫身回來看望,只能委托衛(wèi)生處處長替他前往探視,參與醫(yī)院協(xié)商治療搶救方案。郭維城盡可能地寫信、捎話給妻子,激勵和安慰她,最終侯惠生離開了死亡的邊緣。
郭維城任局長的中朝聯(lián)合新建鐵路指揮局(志愿軍新建鐵路指揮局)邊動員、邊開進、邊組建機關、邊看現(xiàn)場。剛入朝時,指揮局機關十幾個人一起擠在球場沙塢里天耳山腳下一間牛棚里辦公、休息。有一次,北京來急電,要求直接送指揮局。但志愿軍司令部機要處的同志開車來到球場,沒看到部隊營房,甚至連人影都見不到,害得“志司”機要處的同志找得好苦,最后總算在牛棚里找到了郭維城。十師入朝了,師政委張少華到指揮局報到,他一進牛棚,只見一位雙眼布滿血絲、身上沾滿塵土的人正在堆滿各種文件的桌子上查看圖紙和各種報表,于是張政委立刻上前和這個人攀談起來,談了十幾分鐘后,他才意識到這正是他要找的郭維城局長,于是趕緊起立敬禮,正式報到。
修鐵路要事先進行定線測量、設計、繪圖等前期工作,但在朝鮮戰(zhàn)場技術人員和施工部隊同時入朝的情況下,部隊急等著要圖紙施工。時間緊迫,任務艱巨,只有邊勘察、邊設計、邊施工。郭維城給工程師和技術人員開會布置任務時,工程技術人員一致?lián)u頭,認為不可能這樣修鐵路,郭維城開始和顏悅色地給他們做工作,最后終于忍不住發(fā)脾氣了,他把手槍往桌子上重重一拍,厲聲說道:“各位,這是戰(zhàn)爭!誰敢不服從命令,軍法處置!”這時,這些長期按部就班工作的工程技術人員迅速意識到他們現(xiàn)在已經(jīng)是中國人民志愿軍戰(zhàn)士了,正處在炮火連天的朝鮮戰(zhàn)場!于是他們馬上接受任務,分成了三個測繪分隊,日夜加班。白天野外測量,零下30多攝氏度,水平儀凍得不靈,就在三腳架下掛一個罐頭盒做的小爐子,邊烤邊測。晚上,集中到一起畫圖紙搞設計。就是這樣,往往還跟不上趟,施工部隊的同志坐著催要,圖紙剛完成,戰(zhàn)士拿了就往回跑。緊緊張張一個月,終于完成全部施工的設計圖紙。在施工中,他們又反復地研究改善設計,避免了七處艱巨工程,取消了三座總延長為800米的隧道工程,對殷龜線提前完工作出重大貢獻。
郭維城對材料供應抓得很緊,他常說,對工程部隊來說,材料就像野戰(zhàn)部隊的武器一樣,沒有武器沒法打仗,我們沒有材料怎么搶建鐵路?材料的申請、收簽、分發(fā)都要及時向他請示匯報。有時下半夜了,同志們怕影響他休息,就不想給他匯報了。他說,那可不行,什么時候有事什么時候呼叫809(郭維城的代號),絕對不能不通氣。那時指揮局與沈陽每天有兩小時的通話時間,沈陽每天給前線發(fā)了多少材料,他們都隨時告訴前線的工作人員,工作人員再報告給郭維城。前方有多少炸藥、多少枕木、多少鋼軌,還需要什么材料,郭維城都一清二楚,心中完全有數(shù)。
中朝兩國鐵路有關負責人和專家視察殷龜線,前排中間為郭維城
六個師的鐵道工程部隊和大批的鐵路技術人員在1953年1月陸續(xù)入朝。在深入進行備戰(zhàn)動員教育和基本完成施工前的各項準備工作的基礎上,殷龜鐵路全面開工命令于1953年1月31日正式發(fā)布了。郭維城偕同中朝聯(lián)合新建鐵路指揮局第一副局長、朝鮮人民軍金相仁少將到現(xiàn)場視察。志愿軍鐵道工程六個師和朝鮮人民軍鐵道三旅的部隊,沿著龜城—八院面—價川—殷山129公里線路一字展開,盡管天上時有敵機干擾、地上冰凍三尺,指戰(zhàn)員們甩掉了大衣,有的連棉衣也脫掉了,揮動著鐵鎬鐵鍬、鐵錘鐵釬、撬棍釘耙,向著凍土、堅石、冰凍的江流發(fā)起進攻。扁擔、土箕子一齊上,挑的挑、扛的扛,人人揮汗如雨,個個爭先恐后,鐵錘和鋼釬的碰擊聲、開山放炮的爆炸聲不絕于耳。“爭時間哎,搶速度哎,提前建成戰(zhàn)備路??!”“新建鐵路哎,反登陸哎,急得老艾直頓足喲!”勞動號子聲和口號聲在工地連成一片?!盀榱藨?zhàn)爭勝利,哪怕提前一分鐘也是好的”,已成了廣大指戰(zhàn)員的行動口號。金相仁少將激動地對郭維城說:“比金子還要寶貴的志愿軍勇士,一定能趕在敵人前面建成戰(zhàn)備鐵路,完成反登陸作戰(zhàn)的準備?!?/p>
為早日完成毛主席下達的命令,郭維城特別注意調動廣大干部戰(zhàn)士的積極性,讓每一個修路人都開動腦筋,出主意、想辦法,提合理化建議,充分發(fā)揮指戰(zhàn)員的創(chuàng)造力。指揮局部隊入朝后,施工中首先遇到的困難是一米來厚的凍土層,不撬掉它就無法取出好土來修筑路基。但一鎬頭下去,震得虎口生疼,才在凍土上留下一個白印。在朝鮮零下30多攝氏度的冬季,今天挖,明天凍,上面挖,下面凍。干一整天,一個連隊平均工效每人還不到半方土,離上級規(guī)定的一方土差得很遠。九師一個名叫陶成聚的戰(zhàn)士,和戰(zhàn)友們積極鉆研想點子,經(jīng)過多次摸索,終于創(chuàng)造出打洞捶凍土、找縫撬凍層的“突破一點順紋揭凍層”的施工方法。郭維城立即抓典型,在指揮局全面推廣陶成聚的施工方法,工效一下子提高了四五倍,在完成殷龜鐵路土方任務中發(fā)揮了巨大的作用。后來,被人們譽為“制服凍土大王”的陶成聚榮獲一等功臣稱號、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一級戰(zhàn)士榮譽勛章。
用炸藥爆破采石是修建鐵路的重要工作。趙鳴鈞當時是六師十六團五連連長,是一位善于依靠群眾、積極鉆研的好干部。他總結出來的“放拐炮”經(jīng)驗,在完成殷龜線近70萬石方的任務中,發(fā)揮了重大作用。五連擔任限期完成7000余石方的任務,開始時工效很低,上級規(guī)定每公斤炸藥要炸八方石頭,可是五連的第一炮,裝藥半公斤只炸了一方。這不僅浪費炸藥,更重要的是影響工期。趙鳴鈞和班排長們共同研究,一致認為要想任務完成得快,關鍵是要放好炮。經(jīng)過反復探討和試驗,趙鳴鈞發(fā)現(xiàn)當炮孔挖到30厘米深的時候,拐一個直角彎,再打進80厘米,這樣不僅炮口堵得嚴,而且能充分發(fā)揮炸藥的威力。這個辦法果然好,他們在11天時間內共放了十個“拐子炮”,用了170公斤炸藥就炸下2900多方石頭,創(chuàng)造了每公斤炸藥炸石頭17.4方的新紀錄,趙鳴鈞成為制服堅石的能手。郭維城立即召開現(xiàn)場會,迅速推廣了“放拐炮”的施工方法,擔負石方任務的各部隊均提前完成了任務,還為志愿軍節(jié)省了大量炸藥,光五連就節(jié)省炸藥1000多公斤。趙鳴鈞也榮獲一等功臣稱號、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二級自由獨立勛章。
殷龜鐵路全線共有橋梁92座,其中大橋6座,中橋34座,小橋52座,平均不到1.5公里就有一座橋梁。為適應戰(zhàn)備形勢,爭取提前再提前,郭維城和戰(zhàn)友們采用特殊的辦法,即在預留出永久性橋位的前提下,采用夾樁排架、片石木籠、枕木垛等木結構建筑橋梁的墩臺,這樣既能縮短工期,又便于被炸后搶修。為了再加快墩臺的建造速度,同時又不讓敵人過早發(fā)現(xiàn)我軍建橋的意圖,郭維城和技術人員一起研究出將木籠和排架的尺寸標準化,提前量好木籠和排架,大部分從國內預制運至前線,在現(xiàn)場拼裝,高度不足的零頭、余數(shù)一律用枕木垛予以補足。這種方法使建橋速度突飛猛進,這是郭維城指揮大規(guī)模搶建戰(zhàn)地鐵路的一個創(chuàng)舉。
突擊搶建清川江鐵路大橋的工程,極為艱難復雜。擔負施工任務的六師十七團的兩個連為隱蔽意圖和做好總攻前的各項準備工作,首先到四公里外的深山老林里砍運木料。山陡坡滑,荊棘叢生,無路可走,許多同志的手臉都被劃破,他們不但要砍伐樹干提前預制木籠和排架,還要砍運大量樹枝,以做工地防空掩護。僅用五天時間,就在清川江上架起一座長250米、寬2.8米的便橋,打了一個漂亮的前哨戰(zhàn),為正橋施工鋪平了道路。3月1日,架設清川江鐵路大橋的總攻開始了,同志們在江上敲開了一米多厚的凍層,緊張地拼裝木籠、投置片石。為了清除位于江心兩個墩位的水下殘留舊墩體,先后19名戰(zhàn)士脫掉棉衣、捧著炸藥包跳進冰冷刺骨的江流下爆破障礙物。很快,一座座新的橋墩破水而出,只用了十天時間,就在寬闊的江面上建造起20個橋梁墩臺。清川江鐵路大橋共19孔,每孔跨度為13.5米;每孔要架六片工字梁,全橋共架114片工字梁;每片工字梁凈重為1.5噸,沒有架橋機,沒有起重機,連個小吊車也沒有,怎樣才能將114片工字梁架過清川江呢?郭維城帶領負責裝吊的技術工人們連續(xù)召開“諸葛亮會”,他們用滾筒絞運法、平車裝吊法都失敗了,接著又想出第三個辦法,即鋪上鋼軌滑運工字梁。這個辦法很危險,戰(zhàn)士們膽大心細、眼明手快,只用了三天時間,就全部架完了工字梁。1953年3月19日,比原定計劃提前42天,一座雄偉的清川江鐵路大橋在英雄的鐵道工程部隊戰(zhàn)士和鐵路員工的手中誕生了,火車駛過清川江。
為了更好地宣傳部隊的先進施工經(jīng)驗和廣大官兵的英雄事跡,郭維城專門從衡陽鐵路局帶來了八個印刷廠工人,自入朝后就創(chuàng)辦了一份報紙——《鐵道戰(zhàn)士》,他從六個師每師挑選一個宣傳干部做專職編輯,用一臺簡陋的印刷機在山洞里辦起了報紙,一周兩期。郭維城親自題寫了報頭,發(fā)表了創(chuàng)刊詞,在戰(zhàn)火中數(shù)次親自寫文章,極大地鼓舞了指戰(zhàn)員的斗志,堅定了全體將士一定按時完成戰(zhàn)斗任務的決心。
郭維城夜間審查方案,確定計劃,快天亮時打個盹,白天就去跑工地。為了解決自己睡眠嚴重不足的問題,他讓司機范存良把自己綁在吉普車的座位上,汽車在滿是彈坑的道路上顛簸飛奔,他就劇烈地搖晃著睡覺。有一次汽車路過一個村莊時,以較慢的速度通過泥濘的道路,幾個朝鮮兒童誤以為車里裝了一個“俘虜”,于是好奇地喊叫著跟車看“俘虜”。
在朝鮮戰(zhàn)場,部隊經(jīng)常遭遇地毯式反復轟炸,郭維城也數(shù)次遇險。他在往返于各個工地的路途中,多次遭遇敵機的轟炸和機槍掃射。有一次,郭維城到新安州途經(jīng)價川,遇上敵機轟炸,在他前面很近的地方,一輛志愿軍拉炸藥的卡車被炸毀,司機當場犧牲。郭維城的司機緊急把車拐入道路旁的高坎下躲避,才幸免于難。親眼看到志愿軍戰(zhàn)士不幸犧牲,郭維城悲憤至極。他說,血債要用血來償,我們一定要盡快把鐵路修好,為死難的烈士報仇。還有一次,郭維城到西海岸大橋工地檢查工作,剛登上大橋,就遇到美軍飛機偷襲,所幸被十師的一位營長及時發(fā)現(xiàn),把郭維城從橋上拉了下來,按倒在地。他和這位營長幾乎被炸彈掀起的土埋了起來。敵機走后,他站起來抖掉身上的泥土,看到正在建設的大橋被炸得面目全非,千瘡百孔,對那位營長說:“今天要是沒有你,我就犧牲在朝鮮戰(zhàn)場了?!苯又?,他像沒發(fā)生任何事情一樣,快步登上大橋,仔細查看大橋被破壞的地方,布置搶修方案,然后又登上吉普車,奔向另一個施工現(xiàn)場。
1953年3月31日凌晨3時,龜城至殷山鐵路勝利建成通車了!奮戰(zhàn)60天、提前一個月實現(xiàn)了毛主席“一月入朝,二月開工,四月完工”的戰(zhàn)略決策。這天夜已深,天耳山指揮局的一個掩蔽部里,報務員小楊不顧外面?zhèn)鱽淼臄硻C嘶叫聲和重磅炸彈在山溝里的爆炸聲,她只是把耳機按得更緊,更加聚精會神地抄收從“志司”發(fā)來的無線電報,直到在收報紙上出現(xiàn)“彭德懷”三個大字時,這才急忙地沖出門外,鉆過山洞,直奔指揮局領導同志駐地,興奮地叫道:“彭老總發(fā)賀電來了!”
指揮局里頓時沸騰起來,人人奔走相告。彭總在賀電中說:中朝修筑部隊全體同志們,龜城至殷山間新建鐵路今天勝利地完成了。……這條鐵路的建成,將進一步保證在敵人大舉進攻下的運輸供應,并將有助于我們親密的友邦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經(jīng)濟的恢復和發(fā)展?!@條鐵路是在戰(zhàn)爭中、在敵機瘋狂轟炸下與冰凍嚴寒的季節(jié)里修建起來的,修建中的困難是很多的,任務是十分艱巨的,但是在同志們的艱辛努力下,終于在60天里完成了90天的任務,提前通車,這是你們對抗美援朝戰(zhàn)爭的巨大貢獻,你們建立了不可磨滅的功勛……
彭總的賀電迅速傳達到各部隊,它激勵著每一個經(jīng)過60個晝夜忘我戰(zhàn)斗的指戰(zhàn)員。就是這些最可愛的人,在離前沿陣地不到150公里的弧形地帶,在敵機狂轟濫炸的情況下,在嚴寒的季節(jié)里,在復雜的地形上,只用了60天的時間,突擊建成129公里長的新鐵路,創(chuàng)造了現(xiàn)代戰(zhàn)爭史上的新奇跡!
朝鮮新安州志愿軍鐵道部隊烈士紀念碑
在這60天里,指揮局鐵道工程部隊完成全線近300萬土石方的任務。用300萬立方米的土石方可以堆成一條高寬各一米繞朝鮮半島一圈的圍墻!經(jīng)中朝新建鐵路理事會驗收,殷龜鐵路的工程質量按戰(zhàn)時標準定為良好。志愿軍入朝時火車行進時速僅為5公里,殷龜線的火車時速達到30公里。朝鮮戰(zhàn)場鐵路通車里程由入朝時的107公里延長到停戰(zhàn)前的1382公里。在整個突擊搶建過程中,有2352位同志立功,96個單位榮立集體功,86人榮立一等功或二等功。郭維城也榮獲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一級自由獨立勛章、一級國旗勛章。
為了紀念在修建殷龜鐵路中犧牲的戰(zhàn)士們,指揮局決定在新安州車站對面山頂上修建中國人民志愿軍鐵道部隊烈士紀念碑,郭維城親自題字,以示緬懷。至今這座紀念碑仍然高高聳立在山頂上,成為中朝人民悼念志愿軍烈士的重要場所。
志愿軍鐵道兵指揮所領導合影,前排為郭維城
提前一個月完成毛主席下達的任務,顯示了中朝人民粉碎美帝登陸冒險的決心,顯示了我軍無與倫比的戰(zhàn)斗力量。每提前一天,可向前沿輸送三萬噸作戰(zhàn)物資;每提前一天,可向前沿機動一個師的部隊。殷龜鐵路的建成,大大增加了我軍在停戰(zhàn)談判中的籌碼,漢城美軍在電臺里驚呼:“共軍火車天外飛來!中共志愿軍是什么奇跡都能創(chuàng)造出來的,龜城至殷山鐵路原估計兩年才能修通,沒有想到這樣快?!泵绹哲姲l(fā)言人慨嘆,“共產(chǎn)黨在修建鐵路和橋梁方面表現(xiàn)了不可思議的技巧和決心。坦白地講,他們是世界上最堅決的鐵路建筑人”。正如毛主席所說:“只要準備好了,勝利就是我們的了?!?953年7月27日,美帝國主義被迫簽訂了停戰(zhàn)協(xié)定。
1953年11月,中央軍委決定成立志愿軍鐵道兵指揮所,郭維城被任命為司令員,負責指揮仍然留在朝鮮的鐵道部隊,部隊繼續(xù)修復朝鮮被破壞的鐵路舊線,又搶建了86.78公里長的德(川)八(院面)鐵路線。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首相金日成親自到德八線重點工程現(xiàn)場看望部隊。該線舉行通車典禮時,金日成首相又親自簽發(fā)賀電。
由于先期入朝的志愿軍鐵道兵團四個師、一個獨立團和志愿軍新建鐵路指揮局統(tǒng)轄入朝的六個師鐵道工程部隊在朝鮮戰(zhàn)場上發(fā)揮了特殊的保障作用,1953年9月中央軍委、政務院決定將入朝作戰(zhàn)的十個師鐵道部隊組建成獨立兵種——中國人民解放軍鐵道兵,時任中國人民解放軍副總參謀長的王震擔任鐵道兵司令員兼政治委員。鐵道兵機關正式成立后,郭維城被任命為鐵道兵第二副司令員。1955年郭維城被授予少將軍銜。
(責任編輯 葉松)